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0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1.本技术要求于2021年1月14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110050482.1、申请名称为“一种应用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多门板联动转轴结构”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技术中。
技术领域
2.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组件及包括该折叠组件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3.在可折叠电子设备中,一般通过折叠组件实现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功能。折叠组件的结构设计以及结构之间的布局,直接影响着可折叠电子设备折叠后的尺寸,以及折叠组件的机械稳定性和可靠性。
4.目前的折叠组件的结构设计方案中,折叠组件在折叠运动过程中,运动配合的机构较多,使得折叠组件的稳定性较差;而且,整个折叠组件所占用的空间也比较大,使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尺寸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能够解决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尺寸较大,且折叠组件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组件。该折叠组件应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该折叠组件包括:轴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设置于轴座两侧。轴座的上方位于轴座中心线的两侧,均设置有门板摆臂,且每个门板摆臂的一端与轴座转动连接,每个门板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转动连接。
8.基于上述折叠组件,该折叠组件将门板结构和摆臂结构合二为一,形成门板摆臂,使得在柔性显示屏被折叠的过程中,轴座两侧的两个门板摆臂只需与轴座以及轴座两侧的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配合运动即可,运动配合机构简单,使得该折叠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将门板结构和摆臂结构合二为一后,能够提高折叠组件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折叠组件折叠后的尺寸,提升用户体验。
9.可选地,轴座上位于轴座中心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轴座两侧的门板摆臂上分别设置有,与轴座中心线两侧的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轨,当门板摆臂基于轴座转动时,第一滑轨沿第一滑槽滑动。如此,当两门板摆臂旋转至两门板摆臂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轴座的上表面可以与门板摆臂的下表面相贴合,形成稳定的阻挡作用,使两门板摆臂之间的夹角保持在180度。
10.进一步地,第一滑槽呈圆弧形槽状,第一滑槽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一圆弧形凸台,第一滑轨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圆弧形凸台适配的第一圆弧形凹槽,当第一滑轨沿第一滑槽滑动时,第一圆弧形凸台沿第一圆弧形凹槽滑动。如此,当门板摆臂基于轴座转动时,第一圆
弧形凸台与第一圆弧形凹槽可以限制第一滑轨在第一滑槽内稳定滑动,避免门板摆臂上的第一滑轨在滑动的过程中从第一滑槽滑出,从而提高折叠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1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楔形结构,当折叠组件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第一壳体的楔形面,向与第一壳体连接的门板摆臂靠近直至贴合;第二壳体的楔形面,向与第二壳体连接的门板摆臂靠近直至贴合。如此,可以使折叠组件在完全折叠的状态时,两门板摆臂之间可以形成水滴状或其他需要的形状,也即经过折叠后的柔性显示屏在折叠后能够形成水滴状屏幕,提高折叠寿命。此外,还可以使折叠组件在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对门板摆臂形成有效支撑,提高折叠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12.可选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置有第二滑槽,每个门板摆臂上均设置有与第二滑槽适配的第二滑轨,当门板摆臂基于轴座转动时,第二滑轨沿第二滑槽滑动。如此可以实现门板摆臂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之间角度的变化。
13.进一步地,第二滑槽呈圆弧形槽状,第二滑槽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圆弧形凸台,第二滑轨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二圆弧形凸台向适配的第二圆弧形凹槽,当第二滑轨沿第二滑槽滑动时,第二圆弧形凸台沿第二圆弧形凹槽滑动。如此,当门板摆臂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相对运动时,第二圆弧形凸台与第二圆弧形凹槽可以限制第二滑轨在第二滑槽内稳定滑动,避免门板摆臂上的第二滑轨在滑动的过程中从第二滑槽滑出,从而提高折叠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组件还包括同步机构,同步机构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同步机构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一摆臂与第一壳体上的第三滑槽相适配,第二摆臂与第二壳体上的第三滑槽相适配。当门板摆臂基于轴座转动时,第一摆臂沿第一壳体上的第三滑槽滑动,第二摆臂沿第二壳体上的第三滑槽滑动。如此,在同步机构的作用下,向内折叠第一壳体时,第二壳体可以同步向内折叠;相反地,向内折叠第二壳体时,第一壳体也可以同步向内折叠。
15.可选地,同步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第一摆臂固定连接在第一齿轮轴上,第二摆臂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轴上。第一齿轮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同步齿轮组合相啮合。例如,当第一壳体向内折叠时,第一壳体可以带动第一摆臂旋转。此时,第一摆臂以第一齿轮为支点和圆心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可以驱动同步齿轮组合运动,由同步齿轮组合驱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轴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摆臂做旋转运动,进而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同步向内折叠。
16.进一步地,同步齿轮组合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第一同步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同步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如此,第一齿轮可以驱动第一同步齿轮运动,由第一同步齿轮驱动第二同步齿轮运动,再由第二同步齿轮驱动第二齿轮运动,从而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同步向内折叠。
17.可选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均通过两个间隔的连接环,分别与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固定连接。两个间隔的连接环之间的第一齿轮轴,以及两个间隔的连接环之间的第二齿轮轴上,均套设有阻尼弹簧和阻尼凸轮。如此,阻尼弹簧通过挤压阻尼凸轮产生摩擦力从而形成运动阻尼效果,从而提高在旋转折叠的过程中,折叠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
性。
18.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以及如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折叠组件。其中,柔性显示屏贴合于折叠组件的上表面。
19.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均可以由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折叠组件来实现,或与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折叠组件相关联,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折叠组件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一种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一种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6所示的轴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6所示的门板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图7所示的轴座与图8所示的门板摆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图9所示的连接结构在旋转组装过程中的示意图;
30.图11为图9所示的连接结构在旋转组装到位时的示意图;
31.图12为图6所示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为图12所示的第二壳体与图8所示的门板摆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33.图14为图12所示的第二壳体与图8所示的门板摆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34.图15为图6所示的折叠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6为图6所示的折叠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17为图6所示的折叠组件处于向内折叠30
°
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8为图6所示的折叠组件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与同步机构的连接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与同步机构的连接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0.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增加同步机构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1.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增加同步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23为图22所示的折叠组件增加同步机构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4.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5.此外,本技术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46.可折叠电子设备是一种可以对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进行折叠的电子设备,可通过电子设备中内置的折叠组件来实现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功能。该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显示器、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具有显示界面的产品。本技术实施例对上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47.如图1所示,以手机为例,可折叠电子设备01包括柔性显示屏10。该柔性显示屏10例如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
48.amoled显示屏作为一种自发光显示屏,无需设置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blm)。因此,当amoled显示屏中的衬底基板采用柔性树脂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构成时,上述amoled显示屏能够具有可弯折的特性。
49.应理解,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为内折叠设计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位于设备内侧。
50.为实现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功能,如图1所示,上述可折叠电子设备01还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10的折叠组件20,且所柔性显示屏10贴合于所述折叠组件的上表面。
51.该折叠组件2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201、第二壳体组件202以及位于第一壳体组件201和第二壳体组件202之间的转轴组件203。
52.其中,第一壳体组件201和第二壳体组件202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中框结构。第一壳体组件201和第二壳体组件202可以沿着转轴组件203两侧旋转,从而带动柔性显示屏10折叠或者展开。如图1所示,当第一壳体组件201和第二壳体组件202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柔性显示屏10处于展开状态。或者,如图2所示,当第一壳体组件201和第二壳体组件202合到一起时,柔性显示屏10处于折叠状态。
53.如图3、图4所示,为一种折叠组件的展开或折叠状态示意图。该折叠组件20包括转轴组件203、设置在转轴组件203两侧的呈l型的中框结构。其中,转轴组件203两侧的中框结构分别作为第一壳体组件201和第二壳体组件202。该第一壳体组件201和第二壳体组件202的l型区域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摆臂结构204和第二摆臂结构205,第一摆臂结构204与第一壳体组件201之间,以及第二摆臂结构205与第二壳体组件202之间采用螺钉锁紧。转轴组件203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轴,分别为第一旋转轴2031和第二旋转轴2032。第一摆臂结构204与第一旋转轴2031转动连接,且以第一旋转轴2031为中心旋转。第二摆臂结构205与第二旋转轴2032转动连接,且以第二旋转轴2032为中心旋转。
54.此外,转轴组件203上还设置有内门板206,内门板20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门板207和第二外门板208,第一外门板207和第二外门板208可以分别沿着第一摆臂结构204和第二摆臂结构205的上表面滑动,内门板206、第一外门板207和第二外门板208共同构成的门板结构,用于承载折叠电子设备中的柔性显示屏。
55.如图3和图4所示,当第一摆臂结构204以第一旋转轴2031为中心旋转时,可以驱动
第一外门板207跟随第一摆臂结构204旋转,且可以驱动第一外门板207沿着第一摆臂结构204的上表面滑动,从而使使用该折叠组件20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开或折叠状态。
56.值得注意的是,在图3和图4所示的折叠组件20中,门板结构和摆臂结构为独立的结构,且在折叠组件20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需要门板结构和摆臂结构相配合,在运动过程中,运动配合的机构较多,尺寸链长,使得折叠组件2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此外,门板结构和摆臂的分体结构,使得整个折叠组件20占用的空间较大,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较大,进而使用户体验较差。如图4所示,该折叠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后的尺寸a比较大,比如大于14.8毫米(mm)。
57.为了降低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尺寸,并提高折叠组件的稳定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组件,如图5、图6所示的折叠组件30。
58.如图5、图6所示,该折叠组件30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1,并且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10。该折叠组件30包括轴座301、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其中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分别设置与轴座301的两侧,轴座301的上方位于轴座301的中心线的两侧,均设置有门板摆臂304,且每个门板摆臂304的一端与轴座301转动连接,每个门板摆臂304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转动连接。
59.应理解,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可以是可折叠电子设备01的中框结构。轴座301中心线两侧设置的门板摆臂304,可以沿轴座30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对称设置,如沿轴座301的中心线错开设置。
60.示例性地,当轴座301两侧的门板摆臂304以轴座301为支点旋转,使得轴座301两侧的门板摆臂304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时,柔性显示屏10被折叠。在柔性显示屏10被折叠的过程中,当折叠上述折叠组件30时,门板摆臂304以轴座301为支点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轴座301两侧的门板摆臂304还会与轴座301两侧的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之间形成相对运动,从而使折叠组件30带动折叠组件30上方的柔性显示屏10处于展开或折叠状态。
61.由此,本技术实施例中,将门板结构和摆臂结构合二为一,形成门板摆臂304,使得在柔性显示屏10被折叠的过程中,轴座301上方的两个门板摆臂304只需与轴座301以及轴座301两侧的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配合运动即可,运动配合机构简单,使得该折叠组件3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将门板结构和摆臂结构合二为一后,能够提高折叠组件3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折叠组件30折叠后的尺寸,提升用户体验。
62.可选地,如图7、图8和图9所示,轴座301上位于轴座中心线的两侧(即与门板摆臂304转动连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滑槽3011,轴座两侧的门板摆臂304上分别设置有,与轴座中心线两侧的第一滑槽3011相适配的第一滑轨3041(为体现门板摆臂304的结构特征,图8为从门板摆臂304中间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因此图8中仅示出了第一滑轨3041的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可以是与图8中的图示部分对称设置的结构),当门板摆臂304基于轴座301转动(以轴座301为支点转动)时,第一滑轨3041沿第一滑槽3011滑动。为实现轴座301上连接的两个门板摆臂304之间的夹角,可以在0度到108度之间变化,第一滑槽3011可以是在轴座301的上表面开设的圆弧形槽,第一滑轨3041可以是在门板摆臂304的下表面设置的,与圆弧形槽相适配的圆弧形凸起;或者,第一滑槽3011可以是从轴座301的上表面嵌入轴座301内部的圆弧形槽,第一滑轨3041可以是在门板摆臂304的下表面上设置的,与嵌入轴座
301内部的圆弧形槽相匹配的圆弧形臂。由此,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两个门板摆臂204在轴座301上旋转时,第一滑轨3041逐渐深入到第一滑槽3011中;当两个门板摆臂304旋转至两个门板摆臂304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轴座301的上表面可以与门板摆臂304的下表面相贴合,形成稳定的阻挡作用,使两个门板摆臂304之间的夹角保持在180度。
63.此外,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第一滑轨3041可以与门板摆臂304一体成型。若第一滑槽3011是在轴座301的上表面开设的圆弧形槽,则在该第一滑槽3011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圆弧形凸台3012,且第一滑轨3041的两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圆弧形凸台3012适配的第一圆弧形凹槽3042。同样地,当第一滑轨3041沿第一滑槽3011滑动时,第一圆弧形凸台3012可以沿第一圆弧形凹槽3042滑动。如此,当门板摆臂304基于轴座301转动时,第一圆弧形凸台3012与第一圆弧形凹槽3042可以限制第一滑轨3041在第一滑槽3011内稳定滑动,避免门板摆臂304上的第一滑轨3041在滑动的过程中从第一滑槽3011滑出,从而提高折叠组件3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64.需要说明的是,图7、图8和图9仅仅示出了门板摆臂304与轴座301转动连接的一种方式,门板摆臂304与轴座301转动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通过旋转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65.为节省空间,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可以设置为如图6所示的楔形结构,结合图17和图18,当该折叠组件3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第一壳体302的楔形面3024,向对应的门板摆臂304(即与第一壳体302连接的门板摆臂304)靠近直至贴合;第二壳体303的楔形面3024,向对应的门板摆臂304(即与第二壳体303连接的门板摆臂304)靠近直至贴合。门板摆臂304与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转动连接而形成的相对运动,可以完成上述的靠近直至贴合的动作。如此,可以使图6所示的折叠组件30在完全折叠的状态时,两个门板摆臂304之间可以形成水滴状或其他需要的形状(如图18所示),也即经过折叠后的柔性显示屏10在折叠后能够形成水滴状屏幕,提高折叠寿命。此外,还可以使折叠组件30在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能够对门板摆臂304形成有效支撑,提高折叠组件30的结构稳定性。
66.可选地,如图6、图12、图13和图14所示,为完成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的楔形面3024,向对应的门板摆臂304靠近直至贴合的过程,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上均设置有第二滑槽3021,每个门板摆臂304上均设置有与第二滑槽3021适配的第二滑轨3043,当门板摆臂304基于轴座301转动(以轴座301为支点转动)时,第二滑轨3043沿第二滑槽3021滑动。
67.为实现门板摆臂304与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之间角度的变化,第二滑槽3021可以是在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的上表面开设的圆弧形槽,第二滑轨3043可以是在门板摆臂304的下表面设置的与圆弧形槽相适配的圆弧形凸起;或者,第二滑槽3021可以是从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的上表面嵌入轴座301内部的圆弧形槽,第二滑轨3043可以是在门板摆臂304的下表面上设置的,与嵌入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内部的圆弧形槽相匹配的圆弧形臂。
68.此外,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第二滑轨3043可以与门板摆臂304一体成型。若第二滑槽3021是在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的上表面开设的圆弧形槽,则在该第二滑槽3021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圆弧形凸台3022,且第二滑轨3043的两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圆弧形
凸台3022适配的第二圆弧形凹槽3044。同样地,当第二滑轨3043沿第二滑槽3021滑动时,第二圆弧形凸台3022可以沿第二圆弧形凹槽3044滑动。如此,当门板摆臂304与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相对运动时,第二圆弧形凸台3022与第二圆弧形凹槽3044可以限制第二滑轨3043在第二滑槽3021内稳定滑动,避免门板摆臂304上的第二滑轨3043在滑动的过程中从第二滑槽3021滑出,从而提高折叠组件3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69.需要说明的是,图12、图13和图14仅仅示出了门板摆臂304与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转动连接的一种方式,门板摆臂304与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转动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通过旋转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70.结合图7至图14中的各附图,可最终形成如图15所示的折叠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6所示的折叠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展示,图16所示的折叠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中,轴座301中的第一滑槽3011中的内部结构仅画出了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可以对称设置。应理解,以上各图中仅为展现该折叠组件特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示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形,本技术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
71.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处于向内折叠30
°
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6、图17和图18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从展开状态到折叠状态变化的过程中,轴座301、门板摆臂304以及第一壳体302、第二壳体303之间位置关系的变化。
72.如图6所示,当折叠组件30处于展开状态时,门板摆臂304与轴座301的上表面之间处于完全贴合的状态,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的楔形面3024与对应的门板摆臂304之间夹角最大,且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能够对门板摆臂304提供有效支撑,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73.如图17所示,当折叠组件30从展开状态逐渐向折叠状态变化时,门板摆臂304以第一滑槽3011为支点沿着第一滑槽3011转动,使门板摆臂304与轴座30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夹角。相应地,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在门板摆臂304的作用下,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与相对应的门板摆臂304之间相对运动,使第一壳体302或第二壳体303的楔形面3024与对应的门板摆臂304之间逐渐靠近。
74.如图18所示,当折叠组件30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门板摆臂304与轴座30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处于最大状态,且第二壳体303或第二壳体303的楔形面3024与对应的门板摆臂304之间完全贴合。两个门板摆臂304之间可以形成水滴状或其他需要的形状,从而使经过折叠后的柔性显示屏10在折叠后能够形成水滴状屏幕,提高折叠寿命。
75.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折叠组件将门板结构和摆臂结构合二为一后,门板摆臂与轴座、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相配合的结构,能够减少各部件在折叠运动过程中的活动虚位,并且结构稳定,能够提高折叠寿命,以及能够对柔性显示屏处于展开状态时进行有效支撑,运动过程中各部件能够完全避让,并保持柔性显示屏的形态。通过调整门板摆臂与轴座之间的相对运动,使柔性显示屏能够达到想要实现的弯折曲率和形态,如水滴状屏幕。此外,还能够提高折叠组件的空间利用率,并降低折叠组件折叠后的尺寸,结合图18所示的折叠组件完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状态图,该图中折叠后的尺寸a相对较小,比如可以小于14毫米(mm)。
76.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轴座301两侧的门板摆臂304能够同步运动,图6所示的折叠
组件30还可以包括同步机构。如图19至图23所示,该同步机构位于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之间,且同步机构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摆臂305和第二摆臂306。在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上均设置有第三滑槽3023,第一摆臂305与第一壳体302上的第三滑槽3023相适配,第二摆臂306与第二壳体303上的第三滑槽3023相适配。当门板摆臂304基于轴座301转动时,第一摆臂305沿第一壳体302上的第三滑槽3023滑动,第二摆臂306沿第二壳体303上的第三滑槽3023滑动。
77.可以理解地,与第一摆臂305和第二摆臂306相适配的第三滑槽3023,也可以设置在轴座301两侧的门板摆臂304上,这种情况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78.如图19至图23所示,第一摆臂305和第二摆臂306均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第三滑槽3023为条形槽,当第一壳体302在对应的门板摆臂304的带动下旋转时,第一壳体302可以带动第一摆臂305基于同步机构旋转,使得第一壳体302在第一摆臂305和第三滑槽3023的配合下,沿着第一摆臂305滑动。相应地,在同步机构的作用下,第二摆臂306也基于同步机构旋转,从而使第一壳体302在第一摆臂305的带动下旋转,并沿着第二摆臂306滑动。如此,在同步机构的作用下,向内折叠第一壳体302时,第二壳体303可以同步向内折叠;相反地,向内折叠第二壳体303时,第一壳体302也可以同步向内折叠。
79.具体地,同步机构可以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齿轮轴4011和第二齿轮轴4012,第一摆臂305固定连接在第一齿轮轴4011上,第二摆臂306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轴4012上。第一齿轮轴401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4013,第二齿轮轴4012上设置有第二齿轮4014;第一齿轮4013和第二齿轮4014通过同步齿轮组合相啮合。例如,当第一壳体302向内折叠时,第一壳体302可以带动第一摆臂305旋转。此时,第一摆臂305以第一齿轮4013为支点和圆心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可以驱动同步齿轮组合运动,由同步齿轮组合驱动第二齿轮4014运动,第二齿轮4014带动第二齿轮轴4012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摆臂306做旋转运动,进而实现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同步向内折叠。
80.更为具体地,同步齿轮组合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同步齿轮4015和第二同步齿轮4016;第一同步齿轮4015与第一齿轮4013啮合;第二同步齿轮4016与第二齿轮4014啮合。例如,当第一壳体302向内折叠时,第一壳体302可以带动第一摆臂305旋转。此时,第一摆臂305以第一齿轮4013为支点和圆心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第一齿轮4013可以驱动第一同步齿轮4015运动,由第一同步齿轮4015驱动第二同步齿轮4016运动,再由第二同步齿轮4016驱动第二齿轮4014运动,第二齿轮4014带动第二齿轮轴4012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摆臂306做旋转运动,进而实现第一壳体302和第二壳体303同步向内折叠。
81.可选地,为实现第一摆臂305与第一齿轮轴4011,第二摆臂306与第二齿轮轴4012的固定连接关系。第一摆臂305和第二摆臂306上均可以设置两个间隔的连接环4017,该连接环4017套设在第一齿轮轴4011或第二齿轮轴4012上,从而使第一摆臂305和第二摆臂306均通过两个间隔的连接环4017,分别与第一齿轮轴4011和第二齿轮轴4012固定连接。
82.此外,两个间隔的连接环之间的第一齿轮轴4011,以及两个间隔的连接环4017之间的第二齿轮轴4012上,均套设有阻尼弹簧4018和阻尼凸轮4019。在该结构中,阻尼弹簧4018通过挤压阻尼凸轮4019产生摩擦力从而形成运动阻尼效果,从而提高在旋转折叠的过程中,折叠组件3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83.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展示,图21至图23中所示的折叠组件示意图中,轴座301中
的第一滑槽3011中的内部结构仅示出了其中一部分结构,另一部分可以对称设置。
8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