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21: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


背景技术:

2.正常人身体中的胰腺可自动监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并自动分泌所需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而糖尿病患者胰腺的功能出现异常状况,无法正常分泌人体所需胰岛素。因此糖尿病是人体胰腺功能出现异常而导致的代谢类疾病,糖尿病为终身疾病。目前医疗技术尚无法根治糖尿病,只能通过稳定血糖来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糖尿病患者在向体内注射胰岛素之前需要检测血糖。目前多数的检测手段可以对血糖连续检测,并将血糖数据实时发送至远程设备,便于用户查看,这种检测方法称为连续葡萄糖检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法。该方法需要检测装置贴在皮肤表面,将其携带的传感器刺入皮下的组织液完成检测。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尺寸普遍偏大,一方面使得用户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安装单元用一次后即抛弃,过大的尺寸使得生产制造成本过于高昂。
4.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尺寸较小、便于用户使用的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在安装之前,传感器底座固定于安装单元外壳体上,与外壳体形成封闭结构。安装单元内各结构件的形状尺寸及位置设计,使得安装单元具有较小的整体尺寸,用户一只手即可完成安装步骤,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减小了生产制造成本。同时,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之后,不需要调整传感器的形态,避免传感器表面电极或者电极引线断裂,提高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可靠性。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包括:传感器单元,传感器单元包括基座和设置于基座上的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体外部分和体内部分;触发部件,在启动触发部件前,安装单元不实施安装动作;辅助针模块,辅助针模块包括辅助针,辅助针至少包括开口区,开口区包络体内部分,适于将体内部分送入皮下;平行滑块模块,适于承载所述传感器单元;底座,底座从安装单元的前端嵌入安装单元,底座上设置有适于安装传感器单元的安装区;外壳体,外壳体用于承载触发部件、辅助针模块、平行滑块模块和底座;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均处于压缩状态,适于提供安装单元实施安装动作所需的弹力。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体外部分为平面结构。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体外部分向基座顶部弯曲或弯折,平铺于基座顶部,且体外部分处于工作位置。
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体外部分和体内部分垂直。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外壳体上设置有外壳体第一卡合部,传感器单元上设置
有传感器第一卡合部,外壳体第一卡合部与传感器第一卡合部互相卡合。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触发部件包括触发拨杆,外壳体包括设置在侧壁上的通孔,触发拨杆穿过通孔进入到外壳体内部。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实施安装动作时,触发拨杆推开外壳体第一卡合部,解除外壳体第一卡合部和传感器第一卡合部的卡合状态。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触发部件包括触发按钮和防触发结构,防触发结构包括可折断结构和折断按钮,折断按钮适于在可折断结构折断前防止启动触发按钮,从而实施安装动作。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触发部件包括复位弹性部件,适于使触发按钮启动后回复到初始位置。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触发部件还包括限位卡扣,外壳体包括限位孔,限位卡扣与限位孔形成卡扣连接,使触发按钮回复到初始位置时,防止触发按钮与所述外壳体分离。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开口区为圆弧状或“v”形状。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外壳体包括限位柱,辅助针模块包括滑槽,平行滑块模块包括限位柱通孔,滑槽和限位柱通孔分别与限位柱配合,适于使得辅助针模块和平行滑块模块能够在外壳体内滑动。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弹性部件位于外壳体和平行滑块模块之间。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二弹性部件位于辅助针模块和平行滑块模块之间。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辅助针模块设置有圆筒卡合部,平行滑块模块设置有平行滑块卡合部,圆筒卡合部与平行滑块卡合部相互卡合,适于使辅助针模块可与平行滑块模块一同向底座方向滑动,并且滑动到预设位置时,圆筒卡合部与平行滑块卡合部解除卡合,释放第二弹性部件弹力,辅助针模块被推回到初始位置。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外壳体设置有外壳体第三卡合部,底座设置有底座第一卡合部,外壳体第三卡合部与底座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适于使得底座固定在外壳体上。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外壳体第三卡合部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平行滑块模块上设置有平行滑块凸起,适于使得平行滑块模块向底座方向滑动时,限位凸起与平行滑块凸起配合推开外壳体第三卡合部,以解除外壳体第三卡合部与底座第一卡合部的卡合状态,释放底座。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底座的安装区设置有底座第二卡合部,传感器单元设置有传感器第二卡合部,底座第二卡合部可以与传感器第二卡合部形成卡合连接。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底座包括粘合胶布,适于将底座粘贴在人体皮肤表面。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6.本发明公开的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中,将传感器单元、触发部件、辅助针模块、平行滑块模块、底座、弹性组件均设置在外壳体上或者内部,通过合适的结构件形状设计和空间布局设计,可以大大减小安装单元的整体尺寸,用户一只手即可完成安装步骤。
27.进一步的,传感器的体外部分为平面结构,有利于其与发射器电连接。
28.进一步的,传感器的体外部分向所述基座顶部弯曲或弯折,平铺于基座顶部,将平面状的体外部分平铺于基座顶部,降低了传感器单元的整体高度,进而减小分析物检测装置底座的厚度尺寸,由于底座在安装前需要嵌合在安装单元内,进而也减小了安装单元的
高度尺寸。
29.进一步的,传感器的体外部分与体内部分垂直,互相垂直能够优化设计安装单元的内部结构,简化用户安装传感器单元时的操作步骤,便于穿刺。
30.进一步的,传感器单元与外壳体卡合,而传感器单元放置于平行滑块模块上,间接实现了平行滑块模块与外壳体的卡合,无需重复设计平行滑块模块与外壳体的卡合结构,简化了外壳体和平行滑块模块的结构,降低了制造加工成本。
31.进一步的,位于外壳体外部的触发按钮通过伸入外壳体内部的触发拨杆即可解除传感器单元与外壳体的卡合连接,实现触发动作,结构简单,同时使得外壳体内部空间得到合理利用,减小了外壳体的整体尺寸。
32.进一步的,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还包括防触发结构,防触发结构与触发部件相配合,在解除之前,防触发结构阻止启动触发部件。设置防触发结构能够避免触发部件在安装之前被错误启动,进而防止辅助针弹出,确保安全使用。
33.进一步的,为避免按下触发按钮未能成功启动安装单元的安装动作,在触发部件中还设计了复位弹性部件,可供触发按钮回复到初始位置后再次按下,从而可以实现多次触发动作,直至安装单元成功启动安装动作。
34.进一步的,触发部件上的限位卡合可防止触发按钮复位时脱离外壳体,保证触发按钮可多次按下使用。
35.进一步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分别位于外壳体和平行滑块模块之间、辅助针模块和平行滑块模块之间,尽可能地利用了结构件之间的外壳体内部空间,结构紧凑,减小了外壳体的整体尺寸。
36.进一步的,平行滑块模块通过卡合连接带动辅助针模块一起滑动,平行滑块模块滑动可将传感器单元推入到底壳安装区中,同时辅助针模块滑动可将传感器体内部分送入皮下,二者同时进行并完成,方便用户操作,另外无需使用额外的弹性部件推动辅助针模块滑动,减少了结构件数量,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37.进一步的,辅助针模块将传感器体内部分送入皮下后,可在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防止辅助针暴露在外壳体外,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38.图1a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安装单元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39.图1b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安装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0.图2a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2b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2c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传感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4a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辅助针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4b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辅助针模块圆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6.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辅助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7.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平行滑块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触发按钮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50.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分析物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如前所述,现有技术的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尺寸普遍偏大,一方面使得用户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安装单元用一次后即抛弃,过大的尺寸使得生产制造成本过于高昂。
52.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结构简单紧凑、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操作、生产制造成本较低。
53.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理解,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54.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必然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单元的厚度、宽度、长度或距离可以相对于其他结构有所放大。
55.以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在任何意义上都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这里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器件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用这些技术、方法和器件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法和器件应当被视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56.应注意,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说明中将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57.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单元100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底座10和外壳体80互相卡合。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单元100安装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并参考图1b所示方向,结合图2a、2b、2c,图2a、2b、2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单元外壳体80的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底座10、辅助针模块20、平行滑块模块30、触发按钮模块40均设置于外壳体80内部或者侧壁上,传感器单元50放置于平行滑块模块30的下侧,弹性组件90包括第一弹性部件60和第二弹性部件70,第一弹性部件60的一端套设于辅助针模块20的圆筒203外侧,并放置于外壳体80的第一弹性部件放置区806,另一端位于平行滑块模块30上侧,第二弹性部件70的一端放置于辅助针模块20的圆筒203内,另一端位于平行滑块模块30上侧,第一弹性部件60与第二弹性部件70的中心轴平行。通过各结构件的形状和空间布局设计,合理地利用外壳体内部空间,使得安装单元结构简单紧凑,整体尺寸较小,方便用户操作。
58.外壳体80上包括外壳体第一卡合部801、外壳体第二卡合部802、外壳体第三卡合部803、限位柱804、引导柱805、第一弹性部件放置区806、限位孔807、通孔808以及复位弹性部件限位槽810,外壳体第三卡合部803上还包括限位凸起8031。其他结构件如底座10、辅助针模块20、平行滑块模块30、触发按钮模块40、传感器单元50、第一弹性部件60和第二弹性部件70都可以通过上述结构或结构的组合装配在外壳体上。具体装配方式,下文将详述。
59.如图3和图1b所示,传感器504分为体外部分5041和体内部分5042。体外部分5041为平面状,并向基座501上表面弯折或者弯曲,平铺在基座501上表面,这样可以减少传感器504的整体厚度。体内部分5042通过穿刺孔506伸入到基座501另一侧,以便刺入皮下。体内
部分5042和体外部分5041呈互相垂直状态,这样在体内部分5042刺入皮下时,不会影响体外部分5041的状态,避免传感器504上的电极折断或者破损,提高了传感器504的检测可靠性。
60.结合参照图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器单元50的基座501上包括至少2个对称布置的传感器第一卡合部502,在安装单元100中,传感器单元50放置在平行滑块模块30的传感器单元放置平台306上,并通过传感器第一卡合部502与外壳体第一卡合部801卡合连接。平行滑块模块30与第一弹性部件60接触,通过传感器单元50第一卡合部502与外壳体第一卡合部801的卡合连接,抵抗第一弹性部件60的弹力,并使得第一弹性部件60处于持续压缩状态。
61.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60可以是金属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弹性器件,如弹性橡胶、空气弹簧等,在此不作特别限制。
62.参照图3和图8,传感器单元50的基座501上还包括至少2个对称布置的传感器第二卡合部503,其数量优选为4个,与传感器第一卡合部502布置在基座501的同一侧。当传感器单元50安装在底座10上时,传感器第二卡合部503与底座第二卡合部103卡合连接,以将传感器单元50和底座10固定,传感器第一卡合部502进入到空室104中。
6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器单元50还包括与体外部分5041相接触的电路单元505,体内部分5042的电极通过检测人体内葡萄糖产生电流信号,通过体外部分5041传递给电路单元505,电路单元505再将该电流信号传输给发射器(图中未示出),以提示用户体内葡萄糖相关的信息。
6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器504表面设置有检测分析物参数的电极、电极引线和与电极引线连接的电触点(未示出)。一般的,电极或者电极引线材料为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如ag、pt、agcl等。
65.图4a为辅助针模块20的立体示意图,辅助针模块20用于辅助将体内部分5042刺入皮下。一般的,传感器504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传感器504的体内部分5042需要被辅助针201承载,以将体内部分5042送入皮下。辅助针201的针体至少包括开口区2011。开口区2011设置于辅助针201的穿刺端。设置开口区2011一方面能够包络住体内部分5042,当辅助针201刺入皮下时,体内部分5042也能进入皮下;另一方面便于辅助针201与体内部分5042分离。
66.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口区2011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
67.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开口区2011的截面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如截面形状为“v”形状。
68.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辅助针201的针体还包括闭口区2012,即辅助针201针体靠近穿刺端为开口区,另一端为闭口区,这样可以增强辅助针体的抗弯强度。
69.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开口区2011开口的大小可以任意设定,在这里并不作具体限制。
70.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体内部分5042设置于部分开口区2011的尖端部分。体内部分5042可以被开口区2011包裹,或者体内部分5042只是与开口区2011的内壁贴合,在这里并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将体内部分5042送入皮下即可。
71.结合图1b、图2a,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针模块20还包括滑槽202,可内嵌于外壳体的限位柱804,并沿限位柱804滑动。
7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针模块20还包括圆筒203,圆筒203、辅助针201与辅助针模块20的滑动方向平行。
73.结合图4b,图4b为辅助针模块圆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圆筒203内壁远离滑槽202的一侧直径d1大于靠近滑槽202的一侧直径d2,第二弹性部件70外径为d3,并且满足d1》d3》d2,因此第二弹性部件70的一端可放置在圆筒内。
74.结合参照图1b和图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圆筒203内侧还包括圆筒卡合部2031,用于与平行滑块模块30的平行滑块卡合部303形成卡合连接。平行滑块卡合部303伸入到圆筒内,平行滑块模块30压缩第二弹性部件70,平行滑块卡合部303与圆筒卡合部2031卡合,使得第二弹性部件70处于持续压缩状态。
7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引导柱805将平行滑块卡合部303向圆筒卡合部2031挤压,以增加卡合连接的可靠性。
76.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部件70可以是金属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弹性器件,如弹性橡胶、空气弹簧等,在此不作特别限制。
77.图6为平行滑块模块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前文所述,传感器单元放置平台306用于放置传感器单元50。结合图2a,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平行滑块模块30通过限位柱通孔301安装在外壳体80的限位柱804上,由此可沿限位柱804滑动。
7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针201同时穿过平行滑块模块30的辅助针通孔304和传感器单元50的穿刺孔506,以保证辅助针201的开口区2011包络住体内部分5042。
79.图7为触发按钮模块4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触发按钮模块包括触发结构和防触发结构,防触发结构由折断按钮401和可折断结构402组成,在可折断结构402被折断前,折断按钮401抵在外壳体侧壁上,阻止触发按钮403向外壳体内部运动。
80.结合图1b和图2a,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发结构由触发按钮403和触发拨杆405组成,在可折断结构402被用户折断后,用户对触发按钮403施加压力,触发按钮403带动触发拨杆405向外壳体内部运动,触发拨杆405推开外壳体第一卡合部801,取消外壳体第一卡合部801与传感器第一卡合部502的卡合连接,释放第一弹性部件60的弹力,平行滑块模块30在第一弹性部件60的弹力推动下沿限位柱804滑动,从而启动安装单元100的触发动作。
81.结合图2b、图2c,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发拨杆405通过外壳体80的通孔808进入到外壳体内部,并在启动触发动作之前,刚好与外壳体第一卡合部801相接触。
82.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外壳体80内部还包括限位凹槽柱809,触发拨杆405通过限位凹槽柱809的凹槽,以限制触发拨杆405在外壳体80内的朝向,确保触发拨杆405能准确接触外壳体第一卡合部801,提高安装单元100启动触发动作的可靠性。
83.为了防止用户按下触发按钮403没能成功启动触发动作,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触发按钮模块40还包括复位结构,可在触发按钮403按下后回复到初始位置,供用户多次尝试,提高安装单元100启动触发动作的可靠性。结合参照图1b,复位结构由复位弹性部件407、限位卡扣404和复位弹性部件限位柱406组成,限位卡扣404通过外壳体80的限位孔807进入外壳体内部,并与外壳体内壁形成卡合连接。用户按下触发按钮403时,复位弹性部件407储存弹力,用户松手后,触发按钮403在复位弹性部件407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复位弹性部件407的一端固定在复位弹性部件限位柱406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80的复位弹性部件限位槽810中。
8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发按钮403只有1个,位于外壳体80一侧。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触发按钮403也可以有2个,分别位于外壳体80相对的两侧,两个触发按钮403相对应的其他触发结构一致。可以预料到的是,无论触发按钮403为1个还是2个,用户都可以单手启动触发动作,方便用户使用。
85.图8为底座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底座10在启动触发动作前,与外壳体80卡合连接,并与外壳体形成封闭空间。
86.参照图1b,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10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包括底座第一卡合部102,用于与外壳体第三卡合部803卡合连接,以将底座10固定在外壳体上。
87.参照图1a,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10在远离外壳体80的一侧包括粘性胶布105,粘性胶布105用于将底座10粘贴在人体皮肤表面。
88.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0也可以通过摩擦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外壳体80上。
89.继续参照图1b,如前文所述,在启动触发动作后,外壳体第一卡合部801与传感器第一卡合部502解除卡合连接,第一弹性部件60释放弹力,推动平行滑块模块30和辅助针模块20共同向底座10方向滑动。
90.在平行滑块模块30滑动过程中,平行滑块凸起302与限位凸起8031配合,推开外壳体第三卡合部803,从而解除外壳体第三卡合部803与底座卡合部102的卡合连接,底座10脱离外壳体80。
9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平行滑块模块30和辅助针模块20共同向底座10方向滑动,直至平行滑块模块30的卡合挡板305被外壳体第二卡合部802抵挡,平行滑块模块30和辅助针模块20不再向底座10方向滑动。
9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器单元50被平行滑块模块30推向底座10,并通过传感器第二卡合部503与底座第二卡合部103形成卡合连接,与底座10固定。
9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针模块20向底座10方向滑动过程中,辅助针201完成皮下刺入,并将传感器504的体内部分5042刺入皮下。同时,引导柱805不再将平行滑块卡合部303向圆筒卡合部2031挤压,平行滑块卡合部303与圆筒卡合部2031解除卡合连接,第二弹性部件70释放弹力,辅助针模块20被推回到初始位置,可以防止辅助针201暴露在外壳体80外,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94.图9为分析物检测装置1000示意图,分析物检测装置1000包括传感器单元50、底座10、发射器1001和接收器1002,在安装到人体前,底座10、传感器单元50和发射器1001均为分离状态。安装时,先将底座10通过粘性胶布105粘贴在人体皮肤表面,再通过安装单元100将传感器单元50安装到底座10上,同时将体内部分5042刺入皮下,完成传感器单元50-底座10在人体皮肤表面的安装。
95.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的分析物检测装置安装单元通过各结构件的形状和空间布局设计,使得安装单元结构简单紧凑、整体尺寸较小,进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方便用户使用。
96.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