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保温消音风管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3:3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音风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保温消音风管。


背景技术:

2.风管是用于空气输送和分布的管道系统,有复合风管和无机风管两种,可按截面形状和材质分类,风管制作不锈钢风管制作是在咬口缝、铆钉缝、法兰翻边四角等缝隙处涂上密封胶,涂密封胶前应清除表面尘土和油污;按截面形状,风管可分为圆形风管,矩形风管,扁圆风管等多种,其中圆形风管阻力最小但高度尺寸最大,制作复杂,所以应用以矩形风管为主,按材质,风管可分为金属风管,复合风管,高分子风管。管路消声器是通风管路中常用的消声降噪设备,其作用是消减通风产生的空气噪声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干扰,保持居住、工作环境的低噪声品质。消声弯头是内衬吸声材料的弯头,对声波有显著衰减作用。
3.但现有的消声器与消声风管大多单独设置,且消声器内大多设置有内部结构,这样不仅增加了整个消声风管的用料,而且其内部结构使得消声器阻力增大,导致流通效果不佳,不能够完全通畅的起到消声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保温消音风管,消音结构设置于风管内部且缺消音结构本身无内部结构,降低了用量且提高了降噪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内保温消音风管,包括:
6.通风管机构,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的出风端与第二风管的进风端之间形成卡扣连接;所述第一风管的管本体和第二风管的管本体均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阻燃层、防水层及金属外壳层;
7.消音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的内壁上;
8.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所述第一消音板一端固定于第一上支撑块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下支撑块上;所述第一上支撑块和第一下支撑块位于第一风管轴心线的不同侧,所述第一上支撑块和第一下支撑块均固定于第一风管的消音层上;所述第二消音板一端固定于第二上支撑块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二下支撑块上;所述第二上支撑块和第二下支撑块位于第二风管轴心线的不同侧,所述第二上支撑块和第二下支撑块均固定于第二风管的消音层上;所述第一消音板朝第一风管的进风端凸起,第二消音板朝第二风管的出风端凸起;所述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上均开设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内设置吸音棉。
9.优选地,所述第一风管的管本体还包括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至所述保温层,依次穿过所述阻燃层及防水层,伸入所述金属外壳层内部。
10.优选地,所述第一风管的出风端开设卡槽,所述第二风管的进风端设置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构成所述卡扣连接。
11.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
风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末端与所述卡槽的连接端平齐;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第二风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为通孔且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螺纹孔与同一螺栓配合。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数量为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管的轴心线不同侧;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为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风管的轴心线不同侧。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沿第一风管外壁环形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沿第二风管外壁环形设置。
14.优选地,所述消音层为消音棉层。
15.优选地,所述保温层为玻璃纤维棉层;所述阻燃层为聚丙烯树脂层。
16.优选地,所述金属外壳层为铝合金层。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8.(1)当通风管机构内有风通过时,风产生的噪音通过消音层时被部分吸收,然后通过通风孔内的吸音棉将其余噪音进行吸收,从而将风产生的噪音进行全部吸收,从而提高了降噪性能。
19.(2)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均为弧形,因此,可将对应风管内风打散分层,并进行逐层吸收,噪音吸收效果好。此外,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反向设置,将风管内的风进行两次不同向的打散分层,进一步提高了噪音的吸收效果。
20.(3)消音结构包括消音层、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第一消音板上的吸音棉、第二消音板上的吸音棉,由此以上结构均设置于对应风管的内部,与风管集成一体,因此风管外部上无需设置消音结构,从而减少了风管的用料。
21.(4)金属外壳层能够增强风管的硬度,防水层能够防止水对风管的损坏,保温层能够使风管具备保温隔热功能。
22.(5)阻燃层能够在高温燃烧的环境下保护风管不被损坏,保证了风管的使用寿命。
23.(6)通过设置卡扣连接,能够将第二风管固定在第一风管上,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在两个固定板内能够将第二风管更加稳固的固定在第一风管上,方便对多个风管进行组装,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24.(7)加强筋能够使得风管的承重力更大,强度更高,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保温消音风管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第一风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

第一风管,2

第二风管,3

消音层,4

卡槽,5

卡块,6

第二下支撑块,7

第一消音板,8

通风孔,9

吸音棉,10

第二固定板,11

螺栓,12

螺纹帽,13

金属外壳层,14

防水层,15

阻燃层,16

保温层,17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
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如图1~3所示,一种内保温消音风管,包括:通风管机构、消音层3、第一消音板7和第二消音板。
31.通风管机构,包括第一风管1和第二风管2;第一风管1的出风端与第二风管2的进风端连通,第一风管1的出风端与第二风管2的进风端之间形成卡扣连接。具体地,第一风管1的出风端开设卡槽4,第二风管2的进风端设置与卡槽4对应的卡块5,卡块5与卡槽4构成卡扣连接。
32.通风管机构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10。
33.第一固定板设置于第一风管1的外壁上,第一固定板的末端与卡槽4的连接端平齐;第二固定板10设置于第二风管2的外壁上;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10上均开设螺纹孔,两个螺纹孔为通孔且对应设置;两个螺纹孔与同一螺栓11配合,螺栓11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帽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的数量为2,分别位于第一风管1的轴心线不同侧;第二固定板10的数量为2,分别位于第二风管2的轴心线不同侧。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沿第一风管1外壁环形设置,第二固定板10沿第二风管2外壁环形设置。
34.第一风管1的管本体与第二风管2的管本体,结构相同。
35.第一风管1的管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16、阻燃层15、防水层14及金属外壳层13。第一风管1的管本体还包括一加强筋17,加强筋17至保温层16,依次穿过阻燃层15及防水层14,伸入金属外壳层13内部。其中,加强筋17能够使得风管的承重力更大,强度更高,不易变形。
36.第二风管2的管本体也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阻燃层、防水层及金属外壳层;第二风管2的管本体也包括一加强筋,加强筋至保温层,依次穿过阻燃层及防水层,伸入金属外壳层内部。
37.其中,保温层16为玻璃纤维棉层;阻燃层15为聚丙烯树脂层;防水层14的材质是自闭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金属外壳层13为铝合金层。
38.消音层3,分别设置于第一风管1的保温层16上、第二风管2的保温层上。消音层3为消音棉层。
39.第一消音板7和第二消音板,第一消音板7一端固定于第一上支撑块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下支撑块上;第一上支撑块和第一下支撑块位于第一风管1轴心线的不同侧,第一上支撑块和第一下支撑块均固定于第一风管1的消音层3上;第二消音板一端固定于第二上支撑块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二下支撑块6上;第二上支撑块和第二下支撑块6位于第二风管2轴心线的不同侧,第二上支撑块和第二下支撑块6均固定于第二风管2的消音层3上;第一消音板7朝第一风管1的进风端凸起,第二消音板朝第二风管2的出风端凸起;第一消音板7和第二消音板上均开设若干通风孔8,通风孔8内设置吸音棉9。具体的,第一消音板7和第二消音板均为弧形,因此,可将对应风管内风打散分层,并进行逐层吸收,噪音吸收效果好。此外,第一消音板7和第二消音板反向设置,将风管内的风进行两次不同向的打散分层,进一步提高了噪音的吸收效果。
40.内保温消音风管的工作原理:
41.使用时,将第一风管1和第二风管2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然后将第二风管2上的卡
块5卡接在卡槽4内,然后将螺栓11穿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内,将螺纹帽12螺纹连接在螺栓11上,从而将第二风管2固定在第一风管1上。
42.当通风管机构内有风通过时,风产生的噪音通过消音层3时被部分吸收,然后通过通风孔8内的吸音棉9将其余噪音进行吸收,从而将风产生的噪音进行全部吸收,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污染。
43.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