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移动的茶几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09: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移动的茶几。


背景技术:

2.茶几是一种用于家居和办公场所供人喝茶聊天的家具。现有的茶几主要用于摆放茶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
3.列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2021087609.4公开了一种方便移动的茶几,包括茶几主体,所述茶几主体前后两侧的中心处均设置有第一雕花,所述茶几主体的前后两侧且位于第一雕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雕花,所述茶几主体底部的拐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组,且所述万向轮为可锁紧万向轮,所述茶几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雕花,所述茶几主体的正面且位于第一雕花的下方设置有抽屉,所述抽屉内嵌于茶几主体的内部,且所述抽屉与茶几主体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抽屉的正面设置有把手,与现有的茶几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能够提高茶几的整体便捷性以及实用性。
4.上述专利中,通过在茶几的底部增设万向轮使茶几可以进行移动,虽然万向轮上设有可以进行锁死的结构,这样茶几放置在某个区域时可以静止不动,但是毕竟茶几的底部是滑轮与地面接触,这样茶几的稳定性非常差,特别是家里有小孩跑动打闹时会经常性的伏在茶几上,一旦小孩用力时会使茶几移动,从而造成伤害。
5.又列如:申请号为cn202020338849.0公开了一种方便移动的多功能茶几。所述方便移动的多功能茶几包括:茶几本体,所述茶几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u型槽,所述u型槽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顶部;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u型槽的内壁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便移动的多功能茶几,通过两个转动轴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行走轮进行旋转,通过行走轮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就会带动茶几进行移动,操作简单,便于使用,而且不需要人工进行搬运,更重要的不需要人工进行推动,省时省力,而且通过驱动轴的旋转,可以带动u型块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带动行走轮进行转向,具有方向转移的功能,提高了茶几移动的全面性。
6.该专利中采用两种方式对茶几进行切换,停止状态时底部采用支撑板对茶几进行支撑,而移动状态时采用行走轮使茶几进行移动,该专利中的的行走轮无法进行角度的调节,只能进行前后移动,实用性较低,且该专利中的行走轮仅设有两个,在移动时茶几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茶几,其能解决的现有技术中,茶几在移动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方便移动的茶几,包括茶几、调节驱动部件、调节联动部件、调节传动部件和调节移动部件,所述调节驱动部件
设置在茶几的中间位置上,所述调节联动部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调节联动部件对称设置在茶几的两侧上,且两组所述调节联动部件均与调节驱动部件连接,所述调节传动部件和调节移动部件均设有四组,四组所述调节传动部件两两对称设置在一组调节联动部件的两侧,每两组相对称的调节联动部件均与一组调节联动部件连接,每组所述调节移动部件均设置在一组调节传动部件内,且每组所述调节移动部件均与一组调节传动部件连接,四组所述调节移动部件分别位于茶几下方的四个角上。
9.进一步的,所述茶几由顶层放置板、底层放置板、放置抽屉和支撑脚架组成,所述顶层放置板与底层放置板呈上下对应,所述放置抽屉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放置抽屉对称设置在顶层放置板和底层放置板之间,所述支撑脚架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脚架分别设置在底层放置板下方的四个角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防护外壳、驱动电机、第一驱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驱动杆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防护外壳设置在顶层放置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防护外壳位于两个放置抽屉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第一驱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驱动杆和第二齿轮均位于第一防护外壳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防护外壳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一驱动杆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两端均贯穿第一防护外壳以及放置抽屉延伸至放置抽屉的外侧,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二驱动杆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11.进一步的,每组所述调节联动部件均包括第二防护外壳、第一联动锥齿轮、第二联动锥齿轮和联动杆,所述第二防护外壳位于放置抽屉一侧的上方,所述第一联动锥齿轮、第二联动锥齿轮和联动杆均位于第二防护外壳内,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二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锥齿轮和联动杆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联动锥齿轮对称设置在第一联动锥齿轮的两侧,且两个第二联动锥齿轮均与第一第一联动锥齿轮啮合,每个所述联动杆的一端均与一个第二联动锥齿轮连接,两个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均与调节传动部件连接。
12.进一步的,每组所述调节传动部件均包括第三防护外壳、第一传动锥齿轮、第二传动锥齿轮、齿轮固定板和螺纹杆,所述第三防护外壳位于第二防护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第二传动锥齿轮、齿轮固定板和螺纹杆均设置在第三防护外壳内,所述齿轮固定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齿轮固定板间隔设置在第三防护外壳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与联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组设置在位于第三防护外壳内上方的齿轮固定板上,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位于第一传动锥齿轮的下方,且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与第一传动锥齿轮啮合,所述螺纹杆设置在两个齿轮固定板之间,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第二传动锥齿轮组连接。
13.进一步的,每组所述调节移动部件均包括移动架、移动杆、移动板和万向轮,所述移动架、移动杆、移动板和万向轮均位于第三防护外壳内,所述移动架与螺纹杆螺接连接,所述移动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对称设置在移动架的两侧上,两个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均贯穿齿轮固定板延伸至齿轮固定板的下方,所述移动板设置在两个移动杆的底端上,所述万向轮设置在移动板的下方。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驱动部件的驱动可以带动两组调节联动部件进行运转,
每组调节联动部件的运转都可以带动两组调节传动部件进行运转,从而可以使四组调节传动部件带动四组调节移动部件进行垂直移动,四组调节移动部件在移动后会与地面接触,从而可以将茶几支撑起来,此时茶几则可以进行移动;首先,本实用新型中茶几是放置在地面上的,在不需要移动时,由茶几与地面接触,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滑轮与地面接触提高了稳定性,其次,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联动的方式使四组调节移动部件进行同步移动,四组调节移动部件可以给与茶几足够的支撑力,且四组调节移动部件的同步性一致,可以有效的放置茶几在升起时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行走轮进行移动时方式使茶几在移动时更加稳定,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茶几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一;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二。
21.图中:茶几1、顶层放置板11、底层放置板12、放置抽屉13、支撑脚架14、调节驱动部件2、第一防护外壳21、驱动电机22、第一驱动杆23、第一齿轮24、第二驱动杆25、第二齿轮26、调节联动部件3、第二防护外壳31、第一联动锥齿轮32、第二联动锥齿轮33、联动杆34、调节传动部件4、第三防护外壳41、第一传动锥齿轮42、第二传动锥齿轮43、齿轮固定板44、螺纹杆45、调节移动部件5、移动架51、移动杆52、移动板53、万向轮5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一种方便移动的茶几,包括茶几1、调节驱动部件2、调节联动部件3、调节传动部件4和调节移动部件5,所述调节驱动部件2设置在茶几1的中间位置上,所述调节联动部件3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调节联动部件3对称设置在茶几1的两侧上,且两组所述调节联动部件3均与调节驱动部件2连接,所述调节传动部件4和调节移动部件5均设有四组,四组所述调节传动部件4两两对称设置在一组调节联动部件3的两侧,每两组相对称的调节联动部件3均与一组调节联动部件3连接,每组所述调节移动部件5均设置在一组调节传动部件4内,且每组所述调节移动部件5均与一组调节传动部件4连接,四组所述调节移动部件5分别位于茶几1下方的四个角上;在进行作业时,通过调节驱动部件2的驱动可以带动两组调节联动部件3进行运转,每组调节联动部件3的运转都可以带动两组调节传动部件4进行运转,从而可以使四组调节传动部件4带动四组调节移动部件5进行垂直移动,四组调节移动部件5在移动后会与地面接触,从而可以将茶几1支撑起来,此时茶几1则可以进行移动;首先,本实用新型中茶几1是放置在地面上的,在不需要移动时,由茶几1与地面接触,其次,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联动的方式使四组调节移动部件5进行同步移动,四组调节移动部件5可以给与茶几1足够的支撑力,且四组调节移动部件5的同步性一致,可以有效的放置茶几1在升起时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
23.具体的,参照图2所示,所述茶几1由顶层放置板11、底层放置板12、放置抽屉13和支撑脚架14组成,所述顶层放置板11与底层放置板12呈上下对应,所述放置抽屉13设有两
个,两个所述放置抽屉13对称设置在顶层放置板11和底层放置板12之间,所述支撑脚架14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脚架14分别设置在底层放置板12下方的四个角上;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茶几1为生活中常见的,这种茶几1在不需要进行移动时的稳定性较高。
24.具体的,参照图3-图5所示,所述调节驱动部件2包括第一防护外壳21、驱动电机22、第一驱动杆23、第一齿轮24、第二驱动杆25和第二齿轮26,所述第一防护外壳21设置在顶层放置板1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防护外壳21位于两个放置抽屉13之间,所述驱动电机22、第一驱动杆23、第一齿轮24、第二驱动杆25和第二齿轮26均位于第一防护外壳21内,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杆2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23的另一端与第一防护外壳2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4设置在第一驱动杆23上,所述第二驱动杆25的两端均贯穿第一防护外壳21以及放置抽屉13延伸至放置抽屉13的外侧,所述第二齿轮26设置在第二驱动杆25上,所述第一齿轮24与第二齿轮26啮合;每组所述调节联动部件3均包括第二防护外壳31、第一联动锥齿轮32、第二联动锥齿轮33和联动杆34,所述第二防护外壳31位于放置抽屉13一侧的上方,所述第一联动锥齿轮32、第二联动锥齿轮33和联动杆34均位于第二防护外壳31内,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与第二驱动杆2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锥齿轮33和联动杆34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联动锥齿轮33对称设置在第一联动锥齿轮32的两侧,且两个第二联动锥齿轮33均与第一第一联动锥齿轮32啮合,每个所述联动杆34的一端均与一个第二联动锥齿轮33连接,两个所述联动杆34的另一端均与调节传动部件4连接;每组所述调节传动部件4均包括第三防护外壳41、第一传动锥齿轮42、第二传动锥齿轮43、齿轮固定板44和螺纹杆45,所述第三防护外壳41位于第二防护外壳31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42、第二传动锥齿轮43、齿轮固定板44和螺纹杆45均设置在第三防护外壳41内,所述齿轮固定板4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齿轮固定板44间隔设置在第三防护外壳4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42与联动杆3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组设置在位于第三防护外壳41内上方的齿轮固定板44上,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43位于第一传动锥齿轮42的下方,且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43与第一传动锥齿轮42啮合,所述螺纹杆45设置在两个齿轮固定板44之间,所述螺纹杆45的顶端与第二传动锥齿轮43组连接;在进行作业时,通过驱动电机22可以使第一驱动杆23通过第一齿轮24与第二齿轮26的啮合带动第二驱动杆25进行旋转,第二驱动杆25转动时会带动两个第一联动锥齿轮32进行运转,每个第一联动锥齿轮32都会带动两个第二联动锥齿轮33进行转动,两个第二联动锥齿轮33会带动两个联动杆34旋转,联动杆34旋转时会带动第一传动锥齿轮42使第二传动锥齿轮43带动螺纹杆45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使螺纹杆45带动调节移动部件5进行移动。
25.具体的,参照图5所示,每组所述调节移动部件5均包括移动架51、移动杆52、移动板53和万向轮54,所述移动架51、移动杆52、移动板53和万向轮54均位于第三防护外壳41内,所述移动架51与螺纹杆45螺接连接,所述移动杆5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杆52的顶端对称设置在移动架51的两侧上,两个所述移动杆52的底端均贯穿齿轮固定板44延伸至齿轮固定板44的下方,所述移动板53设置在两个移动杆52的底端上,所述万向轮54设置在移动板53的下方;螺纹杆45在转动时,移动架51受到两个移动杆52的限制会沿着螺纹杆45进行垂直移动,移动架51在移动时会通过移动杆52和移动板53带动万向轮54进行同步移动,而万向轮54在向下移动时会移动出第三防护外壳41外,直至与地面接触将茶几1支撑起。
26.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
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