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架RFID装置及RFID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26: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车架rfid装置及rfid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架rfid装置及rfid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电动车行业中,采用车架滚码(即,车架钢印码)、电池二维码及电动机二维码形成的三码合一来识别电动车身份,实现元件可追溯性。
3.目前车架滚码采用滚码钢印系统打印输出钢印码,在行业内实现三码合一时,需要手动抄写车架钢印码,任务量大,效率低,且难以保证准确度。
4.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架rfid装置,其通过将钢印码写入rfid模块中且随车架流转,实现自动读取车架钢印码,任务量小,且准确度高。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车架rfid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rfid模块,其内写有车架的钢印码;
9.基体,其包括手持部和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插拔部;所述插拔部为绝缘的,且所述rfid模块封装于所述插拔部中,所述插拔部与所述车架的车架钢管弹性过盈配合;在所述插拔部过盈插入所述车架钢管内时,所述手持部位于所述车架钢管外部。
10.在本技术中,所述基体还具有:翻折部,其形成在所述插拔部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顶端,在所述插拔部过盈插入所述车架钢管内时,所述车架钢管的顶端抵靠至所述翻转部的底表面上。
11.在本技术中,所述插拔部从其顶部至底部在横截面积上逐渐变小。
12.在本技术中,在所述插拔部过盈插入所述车架钢管时,所述插拔部的周向外侧壁均与所述车架钢管的内侧壁弹性接触。
13.在本技术中,所述手持部和插拔部一体成型。
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rfid识别系统,其通过将钢印码写入rfid模块中且随车架流转,通过扫描装置智能扫描rfid模块、电池二维码及电动机二维码,实现多码自动识别。
1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6.本技术还涉及一种rfid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7.写码器,其与滚码钢印系统的接口连接,并接收所述滚码钢印系统输出的钢印码;
18.rfid模块,通过所述写码器将所述钢印码写入所述rfid模块;
19.基体,其包括手持部和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插拔部;所述插拔部为绝缘的,且所述
rfid模块封装于所述插拔部中,所述插拔部与所述车架的车架钢管弹性过盈配合;在所述插拔部过盈插入所述车架钢管内时,所述手持部位于所述车架钢管外部;
20.扫码装置,其用于扫描所述rfid模块,以识别所述钢印码。
21.在本技术中,所述rfid识别系统还包括:
22.电池二维码,其用于表征具有所述车架的电动车的电池信息;和/或
23.电动机二维码,其用于表征所述电动车的电动机的信息;
24.所述扫码装置识别所述所述电池二维码和/或电动机二维码。
25.在本技术中,所述基体还具有:
26.翻折部,其形成在所述插拔部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顶端,在所述插拔部过盈插入所述车架钢管内时,所述车架钢管的顶端抵靠至所述翻转部的底表面上。
27.在本技术中,所述插拔部从其顶部至底部在横截面积上逐渐变小。
28.在本技术中,所述手持部和插拔部一体成型。
29.本技术涉及的车架rfid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30.(1)将钢印码写入rfid模块中,并将rfid模型封装在绝缘的插拔部中,能够通过扫描rfid模块智能化获取钢印码,降低人工任务量且准确度高,并提高了钢印码的获取效率,同时封装后的rfid模块具有防水、防腐蚀等性能;
31.(2)该rfid模块弹性过盈置于插拔部后,避免随车架工序流转时脱落,便于在整个工序中便于工作人员获取钢印码。
32.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架rfid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架rfid装置实施例安装在车架钢管上的局部结构图;
36.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剖视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rfid识别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2.为了避免手工抄写车架钢印码造成的效率及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架rfid装置100,其呈“塞子”型。
43.参见图1至图3,车架rfid装置100包括基体10和封装于基体10内的rfid模块20。
44.rfid模块20内写入钢印码,且为耐高温rfid模块。
45.基体10包括手持部11和插拔部12。
46.在本技术中,手持部11设计成包括横向部和竖向部的t字形,横向部和竖向部的横截面积形状均为圆形。且竖向部竖向连接在横向部底表面的圆心位置处。
47.插拔部12连接设置在手持部11的下方,具体地,插拔部12连接在竖向部远离横向部的端部。
48.具体rfid模块20封装于该插拔部12内。
49.插拔部12是绝缘的且能够与车架钢管200的内侧壁弹性过盈配合。
50.在本技术中,插拔部12可以设计为硅胶、橡胶等绝缘弹性体。
51.rfid模块20封装于插拔部12内,可以起到保护rfid模块20的作用,例如,隔热、防水、防腐蚀、耐高温等。
52.在插拔部12过盈插入车架钢管200内时,手持部11位于车架钢管200外部,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手持部11而将插拔部12塞入车架钢管200内或在读取rfid模块20时从车架钢管200中拔出。
53.在本技术中,为了易于制造基体10,手持部11和插拔部12一体成型,且均由橡胶、硅胶等绝缘弹性体制成。
54.rfid模块20通过模内嵌件工艺封装于一体化的基体10内,随基体10一同出模。
55.车架rfid装置100根据车架钢管200的管直径进行设计,以便于插拔。
56.参见图3,其示出了车架rfid装置100安装在车架钢管200上的局部剖视图。
57.车架钢管20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因此,对应插拔部12在插入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设计为圆形,以使得插拔部12的周向外侧壁能够与车架钢管200的内侧壁良好接触。
58.为了统一车架rfid装置100插入车架钢管200内的深度,在插拔部12的连接手持部11的顶部形成有向外翻折的翻折部13,参考图1和图3,该翻折部13形成在插拔部12的顶部的一圈。
59.在插拔部12插入车架钢管200内时,翻折部13限制车架rfid装置100进一步再进入车架钢管200内的深度,即,车架钢管200的顶端抵靠至翻折部13的底表面上。
60.参考图3,车架钢管200的顶端也设计有向外翻折的一圈翻边210。
61.在将插拔部12插入车架钢管200内,且翻折部12的底表面与翻边210的底表面相抵
接触时,插拔部12再不能进一步更深地插入车架钢管200内。
62.为了便于塞入插拔部12,插拔部12涉及成倒圆锥形,参考图3,插拔部12从其顶部至底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即,d至d逐渐变小,例如可以设置d=1.05d。
63.在本技术中,d为车架钢管200的直径,即,在插拔部12插入车架钢管200内时,插拔部12的周向外侧壁230均与车架钢管200的内侧壁弹性接触。
64.当然,车架钢管200的直径也可以大于d而小于d,使得插拔部12的至少部分周向外侧壁与车架钢管200的内侧壁弹性过盈接触。
65.在本技术中,该车架rfid装置100可重复循环使用,节能环保,且降低生产投入成本。
66.由于插拔部12与车架钢管200过盈配合,因此,在车架rfid装置100随车架工序流转时,避免车架rfid装置100脱落,并在对rfid模块20进行钢印码读取时,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手持部11将该车架rfid装置10从车架钢管200中拔出,实现智能、准确地钢印码读取,避免人工抄写,降低人工任务量,且提高钢印码识别效率。
67.参考图4,其示出rfid识别系统。
68.该rfid识别系统包括写读器、车架rfid装置及扫码装置。
69.该车架rfid装置为如上所述的车架rfid装置100,其结构参见图1至图3及其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70.现有滚码钢印系统可以输出钢印码,可以通过写读器将钢印码写入车架rfid装置的rfid模块中。
71.车架rfid装置100插入车架钢管200内,并随车架的工序流转。
72.现有装有该车架的电动车的电池上也设置有电池二维码、以及电动机的电动机二维码。
73.电池二维码用于表征电池的信息,例如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
74.电动机二维码用于表征电动机的信息,例如,电动机的型号、额定频率、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绝缘等级、额定转速等。
75.扫码装置可以为扫码枪,用于扫描车载rfid装置中rfid模块内的钢印码、电池二维码及电动车二维码,以实现多码识别。
76.可以将识别后的多码进行输出,用于打印出电动车的合格证。
77.本技术rfid识别系统中,通过车架rfid装置中的rfid模块能够智能获取钢印码,降低工作量,且同时可通过扫描装置获取到钢印码、电池信息、及电动机信息,实现多码识别,便于在电动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
7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