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2:4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能经由流体通过轴承与转轴之间,由于流动速度变化而产生压力场,使得转轴能够稳定转动且未与轴承接触的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动压轴承是于轴承本体的内壁或转轴的外壁设置导油沟槽,当润滑流体在转轴与轴承本体之间流动时可集中形成压力,通过油膜的支撑力量,使转轴旋转时不会接触转轴孔,因此可避免转轴与轴承本体相互碰撞而磨损,进而减少噪音与震动产生,成为现今信息产品所常用的轴承技术。现有的动压轴承的逃气空间有限,虽可借由于轴承本体的外壁设置沟槽或切面,增加逃气空间,然而动压轴承轴心的热气排出不易,在安装于马达内时,往往难以将热气排出,使马达的性能难以有效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流体动压轴承结构,能将轴承结构的轴心与外部逃气单元形成排气信道,以便将气体排出,用以强化轴承的排气功能。
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动压轴承结构,包括:一轴承本体;一转轴孔,该转轴孔设置于该轴承本体的内部,该转轴孔贯穿至该轴承本体的两端;至少一导油沟槽组,该导油沟槽组设置于该转轴孔的内壁,该导油沟槽组包含多个导油沟槽;至少一逃气单元,该逃气单元设置于该轴承本体的外壁,该逃气单元为沟槽或切面,该逃气单元延伸至该轴承本体的两端;以及一凹槽,该凹槽设置于该轴承本体的一端,该凹槽与该逃气单元之间形成一破孔,使该凹槽能通过该破孔与该逃气单元相连通。
5.优选地,该凹槽为一圆形凹槽,且该凹槽与该转轴孔同轴心设置。
6.优选地,该凹槽的深度为0.2mm以上。
7.优选地,该凹槽的深度为0.1mm至1mm。
8.优选地,该轴承本体的高度为1mm至10mm。
9.优选地,设置多个逃气单元,该多个逃气单元间隔的设置于该轴承本体的外壁。
10.优选地,该轴承本体具有一内部直径,该逃气单元为沟槽,该沟槽沿着该轴承本体的直径方向延伸至该内部直径的深度,该凹槽的内径大于该内部直径。
11.优选地,该轴承本体具有一内切圆直径,该逃气单元为切面,该切面相切于该轴承本体的内切圆直径,该凹槽的内径大于该内切圆直径。
12.优选地,该逃气单元为切面且设置两个切面,该两个切面相互平行或非平行。
13.优选地,该逃气单元为切面且设置两个切面,该两个切面对称或不对称。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动压轴承结构,包括一轴承本体、一转轴孔、至少一导油沟槽组、至少一逃气单元及一凹槽。转轴孔设置于轴承本体
的内部,导油沟槽组设置于转轴孔的内壁,逃气单元设置于轴承本体的外壁,逃气单元为沟槽或切面。凹槽设置于轴承本体的一端,凹槽与外部逃气单元相连通,由此,能将轴承结构的轴心与外部逃气单元形成一排气通道,以便将气体排出,用以强化流体动压轴承的排气功能,使马达的性能得以有效的提升。
15.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的立体图。
17.图2为图1的
ⅱ‑ⅱ
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的仰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的立体图。
20.图5为图4的
ⅴ‑ⅴ
剖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的仰视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的立体图。
23.图8为图7的
ⅷ‑ⅷ
剖视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的仰视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的立体图。
26.图11为图10的
ⅹⅰ‑ⅹⅰ
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第一实施例]
[0028]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动压轴承结构,包括一轴承本体1、一转轴孔2、至少一导油沟槽组3、至少一逃气单元4及一凹槽5。优选的,该轴承结构可利用车削方式加工成型。
[0029]
该轴承本体1大致呈中空圆柱体,该轴承本体1的外壁(外表面)可呈等径或不等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该轴承本体1的外壁呈等径,在另一实施例中(图略),该轴承本体1的外壁亦可呈不等径。该轴承本体1的高度 h可为1mm至10mm,例如该轴承本体1的高度h可为1mm、2mm、3mm、 4mm、5mm、6mm、7mm、8mm、9mm或10mm。优选的,该轴承本体1的高度h为4mm至5mm,但不予以限制。
[0030]
该转轴孔2设置于轴承本体1的内部,该转轴孔2为一圆孔,该转轴孔 2贯穿至轴承本体1的两端,以便与转轴配合。
[0031]
该导油沟槽组3设置于转轴孔2的内壁(内表面),该导油沟槽组3可设置一组,亦可设置两组或三组等多组,其数量并不限制。该导油沟槽组3 包含多个导油沟槽31,该些导油沟槽31呈v型,亦即呈人字型,该些导油沟槽31可为等间隔的排列设置。该些导油沟槽31可用以导引润滑流体,使润滑流体在转轴与轴承本体1之间流动,并集中形成压力,通过油膜的支撑力量,使得转轴旋转时不会接触转轴孔2的内壁,因此可避免转轴与轴承本体1相互碰撞而磨损,进而减少噪音与震动产生。由于上述的流体动压轴承结构为现有技术,故不再予以赘述。
[0032]
该逃气单元4设置于轴承本体1的外壁,可设置一个该逃气单元4,亦可设置两个或三个等多个,其数量并不限制。该逃气单元4可为沟槽或切面,该逃气单元4凹设于轴承本体1的外壁,使该轴承本体1的外壁可形成排气(逃气)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该逃气单元4,该逃气单元4为沟槽,且该逃气单元4延伸至轴承本体1的两端。该逃气单元4(沟槽)的截面可呈梯形、v形或方形等各种形状,逃气单元4(沟槽)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制。
[0033]
该凹槽5设置于轴承本体1的一端(底端或顶端),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于轴承本体1的两端都设置凹槽5。该凹槽5可为一圆形凹槽,该凹槽 5凹陷于轴承本体1的一端,亦即该凹槽5朝着轴承本体1的轴向往内凹陷,该凹槽5与转轴孔2可为同轴心设置,该凹槽5可利用车削方式加工成型。优选的,该凹槽5的深度h可为0.2mm以上,优选的,该凹槽5的深度h可为0.1mm至1mm,例如该凹槽5的深度h可为0.1mm、0.2mm、0.3mm、0.4mm、 0.5mm、0.6mm、0.7mm、0.8mm、0.9mm或1mm,以便达成预定的排气效果。该凹槽5与逃气单元4之间形成一破孔51,使该凹槽5能通过破孔51与逃气单元4相连通,由此,轴承结构的轴心与外部的逃气单元4可形成一排气通道,以便将气体排出。所述逃气单元4及破孔51的尺寸并不限制,可随着马达转速的需求而增减变化,马达转速愈高,逃气单元4及破孔51的尺寸愈大,以具有较佳的排气(排热)效果。
[0034]
[第二实施例]
[0035]
请参阅图4至图6,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仅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多个)该逃气单元4,以具有较佳的逃气效果,该些逃气单元4间隔的设置于轴承本体1的外壁,该些逃气单元4为沟槽,且该些逃气单元4皆延伸至轴承本体1的两端。该凹槽5设置于轴承本体1的一端,该凹槽5与该些逃气单元4之间各形成一破孔51,在本实施例中,三个逃气单元4与凹槽5之间各形成一破孔51,三个破孔51形成间隔的设置,三个破孔51分别连通于三个逃气单元4与凹槽5的边缘之间,使该凹槽5能分别通过该些破孔51与该些逃气单元4相连通,由此,轴承结构的轴心与外部的逃气单元4可形成多个排气通道,以便将气体排出。
[0036]
如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该轴承本体1具有一内部直径d1,所述逃气单元4为沟槽,所述逃气单元4(沟槽)沿着轴承本体1的直径方向 (径向)延伸至内部直径d1的深度,该凹槽5的内径w大于内部直径d1,使凹槽5与逃气单元4相连通,以便达成较佳的排气效果。
[0037]
[第三实施例]
[0038]
请参阅图7至图9,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仅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该逃气单元4,该逃气单元4为切面,且该逃气单元4延伸至轴承本体1的两端。所述逃气单元4(切面)设置于轴承本体1的一侧外壁,逃气单元4(切面)可为平面,使其形成逃气结构。
[0039]
该凹槽5设置于轴承本体1的一端,该凹槽5与逃气单元4之间形成一破孔51,使该凹槽5能通过破孔51与逃气单元4相连通,由此,轴承结构的轴心与外部的逃气单元4可形成一排气通道,以便将气体排出。
[0040]
[第四实施例]
[0041]
请参阅图10及图11,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仅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该逃气单元4,该两逃气单元4间隔的设置于轴承本体1的外壁,该两逃气单元4为切面,且该些逃气单元4皆延伸至轴承本体1的两端。两逃气单元4(切面)可相互平
行或非平行,两逃气单元4(切面)可对称或不对称,在本实施例中,两逃气单元4(切面)相互平行且对称。
[0042]
该凹槽5设置于轴承本体1的一端,该凹槽5与该些逃气单元4之间各形成一破孔51,使该凹槽5能分别通过该些破孔51与该些逃气单元4相连通,由此,轴承结构的轴心与外部的逃气单元4可形成多个排气通道,以便将气体排出。
[0043]
如图8、图9及图11所示,该轴承本体1具有一内切圆直径d2,所述逃气单元4为切面,所述逃气单元4(切面)相切于轴承本体1的内切圆直径d2,该凹槽5的内径w大于内切圆直径d2,使凹槽5与逃气单元4相连通,以便达成较佳的排气效果。
[0044]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00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动压轴承结构,包括一轴承本体、一转轴孔、至少一导油沟槽组、至少一逃气单元及一凹槽。转轴孔设置于轴承本体的内部,导油沟槽组设置于转轴孔的内壁,逃气单元设置于轴承本体的外壁,逃气单元为沟槽或切面。凹槽设置于轴承本体的一端,凹槽与外部逃气单元相连通,由此,能将轴承结构的轴心与外部逃气单元形成一排气通道,以便将气体排出,用以强化流体动压轴承的排气功能,使马达的性能得以有效的提升。
[0046]
再者,凹槽的深度为0.2mm以上,或凹槽的深度为0.1mm至1mm,以便达成预定的排气效果。另,轴承本体具有一内部直径,逃气单元为沟槽,沟槽沿着轴承本体的直径方向延伸至内部直径的深度,凹槽的内径大于内部直径,可达成较佳的排气效果。另外,轴承本体具有一内切圆直径,逃气单元为切面,切面相切于轴承本体的内切圆直径,凹槽的内径大于内切圆直径,可达成较佳的排气效果。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