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源设备以及投影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10: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光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设备以及投影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波长转换器是利用激发光照射波长转换材料,例如荧光粉,使得波长转换材料受激辐射出和激发光的波长不同的被激发光的设备。
3.具有波长转换器的光源设备,可利用一种波长的激发光辐射出多种不同波段的被激发光,使得该类光源设备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车灯、投影仪等设备中。
4.但是波长转换器至接收激发光照射时,不可避免会产生热量,并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波长转换器的温度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波长转换器的散热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源设备,提高光源设备中波长转换元件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光源设备的工作性能。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设备,包括波长转换元件、导热反射元件以及第一激发光源;
7.其中,所述导热反射元件为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和所述第一激发光源之间的环形部件;所述导热反射元件和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边缘部位固定连接;
8.所述导热反射元件背离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的边缘位置相连接,且所述导热反射元件的内壁为反光内壁。
9.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反射元件为金属导热反射元件。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反射元件和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填充胶层的胶层槽,且所述胶层槽设置有和外部相连通的通孔;
11.或者,所述导热反射元件和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内壁高、外壁低的台阶结构,且在所述台阶结构的低台阶面和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之间填充有胶层。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反射元件包括端部和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内环边缘相连接的内环导热反射元件,以及端部和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外环边缘相连接的外环导热反射元件。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反射元件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导热反射元件侧壁的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相对于所述侧壁倾斜设置。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和所述导热反射元件之间的透光导热层。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和所述透光导热层的边缘侧面相连接,设置在所述透光导热层的外周部的导热元件。
16.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为双面均可接收激发光并产
生被激发光的器件;
17.还包括第二激发光源,用于向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背离所述导热反射元件的表面输出激发光线,且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和所述导热反射元件相连接的表面设置有滤光片,可透射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并反射其他波段的光束。
18.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出射光路上设置有第一分光滤光片;
19.所述第一分光滤光片可对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激发光反射,对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输出的被激发光透射;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分光滤光片反射出射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激发光的光路上;
20.或者,所述第一分光滤光片可对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激发光透射,对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输出的被激发光反射,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分光滤光片透射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激发光的光路上。
21.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补光光源和第二分光滤光片;
22.所述第二分光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光滤光片出射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被激发光的出射光路上,且位于所述补光光源的出射光路上,所述第二分光滤光片用于透射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被激发光并反射所述补光光源的补光光束,以合并输出所述被激发光和补光光束。
23.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为荧光陶瓷或者为双面设置有波长转换材料的透明基板。
2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投影显示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设备。
25.本发明所提供的光源设备,包括波长转换元件、导热反射元件以及第一激发光源;其中,导热反射元件为设置在波长转换元件和第一激发光源之间的环形部件;导热反射元件和波长转换元件的边缘部位固定连接;导热反射元件背离波长转换元件的一端和第一激发光源的边缘位置相连接,且导热反射元件的内壁为反光内壁。
26.本技术中的光源设备中,在波长转换元件和第一激发光源之间设置导热反射元件,使得波长转换元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直接通过导热反射元件散热;导热反射元件为环形结构,仅仅和波长转换元件边缘位置相互粘接,避免了粘接导热反射元件和波长转换元件之间的胶层受热膨胀影响波长转换元件的工作性能,有利于提高包含有波长转换元件的光源设备的工作性能,并且该导热反射元件的内壁具有反光作用,该导热反射元件的两端分别和波长转换元件和第一激发光源元件连接,使得波长转换元件、导热反光元件以及第一激发光源元件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的空腔结构,避免光线向外泄露,同时因为导热反射元件的内壁反光作用,使得第一激发光源的光线在最大程度上入射至波长转换元件,提升第一激发光源的光线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光源设备的工作效率。
2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投影显示设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设备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设备的剖视面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反射元件和波长转换元件相贴合的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元件和导热反射元件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反射元件侧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设备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设备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目前,常规的包含有波长转换元件的光源设备中,光源芯片可以直接贴合波长转换元件设置,利用光源芯片背面的金属片对光源芯片以及波长转换元件散热,但是光源芯片本身在工作过程中就产生热量,而金属片还需要通过对光源芯片散热而间接的对波长转换元件散热,使得整个光源设备的散热效果并不好。
38.另外,光源芯片和波长转换元件之间是需要通过胶层粘接的,胶层在受热后易挥发,进而对光源芯片向波长转换元件辐射的激发光的均匀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波长转换元件输出被激发光的性能。
39.为此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提升波长转换元件的散热效果,并避免胶层挥发对输出被激发光性能产生影响的技术方案。
4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设备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设备的剖视面示意图,该光源结构可以包括:
42.波长转换元件1、导热反射元件2以及第一激发光源3;
43.其中,导热反射元件2为设置在波长转换元件1和第一激发光源3之间的环形部件;导热反射元件2分别和波长转换元件1以及第一激发光源3的边缘部位固定连接。
4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在波长转换元件1和第一激发光源3之间设置导热反射元件2;该第一激发光源3可以为固态光源芯片,该导热反射元件2可以两端分别贴合波长转换元件1和第一激发光源3,同时对第一激发光源3和波长转换元件1进行散热。当然,当导热反射元件2可同时对第一激发光源3和波长转换元件1进行散热的情况下,应当保证导热反射元件2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导热反射元件2和外界环境接触的面积足够的大,避免因为导热反射元件2的高度过小,使得第一激发光源3和波长转换元件2之间通过导热反射元件1相互进行热交换,降低散热效果。
45.当然,因为第一激发光源3的背面可以设置散热金属片等加快散热的部件,那么,
本技术中的导热反射元件2也可以仅仅只和波长转换元件1贴合连接,而和导热反射元件2之间相互分离设置。
46.若导热反射元件2同时和波长转换元件1以及第一激发光源3相连接,使得导热反射元件2、波长转换元件1以及第一激发光源3之间形成一个空腔结构的光源设备而言,导热反射元件2还对第一激发光源3发出的激发光产生一定的收光作用,使得激发光尽可能多的辐射到波长转换元件1上,提高激发光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波长转换元件1的工作效率。
47.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地导热反射元件2的收光能力,可以将导热反射元件2的内壁设置成可反光的内壁,例如,可以在导热反射元件2的内壁设置反光层,或者该导热反射元件2也可以采用金属材质的元件,例如金属铜元件,在保证良好散热性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将激发光反射至波长转换元件1上。
48.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导热反射元件2为环形结构,第一激发光源3发出的激发光可从导热反射元件2的内环入射至波长转换单元1,并且使得导热反射元件2的端部仅仅只和波长转换元件1的边缘位置相互连接,也即是波长转换元件1不接受激发光辐照的位置,那么即便波长转换元件1和导热反射元件2的边缘位置通过胶层固定粘接,且粘接的胶层存在挥发,也不影响波长转换元件1输出被激发光的性能。
49.由此可见对于导热反射元件2的环形结构的形状可以依据波长转换单元1的边缘形状设定,例如波长转换单元1为圆形,那么该导热反射元件2即可为圆形环结构,如果该波长转换元件1为正方形,则该导热反射元件2为正方形环结构,以此类推,导热反射元件2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在此不一一列举。
5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反射元件和波长转换元件相贴合的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在导热反射元件2和波长转换元件1相贴合的表面设置有胶层槽21,该胶层槽21为用于容纳粘接导热反射元件1和波长转换元件1的胶层。为了防止胶层受热产生热胀冷缩,可以将胶层槽21设置成和外部环境相连通的结构,例如,可以将胶层槽21上设置和外部环境相连通的缺口22。
51.此外,还可以将导热反射元件2和波长转换元件1相贴合的表面做成台阶面,例如对于和波长转换元件1的外边缘相连接的导热反射元件2,其和波长转换元件1相贴合的端面,即可做成靠近内侧壁的台阶面高,靠近外侧壁的台阶面低的结构,并在较低的台阶面上设置胶层,那么该胶层就直接和外部环境相接触,即便时出现热胀冷缩,也不会影响导热反射元件2和波长转换元件1之间的粘接。
52.综上所述,本技术中在用于发出激发光的第一激发光源和波长转换元件之间设置导热反射元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波长转换元件的散热效果;并且该导热反射元件和波长转换元件之间仅仅只有边缘部位相互粘接,避免了胶层受热挥发对波长转换元件输出被激发光的性能,从而保证光源设备的使用性能,并且利用导热反射元件的内壁的反光作用在很大程度与上提升对第一激发光源的光线利用率,进而提升光源设备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包含有波长转换元件的光源设备的广泛应用。
53.考虑到仅仅将导热反射元件2和波长转换元件1的边缘部位进行粘接,对波长转换元件1的中心部位的散热能力会降低。为此本技术中可以进一步地考虑到将该波长转换元件1的中心也设置导热反射元件2。
54.可选地,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
本技术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该波长转换元件1和第一激发光源3均设置成环形结构,而该导热反射元件2包括内环导热反射元件24和外环导热反射元件23,内环导热反射元件24和波长转换元件1的内环边缘相连接,而外环导热反射元件23和波长转换元件1的外环相连接,内环导热反射元件24同样可以是空心柱结构,使得该内环导热反射元件24内壁可以和外界环境相接触,增大内环导热反射元件24的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55.基于图4可知,本技术中内环导热反射元件24和外环导热反射元件23从环形的波长转换元件1的内环边缘和外环边缘均进行散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波长转换元件1的散热效果。
56.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图4中是以圆形环状的波长转换元件1为例进行示意的,在实际应用中该波长转换元件1的结构也可以是方形环或者是其他形状的环状结构,相应地,内环导热反射元件24和外环导热反射元件23的形状和波长转换元件1的内外环的形状相配合即可,对此本技术中不做具体限制。
57.当然,本技术中也并不仅仅只包含将波长转换元件1设置成环形的这一种结构可以有利于波长转换元件1散热,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元件和导热反射元件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可以将波长转换元件1分割为多个波长转换区域11,每个波长转换区域11的交界位置连接有导热反射元件2,也能够避免波长转换元件1中心位置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当然,在波长转换元件1的中心位置也设置波长转换元件1还存在多种类似的变形,例如将波长转换元件1的波长转换区域11设置成螺旋环状的区域,并在交接位置粘接导热反射元件1等等,还有其他的结构形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58.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激发光源3与导热反射元件2的结构和布局应当和波长转换单元1的波长转换区域11的形状结构相适应,也即是说第一激发光源3的形状可以和波长转换元件1形状相同或近似,且正对波长转换元件1设置导热反射元件2的位置不设置发光的光源,另外,导热反射元件2的结构形状应当和波长转换区域11边缘的形状类似,并且,考虑到波长转换元件1的面积可能和第一激发光源3的面积大小并不相同,因此,导热反射元件2也并不一定是两端大小相同的空心柱结构,还可以是两端大小不同的空心椎状结构,对此本技术中不做具体限制。
59.另外,为了增加波长转换元件1中心位置的散热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60.设置在波长转换元件1和导热反射元件2之间的透光导热层。
61.例如,可以在波长转换元件1的表面贴合一层蓝宝石层作为该透光导热层,再将该蓝宝石层的边缘和导热反射元件2相连接。蓝宝石层可以将波长转换元件1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反射元件2,并散热。
62.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对波长转换元件1的散热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和透光导热层的边缘侧面相连接,设置在透光导热层的外周部的导热元件。
63.例如,该透光导热层的边缘可以相对于波长转换元件1的边缘向外径向延伸,增大该透光导热层和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也即是说该透光导热层和导热元件为同种材料一体成型的结构。
64.当然,因为导热元件并不要求具有透光作用,该透光导热层和导热元件之间也并不必然为一体结构,可以直接在透光导热层外周部设置一圈与该透光导热层材料不同的导
热元件,使得透光导热层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元件后散发。甚至可以选择导热性相对于透光导热层透光效果更好的导热元件。
65.还可以将该导热元件设置成和导热反射元件2一体结构,也即是相当远导热反射元件2在和透光导热层相连接的一端向外具有一定的径向延伸。
66.对于该导热元件还存在多种不同的设置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67.如前所述,当导热反射元件2和波长转换元件1以及第一激发光源3之间均相互粘接,导热反射元件2和波长转换元件1以及第一激发光源3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空腔结构。那么若是该空腔结构为密闭空腔结构时,导热反射元件2和波长转换元件1发出的热量会对空腔结构内的空气加热,导致空腔结构内的空气发生热胀冷缩,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68.因此,如图6所示,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反射元件侧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地将该导热反射元件2的侧壁上设置通气孔25,使得该空腔结构中的空气和外部环境的空气可以实现连通,避免热胀冷缩影响整个光源结构的稳固性。
69.在导热反射元件2的侧壁上设置通气孔2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导热反射元件2和外部环境的接触面积,并增大空腔结构内部空气和外部环境空气的热交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光源设备的散热能力。
70.进一步地,考虑到直接在导热反射元件2的侧壁上设置通气孔25,可能存在漏光的问题,降低第一激发光源3发出的激发光的利用率。因此,如图6所示,可以进一步地设置导热反射元件2的侧壁上通气孔25是相对于导热反射元件2的侧壁倾斜设置,使得激发光即便入射到该通气孔25,也能够被反射至波长转换元件1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激发光通过通气孔25透射出去的可能性,保证激发光的利用率。
71.对于导热反射元件2上倾斜设置的通气孔25的倾斜角度以及倾斜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设置通气孔25也可以设置成弯折走向、弧线走向等非直线走向的通孔,对此,本技术中均不做具体限制。
72.另外,对于导热反射元件2上的通气孔25布局,可以在导热反射元件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也可以在靠近第一激发光源3和波长转换元件1的位置设置通气孔25的密度更大,对此,本技术的不做限制。
73.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为了增大光源设备输出的光线的亮度,本技术中的波长转换元件可以采用可双面激发的转换元件。例如,该波长转换元件1可以采用荧光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波长转换材料)和陶瓷材料混合制成的荧光陶瓷,该荧光陶瓷的两个不同的表面在接收激发光照射时,均可以产生荧光光线。除此之外,还可以是在蓝宝石等透明基板的两个表面均铺设荧光粉或者其他类似的波长转换材料,使得该透明基板两个不同的表面在接收激发光照时,均可以被激发产生和激发光波长不同的光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波长转换元件的工作效率。
74.下面将以一种可选地的实施例对双面均可受激产生激发光的波长转换元件的光路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该光源设置具体可以包括:
75.第一激发光源3、导热反射元件2、波长转换元件1以及第二激发光源5;
76.第一激发光源3的激发光可以穿过导热反射元件2内环入射至波长转换元件1的一个表面,使得波长转换元件1产生第一被激发光,而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入射至波长转
换元件1的另一个表面激发产生第二被激发光。
77.参考图7和图8,可以在第二激发光源5的出射光路上设置有第一分光滤光片6;
78.如图7所示,第一分光滤光片6可对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反射,对波长转换元件1输出的被激发光透射;波长转换元件1位于第一分光滤光片6反射出射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的光路上。
79.那么第一激发光源3的激发光入射至波长转换元件1后产生的第一被激发光入射至第一分光滤光片6后发生透射,而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通过第一分光滤光片6反射入射至波长转换元件1后,产生第二被激发光入射至第一分光滤光片6,并被第一分光滤光片6透射出射,实现第一被激发光和第二被激发光的合并输出。
80.或者,如图8所示,第一分光滤光片6可对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透射,对波长转换元件1输出的被激发光反射,波长转换元件1位于第一分光滤光片6透射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的光路上。
81.此时第一激发光源3照射波长转换元件1产生的第一被激发光入射至第一分光滤光片6后发生反射,而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通过第一分光滤光片6透射入射至波长转换元件1,产生的第二被激发光入射至第一分光滤光片6,并被第一分光滤光片6反射出射,实现第一被激发光和第二被激发光的合并输出。
82.该第一分光滤光片6具体可以是二向色镜之类的光学元件,仅仅只对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反射其他光束透射,或者对第二激发光源的激发光透涉其他光束反射。
83.可选地,考虑到波长转换元件1被激发光照射产生的被激发光具有一定的发散性,为了使得第一被激发光和第二被激发光均尽可能的向图7中所示的向右的方向出射,可以在波长转换元件1接收第一激发光源3照射的表面设置滤波片4,该滤波片4仅仅只能够透射第一激发光源3发射的激发光,其他光束反射。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第一被激发光和第二被激发光向第一激发光源3的方向辐射;另外,如果第一激发光源3和第二激发光源5为发出不同颜色的激发光的光源,那么该滤光片4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第二激发光源5发射的激发光照射至第一激发光源3上,影响第一激发光源3的使用寿命。
84.另外,对于波长转换元件1而言,其两个不同表面的波长转换材料可以是不相同的,使得该波长转换元件1的两个不同表面接收激发光照射时,分别产生两种不同颜色的被激发光。例如,该波长转换元件1包括透明基板、设置在透明基板第一表面的黄色荧光粉和设置在透明基板第二表面的蓝色荧光粉,那么第一激发光源3的激发光照射至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即可输出黄色被激发光,而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照射至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即可输出蓝色被激发光,进而实现黄色被激发光和蓝色被激发光混合输出。
85.进一步地,对于黄色光而言,可以是绿色光和红色光混合后形成的光束。在某些应用场合中,可能需要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别输出,此时,可以在波长转换元件1的输出光路上设置滤光轮,进而依次过滤输出不同颜色的被激发光。
86.在某些应用环境中,可能需要光源同时输出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束,而对于波长转换元件1而言,最多可以激发输出两种颜色的被激发光,即便可以利用滤光轮滤光获得多种不同颜色的输出光,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输出光的强度。
87.为此,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该光源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88.补光光源,以及对补光光源输出的光线进行反射的第二分光元件,对于第二分光
滤光片而言,可以是仅仅对补光光源的光束全部反射而对其他波段的光线全部透射的分光片。例如,二向色镜或带通滤波器等等。
89.第二分光滤光片设置在第一分光滤光片6出射波长转换元件1的受激光线的出射光路上,且位于补光光源的出射光路上,第二分光滤光片用于透射波长转换元件1的受激光束并反射补光光源的补光光束,以合并输出受激光束和补光光束。
90.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光滤光片6可以和第二分光滤光片合并为同一个分光片,仅仅只要第一分光滤光片能够同时反射第二激发光源5的激发光和补光光源的光线即可。当然第一分光滤光片6和第二分光滤光片也可以不合并。
91.参考图7,图7中设置了第一补光光源7和第二补光光源8以及分光片9,其中第一补光光源7输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分光滤光片6反射输出,相当于第二激发光源5和第一补光光源7共用第一分光滤光片6输出光线,而第二补光光源8的光线通过第二分光滤光片9反射输出,第二分光滤光片9设置在第一分光滤光片6的输出光路上,相当于第二补光光源8和第二激发光源5分别通过两个分光片反射。
92.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以两个补光光源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整个光源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补光光源,各个补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可以各不相同,以实现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输出。当热各个补光光源的光束可以利用二向色镜或者类似的光学元件对光束进行反射或投射,实现光束的合并输出,对此本技术中不做具体限制。
93.另外,对于本技术中第一激发光源3、第二激发光源5以及补光光源的种类,可以采用led光源或者是激光光源,对此本技术中不做具体限制,甚至对于补光光源输出的光线也可以考虑是采用另一个波长转换元件受激发产生的。
9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的实施例,该投影显示设备中可以包含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设备,该光源设备可以向投影图案芯片上投射光束,并在该投影图案芯片表面反射,形成携带有投影图案的投影光束,通过波导单元等设备入射至用户眼中,使得用户可以观看到显示效果好的显示图案。
9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致的部分并未详细说明,以免过多赘述。
9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