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村改造用生态沟渠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2:25: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生态保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村改造用生态沟渠。


背景技术:

2.土地的开垦使得有的农田开垦地不靠近河流或湖泊,这不利于农民对农田进行灌溉处理,为了便于农民对农田进行灌溉,最常用的方式是修建沟渠。雨水富集于沟渠内,当需要对农田进行灌溉时,农民可以就地取水,即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又能对农田进行及时的灌溉。
3.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525640.2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生态沟渠,其直接在农田的泥土中挖沟成渠,并在其中铺设了素砼垫层,既保护了生态沟渠中的水土,又对生态沟渠中运输的水起到了净化的作用,同时还引入了绿色生态以及生态化的措施,在素砼垫层上铺设了鹅卵石。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沟渠内水流中若有杂质垃圾时,容易影响灌溉农田的水质,存在造成环境污染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沟渠内水环境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农村改造用生态沟渠。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村改造用生态沟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农村改造用生态沟渠,包括渠道,所述渠道内设置有用于过滤垃圾的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过滤箱和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多个供水流动的通孔,所述隔板将所述过滤箱分为拦污腔和净化腔,所述拦污腔沿水流方向的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所述净化腔内设置有用于净化渠道内水环境的净化件,所述净化件和所述净化腔之间设置有拆卸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将过滤箱分为拦污腔和净化腔,渠道内的水流经过滤箱时,渠道内的垃圾被滤网截留在过滤箱外,滤网的可拆设置可实现清理附着在滤网上的垃圾的功能,不影响滤网的后续使用;过滤完的水流进净化腔,在净化件的作用下实现对水的净化功能,改善渠道内的水环境,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并在拆卸件的作用下将净化件从净化腔内移出。
9.可选的,所述滤网顶端固定连接有三个钩杆,所述拦污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侧壁顶端以及所述渠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钩杆与对应所述套环挂设。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滤网垂直安装在渠道内,滤网上的钩杆钩住套环,实现滤网和过滤箱的固定效果;当需要清理滤网上的垃圾时,将钩杆从套环从拔出,即实现对滤网的拆卸功能,便于工作人员清理滤网上的垃圾。
11.可选的,所述净化件设置为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承载架固定连接有用于填充活性炭的布袋,所述布袋贴合于所述隔板,所述布袋的端面尺寸等于所述隔板的端面尺寸。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填充活性炭的布袋在承载架的作用下放置于渠道内,在布袋的吸附作用下将渠道内的水净化,且布袋的端面尺寸等于隔板的端面尺寸确保流进净化腔的水被充分净化。
13.可选的,所述拆卸件设置为螺栓,所述净化腔远离于所述隔板的内侧壁竖直设置有滑轨,所述承载架在所述滑轨上滑动,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承载架和所述滑轨,所述螺栓的尾部螺纹连接有螺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将承载架和净化腔连接,并在螺帽的紧固作用下将承载架固定在净化腔内,布袋内的活性炭对渠道内的水进行净化,卸掉螺帽,将承载架从净化腔内移出,便可对布袋进行更换,操作简单。
15.可选的,所述布袋粘接在所述承载架靠近于所述隔板的一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渠道中的水可透过布袋,并与置于布袋内的活性炭作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且布袋通过胶水粘接在承载架上,操作简单,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17.可选的,所述套环上开设有贯穿的钩槽,所述钩杆穿过所述钩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钩杆穿过钩槽,确保钩杆钩紧套环,使得滤网稳固的固定在渠道内。
19.可选的,所述滤网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撑杆,所述撑杆放置于所述渠道的两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对两个撑杆同时施加朝向远离于渠道的作用力,将滤网从渠道内取出,便于工作人员对滤网进行安装和拆卸。
21.可选的,所述承载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提杆。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杆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承载架从净化腔内提出,也便于对承载架进行安装。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 隔板将过滤箱分为拦污腔和净化腔,渠道内的垃圾被滤网截留在过滤箱外,过滤完的水流进净化腔,在净化件的作用下实现对水的净化功能,改善渠道内的水环境,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并在拆卸件的作用下将净化件从净化腔内移出;
25.2. 螺栓将承载架和净化腔连接,并在螺帽的紧固作用下将承载架固定在净化腔内,卸掉螺帽,将承载架从净化腔内移出,便可对布袋进行更换,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渠道;2、过滤箱;3、隔板;4、拦污腔;5、净化腔;6、滤网;7、钩杆;8、套环;9、承载架;10、布袋;11、螺栓;12、滑轨;13、滑槽;14、螺帽;15、钩槽;16、撑杆;17、提杆;18、进水口;19、滤孔;2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农村改造用生态沟渠。参照图1-图3,一种农村改造用生态沟渠包括渠道1,渠道1为方形,渠道1设置有进水口18,渠道1内设置有用于过滤垃圾的过滤箱2,过滤箱2垂直放置于渠道1内,且过滤箱2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开口设置,过滤箱2内沿渠道1的宽度方向垂直焊接有隔板3,隔板3将过滤箱2分隔成拦污腔4和净化腔5,拦污腔4和净化腔5均为方形,过滤箱2和隔板3上均开设多个供水流动的通孔20。
32.渠道1于拦污腔4外垂直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6,水从进水口18流进渠道1依次经过滤网6、拦污腔4和净化腔5,滤网6上设有多个滤孔19,滤孔19的孔径尺寸小于通孔20的孔径尺寸,使得渠道1内的水顺利流过通孔20,滤网6顶部端面的中间位置和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钩杆7,钩杆7的形状为弧形,位于滤网6顶部端面两侧的钩杆7朝向渠道1的方向延伸,钩杆7钩住对应的套环8;套环8上开设有贯穿的钩槽15,钩槽15的轴线方向与套环8的轴线方向为垂直设置,钩杆7穿过钩槽15,将钩杆7和套环8固定,实现对滤网6的安装效果,将钩杆7从钩槽15内抽出,便可实现对滤网6的拆卸,并可对滤网6上的垃圾进行清理。
33.渠道1内的垃圾被滤网6拦截在过滤箱2外,使得垃圾不会被排进农田内,减少对农田的污染,滤网6两侧均焊接有水平的撑杆16,撑杆16分别放置于渠道1的两侧,撑杆16的设置便于对滤网6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
34.净化腔5内设置有净化件,净化件设置为承载架9,承载架9上也开设有多个供水流动的通孔20,承载架9为方形且顶端和底端均为开口设置,承载架9固定连接有用于填充活性炭的布袋10,布袋10粘在承载架9靠近于隔板3的一侧,布袋10用过滤性能好、透水的sms无纺布制成,使得渠道1内的水可透过布袋10,并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下对水进行净化,布袋10贴合于隔板3,布袋10的端面尺寸等于隔板3的端面尺寸,使得渠道1内的水被充分净化。
35.净化腔5远离于隔板3的内侧壁竖直焊接有滑轨12,承载架9靠近滑轨12的一端开设有与滑轨12适配的滑槽13,且滑槽13朝向隔板3的方向凹陷,滑轨12的顶端为开口设置,承载架9从滑轨12的开口端滑至渠道1内;滑轨12和滑槽13之间设置有拆卸件,拆卸件设置为螺栓11,滑槽13两侧壁以及滑轨12侧壁上均水平设置有贯穿的插孔,且插孔位于同一条水平直线上,螺栓11尾部依次穿过承载架9的滑槽13和滑轨12,螺栓11尾部螺纹连接有螺帽14,螺帽14端面与滑槽13外壁抵接,将承载架9和过滤箱2固定,卸掉螺帽14即完成对承载架9的拆卸,实现对承载架9上的布袋10的更换效果。
36.承载架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提杆17,提杆17的截面为半圆形,提杆17的一端焊接在承载架9靠近于隔板3的一端,提杆17的另一端焊接在承载架9远离于隔板3的一端,提杆17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承载架9放置于渠道1内和从渠道1中取出。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农村改造用生态沟渠的实施原理为:将过滤箱2垂直放置于渠道1内,将滤网6上的钩杆7穿过套环8的钩槽15,撑杆16置于渠道1两侧岸,实现对滤网6的安装效果;活性炭提前放置在布袋10内,且布袋10粘接在承载架9远离滑轨12的一侧,将承载架9从滑轨12的开口端垂直滑入渠道1内,螺栓11尾部穿过滑槽13一端的插孔,再通过滑轨12后从滑槽13另一端的插孔穿出,再将螺帽14与螺栓11尾部螺纹连接,实现了承载架9和过滤箱2的固定效果。
38.水从进水口18流进渠道1内,当水流至滤网6时,滤网6将渠道1内的垃圾拦截在过滤箱2外,过滤后的水从拦污腔4流经净化腔5的过程中,水透过置于承载架9上的布袋10且
布袋10内的活性炭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改善了排进农田内的水质。
39.当滤网6上附着有垃圾后,将钩杆7从钩槽15内抽出,抬起撑杆16,便可将滤网6从渠道1内取出,再对滤网6上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再将滤网6置于拦污腔4内;当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卸掉螺帽14,手提提杆17,沿着滑轨12的长度方向将承载架9从渠道1内取出,再对布袋10进行拆卸,将已换好的新布袋10粘接在承载架9远离滑轨12的一端,即完成了对填充有活性炭的布袋10的更换效果,再将承载架9固定于渠道1内,持续不断的对渠道1内的水进行净化。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