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植物酵素祛味剂祛味的黑水虻养殖车间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3:13: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植物酵素祛味剂祛味的黑水虻养殖车间。


背景技术:

2.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又称“亮斑扁角水虻”,是一种腐生性昆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双翅目,水虻科,黑水虻养殖车间,由于养殖密度大等原因,养殖车间内不可避免地会散发出一定的异味环境较差,不利于黑水虻幼虫的生长,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植物酵素祛味剂祛味的黑水虻养殖车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植物酵素祛味剂祛味的黑水虻养殖车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植物酵素祛味剂祛味的黑水虻养殖车间,包括养殖车间,所述养殖车间内设置有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内安装有自动配比机,所述自动配比机内安装有过滤器和抽液泵,所述自动配比机的进液口分别与植物酵素桶、水箱连通,所述抽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过滤器相连接,所述抽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过滤器相连接,所述过滤器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三通阀安装有分布管,所述分布管安装于所述养殖车间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分布管上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嘴,多个所述雾化喷嘴均匀分布在所述分布管上,多个所述雾化喷嘴均匀设置在所述养殖车间的顶部内壁上。
5.借由上述结构,控制主机内有自动配比机,能将植物酵素原液与自来水按事先设定的比例自动配比,然后通过抽液泵将释稀后的植物酵素溶液,经连接管、三通阀和分布管送到雾化喷嘴,经雾化喷嘴将释稀后的植物酵素溶液分散至养殖车间指定区域,利用植物酵素祛味剂强大的祛味作用去除养殖车间内的异味,在输送过程中,植物酵素溶液通过过滤器,从而去除植物酵素溶液中的杂质,防止雾化喷嘴被堵塞。
6.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的底部开设有四个呈矩形设置的吸盘槽,四个所述吸盘槽内均安装有用于增加所述控制主机吸附力的吸附机构,四个所述吸附机构上安装有启动机构,所述启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控制主机的顶部。
7.通过吸附机构可以增加控制主机吸附力,从而能够使得控制主机能够更加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通过启动机构的设置,便于使得四个吸附机构进行吸附。
8.优选地,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吸盘槽内壁上的抓地吸盘、安装于所述抓地吸盘的顶部的连接软管、套接于所述连接软管上的密封板、开设于所述吸盘槽顶部的滑孔、安装于所述滑孔内的l形滑动杆、安装于所述l形滑动杆底端的活塞,所述抓地吸盘与所述连接软管相连通,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吸盘槽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吸盘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l形滑动杆的顶端与所述启动机构相连接。
9.进一步地,四个l形滑动杆向上移动,四个l形滑动杆移动带动活塞向上移动,四个活塞移动将抓地吸盘内的气体抽出,从而使得抓地吸盘吸附在地面上,进而提高控制主机放置后的稳定性。
10.优选地,所述启动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控制主机顶部的螺纹槽、螺纹安装于所述螺纹槽内的调节螺栓、固定套接于所述调节螺栓上的转动盘,四个所述l形滑动杆靠近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均开设有挤压转孔,所述转动盘位于四个所述挤压转孔内。
11.进一步地,转动调节螺栓,即可使得调节螺栓向上螺旋移动,调节螺栓移动带动转动盘移动,转动盘移动挤压挤压转孔的内壁,进而使得四个l形滑动杆向上移动,从而便于传动,且调节螺栓具有自锁功能,便于在调节四个l形滑动杆位置后固定位置。
12.优选地,四个所述l形滑动杆的顶端均朝向所述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位于所述控制主机顶部中心位置。
13.进一步地,四个所述l形滑动杆的顶端均朝向所述调节螺栓,从而可以便于同时调节四个l形滑动杆。
14.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本技术中,控制主机内有自动配比机,能将植物酵素原液与自来水按事先设定的比例自动配比,然后通过抽液泵将释稀后的植物酵素溶液,经连接管、三通阀和分布管送到雾化喷嘴,经雾化喷嘴将释稀后的植物酵素溶液分散至养殖车间指定区域,利用植物酵素祛味剂强大的祛味作用去除养殖车间内的异味,从而改善环境,更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的生长,在输送过程中,植物酵素溶液通过过滤器,从而去除植物酵素溶液中的杂质,防止雾化喷嘴被堵塞。
16.2、本技术中,在放置好控制主机后,通过抓地吸盘吸附在地面上,进而提高控制主机放置后的稳定性,从而能够使得控制主机能够更加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通过调节螺栓的设置,便于使得四个吸附机构同时进行吸附,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实施例1中基于植物酵素祛味剂祛味的黑水虻养殖车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2中控制主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实施例2中控制主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养殖车间;2、控制主机;3、连接管;4、三通阀;5、分布管;6、雾化喷嘴;7、过滤器;8、自动配比机;9、抽液泵;10、密封板;11、连接软管;12、抓地吸盘;13、活塞;14、l形滑动杆;15、调节螺栓;16、转动盘。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的基于植物酵素祛味剂祛味的黑水虻养殖车间,包括养殖车间1,养殖车间1内设置有控制主机2,控制主机2内安装有自动配比机8,自动配比机8 内安装有过滤器7和抽液泵9,自动配比机8的进液口分别与植物酵素桶、水箱连通,抽液泵9的出液口与过滤器7相连接。自动配比机8、过滤器7和抽液泵9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自动配比机8按照事先设定的配比比例分别在植物酵素桶和水箱内抽取植物酵素和自来水,并进行混合形成植物酵素溶液,植物酵素溶液的原料配比见表1。抽液泵9的出液口与过滤器7相连接,过滤器7上连接有连接管3,过滤器7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螺纹套接的方式与连接管3连接。
26.连接管3通过三通阀4安装有分布管5,分布管5安装于养殖车间1的顶部内壁上,分布管5上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嘴6,三通阀4、分布管5和雾化喷嘴6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多个雾化喷嘴6均匀分布在分布管5上,多个雾化喷嘴6均匀设置在养殖车间1的顶部内壁上。
27.借由上述结构,控制主机2内有自动配比机8,能将植物酵素原液与自来水按事先设定的比例自动配比,然后通过抽液泵9将释稀后的植物酵素溶液,经连接管3、三通阀4 和分布管5送到雾化喷嘴6,经雾化喷嘴6将释稀后的植物酵素溶液分散至养殖车间1指定区域,利用植物酵素祛味剂强大的祛味作用去除养殖车间内的异味,在输送过程中,植物酵素溶液通过过滤器7,从而去除植物酵素溶液中的杂质,防止雾化喷嘴6被堵塞。
28.本实施例工作原理:
29.控制主机2内有自动配比机8,能将植物酵素原液与自来水按事先设定的比例自动配比,然后通过抽液泵9将释稀后的植物酵素溶液,经连接管3、三通阀4和分布管5送到雾化喷嘴6,经雾化喷嘴6将释稀后的植物酵素溶液分散至养殖车间1指定区域,利用植物酵素祛味剂强大的祛味作用去除养殖车间内的异味,在输送过程中,植物酵素溶液通过过滤器7,从而去除植物酵素溶液中的杂质,防止雾化喷嘴6被堵塞。
30.植物酵素是由特定的植物,适量的营养物质,特定菌种及水经特殊发酵工艺形成的液体。植物酵素祛味剂的原材料均为可食用的物质,植物酵素祛味剂对人体,动植物无任何毒害作用,相反,由于植物酵素祛味剂内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反而能促进吸收消化。
31.表1为按照不同的比例投加植物酵素祛味剂的产虫量。
32.配方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吨餐厨垃圾产虫量(kg)235240238202
33.其中,配方1为1升植物酵素与1吨含水率约为70%粉碎后餐厨垃圾充分混合静置24 小时;配方2为1.5升植物酵素与1吨含水率约为70%粉碎后餐厨垃圾充分混合静置24小时;配方3为1.5升植物酵素与1吨含水率约为70%粉碎后餐厨垃圾充分混合静置24小时;配方4为1吨含水率约为70%粉碎后餐厨垃圾。
34.基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投加植物酵素祛味剂能提高产虫率。在实验室实验中,
植物酵素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本实施例中的配方1的使用结果为:h2s去除率高达90.8%, nh3去除率高达93.5%,甲硫醇去除率高达87.7%,除臭效果明显。将植物酵素祛味剂与餐厨垃圾混合,静置24

48小时后喂养黑水虻幼龄虫,每吨餐厨垃圾出虫量比不混合植物酵素祛味剂多,且在养殖过程中,没有腐败臭味,有轻微发酵味,且餐厨垃圾可放置15天或以上,而仍能保持没有腐败味。
35.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2

4所示,控制主机2的底部开设有四个呈矩形设置的吸盘槽,四个吸盘槽内均安装有用于增加控制主机2吸附力的吸附机构,四个吸附机构上安装有启动机构,启动机构安装于控制主机2的顶部,通过吸附机构可以增加控制主机2吸附力,从而能够使得控制主机2能够更加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通过启动机构的设置,便于使得四个吸附机构进行吸附。
36.如图3所示,吸附机构包括安装于吸盘槽内壁上的抓地吸盘12、安装于抓地吸盘12 的顶部的连接软管11、套接于连接软管11上的密封板10、开设于吸盘槽顶部的滑孔、安装于滑孔内的l形滑动杆14、安装于l形滑动杆14底端的活塞13,密封板10、连接软管 11、l形滑动杆14和活塞13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活塞13与l形滑动杆 14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密封板10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焊接的方式与吸盘槽的内壁连接,连接软管11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粘接的方式与抓地吸盘12连接。
37.抓地吸盘12与连接软管11相连通,活塞13与吸盘槽的内壁滑动连接,l形滑动杆 14的顶端与启动机构相连接,四个l形滑动杆14向上移动,四个l形滑动杆14移动带动活塞13向上移动,四个活塞13移动将抓地吸盘12内的气体抽出,从而使得抓地吸盘12 吸附在地面上,进而提高控制主机2放置后的稳定性。
38.如图4所示,启动机构包括开设于控制主机2顶部的螺纹槽、螺纹安装于螺纹槽内的调节螺栓15、固定套接于调节螺栓15上的转动盘16,四个l形滑动杆14靠近调节螺栓 15的一端均开设有挤压转孔,转动盘16位于四个挤压转孔内,转动盘16、调节螺栓15 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转动调节螺栓15,即可使得调节螺栓15向上螺旋移动,调节螺栓15移动带动转动盘16移动,转动盘16移动挤压挤压转孔的内壁,进而使得四个l形滑动杆14向上移动,从而便于传动,且调节螺栓15具有自锁功能,便于在调节四个l形滑动杆14位置后固定位置。
39.如图5所示,四个l形滑动杆14的顶端均朝向调节螺栓15,调节螺栓15位于控制主机2顶部中心位置,四个l形滑动杆14的顶端均朝向调节螺栓15,从而可以便于同时调节四个l形滑动杆14。
40.本实施例工作原理:
41.在放置好控制主机2后,抓地吸盘1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通过转动调节螺栓15,即可使得调节螺栓15向上螺旋移动,调节螺栓15移动带动转动盘16移动,转动盘16移动挤压挤压转孔的内壁,进而使得四个l形滑动杆14向上移动,四个l形滑动杆14移动带动活塞13向上移动,四个活塞13移动将抓地吸盘12内的气体抽出,从而使得抓地吸盘 12吸附在地面上,进而提高控制主机2放置后的稳定性。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