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穿戴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33: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尿布等穿戴物品。


背景技术:

2.已知有一次性尿布的外装体形成为裙子型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带裙部的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将吸收性主体的两端部接合的前侧带部件和后侧带部件,在比这些带部件靠下侧的位置具有前侧裙部和后侧裙部。
3.本技术人之前提出了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包括矩形的腹侧片部件、矩形的背侧片部件、架设于这些部件并固定的吸收性主体,腹侧片部件和背侧片部件分别具有:主体部,其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封部;和延伸部,其从该主体部向裆部侧延伸(专利文献2)。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1675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80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物品,其具有腰部开口部、一对腿部开口部、位于该腰部开口部与该腿部开口部之间的腰身区域。
9.所述穿戴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具有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和外装片,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表面而覆盖该吸收性主体。
10.所述外装片形成为在所述腰身区域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前端区域和后端区域接合,并且在该前端区域与该后端区域之间的区域与该吸收性主体不接合的状态。
11.所述外装片在所述腰身区域具有沿着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可伸缩的弹性化区域。
12.在将所述穿戴物品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在俯视时,所述外装片的下端缘处于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相同的位置,或超过该吸收性主体的下端。
13.所述外装片的所述弹性化区域通过下述方式形成:以相互不交叉地在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排列的多个弹性长丝,在实质上非伸长的状态下遍及该弹性长丝的全长地与无纺布接合。
14.所述弹性长丝通过使弹性树脂在熔融或软化的状态下延伸而形成。
15.所述无纺布包含纤维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纤度不一致的非弹性纤维。
附图说明
16.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17.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尿布展开且使其最大程度地伸长的伸长状态下
的肌肤相对面侧(内表面侧)的展开俯视图。
18.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尿布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的尿布的俯视图,图3的(a)和(b)是说明外装片的下端缘和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的位置关系的图。
19.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尿布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自然状态时的尿布的俯视图。
20.图5是表示外装片的弹性化区域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截断立体图。
21.图6是沿着图5所示的弹性化区域的延伸方向的纵截面图,图6(a)的表示自然状态,图6的(b)表示伸长状态。
22.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带裙部的一次性尿布中,前侧裙部和后侧裙部各自的下端的位置比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的位置高,因此,当穿戴该文献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时,会从裙部的下端看到吸收性主体。因此,在穿戴着该文献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状态下外出时,外观看来不好,不适合外出。
24.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是代替内衣来穿戴的物品,不考虑其代替外部衣物来穿戴的情况。
25.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即使在穿戴它的状态外出,外观也良好的穿戴物品。
26.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和图2中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裙型一次性尿布1。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2和配置于其外表面的外装片3。尿布1具有腰部开口部wh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外装片3在腰部开口部wh与腿部开口部lh之间具有腰身区域11,沿着腰部开口部wh具有腰部区域12。腰部区域12形成于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缘与腰身区域11的上端之间。另外,外装片3除了腰部区域12和腰身区域11之外,还具有位于比腰身区域11靠下方的下方区域13。
27.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着眼于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时,在穿戴尿布时面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中的、穿戴尿布时面向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即相对远离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
28.吸收性主体2是在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以覆盖穿戴者的胯裆部的方式配置的部件。吸收性主体2在穿戴者的腰围方向上是非伸缩性的。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将尿布1的腰围方向均称为宽度方向,图中,以符号y表示。另外,将与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均称为纵向或长度方向,图中,以符号x表示。
29.吸收性主体2具有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如图2所示,在最大伸长状态下形成纵长的大致矩形形状。本说明书中,“最大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1为展开状态,使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至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最大程度地伸长而成为设计尺寸(与在排除一切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平面状扩展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吸收性主体2划分成位于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端区域的前端区域2a和后端区域2b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区域的中央区域2c。穿戴尿布1时,前端区域2a和后端区域2b位于穿戴者的腹侧部和背侧部。另一方面,中央区域2c位于穿戴者的胯裆部。
30.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1、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的背面片(未图示)、和介于两个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2,通过将它们由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一体化而构成。
31.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在肌肤相对面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部25、25具有一对防漏翻边23、23。在各防漏翻边23的自由端部的附近,沿着纵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有一条以上的线状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的弹性部件24。防漏翻边23通过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24在穿戴尿布1时收缩而至少在裆部立起。由此,阻止尿等排泄物向宽度方向y外侧流出。
32.作为形成正面片21、背面片(未图示)、吸收体22、防漏翻边23的片和弹性部件24,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与目前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例如,作为正面片21,能够使用单层或多层结构的无纺布、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未图示),能够使用透湿性的树脂膜等。作为吸收体22,能够使用包括由吸收性聚合物的颗粒或纤维材料等构成的吸收性材料的吸收性芯被棉纸包覆的结构。作为形成防漏翻边23的片,能够使用液体抵抗性或拨水性且透气性的片。作为弹性部件24,能够使用橡胶线等。
33.吸收体22也可以形成为由上层和下层构成的双层结构。此时,优选上层的吸收性材料含有吸收性聚合物和纤维材料。作为纤维材料,优选为吸水性纤维。作为吸水性纤维,例如能够举出:针叶树浆、阔叶树浆等木浆、棉浆、麻浆等非木浆等天然纤维;阳离子化浆、丝光化浆等改性浆(以上是纤维素类纤维);亲水性合成纤维等,能够单独使用它们的一种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作为吸收性聚合物,一般使用颗粒状的聚合物,但也可以是纤维状的聚合物。颗粒状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为球状、块状、袋状、无定形状。典型而言,吸收性聚合物将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作为主体。下层的吸收性材料优选含有吸收性聚合物,优选下层的吸收性材料中含有80%以上且100%以下的吸收性聚合物。上层和下层分别被包芯片夹持。
34.如图1和图2所示,外装片3是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部件,也是形成尿布1的外形的部件。外装片3包括穿戴尿布1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腹侧的前侧片部件即腹侧片部件3a、配置于穿戴者的背侧的后侧片部件即背侧片部件3b。如图2所示,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在最大伸长状态下分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腹侧片部件3a在腰身区域11与吸收性主体2的前端区域2a接合,背侧片部件3b在腰身区域11与吸收性主体2的后端区域2b接合。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在下方区域13分别为与吸收性主体2不接合的状态。另外,在吸收性主体2的中央区域2c,成为与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分别不接合的状态。该接合中使用例如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
35.接合了吸收性主体2的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中,如图2所示,腹侧片部件3a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3a、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3b、3b沿着纵向x接合,由此如图1所示,在尿布1形成有一对侧封部4、4。侧封部4遍及外装片3的纵向x的全长地延伸。该接合中使用例如热封、高频封合、超声波封合、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通过该接合,在尿布1中,与侧封部4一起形成腰部开口部wh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
36.如图3的(a)所示,尿布1在将其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的俯视图中,外装片3的下端缘3d处于与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相同的位置,或如图3的(b)所示,下端缘3d超过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下端2d和下端缘3d是在上述的俯视图中、纵向x的最下方的位置。外装片3的下端缘3d和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为这样的配置关系,因此在穿戴
尿布1时,不易从外装片3的下端缘3d看到吸收性主体2。因此,尿布1能够代替外部衣物穿着,即使在穿戴的状态下外出,外观也良好。
37.如图4所示,在将尿布1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自然状态时的尿布1的俯视图中,外装片3中的、下方区域13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随着向纵向x的下方去而逐渐增加。其结果是,外装片3呈现裙子样式的外观。自然状态是不施加外力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外装片3呈现裙子样式的外观,因此,能够将尿布1作为外部衣物的代替品而没有抵抗心理地使用。
38.如图4所示,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至少在腰身区域11具有可沿着宽度方向y伸缩的弹性化区域5。尿布1中,弹性化区域5除了腰身区域11之外,也配置于腰部区域12。尿布1在下方区域13的整个区域,即腰身区域11的下端与外装片3的下端缘3d之间的区域中,为不配置弹性化区域5的状态。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腰部区域12是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各个中,纵向x上的、从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缘1e起直到向下方离开30mm的位置的区域。如该图所示,腰身区域11是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各个中,纵向x上的上述离开30mm的位置与腿部开口部lh的开口缘上端1f之间的区域。
39.如上所述,在尿布1的下方区域13的整个区域,为不配置弹性化区域5的状态。其结果是,如图4所示那样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1时,外装片3容易呈现裙子样式的外观。
40.如图2和图5所示,外装片3的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分别具有:外层无纺布31、内层无纺布32、夹持于这些无纺布31、32间的多条弹性长丝33。弹性化区域5将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的两个片和多条弹性长丝33作为主体而形成。外层无纺布31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内层无纺布32配置于外层无纺布31的肌肤相对面侧。
41.如图2所示,优选在内层无纺布32的肌肤相对面上配置有与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分体的无纺布31a。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x两端部分别被无纺布31a覆盖。无纺布31a例如经由粘接剂(未图示)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部。无纺布31a能够使用与后述的外层无纺布31或内层无纺布32同种类的无纺布。
42.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可以是同种类,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种类。通过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组合,能够变更弹性化区域5的肌肤触感。同种类的无纺布是指,无纺布的制造工艺、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种类、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和长度、无纺布的厚度和克重等完全相同的无纺布。在这些项目中的至少一种不同的情况下为不同种类的无纺布。
43.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可以均为非伸缩性的无纺布,也可以均是可伸长的无纺布,但优选可伸长。各无纺布31、32优选在与弹性长丝33延伸的宽度方向y相同的方向上可伸长。可伸长包含无纺布31、32的构成纤维本身伸长的情况。各无纺布31、32可以是在与弹性长丝33接合之前的坯料状态下已经能够伸长,也可以是在与弹性长丝33接合之后以可伸长的方式实施加工而能够伸长。
44.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优选可伸长,包含实质上非弹性纤维而形成,实际上为非弹性。“弹性”是指能够伸长,且在从相对于原始长度伸长了100%的状态(相对于原始长度成为200%的长度)释放力时,相对于原始长度恢复至125%以下的长度的性质。从手感、厚度和设计性等观点来看,各无纺布31、32的克重分别优选为3g/m2以上且100g/m2以下,特别优选为10g/m2以上且30g/m2以下。作为无纺布中的非弹性纤维的比例,为70重量%以上,优选为9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重量%。
45.作为构成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的纤维,能够使用实质上非弹性的纤维。
作为其例子,可举出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或pbt)、聚酰胺等构成的纤维等。构成各无纺布31、32的纤维可以是短纤维,也可以是长纤维,可以是亲水性,也可以是拨水性。另外,也能够使用芯鞘型或并排(side by side)的复合纤维、分割纤维、异形截面纤维、卷曲纤维、热收缩纤维等。这些纤维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从使弹性化区域5膨松的观点来看,各无纺布31、32优选为短纤维的无纺布。当考虑各无纺布31、32和弹性长丝33的接合的容易度时,优选使用复合纤维。
46.非弹性纤维是纤维的纤度在其长度方向上不一致的不定直径纤维。不定直径纤维在沿着其长度方向观察时,具有纤维截面面积(直径)较大的部分,还具有较小的部分。不定直径纤维中可以是其直径(截面面积)从最小的部分连续地变化至最大的部分。或者,也可以是如未延伸丝的延伸工序中观察到的缩颈现象那样,纤维的直径(截面面积)大致阶梯状地变化。从弹性化区域5的肌肤触感良好的观点来看,不定直径纤维的纤度在最细的部分优选为2μm以上且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上且12μm以下,在最粗的部分优选为10μm以上且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μm以上且30μm以下。
47.各弹性长丝33遍及外装片3的宽度方向y的全长地实质上连续设置。弹性长丝33包含弹性树脂。各弹性长丝33以相互不交叉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排列。
48.弹性长丝33以实质上不伸长的状态与无纺布31、32接合。当作为这些无纺布31、32使用可伸长的无纺布时,弹性长丝33在未伸长的状态下与无纺布31、32接合,因此,具有在弹性化区域5不会引起伸长的缓和(蠕变),伸缩性不易降低的优点。
49.弹性长丝33通过使弹性树脂在熔融或软化的状态下延伸而形成。弹性长丝33优选通过将从纺丝喷嘴排出的熔融树脂在纺丝线上延伸而得到。通过进行延伸,构成弹性长丝33的高分子在该弹性长丝33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分子取向,因此,伸长时的伸长/缩回比变高,滞后损失变小。另外,通过延伸能够得到较细的弹性长丝。从该观点来看,弹性长丝33优选延伸为1.1倍以上且400倍以下,特别优选延伸为4倍以上且100倍以下。
50.通过纺丝后的延伸而得到的弹性长丝33的直径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0μm以上且130μm以下。该范围是考虑弹性化区域5的手感和弹性长丝33的生产力而决定的范围。从同样的观点来看,纵向x上相邻的弹性长丝33、33的间隔优选为0.1mm以上且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mm以上且1mm以下。
51.弹性长丝33的截面能够为圆形,但根据情况不同,有时也为椭圆形或扁平形状的截面。在弹性长丝33的截面为扁平形状的情况下,从弹性长丝33和无纺布31、32的构成纤维的接合强度增加的点来看,优选长轴/短轴的比率(平均扁平率)为1.0倍以上且7.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1.1倍以上且3.0倍以下。
52.弹性长丝33遍及其全长地与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接合。作为弹性长丝33和各无纺布31、32的接合的方式,例如可举出熔接。熔接包含弹性长丝和构成无纺布31、32的纤维相互熔融而接合的状态,或任一方熔融且另一方侵入其而接合的状态这两者。通过熔接,不会对各无纺布31、32施加过度的热,在弹性长丝33的固化前使弹性长丝33与无纺布熔接,因此,仅存在于该弹性长丝33的周围的纤维与该弹性长丝33接合。处于远离其周围的位置的纤维能够维持无纺布31、32的手感。其结果是,弹性化区域5的手感保持良好。
53.外装片3的弹性化区域5在与弹性长丝33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可伸缩。弹性化区域5的伸缩性由于弹性长丝33的弹性而体现。弹性长丝33的弹性化区域5的厚度方向上的
直径相对于弹性化区域5的厚度的比例优选为1%以上且30%以下,特别优选为5%以上且12%以下。
54.图6的(a)和(b)中表示弹性化区域5的沿着弹性长丝33延伸的方向的纵截面图。图6的(a)为自然状态(松弛状态)下的外装片3的纵截面图,图6的(b)为伸长状态下的外装片3的纵截面图。在自然状态下,弹性化区域5成为顶部54’和谷部54”交替地排列的波形形状。顶部54’和谷部54”经由棱线部15’连接。相对于顶部54’和谷部54”的厚度,棱线部15’的厚度稍小,与顶部54’和谷部54”相比,容易使光透射。在俯视外装片3时,顶部54’、棱线部15’和谷部54”向外装片3的纵向x延伸。因此,外装片3中,在其自然状态下,容易使光透射的棱线部15’和比其难以使光透射的顶部54’和谷部54”所引起的横纹图案微弱出现。这种在腰身区域11中具有弹性化区域5的尿布1的设计性变高,并且腰身区域11的手感良好。
55.如图6的(b)所示,在伸长状态的弹性化区域5中,沿着弹性长丝33延伸的方向,高克重部分54和低克重部分55交替地排列。各部分54、55在纵向x上分别带状地延伸。高克重部分54和低克重部分55以一定的周期交替地排列。高克重部分54源自图6的(a)所示的自然状态的弹性化区域5中的顶部54’和谷部54”。另外,低克重部分55源自图6的(a)所示的自然状态的弹性化区域5中的棱线部15’。高克重部分14和低克重部分15中,由于它们的克重差,光的透射的程度存在差异。其结果是,外装片3呈现在与弹性长丝33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横纹图案。这种在腰身区域11中具有弹性化区域5的尿布1的设计性变高。
56.具有图6的(a)和(b)的结构的弹性化区域5能够通过例如本技术人之前申请的日本特开2008-17912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0301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06174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9-143150号公报所记载的依据形成复合伸缩部的工序的方法来制造。
57.如图3所示,尿布1的弹性化区域5在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各自的腰身区域11中,遍及侧缘部25与侧封部4之间地配置。其结果是,在如图4所示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1时,遍及侧缘部25与侧封部4之间,横纹图案仅微弱出现,成为设计性高的尿布1。在腰身区域11中,从容易发挥吸收性主体2的吸收性能的观点来看,优选在吸收性主体2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25、25间为不配置弹性化区域5的状态。
58.在腰部区域12中,如图3所示,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宽度方向y整体地配置有弹性化区域5,因此,腰部区域12柔软,腰部区域12的肌肤触感良好。另外,如图4所示在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1时,遍及腰部区域12的整周,横纹图案微弱出现。除此之外,在腰身区域11中,遍及吸收性主体2的侧缘部25与侧封部4之间配置有弹性化区域5,因此,自然状态的尿布1中,遍及侧缘部25与侧封部4之间,微弱的横纹图案从纵向x的腰部区域12的开口缘1e形成到腰身区域11的下端1d。其结果是,成为设计性高、手感良好的尿布1。
59.接着,参照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b进行说明。关于另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b,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未特别说明的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尿布1同样,适用尿布1的说明。
60.如图7所示,尿布1b的外装片3的下端缘3d超过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尿布1b的外装片3在包含其下端缘3d的下端区域,具有使腹侧片部件3a的宽度方向y中央部和背侧片部件3b的宽度方向y中央部相互接合的固定部36。在固定部36形成有从下端缘3d起沿着纵向x向上方延伸的狭缝37。通过具有固定部36,外装片3中,在包含下端缘3d的下端区域形成向下方开口的一对开口部kh、kh。
61.在将尿布1b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1b时,外装片3的下方区域13中的、与吸收性主体2不接合的区域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随着向纵向x的下方去而逐渐增加。其结果是,具有一对开口部kh、kh的外装片3呈现短裤样式的外观。外装片3在自然状态下呈现短裤样式的外观,因此能够将尿布1b作为外部衣物的代替品而没有抵抗心理地使用。
62.图1所示的尿布1和图7所示的尿布1b的弹性化区域5在腰身区域11中不配置在吸收性主体2的两侧缘部25、25之间。代替该结构,也可以在吸收性主体2的两侧缘部25、25之间配置弹性化区域5。在腰身区域11中,也与腰部区域12同样,可以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宽度方向y整体地配置弹性化区域5。通过这样配置,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时,遍及腰部区域12的整周和腰身区域11的整周,横纹图案仅微弱出现,成为设计性高的尿布1。
63.另外,图1所示的尿布1和图7所示的尿布1b的弹性化区域5在下方区域13为非配置状态。代替该结构,也可以在下方区域13中,遍及一对侧封部4、4之间的宽度方向y整体地配置弹性化区域5。当这样配置弹性化区域5时,成为下方区域13中手感也良好的尿布。从提高尿布整体的肌肤触感和设计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在下方区域13配置弹性化区域5时,在腰部区域12和腰身区域11中,也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整体地配置弹性化区域5。
64.在下方区域13配置弹性化区域5时,俯视为自然状态时的尿布时,从使下方区域13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随着向下方去而逐渐增加,而容易呈现裙子样式或裤子样式的外观的观点来看,优选与腰身区域11的弹性化区域5相比,下方区域13的弹性化区域5满足在纵向x上相邻的弹性长丝33、33间的距离较小的条件和弹性长丝33的直径较小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更优选满足两者。另外,从同样的观点来看,关于配置于下方区域13的弹性化区域5的弹性长丝33,优选向下方去时,在纵向x上相邻的弹性长丝33、33间的距离和弹性长丝33的直径中的至少一者随着向下方去而阶段性地变小,更优选逐渐变小。
65.图1所示的尿布1和图7所示的尿布1b能够通过依据例如日本特开2014-221097号公报中记载的横向流动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的方法来制造。例如该制造方法中,在利用分割机构切断而形成的腹侧片部件的连续体和背侧片部件的连续体上固定吸收性主体时,在腹侧片部件的连续体的切断部和背侧片部件的连续体的切断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或在两切断部重叠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制造尿布1、1b。
66.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可适当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侧封部4遍及外装片3的纵向x的全长地延伸。代替该结构,侧封部4也可以遍及腰部区域12和腰身区域11地延伸,而不在下方区域13形成侧封部4。
67.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外装片3包括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这两个部件。代替该结构,外装片3也可以用一个片部件形成。具体而言,也可以使用一个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带状的片部件,将其宽度方向y的两端缘沿着纵向x接合,由此形成具有一个部位的接合部的外装片。
6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除了婴儿用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以外,也可以是其它的吸收性物品。
69.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7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能够代替外部衣物而穿着,即使在穿戴的状态下外
出,外观也良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