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维护的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44: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硬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维护的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硬盘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候严重集尘或是空气湿度过大,都会造成电子元件短路或是接口氧化,从而引起硬盘性能的不稳定甚至损坏,硬盘在工作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容易造成磁头与资料区相撞击,导致盘片资料区损坏或刮伤磁盘;
3.例如公开号为cn201821945004.7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盖子的前后两端均焊接有连接片,且连接片的下表面连接有插板。该具有减震功能的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不仅可以将硬盘固定住,还可以在遇到震动时对硬盘进行减震保护,从而确保硬盘不会因震动而损坏,保护性高。
4.现在的防护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要机箱主体不会发生震动情况,计算机硬盘本身不会发生震动结构,且计算机硬盘有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两种,但是两个硬盘的尺寸不同,硬盘需要通过线缆进行连接再通过防护装置对硬盘进行固定,增加硬盘在连接及安装的难度,且防护装置难以根据硬盘的尺寸调节安装的位置,只能对通过散热孔对计算机硬盘进行散热,难以通过多种类型散热结构进行吸热处理,影响硬盘在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效率。
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计算机硬盘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防护装置难以根据硬盘的尺寸调节安装的位置,只能对通过散热孔对计算机硬盘进行散热,难以通过多种类型散热结构进行吸热处理,影响硬盘在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效率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护的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包括:
8.装置壳体,其外侧焊接固定有受力臂,且受力臂的一侧贴合设置有侧方位块,所述装置壳体的外侧铰接固定有设备箱门,且装置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液腔体,所述装置壳体的正下方螺纹连接有排水盖;
9.受力臂,其一侧粘接固定有b卡合垫,且b卡合垫的一侧贴合连接有a卡合垫,所述受力臂对称分布在装置壳体的左右两侧;
10.设备箱门:其外侧铰接连接有装置壳体,且设备箱门的外侧贴合连接有防尘棉,所述装置壳体的外侧卡合连接有散热铜管,且装置壳体的正上方螺纹连接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与装置壳体为相互垂直。
11.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包括有硬盘托板和导向基座;
12.硬盘托板:其正上方焊接固定有侧方位锁片,且硬盘托板的正下方焊接固定有导向基座,所述硬盘托板的底部贯穿开设有散热孔;
13.导向基座:其外侧贯穿连接有导向滑杆,且导向基座的外侧焊接固定有伸缩弹簧,所述导向基座的顶部焊接固定有定位滑块,利用侧方位锁片对硬盘的两侧进行定位,并利用导向滑杆对硬盘的底板进行导向处理,提升硬盘连接及拆卸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硬盘托板与导向基座通过伸缩弹簧和导向滑杆构成伸缩结构,且导向基座与硬盘托板通过定位滑块连接,并且硬盘托板为不锈钢材质,根据硬盘的尺寸对导向基座的安装位置进行控制,提升不同类型的硬盘组装及定位的效率。
15.优选的,所述受力臂与侧方位块通过a卡合垫和b卡合垫构成卡合结构,且侧方位块与b卡合垫热压合为一体,并且b卡合垫的纵截面为“v”字形结构,利用受力臂与侧方位块对装置壳体的侧方位进行固定,提升装置壳体的侧方位散热及组装的灵活性。
16.优选的,所述散热铜管等间距分布在装置壳体的外侧,且装置壳体与散热铜管相互贴合,利用散热铜管对储液腔体内部液体进行吸收传导,提升硬盘在运行过程中传导的效率。
17.优选的,所述储液腔体与排水盖为相互平行,且储液腔体的宽度为装置壳体宽度的一半,并且装置壳体的一侧采用矩形开口式结构,利用储液腔体对密封防硬盘箱体进行吸热处理,缩短硬盘散热的时间。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维护的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
19.1.采用导向基座及定位滑块,利用导向基座对硬盘的外侧进行托举定位,根据组装及安装的需求,通过导向基座对硬盘的底部进行悬空架设,并通过两组分离状态的导向基座对硬盘进行分别架设,便于对硬盘运行的热量进行疏散处理,并利用定位滑块在导向基座的底部进行限位,根据硬盘的尺寸对导向基座与硬盘托板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降低不同尺寸的硬盘固定的难度;
20.2.采用a卡合垫与侧方位块,利用a卡合垫对侧方位块的一侧进行卡合固定,根据计算机机箱的厚度,对侧方位块与受力臂的两侧进行抵压固定,便于受力臂对装置壳体侧方位进行固定,利用侧方位块与受力臂进行嵌套式固定,避免受力臂在组装过程中,机箱连接处的部位发生晃动情况,确保硬盘在组装及拆卸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受力臂侧剖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壳体侧剖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硬盘托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装置壳体;101、硬盘托板;102、侧方位锁片;103、导向基座;104、导向滑杆;105、伸缩弹簧;106、散热孔;107、定位滑块;2、侧方位块;3、受力臂;4、设备箱门;5、防尘棉;6、散热铜管;7、微型水泵;8、a卡合垫;9、b卡合垫;10、储液腔体;11、排水盖。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护的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其外侧焊接固定有受力臂3,且受力臂3的一侧贴合设置有侧方位块2,所述装置壳体1的外侧铰接固定有设备箱门4,且装置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储液腔体10,所述装置壳体1的正下方螺纹连接有排水盖11;
29.受力臂3,其一侧粘接固定有b卡合垫9,且b卡合垫9的一侧贴合连接有a卡合垫8,所述受力臂3对称分布在装置壳体1的左右两侧;
30.设备箱门4:其外侧铰接连接有装置壳体1,且设备箱门4的外侧贴合连接有防尘棉5,所述装置壳体1的外侧卡合连接有散热铜管6,且装置壳体1的正上方螺纹连接有微型水泵7,所述微型水泵7与装置壳体1为相互垂直。
31.装置壳体1的内部包括有硬盘托板101和导向基座103;硬盘托板101:其正上方焊接固定有侧方位锁片102,且硬盘托板101的正下方焊接固定有导向基座103,所述硬盘托板101的底部贯穿开设有散热孔106导向基座103:其外侧贯穿连接有导向滑杆104,且导向基座103的外侧焊接固定有伸缩弹簧105,所述导向基座103的顶部焊接固定有定位滑块107。
32.使用人员将装置壳体1一侧的受力臂3与计算机机箱相互对齐,并将侧方位块2安装在受力臂3的另一侧,并将侧方位块2的底部b卡合垫9插入到a卡合垫8的外侧,完成对侧方位块2与受力臂3的组装,利用螺栓对机箱的外侧进行锁定限位,并打开设备箱门4,操作人员根据硬盘的尺寸及看到,对导向基座103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拉动导向基座103,使得导向基座103顶部的导向基座103在硬盘托板101的外侧进行滑动;
33.硬盘托板101与导向基座103通过伸缩弹簧105和导向滑杆104构成伸缩结构,且导向基座103与硬盘托板101通过定位滑块107连接,并且硬盘托板101为不锈钢材质。
34.受力臂3与侧方位块2通过a卡合垫8和b卡合垫9构成卡合结构,且侧方位块2与b卡合垫9热压合为一体,并且b卡合垫9的纵截面为“v”字形结构。
35.散热铜管6等间距分布在装置壳体1的外侧,且装置壳体1与散热铜管6相互贴合。
36.储液腔体10与排水盖11为相互平行,且储液腔体10的宽度为装置壳体1宽度的一半,并且装置壳体1的一侧采用矩形开口式结构。
37.当硬盘托板101与导向基座103连接位置进行调节后,操作人员将螺栓对硬盘托板101和导向基座103连接处进行固定,操作人员拉动硬盘托板101,使得硬盘托板101在导向滑杆104的外侧进行滑动,使得硬盘托板101移动出装置壳体1的内部,将硬盘放置在硬盘托板101的外侧,并利用螺栓插入到侧方位锁片102及硬盘的两侧进行固定,随后松开硬盘托板101,通过硬盘托板101带动硬盘插入到电脑主板的内部,操作人员将微型水泵7与输液管道进行连接,通过微型水泵7将液体直接注入到储液腔体10,利用储液腔体10内部的液体对装置壳体1内部热量进行吸热处理。
3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维护的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时,根据图1至图5所示,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需要进行工作的位置,操作人员通过受力臂3对装置壳体1的一侧进行限
定,外界的空气通过防尘棉5将空气直接导入到装置壳体1内部,通过硬盘运行产生的热量通过储液腔体10内部液体进行吸收处理,同时散热铜管6对储液腔体10内部的液体进行吸热处理,微型水泵7不断将液体注入到装置壳体1内部,操作人员可以打开排水盖11,将已经吸热后的液体排出装置壳体1,硬盘托板101通过底部的散热孔106将硬盘底部的热量传导出。
39.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40.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