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身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3:16: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涂装厂车身在前处理下挂工位要转为滑撬输送,通过滑撬输送车身经过电泳烘房—电泳检查—电泳打磨—pvc—底涂—胶烘干—中涂喷漆室—中涂烘干室—中涂打磨—色漆—中间烘干—罩光漆—面漆烘干至到总装转挂结束。
3.现有技术当中,滑撬设计是依据车身规格尺寸进行连带设计,具有唯一性,很难应用于后续开发的新车型中,当车型发生改变时需要重新制作新的滑撬,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降低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大量的专用滑撬占用生产现场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运输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滑撬无法适用不同车身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身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运输机构及驱动组件,所述运输机构通过所述驱动组件滑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6.所述运输机构包括滑动组件、夹持组件及多个托架,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滑动组件上,所述托架通过所述夹持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滑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滑动组件以带动所述托架运动。
7.上述车身运输装置,通过多个托架可拆卸连接滑动组件,实现对不同车身进行支撑运输,代替了传统滑撬的托架与滑撬焊为一体,只能运输一种车身结构的方案,具体地,由人工调节多个托架在滑动组件上的位置,并通过设于滑动组件上的夹持组件固定,启动驱动组件,滑动组件带动托架在支撑架上运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滑撬无法适用不同车身的技术问题。
8.进一步地,上述车身运输装置,其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及若干连接杆,所述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
9.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上的多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托架的卡槽;
10.所述托架包括支撑部及设于所述支撑部下端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配合连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托架固定于所述滑动组件上。
11.进一步地,上述车身运输装置,其中,设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上的限位组件与设于所述第二滑动件上的限位组件相互对称设置。
12.进一步地,上述车身运输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侧面设有多个固定结构。
13.进一步地,上述车身运输装置,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延伸出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部设有放置孔。
14.进一步地,上述车身运输装置,其中,所述放置孔的进口处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导向部。
15.进一步地,上述车身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上端面分别设有朝向所述卡槽的第二导向部。
16.进一步地,上述车身运输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卡槽嵌合连接。
17.进一步地,上述车身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第二限位件之间设有缓冲垫片,且所述缓冲垫片设于所述卡槽的底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车身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运输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图2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托架与滑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4.支撑架10滑动组件20第一滑动件21第二滑动件22连接杆23限位组件30第一限位件31第二限位件32托架40支撑部41支撑脚42固定块51第一导向部52第二导向部53缓冲垫片60
ꢀꢀ
2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请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身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10、运输机构及驱动组件(未示出),所述驱动组件为本领域常见技术手段,设于支撑架10内,具体地,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设于支撑架10上的多个传动轮转动,进而驱动设于传动轮上的运输机构往复移动;
30.所述运输机构包括滑动组件20、夹持组件及多个托架40,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滑动组件20上,多个所述托架40通过所述夹持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滑动组件20,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滑动组件20带动所述托架40运动。
31.具体地,所述滑动组件20包括第一滑动件21、第二滑动件22及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21与第二滑动件22形成一体,其中连接杆23的数量可调节,通过多个连接杆23连接于第一滑动件21与第二滑动件22之间,进而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21与第二滑动件22之间设有3根连接杆23,3根连接杆23将第一滑动件21与第二滑动件22连为一体形成滑撬,
32.所述托架40包括支撑部41及设于所述支撑部41下端的支撑脚42,所述支撑脚42配合连接所述卡槽,使得所述托架40固定于所述滑动组件20上,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与所述支撑脚42的形状适配,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之间的距离为4cm,但不局限于此,具体参数需根据支撑脚42形状进行调节。
33.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动件21与第二滑动件22上的多个限位组件30,所述限位组件30包括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所述第一限位件31与所述第二限位件32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托架40的卡槽,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1与第二限位件32为限位块,并且限位块的高度大于5cm,具体高度根据托架40的结构设计,直至限位块可以固定柱托架40的支撑脚42,避免托架40在运输过程中从卡槽中脱离。
34.进一步地,设于所述第一滑动件21上的限位组件30与设于所述第二滑动件22上的限位组件30互相对称。确保在运输车身的过程中,托架40的支撑脚42能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得托架40的支撑部41不会发生倾斜,优化了托架40对车身的支撑效果。
3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23的侧面设有多个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为所述连接杆23的一侧延伸出的两个固定块51,所述固定块51的中部设有放置孔。基于后续喷漆工序考量,为了方便车身喷涂,需使用夹具将车身的货厢尾门与货箱尾门框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并且保持不变,避免货箱尾门关闭造成的漆膜碰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过后的夹具需要进行回收,在回收的过程中往往通过人工收集的方式,效率低下,因此在连接杆23上增加多个用于收容夹具的固定块51、且固定块上设有放置孔,放置孔的大小需根据夹具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节,车身喷漆结束后,操作人员可将夹具插至固定块51上设置的放置孔中,由驱动组件带动滑动组件20运动,进而运输了设于滑动组件20上的多个夹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36.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孔的进口处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导向部52。具体地,第一导向部52为放置孔的内孔向内倾斜的斜面,通过斜面对夹具进行导向,便于操作人员将夹具插至放置孔内,避免在插入过程中发生磕碰。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31与所述第二限位件32的上端面分别设有朝向所述卡槽的第二导向部53。具体地,所述第二导向部53为朝向卡槽的斜面,两个斜面形成v字形,使
得在放置托架40的过程中,托架40的支撑脚42通过两处朝向卡槽的斜面进行导向,提高了托架40与滑动组件20之间的装配效率。
3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31与所第二限位件32之间设有缓冲垫片60,且所述缓冲垫片60设于所述卡槽的底部。可选地,所述缓冲垫片60为海绵垫或橡胶垫,但不局限于此,通过柔性材料进行缓冲,避免托架40长时间的挤压放置组件导致放置组件损耗,进一步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能。
39.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车身运输装置,通过多个托架可拆卸连接滑动组件,实现对不同车身进行支撑运输,代替了传统滑撬的托架与滑撬焊为一体,只能运输一种车身结构的方案,具体地,由人工调节多个托架在滑动组件上的位置,并通过设于滑动组件上的夹持组件固定,启动驱动组件,滑动组件带动托架在支撑架上运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滑撬无法适用不同车身的技术问题。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