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3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能量密度小、体积小、重量轻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数码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行业中。
3.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快速充电能力以及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安全、高快充锂电池逐渐成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趋势。现有的锂离子电池一般可以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电芯,电芯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还设有隔膜层以实现隔离。
4.然而,上述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由于跌落或异物穿刺等而造成损坏,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安全性较佳。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电池极片和隔膜层,每个电池极片包括绝缘的弯折部、以及通过弯折部连接的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
7.相邻两个电池极片中,任一个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和另一个电池极片的负极片部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各电池极片的弯折部位置对应。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段、弯折段以及负极集流体段;
9.所述正极集流体段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形成正极片部;
10.所述负极集流体段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形成负极片部。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集流体段包括第一绝缘基材和正极导电层;
12.所述正极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材和正极活性物质层之间;
13.所述负极集流体段包括第二绝缘基材和负极导电层;
14.所述负极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基材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导电层为镀铝层;所述负极导电层为镀铜层。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基材、第二绝缘基材和所述弯折段为同一材料。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芯内侧的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呈相对设置。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包括与弯折部连接的第一侧边;
19.所述电池极片的负极片部包括与弯折部连接的第二侧边;
20.所述正极片部包括正极耳,所述正极耳位于所述正极片部的除第一侧边外的任一侧边上;
21.所述负极片部包括负极耳,所述负极耳位于所述负极片部的除第二侧边外的任一侧边上。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耳包括第一绝缘基材和正极导电层;
23.所述负极耳包括第二绝缘基材和负极导电层。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弯折部沿自身宽度方向的边缘位置具有缺口。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弯折部上设有多个通孔。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占整个所述弯折部的面积的比例为65%~87%。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通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0.5mm~1.5mm。
28.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的左视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电池极片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作方法中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作方法中在集流体上涂覆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的示意图;
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作方法中第一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作方法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00-电池;10-电芯;20、20'、20
”‑‑
电池极片;21、21'、21
”‑
弯折部;211-通孔;212-缺口;22、22'、22
”‑
正极片部;221-正极活性物质层;23、23'、23
”‑
负极片部;231-负极活性物质层;24-第一电池极片;25-弯折段;26-正极集流体段;27-负极集流体段;51-第一金属;52-第二金属;53-留白区域;54-正极集流体;55-负极集流体;56-正极耳加工区域;57-负极耳加工区域;58-正极耳;59-负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快速充电能力以及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电子设备对锂离子电池的性
能等要求不同,高安全、高快充锂电池成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趋势。在锂离子电池的现有技术中,安全性能和快速充电能力是锂离子电池的两个矛盾点,快充能力的提升必然导致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下降。目前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中由其电子设备的穿刺和跌落导致的电池性能恶化最为明显,例如手机、笔记本等可移动的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掉落、异物穿刺等情况,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显然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要求。
42.而本技术的电池中,通过电池极片的叠片结构使电池具有快速充电能力,并且,设置弯折部连接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以弯折部包裹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的底部,可以有效改善电池的抗跌落性能。另一方面,正极集流体段和负极流体段的基材为绝缘基材,也可以有效解决电池的抗穿刺性能,从而达到电池安全性能和快速充电能力兼顾的目的。
4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及其制作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以电池为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对于电池是其他类型的情况与此类似,此处不在赘述。
4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电池极片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5.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的电池极片20在电池100中是处于弯折状态的,为了便于观察,图3将电池极片20展开到平面上。
46.参照图1、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包括电芯10,电芯10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电池极片20和隔膜层(未图示),每个电池极片20包括绝缘的弯折部21、以及通过弯折部连接的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同一个电池极片中,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的表面相对设置;相邻两个电池极片20中,任一个电池极片20的正极片部22和另一个电池极片20的负极片部23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各电池极片20的弯折部21位置对应设置。
47.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电芯10采用多个电池极片20的层叠结构,因此可以使电池100具有快速充电能力;并且,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可通过一个弯折部21连接起来,对应到电池100中,多个正极片部22和多个负极片部23的底部由多层弯折部21卷绕包裹,可以提高电池100的强度,从而有效改善电池100的跌落性能。
48.本技术实施例中,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通过弯折部连接,可以是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分别连接在弯折部21的两端。另外,在同一个电池极片20中,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也可以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弯折部21可以设置为可供电解液通过,以便与电解液与正极片部22、负极片部23的底部接触。
49.其中,电池极片20和隔膜层交替设置,这样隔膜层可以起到对相邻电池极片20的隔离作用。
50.另外,电芯10内侧的电池极片20的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呈相对设置。具体的,电芯10最内侧的电池极片20中,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之间仅有隔膜。
51.参照图3,每个电池极片20包括绝缘的弯折部21、以及通过弯折部21连接的的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因此,同一个电池极片20包括的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相对设置。换言之,每个电池极片20中,均包括弯折部21、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弯折部21位于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之间,并且,绝缘的弯折部21可以将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间隔开。需要注意的是,弯折部21可以选择绝缘材料、例如非金属材料制成,以避免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之间导通。
52.相邻两个电池极片中,以位于图1中图面最左侧的电池极片20'和与其相邻的电池极片20”为例进行说明时,对于电池极片20'而言,其正极片部22'和电池极片20”的负极片部23”的设置位置对应,对于电池极片20”而言,其正极片部22”和电池极片20'的负极片部23'的设置位置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位于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之间的弯折部21',与位于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之间的弯折部21”的设置位置也彼此对应。在弯折部21'和弯折部21”上都具有下述的通孔211的情况下,电解液可以透过弯折部21'和弯折部21”上的通孔211而与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接触。
53.本技术实施例中,弯折部21可供电解液通过是指电池100内部的电解液可以透过弯折部21而与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相接触。示例性的,弯折部21上可以设有多个供锂离子电池100内的电解液通过的通孔211,从而提高电池极片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确保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的实现。
54.示例性的,各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占整个弯折部的面积的比例为65%~87%。另外,各通孔的孔径取值范围可以为:0.5mm~1.5mm。
55.可选的,弯折部21沿自身宽度方向的边缘位置还可以具有缺口212,这里的缺口212可以是圆弧状的缺口,弯折部21的宽度方向可以是电池极片20的宽度方向w。这样可以减小构成弯折部21的基材的应力,防止撕裂,并因此而改善电池极片20的韧性。
56.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使圆弧状缺口212的直径与弯折部21的长度方向尺寸相同,这里弯折部21的长度方向是正极片部22、弯折部21、负极片部23的排列方向p。
57.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可以考虑使正极片部22、负极片部23中的绝缘基材与弯折部21中的绝缘基材一体形成。
58.具体的,参照图3、图6,电池极片20包括正极集流体段26、弯折段25以及负极集流体段27;
59.正极集流体段26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21,以形成正极片部22;负极集流体段27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负极活性物质层231,以形成负极片部23,并且弯折段形成位于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之间的弯折部。在一个具体实例中,正极集流体段26的上表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21,负极集流体段27的上表面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231。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正极集流体段26和负极集流体段27的上下两相对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21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31。
60.本技术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段26包括第一绝缘基材和正极导电层;正极导电层位于第一绝缘基材和正极活性物质层之间;负极集流体段27包括第二绝缘基材和负极导电层;负极导电层位于第二绝缘基材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在上述方案中,正极导电层可以为镀铝层;负极导电层可以为镀铜层。
61.在一个具体实例中,第一绝缘基材、弯折段25以及第二绝缘基材为同一材料,例如可为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可选的,这三者可以一体形成,即第一绝缘基材、弯折段25以及第二绝缘基材可以是一体件,从而保证第一绝缘基材、弯折段和第二绝缘基材的整体结构强度。
62.另外,参照图3,电池极片20的正极片部22包括与弯折部21连接的第一侧边;电池极片20的负极片部23包括与弯折部21连接的第二侧边;
63.正极片部22包括正极耳58,正极耳58位于正极片部22的除第一侧边外的任一侧边
上,例如与第一侧边相对的侧边上;负极片部23包括负极耳59,负极耳59位于负极片部23的除第二侧边外的任一侧边上,例如与第一侧边相对的侧边上。
64.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耳包括第一绝缘基材和正极导电层;所述负极耳包括第二绝缘基材和负极导电层。即,该实施例的正极耳可通过模切正极集流体段形成,负极耳可通过模切负极集流体段形成,从而简化制作工艺。可理解的是,正极耳和负极耳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形成在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上。在一个具体实例中,正极耳包括第一绝缘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一绝缘基材的上下两侧表面上的金属层;负极耳包括第二绝缘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基材的上下两侧表面上的金属层。
6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该方法用于制作上述的电池100。因此,下述方法中所涉及到的电池的结构也适用于上述的电池100。
6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图5中的第一电池极片24在弯折后即可形成图3所示的电池极片20。
67.参照图4,本技术的电池100的制作方法包括:
68.s10、将多个第一电池极片和多层隔膜层交替层叠在一起形成结构体,各第一电池极片的弯折部的位置对应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电池极片中,任一个第一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和另一个第一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位于所述弯折部的同一侧;
69.s20、将结构体从各弯折部的部位弯折以形成电芯;
70.其中,第一电池极片包括正极片部、负极片部以及连接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的弯折部。
71.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电芯采用多个第一电池极片的层叠结构,因此可以使电池具有快速充电能力;与此同时,电池通过多个第一电池极片弯折而形成,这样每个第一电池极片中包括的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通过弯折部连接起来,对应到电池中,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的底部由多层弯折部卷绕包裹,可以提高电池的强度,从而有效改善电池的跌落性能。
72.其中,参照图5,第一电池极片24可以包括正极片部22、负极片部23以及绝缘的弯折部21,弯折部21可以位于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之间,以将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间隔开,弯折部21不具有导电性,可以通过在其上设置通孔211,而使弯折部21可供电解液通过。各第一电池极片24的弯折部21的位置对应设置,这样多个弯折部21层叠在一起时,可以形成可供电解液通过的通道。
73.相邻两个第一电池极片24中,任一个第一电池极片24的正极片部22和另一个第一电池极片24的正极片部22位于所述弯折部21的相同侧,换言之,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电池极片中,其中一个第一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和另一个第一电池极片的负极片部相对应;其中一个第一电池极片的负极片部和另一个第一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相对应。
74.这样可以保证电芯10的多个电池极片20中,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交替布置。隔膜层可以用于将不同的第一电池极片24中的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23相互隔开。
75.在将第一电池极片24和隔膜层交替层叠在一起后,将结构体从各弯折部21的部位弯折,并使结构体的两个端部相互靠近,以最终形成电芯10。
76.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将多个第一电池极片和多层隔膜层交替层叠在一起形成结构体之前还包括:
77.在弯折段的两个端部上的第一绝缘基材和第二绝缘基材上分别镀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以使弯折段的两个端部形成为正极集流体段和负极集流体段,并在正极集流体段和负极集流体段之间形成由留白区域,其中,留白区域由弯折段构成;
78.在正极集流体段的正反两面的表面上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形成第一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
79.在负极集流体段的正反两面的表面上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形成第一电池极片的负极片部。
80.其中,第一绝缘基材和第二绝缘基材可以选择pet聚对苯二甲酸酯。
81.像上述这样,采用绝缘基材形成正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和弯折部,也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穿刺性能。并且,由于在一个绝缘基材上通过镀导电层同时形成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并通过涂覆相应极性的活性物质层从而在同一个绝缘基材的两端形成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与现有技术单独制作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技术方案相比,有效提高了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在形成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的过程中,也同时形成二者之间的连接部、即弯折部,这与事先生产好正极片和负极片,再将二者之间连接起来相比,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82.可以理解的是,参照下述的图6、图7、图8,在正极集流体段54的正反两面的表面上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具体可以只在正极集流体段54的部分区域涂覆正极活性物质,例如使正极集流体段54背离负极集流体段55的端部位置未覆盖正极活性物质,形成正极耳加工区域56。
83.然后将正极耳加工区域56裁切为正极耳58;和/或
84.在负极集流体段55的正反两面的表面上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具体可以只在负极集流体段55的部分区域涂覆负极活性物质,例如使负极集流体段55背离正集流体段54的端部位置未覆盖负极活性物质,形成负极耳加工区域57。
85.将所述负极耳加工区域57裁切为负极耳59。
86.示例性的,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可以分别为铝箔和铜箔。
87.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选的,在形成第一电池极片的负极片部之后,还包括:在留白区域上制作通孔以形成弯折部。
88.并且,要求各通孔横截面积之和占整个弯折段的面积的比例为65%~87%。示例性的,各通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0.5mm~1.5mm。可选的,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池极片的负极片部之后,还可以包括:
89.在弯折部的宽度方向w边缘裁切出弧状缺口,其中,弯折部的宽度方向w垂直于正极片部、弯折部、负极片部的排列方向。
9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100制作方法的示例。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作方法中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作方法中在集流体上涂覆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作方法中第一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作方法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91.参照图6,在弯折段的两个端部分别镀正极导电层51和负极导电层52,以使弯折段的两个端部形成为正极集流体段和负极集流体段,并在正极集流体段和负极集流体段之间
形成留白区域53。
92.第一绝缘基材、第二绝缘基材和弯折段可以选择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酯(pet膜)、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丙乙烯、聚甲醛、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硅橡胶、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绝缘基材为pet膜为例进行说明。
93.在pet膜的两个端部分别镀金属铝和金属铜,以形成图6所示的集流体。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集流体包括正极集流体段和负极集流体段。具体的,在图6中,在第一绝缘基材的图面上端部镀正极导电层51,例如铝;在第二绝缘基材的下端部镀负极导电层52、例如铜。并且第一金属51和第二金属52之间间隔5~8mm,以形成留白区域53;这样,镀有正极导电层51的一端形成为正极集流体段,镀有负极导电层52的一端形成负极集流体段。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基材和第二绝缘基材的厚度可以为3~9μm,镀制的正极导电层51和负极导电层52的厚度均可以为1~5μm。可选的,第一绝缘基材和第二绝缘基材的厚度可以为5μm,镀制的正极导电层51和负极导电层52的厚度均可以为2μm,;正极导电层51镀层沿宽度方向w的尺寸可以为90mm,负极导电层52镀层沿宽度方向w的尺寸可以为95mm。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列举出的尺寸只是例示,本技术不限于此,具体的尺寸要根据具体的电池型号来决定。
94.参照图7,在正极集流体段的部分区域上涂覆正极活性物质以形成第一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22,并且在负极集流体段的部分区域上涂覆负极活性物质以形成第一电池极片的负极片部23。
95.其中,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96.将正极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按照预设的质量比加入到搅拌罐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后进行充分搅拌,并过200目的筛网,从而配置出正极浆料。正极浆料固体含量的质量占比为70%~75%。
97.其中,正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所占固体材料的质量比分别为:(94wt%~99wt%):(0.5wt%~5wt%):(0.5wt%~3.5wt%);可选的,正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所占固体材料的质量比还可以为:(96wt%-98wt%):(0.5wt%-3.5wt%):(0.5wt%-2.5wt%)。
98.正极材料可以为: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锰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钒氧锂、磷酸铁锂、钛酸锂和含锂锰基材料的至少一者。本技术中以正极材料为钴酸锂为例进行说明。
99.导电剂可以包含:导电碳黑、碳纤维、科琴黑、乙炔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一者或多者。
100.所述粘结剂可以包含:聚偏氟乙烯、聚氧化乙烯的一者或两者。
101.示例性的,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然后与导电剂和聚偏氟乙烯按照97.2:1.5:1.3的质量比加入到搅拌罐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后充分搅拌,过200目的筛网,配成正极活性物质。
102.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03.将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以及增稠剂按照预设的质量比加入到搅拌罐中,并加入去离子水以配制成负极浆料。其中负极浆料中固体含量的质量比为40%~45%。
104.其中,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以及增稠剂所占固体材料的质量比分别为:
(75wt%~99wt%):(0.1wt%~5wt%):(0.5wt%~5wt%):(0.5wt%~5wt%)。可选的,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以及增稠剂所占固体材料的质量比可以为:(80-98wt%):(0.1-3wt%):(0.3-4wt%):(0.3-4wt%)。
105.负极材料可以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硬碳、有机聚合物化合物碳中的至少一者。
106.粘结剂可以选择:丁苯橡胶、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苯丙乳液、聚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氨酯中的一者或几者。
107.导电剂可以选择:导电碳黑、碳纤维、科琴黑、乙炔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一者或多者。
108.增稠剂可以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锂中的一者或两者。
109.示例性的,以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导电碳黑作为导电剂、丁苯橡胶作为粘结剂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稠剂,将人造石墨、导电碳黑、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96.9:1.5:1.3:13的质量比例加入到搅拌罐中,并加入去离子水溶剂,进行充分搅拌,通过15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制备得到负极活性物质。
110.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浆料活性物质的涂覆:
111.将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在第一绝缘基材的镀有正极导电层的部分区域之上,以形成正极片部22。将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在第二绝缘基材的镀有负极导电层的部分区域之上,以形成负极片部23。这里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涂层的区域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图7所示。
112.在图7所示的结构基础上,对上述形成了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的电池极片进行裁切,制备成图8所示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片部22的长和宽均小于负极片部23,各正极片部22的涂膏边缘比负极片部23的涂膏边缘小1~2.5mm,例如2mm。示例性的,正极片部22的宽(沿宽度方向w的尺寸)可以为60mm;长可以为80mm;负极片部23的宽可以为64mm;长可以为84mm。
113.然后在留白区域53打通孔211并形成弯折部21,以形成第一电池极片24。参照图8的第一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通孔211的孔径r=0.5~1.5mm,例如0.8mm且需要保证单位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小孔的面积占65%~87%,例如70%;这样可以保证电解液可以自由通过弯折部21而不受阻挡。并且,还可以在弯折部21的宽度方向边缘裁切出弧状缺口212,以减小弯折部21的应力,防止撕裂,弧状缺口的直径例如可以为7mm。
114.电芯的组装:
115.参照图9,在第三状态的电池的基础上,将制备好的第一电池极片24与隔膜层交替层叠在一起形成结构体,并将结构体从各弯折部21的部位弯折以形成电芯10。
116.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将多个第一电池极片和多层隔膜层交替层叠在一起形成结构体,各第一电池极片的弯折部的位置对应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电池极片中,任一个第一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和另一个第一电池极片的正极片部位于所述弯折部的相同侧;将结构体从各弯折部的部位弯折以形成电芯。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电芯采用多个第一电池极片的层叠结构,因此可以使电池具有快速充电能力;与此同时,电池通过多个
第一电池极片弯折而形成,这样每个第一电池极片中包括的正极片部和负极片部通过弯折部连接起来,对应到电池中,正极片部22和负极片部的底部由多层弯折部卷绕包裹,可以提高电池的强度,从而有效改善电池的跌落性能。
11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1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120.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