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33: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装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家居装修中,一次装修完成后会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维持该状态,对于排水系统而言,如果不一次性做好,后期一旦发生漏水、积水的问题,将严重影响房屋内装修的美观性、完整性,甚至严重影响房屋的使用;其中卫生间的排水系统尤为关键,一方面要保证防水效果,另外还要保证排水效果,防水不好将导致水渗入地面、墙体内,长期会引发霉变;排水不好,则会导致积水的问题,严重会导致渗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通过多层排水结合多层防水,保证防水效果的同时提升排水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在地面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回填层、第二防水层、砂浆层、面层,第一防水层设有第三排水口,第二防水层处设有第二排水口,面层处设有第一排水口;该系统还包括贯穿面层、砂浆层、第二防水层、回填层、第一防水层、地面的竖向排水管,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第三排水口均连通竖向排水管;第二排水口高于第二防水层。
5.进一步地,第二排水口为l型排水口,第二排水口设置在墙角位置。
6.进一步地,l型排水口包括l型壳体、l型滤板,l型滤板对应l型壳体安装,l型滤板和l型壳体之间形成排水腔,l型滤板上设有过滤孔;l型壳体底部设有排水接口,排水结构连通排水腔。
7.进一步地,l型滤板和l型壳体之间还设有支撑板,支撑板沿l型滤板的边缘垂直于l型滤板的边缘设置,l型滤板通过支撑板嵌入l型壳体内。
8.进一步地,l型滤板水平一侧上端面高于第二防水层1.5-10mm。
9.进一步地,第一排水口包括过滤板、柱状主体,主体内设有上端开口的腔体,腔体上端设有阶梯式承台,过滤板安装在阶梯式承台上;腔体内部还设有圆柱形导向腔,导向腔竖直设置,导向腔上端设有透气孔,导向腔底部设有进水口,导向腔内设有柱形浮球,进水口上端设有若干出水口,出水口和主体外部之间连接有出水管;浮球外侧贴合导向腔内壁上下移动,浮球上端面高于出水口高度。
10.进一步地,导向腔的上端还设有防水挡板,透气孔置于防水挡板下方。
11.进一步地,浮球下端呈球面。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通过两层防水层的设置,增加了防水效果,减少水体渗入面层下方的可能性;
14.2、第二次排水口的设置,可以避免在防水层上方产生积水,第三次排水口的设置,
可以防水层处受潮、老化,防止防水层与地面之间的地面空间潮湿,以及整体卫生间面层的防潮;
15.3、l型排水口的设置,可以实现水平和纵向两个方向的排水,降低对墙体、门套、面层的污染、损坏;
16.4、第一出水口可以保证卫生间内的水正常流走,不流水时产生封闭效果,减少异味气体从管道内散出。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l型排水口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地面;2、找平层;3、第一防水层;4、回填层;5、第二防水层;6、砂浆层;7、面层;8、竖向排水管;9、第一排水口;10、第二排水口;11、第三排水口;91、主体;92、过滤板;93、腔体;94、阶梯式承台;95、导向腔;96、防水挡板;97、透气孔;98、进水口;99、出水口;910、浮球;101、l型壳体;102、l型滤板;103、支撑板;104、排水腔;105、过滤孔;106、排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22.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水层3、回填层4、第二防水层5、砂浆层6、面层7,第一防水层3做在地面1上方,实际施工中还在要在地面1上方铺设找平层2,第一防水层3采用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涂刷厚度一般在1.5mm;回填层4采用陶粒混合混凝土建造;在回填层4上方再制作第二防水层5,第二防水层5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涂刷;在第二防水层5上方铺设水泥砂浆形成砂浆层6,然后铺设面层7,面层7如大理石石板、瓷砖等。
23.在面层需要设置第一排水口9,第一排水口9用于正常的排水,对于所有的卫生间而言,第一排水口9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排水口10设置在第二防水层5的位置,第二排水口10要高于第二防水层5,目的在于进行第二防水层5涂刷时可以对第二排水口10和第二防水层5邻接的位置进行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避免在第二排水口10和第二防水层5之间产生缝隙进而减少渗水的可能;由于第一防水层3的设置,如果一旦有积水,便无法排走,长期便会导致防水层老化,第三排水口11设置在第一防水层3的位置,通过第三排水口11将可能渗入的水通过第一排水口11排出。第一排水口9、第二排水口10、第三排水口11最终都通过管道连接竖直设置的竖向排水管8,竖向排水管8贯穿面层7、砂浆层6、第二防水层5、回填层4、第一防水层3、找平层2、地面1。
24.具体的,第一排水口包括过滤板92、圆柱状的主体91,主体91内部设有腔体93,腔体93呈圆柱状,腔体93上端开口,过滤板92上设置若干开孔;在腔体93上端开口的位置设有阶梯式的承台94,将过滤板92放在阶梯式承台94上即可;在腔体93的内部中心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导向腔95,导向腔9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封闭,在导向腔95上端安装防水挡板96,防水挡板96呈伞状或者倒扣的碗状,防水挡板96的下方的导向腔95上端侧面设有透气孔97,
防水挡板96对透气孔97起到遮挡作用,避免水从透气孔97进入导向腔95内部;在导向腔95的下端设有进水口98,进水口上端设有若干出水口99,出水口99通过管道连通到主体91的外部;在导向腔95内还放置一个浮球910,浮球910整体呈柱状,内部空心,浮球910下端呈球面,浮球910上端始终高于出水口99。
25.当面层的水流经过过滤板92的开孔流入腔体93内后,水流至腔体93的底部,由进水口98进入导向腔95内部内,随着导向腔95内水流增多,浮球910的外侧贴合导向腔95上升,当浮球910上升至出水口99上方时,水流可以从出水口99流到主体91的外部,当然使用时第一排水口需要配合管道使用,将第一排水口的主体下端插入管道内连接,水流最终由管道流向竖向排水管;当没有水流进入腔体93时,浮球910受重力落至导向腔95底部堵住出水口99,减少异味从出水口99进入卫生间。
26.第二排水口则选用l型排水口,设置在墙角位置,第一防水层3和找平层2找坡至此处,便于水流入第二排水口;l型排水口包括l型壳体101、l型滤板102,l型滤板102对应l型壳体101安装,在l型滤板102靠近l型壳体101的一侧设有支撑板103,支撑板103沿着l型滤板102的边缘垂直于滤板102设置,通过支撑板103将l型滤板102嵌入l型壳体101内,在l型滤板102和l型壳体103之间形成排水腔104;在滤板102上设置若干过滤孔105,水流经过过滤孔105进入排水腔104,排水腔104也呈l型,在l型壳体101水平设置的一侧的底部设有排水接口106,排水接口106连通排水腔104的内部,用于将排水腔104内的水排出。施工时,l型滤板102水平设置的一侧的上端面高于第二防水层1.5-10mm,在第二防水层5和l型壳体101邻接的位置将聚氨酯防水涂料延伸涂刷至l型壳体101上。
27.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的修改,但是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