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04: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


背景技术:

2.机械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3.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许多操作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夹取和移动。然而,现有的夹具完成一次固定工序后,在下一个工件放入之前,处于搁置状态,因为造成夹具无法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在完成一次固定工序后,在下一个工件放入之前,可实现对另一工件的固定,提高了夹具的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包括:
6.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设置一第二夹持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一自前向后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一第三夹持板;所述支撑板的后侧设置一第四夹持板;所述第四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相对设置;
7.旋转杆,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之间;所述旋转杆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段固定一第一夹持板;所述旋转杆位于所述第四夹持板的上方;所述支柱位于所述旋转杆扫过的区域内。
8.优选地,第一夹紧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对称设置。
9.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置l形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
10.优选地,所述旋转杆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设置一调节球体,所述调节球体与一弧形的限位轨道配合,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限位轨道;所述限位轨道所在的圆,与所述支撑板的竖直中心线重合。
11.优选地,所述限位轨道的内底部开设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偏心球体配合。
12.优选地,所述第三夹持板为一矩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第一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平行于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a的间隙;第二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远离第二夹持板,工件a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取下;第三夹持板伸出支撑板,第三夹持板和第四夹持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b的间隙。由此,该夹具在完成一次固定工序后,在下一个工件放入之前,可实现对另一工件的固定,提高了夹具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多用夹具的第一夹紧状态俯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多用夹具的第二夹紧状态俯视图;
16.图3为图1的侧视图;
17.图4为图1中限位轨道的俯视图;
18.图5为图1中后偏心球体的主视图。
19.其中,1-支撑板,2-旋转杆,3-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第三夹持板,6-第四夹持板,7-限位轨道,71-螺纹孔,8-基座,9-调节球体,10-后偏心球体,11-前偏心球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图1~5所示,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包括基座8、支撑板1、旋转杆2、两对夹持板和限位轨道7。其中,基座8上依次设置支撑板1和旋转杆2。
22.第一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3平行于第二夹持板4;第一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4对称设置,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间隙,第三夹持板5的后端位于通槽内;第二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3远离第二夹持板4,工件从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取下;第三夹持板5伸出支撑板1,第三夹持板5和第四夹持板6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另一工件的间隙。
23.具体的,该夹具的具体结构如下:
24.支撑板1的顶面设置第二夹持板4,支撑板1上开设一自前向后布置的通槽,通槽内设置第三夹持板5;支撑板1的后侧设置一第四夹持板6;第四夹持板6和第三夹持板5相对设置。其中,第二夹持板4远离第一夹持板3的一侧设置l形支架,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支撑板1,另一端固定于连接柱,连接柱焊接于支撑板1;第三夹持板5为一矩形。在本实施例中,“前”方向是指设置支撑板1朝向第二夹持板4的方向。
25.旋转杆2,水平设置且位于第二夹持板4和第三夹持板5之间;旋转杆2转动安装于支撑板1的顶面;旋转杆2靠近第二夹持板4的一段固定一第一夹持板3;旋转杆2位于第四夹持板6的上方;旋转杆2可与第四夹持板6上的支柱接触;支柱位于旋转杆2扫过的区域内。
26.为保证第一夹紧状态和第二夹紧状态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限位轨道7、调节球体9、前偏心球体11和后偏心球体10。具体的,旋转杆2远离第一夹持板3的一端设置一调节球体9,调节球体9与一弧形的限位轨道7配合,旋转杆2穿过限位轨道7;限位轨道7所在的圆,与支撑板1的竖直中心线重合;限位轨道7的内底部开设若干螺纹孔71,螺纹孔71与前偏心球体11、后偏心球体10配合,如图5所述,后偏心球体10的底部设置螺柱,以与螺纹孔71配合。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8.(1)第一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3平行于第二夹持板4;第一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4对称设置,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a的间隙,第三夹持板5的
后端位于通槽内。具体如下:
29.将工件a放置于第二夹持板4的一侧,之后拉动调节球体9,调节球体9在限位轨道7内顺时针方向移动,旋转杆2顺时针转动,当第一夹持板3与工件a接触时,将前偏心球体11、后偏心球体10螺纹安装于限位轨道7内,不断调节前偏心球体11、后偏心球体10,以将调节球体9夹紧形成第一夹紧状态。此时,第三夹持板5处于初始位置且在通槽内,第三夹持板5和旋转杆2之间的距离,可通过人为调节。
30.(2)第二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3远离第二夹持板4,工件a从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取下;第三夹持板5伸出支撑板1,第三夹持板5和第四夹持板6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b的间隙。具体如下:
31.将工件b放置于第四夹持板6的一侧,拉动调节球体9,调节球体9在限位轨道7内逆时针方向移动,旋转杆2逆针转动,第一夹持板3远离上述工件a,以便将工件a取下。旋转杆2继续逆针转动,当旋转到设定角度时,旋转杆2抵住支柱,旋转杆2继续逆针转动,旋转杆2推动第三夹持板5朝第四夹持板6方向移动,当第三夹持板5与工件b接触时,将前偏心球体11、后偏心球体10螺纹安装于限位轨道7内,不断调节前偏心球体11、后偏心球体10,以将调节球体9夹紧形成第二夹紧状态。当需要将工件b取下时,反向拉动调节球体9即可。其中,可通过人为调节,将第三夹持板5归位至初始位置。
3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