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水防震高层墙体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4:03: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墙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水防震高层墙体。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高层墙体的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的能力。
3.然而,当发生暴雨和地震灾难时,现有的高层墙体防水和防震效果不足,容易渗水和倒塌,并且缺少压力检测装置,难以及时提示居住者异常,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水防震高层墙体。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水防震高层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水防震高层墙体,包括墙体、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安装于墙体的一侧顶部,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安装于墙体的一侧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块顶端和底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块底端活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墙体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对称分布于墙体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外壁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套,所述第一活动套外壁固定安装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动套,所述墙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屏。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可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固定柱还固定安装于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可提高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稳定性,加强该装置的抗震能力。
8.进一步的,所述墙体一侧固定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墙体另一侧固定开设有第四槽体,所述第二槽体和第四槽体相互贯通。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槽体和第四槽体的设置提高了该装置的通风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的壁层内固定开设有第三槽体,所述第三槽体和第二槽体相互贯通,所述第三槽体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块。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槽体和第三固定块的设置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
12.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的另一侧固定开设有第五槽体,所述第五槽体和第四槽体相互贯通。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五槽体呈倾斜设置,可有限避免雨水进入墙体中,提高了墙体的防水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体两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钢块,两个所述第一钢块之间固定安装有钢架,所述第一槽体顶端和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钢块。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块、钢架和第二钢块的设置增加了墙体的强度,提高了
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体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块,所述第一钢块顶端固定开设有第六槽体,所述第六槽体内壁活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活动块底端和压力传感器顶端相连接。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和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在发生地震时,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将压力数值通过显示屏显示,可及时提示室内人员异常。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19.(1)本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增强了墙体的抗震能力,通过设置弹簧、活动块、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在地震产生时,压力传感器可将压力数值通过显示屏显示,便于提示居住者异常;
20.(2)本装置通过设置第二槽体和第四槽体,利于墙体的通风,第四槽体的倾斜设置有效避免雨水进入,通过设置第五槽体,提高了墙体的通风效果,同时有效避免雨水进入墙体,提高了墙体的防水能力;
21.(3)本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钢块、钢架和第二钢块,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通过在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固定安装均匀分布的固定柱,以及在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安装均匀分布的固定柱,大大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固定柱的设置在楼层石块坠落时还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在地震时给予逃生者更多的自救时间。
附图说明
22.图1为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水防震高层墙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的墙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中墙体内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中显示屏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说明:1、墙体;2、第一固定块;3、第二固定块;4、通孔;5、活动板;6、第一槽体;7、固定柱;8、第一活动套;9、连接体;10、第二活动套;11、第二槽体;12、第三槽体;13、第三固定块;14、第四槽体;15、第五槽体;16、第一钢块;17、钢架;18、第二钢块;19、第四固定块;20、弹簧;21、活动块;22、第六槽体;23、压力传感器;24、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水防震高层墙体,包括墙体1、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第一固定块2固定安装于墙体1的一侧顶部,第二固定块3固定安装于墙体1的一侧底部,第一固定块2顶端和底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4,第一固定块2底端活动设置有活动板5,墙体1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槽体6,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均对称分布于墙体1的一侧,两个第二固定块3之间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固定柱7,固定柱7外壁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套8,第一活动套8外壁固定安装有连接体9,连接体9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动套10,墙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屏24,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墙体1的稳定性,提高了墙体1的抗震能力,墙体1一侧固定开设有第二槽体11,墙体1另一侧固定开设有第四槽体14,第二槽体11和第四槽体14相互贯通,第二槽体11和第四槽体14的设置便于墙体1的通风,墙体1的壁层内固定开设有第三槽体12,第三槽体12和第二槽体11相互贯通,第三槽体12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块13,第三固定块13的设置提高了墙体1的稳定性,墙体1的另一侧固定开设有第五槽体15,第五槽体15和第四槽体14相互贯通,第五槽体15的设置提高了墙体1的防水能力,第一槽体6两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钢块16,两个第一钢块16之间固定安装有钢架17,第一槽体6顶端和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钢块18,第一钢块16、钢架17和第二钢块18的设置提高了墙体1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32.请参阅图3,为了能够使该墙体1具备提示居住者异常的功能,第一槽体6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块19,第四固定块19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20,弹簧20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块21,第一钢块16顶端固定开设有第六槽体22,第六槽体22内壁活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3,活动块21底端和压力传感器23顶端相连接,当发生地震时,压力传感器23受到挤压将压力数值通过显示屏24显示,可及时提示居住者异常。
3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水防震高层墙体的实施原理为:当发生地震时,压力传感器23受到压力,将压力数值通过显示屏24显示,使居住者快速获知异常,进行自救,多个固定柱7的设置,能够阻挡上层建筑碎石块的落下,同时能够阻挡建筑碎石快速落向下层,给居住者提供了自救时间,第一活动套8、连接体9和第二活动套10的设置加强了多个固定柱7连接的稳定性,能够更高的阻挡建筑碎石落向下层。
3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