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介入放射学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放射科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放射学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介入放射是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使用介入导管治疗都是将很长的导管插入人体内部,由于导管很长,为了使导管顺利的进入身体内,需要将位于身体外部的导管进行固定,此过程通常需要使用到介入导管固定装置。
3.现有的大多数导管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摆杆和两个弧形板,实现对介入导管夹紧固定的效果,解决了反射介入手术时导管固定不牢的问题,虽然现有装置中能够对介入导管很好地夹紧固定,但是只能将介入导管固定在某个特定的角度,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介入导管角度进行调整时,还需将介入导管重新安装固定,操作较为繁琐,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介入放射学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介入放射学导管固定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介入放射学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导管固定装置,所述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设于底座上端的升降组件、设有升降组件内部的旋转组件和设于旋转组件上端的夹紧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对导管固定装置高度调节,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对导管固定装置角度调节,所述夹紧组件用于夹紧导管。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于底座上端的固定座、转动设于固定座中部的螺纹杆和设于螺纹杆上端的机壳,所述固定座一侧滑动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端与机壳下端连接,所述螺纹杆上端穿过机壳下端延伸至内部并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机壳内部转动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中部设有传动锥齿轮,所述传动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机壳中部滑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于机壳内部设有两个第一卡块,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卡块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转动轴另一端于机壳外侧设有摇把。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机壳上端中部的转轴、转动设于机壳内部于转动轴外侧的套筒和对称设于转动轴中部的两个第二卡块,所述套筒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卡块相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套筒另一端外侧设有传动齿轮,所述转轴下端外侧于机壳内部设有一圈齿块,所述齿块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夹紧组件包括设于转轴上端的壳体、设于壳体上端中部的支撑座、设于壳体外侧的驱动电机和转动设于壳体内部的双向丝杆,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穿过壳体侧壁延伸至内部并与双向丝杆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中部对称套设有两个螺纹座,两个所述螺纹座上端均设有弧形夹块。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固定座中部设有与螺纹杆相配合的螺纹孔。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壳体上端开设有用于螺纹座滑动的滑槽,所述支撑座上端为弧形且设有粘粘层。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夹紧组件、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介入导管牢牢固定并可进一步根据治疗的需求进行高度和角度调整,避免调整介入导管角度还需将介入导管重新安装固定,解决了传统固定装置只能将介入导管固定在某个特定的角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外观图;
20.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结构展开图;
22.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例说明:1、底座;2、导管固定装置;3、升降组件;301、固定座;302、螺纹杆;303、机壳;304、第一锥齿轮;305、传动轴;306、传动锥齿轮;307、转动轴;308、第一卡块;309、第一卡槽;310、摇把;4、旋转组件;401、转轴;402、套筒;403、第二卡块;404、第二卡槽;405、传动齿轮;406、齿块;5、夹紧组件;501、壳体;502、驱动电机;503、双向丝杆;504、螺纹座;505、弧形夹块;506、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一种介入放射学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设有导管固定装置2,导管固定装置2包括设于底座1上端的升降组件3、设有升降组件3内部的旋转组件4和设于旋转组件4上端的夹紧组件5,升降组件3用于对导管固定装置2高度调节,旋转组件4用于对导管固定装置2角度调节,夹紧组件5用于夹紧导管。
27.进一步,升降组件3包括设于底座1上端的固定座301、转动设于固定座301中部的螺纹杆302和设于螺纹杆302上端的机壳303,固定座301一侧滑动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端与机壳303下端连接,螺纹杆302上端穿过机壳303下端延伸至内部并设有第一锥齿轮304,
机壳303内部转动设有传动轴305,传动轴305中部设有传动锥齿轮306,传动锥齿轮306与第一锥齿轮304相互啮合,机壳303中部滑动设有转动轴307,转动轴307一端于机壳303内部设有两个第一卡块308,传动轴305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卡块308相配合的第一卡槽309,第一卡块308与第一卡槽309卡合使得传动轴305转动,转动轴307另一端于机壳303外侧设有摇把310。
28.进一步,旋转组件4包括转动设于机壳303上端中部的转轴401、转动设于机壳303内部于转动轴307外侧的套筒402和对称设于转动轴307中部的两个第二卡块403,套筒402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卡块403相配合的第二卡槽404,第二卡块403与第二卡槽404卡合使得套筒402转动,套筒402另一端外侧设有传动齿轮405,转轴401下端外侧于机壳303内部设有一圈齿块406,齿块406与传动齿轮405相互啮合。
29.进一步,夹紧组件5包括设于转轴401上端的壳体501、设于壳体501上端中部的支撑座506、设于壳体501外侧的驱动电机502和转动设于壳体501内部的双向丝杆503,驱动电机502输出端穿过壳体501侧壁延伸至内部并与双向丝杆503连接,双向丝杆503中部对称套设有两个螺纹座504,两个螺纹座504上端均设有弧形夹块505可以更好地与导管表面接触。
30.进一步,固定座301中部设有与螺纹杆302相配合的螺纹孔使得螺纹杆302缓慢伸出。
31.进一步,壳体501上端开设有用于螺纹座504滑动的滑槽,支撑座506上端为弧形且设有粘粘层,支撑座506上端为弧形可以更好地与导管表面接触,粘粘层可以将导管粘粘防止产生滑动。
32.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导管固定装置2移到指定位置,通过转动升降组件3中的摇把310,摇把310转动使得转动轴307转动,转动轴307转动通过第一卡块308与第一卡槽309相互配合使得传动轴305转动,传动轴305转动使得传动锥齿轮306转动,传动锥齿轮306转动通过齿块啮合使得第一锥齿轮304转动,第一锥齿轮304转动使得螺纹杆302转动,螺纹杆302转动慢慢伸出调节导管固定装置2的高度;
33.调节到一定高度后将介入导管放置在夹紧组件5中的支撑座506上端,支撑座506上表面的粘粘层将介入导管粘粘,然后启动驱动电机502,驱动电机502转动使得双向丝杆503转动,双向丝杆503转动使得两个螺纹座504相向运动,两个螺纹座504相向运动使得弧形夹块505相向运动,弧形夹块505相向运动将介入导管夹紧固定;
34.当需要调整介入导管角度时,通过摇把310向外抽动转动轴307使得第一卡块308和第一卡槽309脱离卡合,并缓慢转动摇把310使得第二卡块403和第二卡槽404卡合,然后转动摇把310使得转动轴307转动,转动轴307转动通过第二卡块403和第二卡槽404相互配合使得套筒402转动,套筒402转动使得传动齿轮405转动,传动齿轮405转动通过齿块啮合使得转轴401转动,转轴401转动缓慢调节介入导管的角度。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