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血液科一体式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42: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液科一体式护理床。


背景技术:

2.患者在进行治疗后需要卧床恢复,目前的护理床比较简单,功能比较单一;患者需要坐起时由于身体比较虚弱,所以无法自由长时间的坐在床板上,需要看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看护,这样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护理床往往无法进行移动和各种调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患者身体进行一定的倾斜,此外,现有技术中输液架往往与护理床分离或者固定,分离状态下医护人员往往需要经常移动,而固定状态下,可能会影响患者或者或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因此,急需一种血液科一体式护理床来解决当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血液科一体式护理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员看护患者工作量大,护理床单一和输液架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液科一体式护理床,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固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连接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板,第一连接块内设置有与第一旋转板相配合的第一转动机构,第一连接块内设置有输液架,输液架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挂钩,第一连接块内设置有与输液架相配合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连接块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一对与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支撑板下方设置有万向轮。
5.进一步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支撑板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第一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螺杆,支撑板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螺杆相螺接的第一活动滑块,第一活动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第一调节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两个第一调节连杆间固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连杆,第一辅助连杆另一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6.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内设置的电机,电机同轴固接有第一半齿轮,第一连接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半齿轮相配合的第一主动调节齿轮和第二主动调节齿轮,第一主动调节齿轮和第二主动调节齿轮位于第一半齿轮两侧呈对称设置,第一主动调节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定位蜗杆,第二主动调节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定位蜗杆,第一连接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定位蜗杆相啮合的第一定位蜗轮,第一定位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一从动调节齿轮,第一连接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从动调节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从动调节齿轮,第二从动调节齿轮内滑动连接有多边形连接柱,多边形连接柱内转动连接有套筒滑柱,套筒滑柱上固接有固定导轨,套筒滑柱内螺接有第一功能螺柱,第一功能螺柱同轴固接第
二定位蜗轮,第二定位蜗杆与第二定位蜗轮相啮合,多边形连接柱与输液架垂直固接。
7.进一步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内固接的弧形滑轨槽,弧形滑轨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弧形齿条,第一弧形齿条一端与第一旋转板固接,第一连接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弧形齿条相啮合的第一功能齿轮,第一功能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传动锥齿轮,第一连接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传动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锥齿轮,第一传动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蜗轮,第一连接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蜗轮相啮合的第二蜗杆。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功能全面,第一升降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的同时,也实现对床板角度的调节,第一旋转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患者起身时的支撑,第一调节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输液架的收纳,大大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员看护患者工作量大,护理床单一和输液架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升降机构立体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机构立体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调节机构立体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调节机构局部立体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调节机构局部立体图。
1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调节机构局部立体图。
17.图中:1、第一固定板,2、第一旋转板,3、第一连接块,4、电机,5、支撑板,6、第一蜗杆,7、第一蜗轮,8、第一螺杆,9、第一活动滑块,10、第一连接杆,11、第一调节连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一辅助连杆,14、第二蜗杆,15、第二蜗轮,16、第一传动锥齿轮,17、第二传动锥齿轮,18、第一功能齿轮,19、第一弧形齿条,20、弧形滑轨槽,27、输液架,28、固定挂钩,34、第一半齿轮,35、第一主动调节齿轮,36、第二主动调节齿轮,37、第一定位蜗杆,38、第一定位蜗轮,39、第二定位蜗杆,40、第二定位蜗轮,41、第一从动调节齿轮,42、第二从动调节齿轮,43、多边形连接柱,44、固定导轨,45、套筒滑柱。
具体实施方式
18.一种血液科一体式护理床,包括第一连接块3,第一连接块3上固接有第一固定板1,第一连接块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板2,第一连接块3内设置有与第一旋转板2相配合的第一转动机构,第一连接块3内设置有输液架27,输液架27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挂钩28,第一连接块3内设置有与输液架27相配合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连接块3下方设置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上设置有一对与第一连接块3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支撑板5下方设置有万向轮。
19.如图1、2、3和4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需要调节本实用新型高度时,医护人员可同时调节第一升降机构,医护人员需要调节床体倾斜度时,医护人员可单独调节第一升降机构,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机构来调节输液架27,当患者需要起身时,医护人员可调节第一旋转机构,从而调节第
一旋转板2的角度,万向轮的设置更加方便了患者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功能全面;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员看护患者工作量大,护理床单一和输液架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20.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5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6,支撑板5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6相啮合的第一蜗轮7,第一蜗轮7同轴固接有第一螺杆8,支撑板5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螺杆8相螺接的第一活动滑块9,第一活动滑块9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11,第一调节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3转动连接,两个第一调节连杆11间固接有第二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连杆13,第一辅助连杆13另一端与支撑板5转动连接。
21.如图2所示:当医护人员调节第一升降机构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6,第一蜗杆6的转动通过第一蜗轮7和第一螺杆8带动第一活动滑块9的滑动,第一活动滑块9的滑动通过第一连接杆10带动第一连接杆10两端第一调节连杆11的转动,第一调节连杆11的转动通过第二连接杆12带动了第一辅助连杆13的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连接块3高度的调节。
22.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3内设置的电机4,电机4同轴固接有第一半齿轮34,第一连接块3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半齿轮34相配合的第一主动调节齿轮35和第二主动调节齿轮36,第一主动调节齿轮35和第二主动调节齿轮36位于第一半齿轮34两侧呈对称设置,第一主动调节齿轮35同轴固接有第一定位蜗杆37,第二主动调节齿轮36同轴固接有第二定位蜗杆39,第一连接块3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定位蜗杆37相啮合的第一定位蜗轮38,第一定位蜗轮38同轴固接有第一从动调节齿轮41,第一连接块3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从动调节齿轮41相啮合的第二从动调节齿轮42,第二从动调节齿轮42内滑动连接有多边形连接柱43,多边形连接柱43内转动连接有套筒滑柱45,套筒滑柱45上固接有固定导轨44,套筒滑柱45内螺接有第一功能螺柱46,第一功能螺柱46同轴固接第二定位蜗轮40,第二定位蜗杆39与第二定位蜗轮40相啮合,多边形连接柱43与输液架27垂直固接。
23.如图4、5、6和7所示:医护人员打开4后,4转动带动第一半齿轮34进行转动,第一半齿轮34为弧形先与第二主动调节齿轮36接触然后带动第二定位蜗杆39和第二定位蜗轮40进行转动,第二定位蜗轮40转动通过第一功能螺柱46在固定导轨44的作用下带动套筒滑柱45在第一连接块3内进行滑动,套筒滑柱45的滑动带动多边形连接柱43进行滑动,从而实现输液架27和固定挂钩28的伸出,然后第一半齿轮34与第二主动调节齿轮36啮合分离,第一半齿轮34与第一主动调节齿轮35相啮合,第一半齿轮34通过第一主动调节齿轮35和第一定位蜗杆37带动第一定位蜗轮38进行转动,第一定位蜗轮38通过第一从动调节齿轮41带动第二从动调节齿轮42进行转动,第二从动调节齿轮42转动带动多边形连接柱43进行转动;多边形连接柱43转动带动输液架27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输液架27先伸出后转动的功能,达到了对输液架收纳的功能。
24.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3内固接的弧形滑轨槽20,弧形滑轨槽2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弧形齿条19,第一弧形齿条19一端与第一旋转板2固接,第一连接块3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弧形齿条19相啮合的第一功能齿轮18,第一功能齿轮18同轴固接有第二传动锥齿轮17,第一连接块3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传动锥齿轮17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锥齿轮16,第一传动锥齿轮16同轴固接有第二蜗轮15,第一连接块3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蜗轮15相啮合的第二蜗杆14。
25.如图3所示:当医护人员转动第二蜗杆14时,第二蜗杆14转动带动第二蜗轮15进行转动,第二蜗轮15转动通过第一传动锥齿轮16和第二传动锥齿轮17带动第一功能齿轮18转动,第一功能齿轮18带动第一弧形齿条19在弧形滑轨槽20内进行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旋转板2进行转动。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7.如图1、2、3和4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需要调节本实用新型高度时,医护人员可同时调节第一升降机构,医护人员需要调节床体倾斜度时,医护人员可单独调节第一升降机构,在此过程中;当医护人员调节第一升降机构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6,第一蜗杆6的转动通过第一蜗轮7和第一螺杆8带动第一活动滑块9的滑动,第一活动滑块9的滑动通过第一连接杆10带动第一连接杆10两端第一调节连杆11的转动,第一调节连杆11的转动通过第二连接杆12带动了第一辅助连杆13的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连接块3高度的调节。
28.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机构来调节输液架27,医护人员打开4后,4转动带动第一半齿轮34进行转动,第一半齿轮34为弧形先与第二主动调节齿轮36接触然后带动第二定位蜗杆39和第二定位蜗轮40进行转动,第二定位蜗轮40转动通过第一功能螺柱46在固定导轨44的作用下带动套筒滑柱45在第一连接块3内进行滑动,套筒滑柱45的滑动带动多边形连接柱43进行滑动,从而实现输液架27和固定挂钩28的伸出,然后第一半齿轮34与第二主动调节齿轮36啮合分离,第一半齿轮34与第一主动调节齿轮35相啮合,第一半齿轮34通过第一主动调节齿轮35和第一定位蜗杆37带动第一定位蜗轮38进行转动,第一定位蜗轮38通过第一从动调节齿轮41带动第二从动调节齿轮42进行转动,第二从动调节齿轮42转动带动多边形连接柱43进行转动;多边形连接柱43转动带动输液架27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输液架27先伸出后转动的功能,达到了对输液架收纳的功能。
29.当患者需要起身时,医护人员可调节第一旋转机构,从而调节第一旋转板2的角度,在此过程中;当医护人员转动第二蜗杆14时,第二蜗杆14转动带动第二蜗轮15进行转动,第二蜗轮15转动通过第一传动锥齿轮16和第二传动锥齿轮17带动第一功能齿轮18转动,第一功能齿轮18带动第一弧形齿条19在弧形滑轨槽20内进行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旋转板2进行转动;万向轮的设置更加方便了患者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功能全面;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员看护患者工作量大,护理床单一和输液架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