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02: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


背景技术:

2.汽车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前大灯又称照明灯,通常具备近光灯、远光灯等照明功能。合理运用灯光,提示其他车辆驾驶行为,对于安全驾驶很有必要。
3.现有汽车大灯总成,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车灯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根据车况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汽车大灯不能适应多样化的个性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具有适用性更好的多种灯具、部分灯具照明范围可改变的汽车前大灯总成。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包括壳体(1)、灯罩(2)、支架(3)、第一照明单元(4)、第二照明单元(5)和第三照明单元(6);
6.壳体(1),固定设置在汽车车头的边缘部位,壳体(1)远离汽车车身的一端设置有开口部(11);
7.灯罩(2),设置在壳体(1)的开口部(11),并与壳体(1)合围形成一密闭空间;
8.支架(3),设置在密闭空间内,并将该密闭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支架(3)上设置有贯通的两第一窗口(100)、第二窗口(200)和第三窗口(300),第一腔体(31)与第二腔体(32)通过各窗口相互连通;
9.第一照明单元(4),设置在第一腔体(31)延伸方向一端的内部,第一照明单元(4)发出的光穿过第一窗口(100)、第二腔体(32)和灯罩(2)水平的指向汽车行驶方向;
10.第二照明单元(5),设置在第一腔体(31)延伸方向另一端的内部,第二照明单元(5)发出的光穿过第二窗口(200)、第二腔体(32)和灯罩(2)指向车头纵向中心面前方的地面上;
11.第三照明单元(6),设置在第一照明单元(4)与第二照明单元(5)之间的第一腔体(31)内,第三照明单元(6)发出的光穿过第三窗口(300)、第二腔体(32)和灯罩(2),向着车头外侧及前方方向射出;
12.其中,第二照明单元(5)的出光方向可以相对于第二窗口(200)水平调节。
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照明单元(4)包括第一发光部(41)、第一聚光部(42)和第一配光组件(43);第一发光部(41)设置在两第一窗口(100)之间的第一腔体(31)内;第一聚光部(42)固定设置在第一腔体(31)内且环绕第一发光部(41)的出光方向设置,且抵持在第一腔体(31)内的支架(3)表面;第一配光组件(43)分别嵌设在两第一窗口(100)处,第一配光组件(43)使第一聚光部(42)聚集的光线水平的向外射出;第一发光部(41)的水平高度大于两第一窗口(100)的水平高度。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两第一窗口(100)平行且间隔设置。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照明单元(5)包括第二发光部(51)、第二聚光部(52)、第二配光组件(53)和姿态调节机构(54);第二发光部(51)设置在第一腔体(31)内;第二聚光部(52)的一端环绕第二发光部(51)设置,其另一端朝着第二窗口(200)所在方向延伸;姿态调节机构(54)设置在第二聚光部(52)围成的区域内且朝向第二窗口(200)所在方向,姿态调节机构(54)与第二发光部(51)靠近壳体(1)的部分固定连接,姿态调节机构(54)具有一活动端,活动端可相对于姿态调节机构(54)的轴线方向运动;第二配光组件(53)设置在第二窗口(200)处,第二配光组件(53)的一端与第二窗口(200)活动连接,第二配光组件(53)的另一端与姿态调节机构(54)的活动端铰连接;姿态调节机构(54)的活动端伸出或者缩回,使第二配光组件(53)相对于第二窗口(200)旋转一定角度,调整第二发光部(51)发出的光经第二聚光部(52)聚光后的出光方向。
16.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照明单元(6)包括第三发光部(61)、第三聚光部(62)和第三配光组件(63);第三发光部(61)设置在第一照明单元(4)与第二照明单元(5)之间的第一腔体(31)内,第三窗口(300)相应的设置在第一窗口(100)与第二窗口(200)之间的支架(3)上;第三聚光部(62)设置在第三发光部(61)与第三窗口(300)之间,且环绕第三发光部(61)设置;第三配光组件(63)盖设在第三窗口(300)处;第三发光部(61)发出的光经第三聚光部(62)汇聚后,依次经过第三配光组件(63)、第二腔体(32)和灯罩(2)向外射出。
17.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窗口(300)的法线方向与第一窗口(100)或者第二窗口(200)的法线方向呈锐角设置。
18.再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第一窗口(100)的法线方向与第二窗口(200)的法线方向呈锐角设置。
19.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配光组件(43)和第二配光组件(53)为聚光透镜;第三配光组件(63)为发散透镜。
20.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32)一侧的支架(3)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33);各散热片(33)靠近两第一窗口(100)的设置,散热片(3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架(3)上,另一端朝着壳体(1)的开口部(11)方向水平延伸。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照明单元、第二照明单元和第三照明单元分别对应的实现远光照明、近光照明和日行照明的功能,第二照明单元可根据需要调节照明的区域,实现不同路况的照明需求;
23.(2)第一照明单元发出的光经第一聚光部汇聚后,平行的从两个第一窗口射出,两第一窗口的高度略低于第一发光部的高度;为了给直射部位散热,配备了相应的散热片进行散热;
24.(3)第二照明单元其姿态调节机构可伸缩,并带动第二配光组件相对于第二窗口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出光方向发生改变,特别适用于弯道行驶时,更好的照亮非直行的路面;
25.(4)第三照明单元具有日行照明功能,其出光方向发散朝向车头外侧及前方,不会对前车及会车方向来车产生强光刺激。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的立体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的后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移除灯罩后的立体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的壳体的立体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的壳体与第一照明单元、第二照明单元和第三照明单元的组合状态立体图;
32.图6为图5移除第一配光组件、第二配光组件和第三配光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结合图2、3和4所示,图示展示了一种汽车前大灯总成,包括壳体1、灯罩2、支架3、第一照明单元4、第二照明单元5和第三照明单元6等;
35.壳体1,固定设置在汽车车头的边缘部位,壳体1远离汽车车身的一端设置有开口部11;壳体1是灯罩2、支架3以及各照明单元的安装基础。
36.灯罩2,设置在壳体1的开口部11,并与壳体1合围形成一密闭空间;灯罩2由透光材料制成,如聚碳酸酯材料。
37.支架3,设置在密闭空间内,并将该密闭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支架3上设置有贯通的两第一窗口100、第二窗口200和第三窗口300,第一腔体31与第二腔体32通过各窗口相互连通;各窗口用于限制各照明单元的出光方向,并辅助对各照明单元进行安装。
38.第一照明单元4设置在第一腔体31延伸方向一端的内部,第一照明单元4发出的光穿过第一窗口100、第二腔体32和灯罩2水平的指向汽车行驶方向;第一照明单元4照射距离远,可实现远光照明功能。
39.第二照明单元5设置在第一腔体31延伸方向另一端的内部,第二照明单元5发出的光穿过第二窗口200、第二腔体32和灯罩2指向车头纵向中心面前方的地面上;第二照明单元5照相车身前方地面,起到近光照明功能。
40.第三照明单元6设置在第一照明单元4与第二照明单元5之间的第一腔体31内,第三照明单元6发出的光穿过第三窗口300、第二腔体32和灯罩2,向着车头外侧及前方方向射出;第三照明单元6用于实现行车指示,可起到示位或者日行灯照明功能。
41.其中,第二照明单元5的出光方向可以相对于第二窗口200水平调节。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各照明单元在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工作:第一照明单元4适用于照明不良的夜间道
路,也能与第二照明单元5配合交替使用起到提示功能;第三照明单元6可在白天视野不好的状态连续使用。夜间车辆行驶在弯道处,车辆行驶方向与第二照明单元5的照射方向不一致,容易有盲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时通过第二照明单元5调节出光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可以减少这种不安全因素。由图3可知,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窗口300的法线方向与第一窗口100或者第二窗口200的法线方向呈锐角设置。第一窗口100的法线方向与第二窗口200的法线方向呈锐角设置。
42.如图5结合图6所示,第一照明单元4包括第一发光部41、第一聚光部42和第一配光组件43;第一发光部41设置在两第一窗口100之间的第一腔体31内;第一聚光部42固定设置在第一腔体31内且环绕第一发光部41的出光方向设置,且抵持在第一腔体31内的支架3表面;第一配光组件43分别嵌设在两第一窗口100处,第一配光组件43使第一聚光部42聚集的光线水平的向外射出;第一发光部41的水平高度大于两第一窗口100的水平高度。作为一种优选,本方案中,两第一窗口100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发光部41发出的光线经第一聚光部42汇聚反射后,经第一配光组件43平行的射出,照亮远处的路面。
43.由于第一发光部41的高度大于两第一窗口100的高度,会使支架3正对第一发光部41的部位发热,为了更好地实现散热,在第二腔体32一侧的支架3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33;各散热片33靠近两第一窗口100的设置,散热片3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架3上,另一端朝着壳体1的开口部11方向水平延伸。
44.同样的,如图5和6所示,第二照明单元5包括第二发光部51、第二聚光部52、第二配光组件53和姿态调节机构54;第二发光部51设置在第一腔体31内;第二聚光部52的一端环绕第二发光部51设置,其另一端朝着第二窗口200所在方向延伸;姿态调节机构54设置在第二聚光部52围成的区域内且朝向第二窗口200所在方向,姿态调节机构54与第二发光部51靠近壳体1的部分固定连接,姿态调节机构54具有一活动端,活动端可相对于姿态调节机构54的轴线方向运动;第二配光组件53设置在第二窗口200处,第二配光组件53的一端与第二窗口200活动连接,第二配光组件53的另一端与姿态调节机构54的活动端铰连接;姿态调节机构54的活动端伸出或者缩回,使第二配光组件53相对于第二窗口200旋转一定角度,调整第二发光部51发出的光经第二聚光部52聚光后的出光方向。当姿态调节机构54的活动端旋出时,可以通过其活动端的端面将第二配光组件53抵持并顶出,相对于车头旋转一定角度,使得第二照明单元5的出光方向偏离车头中部,照亮转为区域。反之,当姿态调节机构54的活动端旋回时,与第二配光组件53分离,可通过一复位弹簧自动将第二配光组件53复位在第二窗口200处。姿态调节机构54可采用直线推杆等直线运动机构来实现。
45.在某些高纬度地区或者日间行车照明条件不佳时,需要使用日行照明。故设置第三照明单元6。第三照明单元6包括第三发光部61、第三聚光部62和第三配光组件63;第三发光部61设置在第一照明单元4与第二照明单元5之间的第一腔体31内,第三窗口300相应的设置在第一窗口100与第二窗口200之间的支架3上;第三聚光部62设置在第三发光部61与第三窗口300之间,且环绕第三发光部61设置;第三配光组件63盖设在第三窗口300处;第三发光部61发出的光经第三聚光部62汇聚后,依次经过第三配光组件63、第二腔体32和灯罩2向外射出。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配光组件43和第二配光组件53为聚光透镜;第三配光组件63为发散透镜。第三配光组件63发出的光是散射的,不会对向来车和同向行驶
的前方车辆造成干扰。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