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分洪口的格构墙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27: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分洪口的格构墙。


背景技术:

2.河道两旁的蓄滞洪区在分蓄河道超标准洪水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分蓄洪水时,其分洪口门按照以下三种不同的分洪方式进行分洪:(1)分洪闸分洪;(2)溢流坝分洪;(3)扒口分洪。当采用扒口分洪时,有效的控制分洪口门的展宽,既能有效的保护堤防,又能保证蓄滞洪区的损失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分洪口门两侧裹头的防护至关重要。在堤防加固工程中,分洪口门裹头多采用浆砌石等进行防护,施工时需先将裹头部位的堤防进行大开挖,待做好防护后再回填压实。而回填的堤身土与防护结构接触面为软硬接触,易形成渗流通道,在河道未达到超标准洪水时,堤防存在破坏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堤防的安全,人为的增加堤防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在既能保证分洪口门裹头安全又不破坏现有堤防的防护结构,并公布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消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一种用于分洪口的格构墙,同时公开了采用该结构的施工方法。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5.一种用于分洪口的格构墙,包括堤防,所述堤防上设置有分洪口门,所述分洪口门包括分洪口门侧堤身和分洪口门底,所述分洪口门底位于所述分洪口门侧堤身正下方,所述分洪口门两端设置有格构墙,所述格构墙顶部设混凝土压顶板,所述混凝土压顶板两侧砌筑浆砌石护坡,所述浆砌石护坡底部设置有石笼护脚;
6.所述格构墙由双排水泥土搅拌桩围封而成;所述格构墙伸入分洪口门底以下。
7.优选的,所述格构墙包括a型格构墙、b型格构墙和c型格构墙;
8.所述a型格构墙位于中部,所述b型格构墙分别位于a型格构墙的两侧,所述c型格构墙分别位于b型格构墙的两侧;
9.所述b型格构墙底高程比所述a型格构墙底高,所述b型格构墙底高程比所述c型格构墙底高程低。
10.优选的,所述a型格构墙起止点为所述堤防内外边坡的中点附近;所述a型格构墙包括三排横向双排桩和多列纵向双排桩及桩间土,所述桩间土为所述横向双排桩与所述纵向双排桩所围成封闭区域内未经扰动的原状土体;三排所述横向双排桩包括第一横向双排桩、第二横向双排桩和第三横向双排桩,多列纵向双排桩均为第一纵向双排桩;所述横向双排桩间隔为两根桩,所述纵向双排桩间隔为四根桩;
11.所述第一横向双排桩靠近分洪口门侧堤身,所述第一横向双排桩外侧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打入一根前排桩钢管,所述前排桩钢管深入所述分洪口门底不小于1m;所述第一横向双排桩内侧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插入一根钢筋;
12.所述第二横向双排桩均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插入一根钢筋;
13.所述第三横向双排桩外侧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打入一根后排桩钢管,所述后排桩钢管深入所述分洪口门底不小于2m;所述第三横向双排桩内侧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插入一根钢筋;
14.沿第一纵向双排桩其中的一排桩顺桩中心连续插入若干根钢筋。
15.优选的,所述b型格构墙为两块,与所述a型格构墙相接;所述b型格构墙起点位置为从坡脚算起的约1/6处,终点与所述a型格构墙相接;所述b型格构墙包括两排横向双排桩和两列纵向双排桩及桩间土,所述桩间土为所述横向双排桩与所述纵向双排桩所围成封闭区域内未经扰动的原状土体;两排所述双排桩分别为第四横向双排桩和第五横向双排桩,两列纵向双排桩均为第二纵向双排桩;
16.横向沿第四横向双排桩、第五横向双排桩每隔一根桩插入两根钢筋;沿第二纵向双排桩其中的一排桩顺桩中心连续插入若干根钢筋。
17.优选的,所述c型格构墙为两块,分别与所述两块b型格构墙相接;所述c型格构墙包括两排横向双排桩和两列纵向双排桩及桩间土,所述桩间土为所述横向双排桩与所述纵向双排桩所围成封闭区域内未经扰动的原状土体,两排所述横向双排桩为第六横向双排桩和第七横向双排桩,两列所述纵向双排桩均为第三纵向双排桩;沿第六横向双排桩和第七横向双排桩每隔一根桩插入两根钢筋;沿第三纵向双排桩其中的一排桩顺桩中心连续插入若干根钢筋。
18.优选的,所述钢筋插入桩身的锚固长度不小于2m,顶部设90
°
弯折;所述钢筋顶部深入所述混凝土压顶板内,并与所述混凝土压顶板内设置的钢筋网搭接;所述前排桩钢管和后排桩钢管的顶部均伸入所述混凝土压顶板内。
19.优选的,所述堤防的断面为梯形或近似梯形。所述格构墙顶部设混凝土压顶板;所述混凝土压顶板为现浇混凝土,内部设有一层钢筋网;所述钢筋伸入所述混凝土压顶板内与所述钢筋网搭接;所述前排桩钢管和后排桩钢管伸入所述混凝土压顶板内;堤防顶部的所述混凝土压顶板上面为堤顶路。
20.优选的,所述浆砌石护坡下部依次设碎石垫层和土工布;所述浆砌石护坡与所述混凝土压顶板之间设结构缝,采用嵌缝材料填缝。
21.优选的,所述石笼护脚下部依次设碎石垫层和土工布;所述石笼护脚上部回填种植土。
22.一种分洪口的格构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第一步,分别在现状堤防边坡上填筑施工辅助平台,至与堤顶齐平;
24.第二步,顺序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形成格构墙;
25.第三步,及时在桩身打入前排桩钢管和后排桩钢管,插入钢筋;
26.第四步,待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达标后,拆除施工辅助平台,凿除多余桩身及松散桩头;切除多余前排桩钢管和后排桩钢管及钢筋,将钢筋顶部弯折90
°

27.第五步,架设钢筋网,浇筑混凝土压顶板;
28.第六步,砌筑护坡浆砌石,进行石笼护脚施工。
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0.水泥土搅拌桩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抵御水流的冲刷;打入前排桩钢管和后排桩钢
管能增加格构墙的强度,提高墙体抗弯折能力;凝土压顶板经插入桩体的钢筋及钢管将格构墙顶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增加墙体顶部整体性和抗冲刷能力;由水泥土搅拌桩双排桩形成的格构墙,墙底深入分洪口门底高程以下,稳定性较好。分洪时,口门侧堤身被扒掉,进行分洪,墙前抵御水流冲刷;格构墙整体稳定性较好,能有效保护口门以外堤身安全。
31.与现有堤防加固工程中的分洪口门裹头防护结构和施工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在裹头防护施工中对现有堤防进行大开挖,避免了在堤身与防护结构之间制造软硬接触面,不会人为增加堤防的安全隐患,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裹头防护结构的平面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a-a剖面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b-b剖面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c-c剖面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型格构墙结构图;
3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型格构墙结构图;
3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c型格构墙结构图。
39.图中:1、堤防;11、分洪口门侧堤身;12、分洪口门底;2、格构墙;21、a型格构墙;211、第一横向双排桩;212、第二横向双排桩;213、第三横向双排桩;214、第一纵向双排桩;22、b型格构墙;221、第四横向双排桩;222、第五横向双排桩;223、第二纵向双排桩;23、c型格构墙;231、第六横向双排桩;232、第七横向双排桩;233、第三纵向双排桩;3、混凝土压顶板;4、浆砌石护坡;5、石笼护脚;6、钢筋;7、前排桩钢管;8、后排桩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41.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用于分洪口的格构墙,包括设置于堤防1上分洪口门两端的格构墙2、混凝土压顶板3、浆砌石护坡4和石笼护脚5,所述堤防1为梯形断面;
42.所述格构墙2由双排水泥土搅拌桩围封而成,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含量不低于18%;所述水泥土搅拌桩桩径为70cm,间距0.5m;所述格构墙2伸入分洪口门底12以下;所述分洪口门底12高程为16.4m;
43.所述格构墙2包括a型格构墙21、b型格构墙22和c型格构墙23三部分;所述a型格构墙21墙底高程为9.9m;所述b型格构墙22墙底高程比所述a型格构墙21墙底高1m,高程为8.9m;所述c型格构墙23墙底高程比所述b型格构墙22墙底高1m,高程为7.9m;
44.所述a型格构墙21起止点为所述堤防1内外边坡的中点附近;所述a型格构墙21长25m,宽5.2m;所述a型格构墙21由三排横向双排桩和多列纵向双排桩及桩间土构成,所述桩间土为所述横向双排桩与所述纵向双排桩所围成封闭区域内未经扰动的原状土体;所述横向双排桩间隔为两根桩,所述纵向双排桩间隔为四根桩;三排所述横向双排桩包括第一横
向双排桩211、第二横向双排桩212和第三横向双排桩213;多列纵向双排桩均为第一纵向双排桩214;
45.所述第一横向双排桩211靠近所述分洪口门侧堤身11,所述第一横向双排桩211外侧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打入规格为φ48
×
3.5的前排桩钢管7,所述前排桩钢管7伸入所述分洪口门底12 1m;所述第一横向双排桩211内侧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插入一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6,所述钢筋6插入桩身的锚固长度为2m,顶部设20cm长90
°
弯折;
46.所述第二横向双排桩212均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插入一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6,述钢筋6插入桩身的锚固长度为2m,顶部设20cm长90
°
弯折;
47.所述第三横向双排桩213外侧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打入规格为φ48
×
3.5的后排桩钢管8,所述后排桩钢管8伸入所述分洪口门底12 2m;所述第三横向双排桩213内侧每隔一根桩顺桩中心插入一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6,所述钢筋6插入桩身的锚固长度为2m,顶部设20cm长90
°
弯折;
48.沿第一纵向双排桩214其中的一排桩顺桩中心连续插入一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6,所述钢筋6插入桩身的锚固长度为2m,顶部设20cm长90
°
弯折;
49.所述b型格构墙22为两块,位于所述堤防1两侧边坡;所述b型格构墙22起点位置为从坡脚算起的1/6处,终点与所述a型格构墙21相接;所述b型格构墙22长6.5m,宽3.7m;所述b型格构墙22由两排横向双排桩和两列纵向双排桩及桩间土构成,所述桩间土为所述横向双排桩与所述纵向双排桩所围成封闭区域内未经扰动的原状土体;所述横向双排桩间隔为三根桩,两排所述横向双排桩包括第四横向双排桩221和第五横向双排桩222,所述纵向双排桩间隔为三根桩,两列纵向双排桩均为第二纵向双排桩223;沿第四横向双排桩221和第五横向双排桩222每隔一根桩插入两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6;沿第二纵向双排桩223其中的一排桩顺桩中心连续插入多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6;所述钢筋6插入桩身的锚固长度为2m,顶部设20cm长90
°
弯折;
50.所述c型格构墙23为两块,长3.5m,宽3.7m;所述c型格构墙23与所述b型格构墙22相接;所述c型格构墙23两排横向双排桩和两列纵向双排桩及桩间土构成,所述桩间土为所述横向双排桩与所述纵向双排桩所围成封闭区域内未经扰动的原状土体;所述横向双排桩间隔为三根桩,所述纵向双排桩间隔为三根桩,两排所述横向双排桩包括第六横向双排桩231和第七横向双排桩232,两列纵向双排桩均为第三纵向双排桩233;沿第六双排桩231和第七双排桩232每隔一根桩插入两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6;沿第三纵向双排桩233其中的一排桩顺桩中心连续插入数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6;所述钢筋6插入桩身的锚固长度为2m,顶部设20cm长90
°
弯折;
51.所述格构墙2顶部设混凝土压顶板3;所述混凝土压顶板3为20c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内部设有一层直径为16mm间距20cm的钢筋网;所述钢筋6伸入所述混凝土压顶3内与所述钢筋网搭接;所述前排钢管7和后排钢管8伸入所述混凝土压顶板3内10cm;堤防1顶部的所述混凝土压顶板3上面为堤顶路;
52.所述浆砌石护坡4厚50cm,下部依次设10cm厚碎石垫层和pp土工布;所述浆砌石护坡4与所述混凝土压顶板3之间设2cm宽结构缝,封内填2cm厚高压聚乙烯泡沫板;
53.所述石笼护脚5厚1m,宽度为10m,下部依次设10cm厚碎石垫层和pp土工布;所述石笼护脚5上部回填50cm厚种植土;
54.所述浆砌石护坡4和所述石笼护脚5防护长40m。
55.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洪口的格构墙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6.第一步,分别在堤防边坡上填筑施工辅助平台,至与堤顶齐平;
57.第二步,顺序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形成格构墙;
58.第三步,及时在桩身打入钢管、插入钢筋;
59.第四步,待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施工辅助平台,凿除多余桩身及松散桩头;切除多余钢管及钢筋,将钢筋顶部弯折90
°

60.第五步,架设钢筋网,浇筑混凝土压顶板;
61.第六步,砌筑护坡浆砌石;石笼护脚施工。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