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2:19: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


背景技术:

2.升降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升降机的种类也有很多。与弯折伸展臂升降机相比,剪叉臂升降机的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在工厂内的应用更加广泛。
3.现有的升降机只能纵向升降,难以起到转向效果,当工作人员位于工作台上高空作业时,想要将升降机进行转向,还需要从工作台下移后,手动推动转向升降机,不仅工作难度较大,同时非常繁琐,转动效果不够进准,同时地面与高空难以对准,提高了工作难度,使得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升降机只能纵向升降,难以起到转向效果,当工作人员位于工作台上高空作业时,想要将升降机进行转向,还需要从工作台下移后,手动推动转向升降机,不仅工作难度较大,同时非常繁琐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包括升降圆台,所述升降圆台的顶部通过升降结构连接有作业台,所述升降圆台的外圈通过联动轴外环转动连接有升降机底座,所述升降机底座的底部对称设有多个l型连接座,其中一个所述l型连接座上设有水平转向结构,所述水平转向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通过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环,所述升降圆台的内壁均匀设有多个联动齿柱,且所述联动齿柱与驱动齿轮环啮合连接,当驱动电机运转后,驱动电机带动输出轴旋转,输出轴随即带动驱动齿轮环进行转动,而驱动齿轮环与联动齿柱啮合连接,随即可带动联动齿柱一并转动,从而可使得位于升降圆台顶部的升降结构、作业台一并转动,从而实现了升降机水平转动。
6.优选的,所述联动齿柱的高度大于驱动齿轮环的高度,且所述驱动齿轮环位于联动齿柱的中线位置处,驱动齿轮环位于联动齿柱的中部位置处,使得联动齿柱、驱动齿轮环的连接更加稳定。
7.优选的,所述驱动齿轮环、输出轴为同一个圆心设置,所述升降圆台、升降机底座、联动轴外环为同一个圆心设置,使得升降机在水平转向时,更加稳定。
8.优选的,所述l型连接座的个数大于两个,l型连接座的个数可为三个、四个、五个等,且多个l型连接座对称分布于升降机底座的底部,所述l型连接座的底部均设有驱动轮,l型连接座与驱动轮的个数一致。
9.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升降机底座的内壁之间设有缝隙,所述驱动齿轮环与升降圆台底壁设有缝隙,且缝隙大于五厘米,使得驱动齿轮环、输出轴可正常转动,使得输出
轴、驱动电机在转动时不会与升降圆台、升降机底座内壁相接触,转动更加稳定。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升降机底座与联动轴外环转动连接,而驱动齿轮环与联动齿柱啮合连接,当工作位于作业台的顶部需要升降机进行转动作业时,可运转驱动电机,使得驱动电机带动输出轴、驱动齿轮环转动,驱动齿轮环、联动齿柱的啮合连接,从而使得升降圆台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升降圆台顶部的作业台随之转动,减少了工作人员从升降机下来后手动转动的情况,使得高空作业时转动升降机非常简单,操作难度较低,提高了工作效率。
12.l型连接座位于升降机底座的底部,即可起到支撑升降机的效果,同时水平转向结构位于l型连接座上,固定水平转向结构的同时,还可对水平转向结构进行保护,减少了水平转向结构的划伤、损坏,使得升降机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升降机底座底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升降机底座剖视图;
16.图中:1、作业台;2、升降结构;3、升降圆台;4、升降机底座;5、l型连接座;6、驱动轮;7、水平转向结构;71、联动轴外环;72、联动齿柱;73、驱动齿轮环;74、输出轴;75、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包括升降圆台3,升降圆台3的顶部通过升降结构2连接有作业台1,升降圆台3的外圈通过联动轴外环71转动连接有升降机底座4,升降机底座4的底部对称设有多个l型连接座5,其中一个l型连接座5上设有水平转向结构7,水平转向结构7包括驱动电机75,驱动电机75的顶部通过输出轴74连接有驱动齿轮环73,升降圆台3的内壁均匀设有多个联动齿柱72,且联动齿柱72与驱动齿轮环73啮合连接,当驱动电机75运转后,驱动电机75带动输出轴74旋转,输出轴74随即带动驱动齿轮环73进行转动,而驱动齿轮环73与联动齿柱72啮合连接,随即可带动联动齿柱72一并转动,从而可使得位于升降圆台3顶部的升降结构2、作业台1一并转动,从而实现了升降机水平转动。
1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参阅图3,联动齿柱72的高度大于驱动齿轮环73的高度,且驱动齿轮环73位于联动齿柱72的中线位置处,驱动齿轮环73位于联动齿柱72的中部位置处,使得联动齿柱72、驱动齿轮环73的连接更加稳定。
2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参阅图2、图3,驱动齿轮环73、输出轴74为同一个圆心设置,升降圆台3、升降机底座4、联动轴外环71为同一个圆心设置,使得升降机在水平转向时,更加稳定。
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参阅图1、图2,l型连接座5的个数大于两个,l型连接座5的个数可为三个、四个、五个等,且多个l型连接座5对称分布于升降机底座4的底部,l型连接座5的底部均设有驱动轮6,l型连接座5与驱动轮6的个数一致。
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参阅图2、图3,驱动电机75与升降机底座4的内壁之间设有缝隙,驱动齿轮环73与升降圆台3底壁设有缝隙,且缝隙大于五厘米,使得驱动齿轮环73、输出轴74可正常转动,使得输出轴74、驱动电机75在转动时不会与升降圆台3、升降机底座4内壁相接触,转动更加稳定。
23.工作原理:当升降机需要原地转向时,可将驱动电机75运转,驱动电机75带动输出轴74旋转,输出轴74随即带动驱动齿轮环73进行转动,而驱动齿轮环73与联动齿柱72啮合连接,随即可带动联动齿柱72一并转动,从而可使得位于升降圆台3顶部的升降结构2、作业台1一并转动,从而实现了升降机水平转动,减少了工作人员从升降机下来后手动转动的情况,使得高空作业时转动升降机非常简单,操作难度较低,提高了工作效率。
24.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包括升降圆台(3),所述升降圆台(3)的顶部通过升降结构(2)连接有作业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圆台(3)的外圈通过联动轴外环(71)转动连接有升降机底座(4),所述升降机底座(4)的底部对称设有多个l型连接座(5),其中一个所述l型连接座(5)上设有水平转向结构(7),所述水平转向结构(7)包括驱动电机(75),所述驱动电机(75)的顶部通过输出轴(74)连接有驱动齿轮环(73),所述升降圆台(3)的内壁均匀设有多个联动齿柱(72),且所述联动齿柱(72)与驱动齿轮环(73)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齿柱(72)的高度大于驱动齿轮环(73)的高度,且所述驱动齿轮环(73)位于联动齿柱(72)的中线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环(73)、输出轴(74)为同一个圆心设置,所述升降圆台(3)、升降机底座(4)、联动轴外环(71)为同一个圆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座(5)的个数大于两个,且多个l型连接座(5)对称分布于升降机底座(4)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座(5)的底部均设有驱动轮(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75)与升降机底座(4)的内壁之间设有缝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环(73)与升降圆台(3)底壁设有缝隙,且缝隙大于五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水平旋转的升降机,包括升降圆台,所述升降圆台的顶部通过升降结构连接有作业台,所述升降圆台的外圈通过联动轴外环转动连接有升降机底座,所述升降机底座的底部对称设有多个L型连接座,其中一个所述L型连接座上设有水平转向结构,所述水平转向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通过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环,所述升降圆台的内壁均匀设有多个联动齿柱;升降机底座与联动轴外环转动连接,而驱动齿轮环与联动齿柱啮合连接,当工作位于作业台的顶部需要升降机进行转动作业时,可运转驱动电机,使得驱动电机带动输出轴、驱动齿轮环转动,从而使得升降圆台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升降圆台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升降圆台进行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祝伟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凯福特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0
技术公布日:202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