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1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主阀部、所述平台;其中所述平台内设有供液通道、支路、供给腔、排液通道、避让槽、渗漏通道、弹簧、活塞、支架;所述主阀部包括阀体、阀盖、连接座、驱动装置、阀轴、阀芯、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缺口、退离回油路、退离油路、供油通道、进给油路、进给回油路、冷却液供给路、冷却液出路;其中所述阀体上方设有阀盖,所述阀体中设有所述阀芯,所述阀盖上方设有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方设有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阀轴输出动力,所述阀轴穿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阀盖连接至所述阀芯,所述阀芯中设有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缺口;所述供油通道一侧设有所述进给油路,另一侧设有所述退离油路,所述进给油路的所述一侧设有所述进给回油路,所述退离油路的所述另一侧设有所述退离回油路;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通道连接所述供油通道与所述进给油路,第二通道连通所述退离油路与所述退离回油路,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进给油路与所述进给回油路,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供油通道与所述退离油路,所述缺口连通所述冷却液供给路、冷却液出路;所述进给油路连接至油缸的一端,所述退离油路连接至油缸的另一端,所述进给回油路与所述退离回油路均连接至油箱,所述退离回油路、退离油路、供油通道、进给油路、进给回油路等间隔布置;所述退离回油路、退离油路、供油通道、进给油路、进给回油路布置于所述阀芯的一个半圆侧,所述冷却液供给路、冷却液出路布置于所述阀芯的另一个半圆侧;所述冷却液出路连通至所述供液通道,所述供液通道中设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保持所述活塞,所述供液通道侧方设有所述支路,所述支路连接所述供给腔,所述供给腔连通所述支架与所述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中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活塞,所述避让槽的上方设有所述排液通道,所述避让槽的下方设有所述渗漏通道,所述排液通道、渗漏通道的直径均小于所述供液通道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漏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排液通道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可进入所述避让槽并封堵所述渗漏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漏通道与所述排液通道错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包括横向支路与竖向支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路连接所述供给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路连接所述供液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镂空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轴为阶梯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

技术总结
一种双介质控制装置,包括主阀部、平台;其中所述平台内设有供液通道、支路、供给腔、排液通道、避让槽、渗漏通道、弹簧、活塞、支架;所述主阀部包括阀体、阀盖、连接座、驱动装置、阀轴、阀芯、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缺口、退离回油路、退离油路、供油通道、进给油路、进给回油路、冷却液供给路、冷却液出路;其中所述阀体上方设有阀盖,所述阀体中设有所述阀芯,所述阀盖上方设有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方设有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阀轴输出动力,所述阀轴穿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阀盖连接至所述阀芯。阀芯。阀芯。


技术研发人员:高爱莲 刘增磊 张春燕 罗建新 王勇刚 文于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