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人防工程止水钢板位置拉钩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4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防工程止水钢板位置拉钩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人防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人防设计需要,会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带等,或根据施工需要,设置施工缝,后浇带、膨胀带、施工缝等的设置位置在底板、墙体、顶板等部位都会经常遇见。
3.为保证防水效果或施工质量,在上后浇带、膨胀带、施工缝等部位通常会设置止水钢板,通过加设拉钩固定,通常做法是把拉钩断开,两侧端头搭接焊,存在施工工艺复杂,对焊工的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周期长,用工量大和在人工工程底板、顶板位置,止水钢板的下侧没有操作空间,无法焊接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防工程止水钢板位置拉钩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和没有操作空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防工程止水钢板位置拉钩安装结构,包括下纵向钢筋和上纵向钢筋,所述下纵向钢筋上端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下横向钢筋,所述上纵向钢筋下端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上横向钢筋,所述下横向钢筋上端和上横向钢筋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另一相对应的支撑架间固定连接有止水钢板,所述下纵向钢筋、下横向钢筋、上纵向钢筋和上横向钢筋间安装有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
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钢筋和加固钢筋,所述连接钢筋和另一连接钢筋间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加固钢筋,所述加固钢筋到另一加固钢筋间的距离小于加固钢筋的长度,所述支撑架的长度等于止水钢板的长度。
7.优选的,所述下纵向钢筋、下横向钢筋、上纵向钢筋和上横向钢筋的直径相等,且下纵向钢筋到相邻的另一下纵向钢筋间的距离等于下横向钢筋到相邻的另一下横向钢筋间的距离。
8.优选的,所述第一拉钩两端为弯钩型设计,且第一拉钩下端与下纵向钢筋和下横向钢筋相连处为卡合连接,并且第一拉钩上端与上纵向钢筋和上横向钢筋相连处为卡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拉钩的分布方式可以为2倍钢筋间距、3倍钢筋间距、4倍钢筋间距、5倍钢筋间距或6倍钢筋间距,且第一拉钩到相邻的另一第一拉钩间的距离不超过500毫米。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拉钩设置在止水钢板前后两侧第一排第一拉钩内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人防工程止水钢板位置拉钩安装结构,第一拉钩不需要断开,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有效缩短工作周期,且降低焊接的难度,对焊工的技术要求较低;
13.2、该人防工程止水钢板位置拉钩安装结构,第一拉钩两侧端头不需要搭接焊,因此不会烧透止水钢板,确保止水钢板的防水作用,实用性更强,且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焊接操作;
14.3、该人防工程止水钢板位置拉钩安装结构,通过第二拉钩的设计,加强止水钢板前后两端第一拉钩间的密度,牢固性更强,且增设的支撑架,确保止水钢板位置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2倍钢筋间距配置时止水钢板上下第一排纵向钢筋交叉点处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分布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3倍钢筋间距配置时止水钢板上下第一排纵向钢筋交叉点处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分布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4倍钢筋间距配置时止水钢板上下第一排纵向钢筋交叉点处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分布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5倍钢筋间距配置时止水钢板上下第一排纵向钢筋交叉点处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分布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6倍钢筋间距配置时止水钢板上下第一排纵向钢筋交叉点处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分布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下纵向钢筋;2、下横向钢筋;3、上纵向钢筋;4、上横向钢筋;5、支撑架;501、连接钢筋;502、加固钢筋;6、止水钢板;7、第一拉钩;8、第二拉钩。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防工程止水钢板位置拉钩安装结构,包括下纵向钢筋1、下横向钢筋2、上纵向钢筋3、上横向钢筋4、支撑架5、连接钢筋501、加固钢筋502、止水钢板6、第一拉钩7和第二拉钩8,下纵向钢筋1上端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下横向钢筋2,上纵向钢筋3下端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上横向钢筋4,下横向钢筋2上端和上横向钢筋4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架5,支撑架5和另一相对应的支撑架5间固定连接有止水钢板6,下纵向钢筋1、下横向钢筋2、上纵向钢筋3和上横向钢筋4间安装有第一拉钩7和第二拉钩8;
25.进一步的,支撑架5包括连接钢筋501和加固钢筋502,连接钢筋501和另一连接钢筋501间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加固钢筋502,加固钢筋502到另一加固钢筋502间的距离小于加固钢筋502的长度,支撑架5的长度等于止水钢板6的长度,通过连接钢筋501和加固钢
筋502的配合使用,对止水钢板6进行支撑,且强度较高,不易变形;
26.进一步的,下纵向钢筋1、下横向钢筋2、上纵向钢筋3和上横向钢筋4的直径相等,且下纵向钢筋1到相邻的另一下纵向钢筋1间的距离等于下横向钢筋2到相邻的另一下横向钢筋2间的距离,采用纵横交错的设计,结构稳定性更好;
27.进一步的,第一拉钩7两端为弯钩型设计,且第一拉钩7下端与下纵向钢筋1和下横向钢筋2相连处为卡合连接,并且第一拉钩7上端与上纵向钢筋3和上横向钢筋4相连处为卡合连接,通过第一拉钩7对下纵向钢筋1、下横向钢筋2、上纵向钢筋3和上横向钢筋4进行连接,提高止水钢板6位置的牢固性;
28.进一步的,第一拉钩7的分布方式可以为2倍钢筋间距、3倍钢筋间距、4倍钢筋间距、5倍钢筋间距或6倍钢筋间距,且第一拉钩7到相邻的另一第一拉钩7间的距离不超过500毫米,便于根据施工需要对第一拉钩7进行设置,提高第一拉钩7分布的灵活性;
29.进一步的,第二拉钩8设置在止水钢板6前后两侧第一排第一拉钩7内侧,提高止水钢板6前后两侧第一拉钩7的密度,更加牢固。
30.工作原理:首先在下纵向钢筋1等距上端焊接等距分布的下横向钢筋2,使下纵向钢筋1到相邻另一下纵向钢筋1的距离等于下横向钢筋2到相邻另一下横向钢筋2的距离,同理对上纵向钢筋3和上横向钢筋4进行焊接,将加固钢筋502焊接在连接钢筋501和另一连接钢筋501间得到支撑架5,然后将支撑架5分别焊接在下横向钢筋2的上端和下横向钢筋2的上端,并将止水钢板6固定在支撑架5和相对应的另一支撑架5间,第一拉钩7以2倍钢筋间距、3倍钢筋间距、4倍钢筋间距、5倍钢筋间距或6倍钢筋间距分布,然后在止水钢板6前后两侧第一排第一拉钩7内侧增设第二拉钩8,进行加密处理。
3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