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接地软铜线绕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12: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软铜线绕线支架,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现场经常用接地软铜线对试验仪器和设备外壳进行接地,接地软铜线材质柔软,线径较细,长度较长,收线和放线时非常容易缠绕、打结,现场工作时经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整理收线放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如何解决收线和放线时非常容易缠绕、打结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接地软铜线绕线支架,其目的旨在解决对接地软铜线进行收线、放线时容易缠绕、打结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接地软铜线绕线支架,其结构包括支架本体,绕线面板2,转轴13;转轴13上有绕线面板2,转轴13位于支架本体上;所述绕线面板2为矩形框状,绕线面板2的边框上有线槽1和线孔14,线槽1位于绕线面板2的边框侧面,线孔14贯穿绕线面板2的边框。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6.1)方便了接地软铜线的收纳存放,能有效防止接地软铜线在收线或放线时容易缠绕在一起、或者容易打结的问题;
7.2)使用时收线、放线速度快,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现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9.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绕线面板转动时的左视图。
10.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绕线面板处于水平位置时的左视图。
11.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2.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13.附图中1是线槽,2是绕线面板,3是固定插销,4是左侧立柱,5是左侧支撑杆,6是左侧底部支撑,7是底部固定横杆,8是中部固定横杆,9是右侧底部支撑,10是右侧支撑杆,11是右侧立柱,12是把手,13是转轴,13a是转轴外壳,13b是转轴轴心,14是线孔,15是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14.一种接地软铜线绕线支架,其结构包括支架本体, 绕线面板2,转轴13;转轴13上有绕线面板2,转轴13位于支架本体上;所述绕线面板2为矩形框状,绕线面板2的边框上有线槽1和线孔14,线槽1位于绕线面板2的边框侧面,线孔14贯穿绕线面板2的边框。
15.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左侧立柱4,左侧底部支撑6,底部固定横杆7,中部固定横杆8,
右侧底部支撑9,右侧立柱11;左侧立柱4的底部与左侧底部支撑6的中部固定连接,右侧立柱11的底部与右侧底部支撑9的中部固定连接;底部固定横杆7、中部固定横杆8均位于左侧立柱4和右侧立柱11之间,底部固定横杆7位于中部固定横杆8的下方,转轴13位于中部固定横杆8的上方。
16.所述底部固定横杆7、中部固定横杆8、转轴13均呈水平放置,左侧立柱4和右侧立柱11均呈竖直放置;底部固定横杆7的左端与左侧底部支撑6固定连接,底部固定横杆7的右端与右侧底部支撑9固定连接,中部固定横杆8的左端与左侧立柱4固定连接,中部固定横杆8的右端与右侧立柱11固定连接,通过底部固定横杆7、中部固定横杆8的固定连接作用,使得整个支架本体更加牢固、稳定;所述转轴13的左端穿过左侧立柱4,转轴13的右端穿过右侧立柱11,转轴13的一端侧面连接有把手12,通过转动把手12能够带动转轴13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3上的绕线面板2一起转动。
17.所述转轴13与中部固定横杆8之间的间距大于绕线面板2整体宽度的一半,方便绕线面板2在中部固定横杆8的上方转动。
18.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左侧支撑杆5,右侧支撑杆10;左侧支撑杆5的下端与左侧底部支撑6固定连接,左侧支撑杆5的上端与左侧立柱4固定连接;左侧支撑杆5为两个,两个左侧支撑杆5分别位于左侧立柱4的两侧,两个左侧支撑杆5呈对称放置;右侧支撑杆10的下端与右侧底部支撑9固定连接,右侧支撑杆10的上端与右侧立柱11固定连接;右侧支撑杆10为两个,两个右侧支撑杆10分别位于右侧立柱11的两侧,两个右侧支撑杆10呈对称放置;优选地,每个左侧支撑杆5的下端均与左侧底部支撑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个左侧支撑杆5的上端均与左侧立柱4的侧面固定连接,每个右侧支撑杆10的下端均与右侧底部支撑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个右侧支撑杆10的上端均与右侧立柱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立柱4和右侧立柱11的结构相同、高度相等;工作时,两个左侧支撑杆5起到进一步支撑固定左侧立柱4的作用,两个右侧支撑杆10起到进一步支撑固定右侧立柱11的作用。
19.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固定插销3;所述绕线面板2的左侧侧面有插孔15,当将绕线面板2转动到处于水平位置需要临时固定时,固定插销3的一部分插入插孔15,固定插销3的另一部分位于插孔15外部并紧贴左侧立柱4的侧面,此时通过左侧立柱4侧面对固定插销3的阻挡使得绕线面板2固定不动,无法转动把手12,起到将绕线面板2水平固定的作用;当需要转动绕线面板2时,将固定插销3从插孔15中拔出,此时可以通过转动把手12带动绕线面板2随转轴13一起转动,方便完成收线、放线的工作;所述固定插销3优选为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当固定插销3 需要插入插孔15 时,固定插销3的水平部分插入插孔15内,固定插销3的竖直部分在竖直方向紧贴左侧立柱4的侧面;优选插孔15位于绕线面板2面向左侧立柱4的一侧边框上,进一步优选插孔15的深度方向与转轴13的长度方向平行;在收线或放线过程中,当临时需要暂停收线或放线时,固定插销3的设计方便了绕线面板2的固定,避免了因暂停收线或放线时绕线面板2容易晃动导致接地软铜线容易凌乱散开的问题。
20.所述绕线面板2为矩形框状,转轴13穿过绕线面板2的两条宽边、并与绕线面板2的两条宽边固定连接,绕线面板2的两条长边与转轴13平行,绕线面板2两条长边的长度小于左侧立柱4和右侧立柱11之间的间距,绕线面板2位于左侧立柱4和右侧立柱11之间。
21.所述转轴13包括转轴外壳13a,转轴轴心13b;转轴外壳13a固定套装在转轴轴心13b的外围,转轴轴心13b的长度大于转轴外壳13a的长度,转轴外壳13a位于左侧立柱4和右
侧立柱11之间,转轴轴心13b的左端穿过左侧立柱4,转轴轴心13b的右端穿过右侧立柱11。
22.所述转轴轴心13b的左端或右端与把手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绕线面板2固定连接在转轴外壳13a上;工作时,通过转动把手12带动转轴轴心13b转动,转轴轴心13b带动转轴外壳13a转动,绕线面板2随着转轴外壳13a一起转动。
23.所述线槽1优选位于绕线面板2的两条长边边框的外侧表面;绕线面板2每条长边边框上各有两个线孔14,每条长边边框上的两个线孔14所处位置分别靠近对应长边边框的两端,每个线孔14均贯穿绕线面板2对应的长边边框、且每个线孔14均与绕线面板2整体所在平面垂直;进一步优选,所述绕线面板2的每条长边边框的外侧表面上均有n条线槽1,n≥2,具体线槽的数量可根据所需要缠绕接地软铜线的多少进行设置,两条长边边框上的线槽1相互对应。
24.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如果需要对接地软铜线进行收纳存放,可通过转动把手12带动转轴13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3上的绕线面板2一起转动,将对应接地软铜线缠绕在绕线面板2上的线槽1内,完成收线工作,当需要放线时,可反向转动把手12带动绕线面板2转动,将缠绕在绕线面板2上的接地软铜线放出;线槽1的设置避免了接地软铜线之间容易缠绕在一起,或者容易打结的问题;收线时,可将接地软铜线的一端先穿过线孔14进行固定,然后再进行接地软铜线的收线工作,避免接地软铜线刚开始容易从绕线面板2上脱落不便于收线的问题,当接地软铜线全都缠绕在绕线面板2上完成收线后,可将接地软铜线的尾端穿过另一个线孔14进行固定,避免收线后接地软铜线又容易散开的问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