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贝类种质资源增殖的亲贝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5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贝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贝类种质资源增殖的亲贝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2.贝类增殖放流是指贝类在进行人工苗种培育后,再将所培育苗种释放到贝类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贝类自然种群得以恢复的渔业资源增值方式。
3.目前,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贝类养殖筏架或吊笼进行贝类的人工养殖,贝类养殖筏架具体是由绳索互相组合连接起来形成的一种柔性结构的框架,通过在海上打桩,将柔性结构的框架在所打的桩上进行定位,之后再将附着有养殖目标贝类苗种的绳索悬挂于该筏架上,以此进行人工养殖;吊笼具体是通过绳索固定直接浮吊于水中,之后在网衣内通过隔板隔离出多个养殖腔,通过在养殖腔内放入贝类苗种,以此进行人工饲养养殖;现有技术中的这两种结构均为固定于海面上,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且由于人工育苗的技术局限,养殖贝类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对自然海洋贝类资源恢复作用不明显;而若采用沉底式的养殖结构,如中国专利公告为cn211832407u的一篇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模块式集约化贝类沉底养殖笼,该养殖笼是直接沉入海底进行养殖,不仅能够避开台风的影响,还能够避免海面一些环境的突变对贝类造成的影响;但是该养殖笼为直接接触到海底面上,由于海底的水流较为不畅,可能会导致贝类亲贝的受精卵难以进行扩散,从而影响贝类自然种群形成的速度,同时,离海底过近,会对养殖笼内非埋栖型贝类苗种的存活率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贝类种质资源增殖的亲贝养殖装置。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贝类种质资源增殖的亲贝养殖装置,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设有网笼本体,网笼本体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亲贝槽,连接板的下方设有与海底直接接触的底座结构,底座结构与连接板之间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在一起。
6.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呈矩形框体结构设置,网笼本体呈横截面为矩形框体结构设置,网笼本体的设置满足网笼本体的中部内腔处与连接板的中部内腔处相适应。
7.优选的,所述网笼本体的笼孔结构设置满足小于所需养殖贝类亲贝的壳长。
8.优选的,所述网笼本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亲贝槽布设方向相适应的滑槽,亲贝槽通过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以此设于网笼本体的底部内壁上。
9.优选的,所述亲贝槽的数量为4条,亲贝槽在网笼本体的每条矩形边内均设有1条,亲贝槽内设置有沿亲贝槽布设方向等距间隔设置的间隔板,亲贝槽通过设置间隔板隔出多个养殖腔。
10.优选的,所述网笼本体的周侧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口,连通口的数量为4个,一个连通口对应一个亲贝槽,且连通口的设置位置与所对应的亲贝槽沿滑槽滑出的方向相适应,
每个连通口上均设有覆盖对应连通口的连通门,每个连通门的底部均通过设置铰链铰接于连接板的板壁上,每个连通门表壁贴近其顶部位置处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网笼本体位于每个连通口上方位置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网笼本体上还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适应的第三连接孔和与第二连接孔相适应的第四连接孔,连接块上通过向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内穿入连接件以此将每个连通门与网笼本体连接在一起。
11.优选的,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方框体和第二方框体,第一方框体设于第二方框体内部,第一方框体的其中一对边上设有呈对称设置的防淤板。
12.优选的,所述防淤板呈弧形结构设置,且防淤板的弧形部呈远离连接板方向设置。
13.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一端接于第一方框体上,另一端接于连接板上,第二支撑柱一端接于第二方框体上,另一端接于连接板上。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数量为4个,第一支撑柱接于第一方框体的位置位于第一方框体的4个顶角处,第二支撑柱的数量为4个,第二支撑柱接于第二方框体的位置位于第二方框体的4个顶角处。
15.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设计为沉底式结构,以此能够躲避海面上如台风等一些环境突变对贝类亲贝的影响,从而保证贝类亲贝的存活以及保证养殖过程中不易发生亲贝丢失等现象,同时,通过设置支撑结构将底座结构和网笼本体连接在一起,使得在该养殖装置投入海底时,支撑结构能够将网笼本体抬起一定高度,使得网笼本体能够处于水流较通畅的水层内,不仅能够避免底质物对网笼本体内亲贝的不良影响,还有助于贝类受精卵的受精及扩散,利于贝类种群的快速形成以及扩散。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网笼本体的笼孔结构设置为小于所需养殖贝类亲贝的壳长,不仅能够防止亲贝的逃脱,还能够防止敌害生物进入网笼本体内,威胁亲贝的生存。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亲贝槽,并在亲贝槽内通过设置间隔板隔出多个养殖腔,养殖腔的设置用于向其内部放入需要养殖的贝类亲贝,通过养殖腔的设置,能够确保亲贝不易因为水流的作用堆积在一起,以此为亲贝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提高亲贝的存活率。
19.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网笼本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滑槽,令亲贝槽滑动连接于滑槽内,同时,在网笼本体的侧壁上开设与滑槽相对应的连通口,并在连通口上设置连通门,通过设置铰链和连接块令连通门能够接于网笼本体上,在需要将亲贝槽取出或放入时,通过打开连通门即可将亲贝槽自滑槽向外取出或向内推入,通过向连接块上的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以及连通门上的第一连接孔、网笼本体上的第二连接孔内插入或取出连接件,即可完成对连通门的开闭,具有操作难度低的优点。
20.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结构上设置呈弧形结构的防淤板,防淤板在与海底接触时能够排开较大的海底泥沙量,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由海底泥沙提供的浮力,以此能够令该养殖装置很好的站立于海底上,能够极大的减缓该养殖装置的淤陷过程。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块拆卸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通门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网笼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a处放大图;
27.图6为b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1、连接板;2、网笼本体;3、亲贝槽;4、底座结构;41、第一方框体;42、第二方框体;5、支撑结构;51、第一支撑柱;52、第二支撑柱;6、滑槽;7、间隔板;8、养殖腔;9、连通口;10、连通门;11、铰链;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连接块;15、第三连接孔;16、第四连接孔;17、防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请参照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贝类种质资源增殖的亲贝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可养殖埋栖型或附着型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如西施舌、蛤蜊、扇贝、牡蛎等贝类,该养殖装置包括连接板1,连接板1的顶部设有网笼本体2,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呈矩形框体结构设置,网笼本体2呈横截面为矩形框体结构设置,网笼本体2的设置满足网笼本体2的中部内腔处与连接板1的中部内腔处相适应,通过前述连接板1和网笼本体2的设置,令该养殖装置投放入目标水域内时,水流能够从网笼本体2的中部内腔处和连接板1的中部内腔处进行流动,以此尽可能避免因该养殖装置的阻隔导致的水流产生水压差,从而对网笼本体2内贝类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网笼本体2的笼孔结构设置满足小于所需养殖贝类亲贝的壳长,以此防止处于网笼本体2内的亲贝等贝类逃脱,同时,能够自网笼本体2的笼孔结构进入网笼本体2内的生物的体积小于处于网笼本体2内的贝类的体积,而贝类的捕食者的体积多大于贝类的体积,因此,网笼本体2还能够防止捕食者进入,以此保证网笼本体2内贝类的存活率。
31.网笼本体2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亲贝槽3,网笼本体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亲贝槽3布设方向相适应的滑槽6,亲贝槽3通过滑动连接于滑槽6内以此设于网笼本体2的底部内壁上,本实施例中,亲贝槽3的数量为4条,亲贝槽3在网笼本体2的每条矩形边内均设有1条,滑槽6的数量和分布与亲贝槽3相适应,一个滑槽6对应一个亲贝槽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亲贝槽3和滑槽6的数量和分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定制;亲贝槽3内设置有沿亲贝槽3布设方向等距间隔设置的间隔板7,亲贝槽3通过设置间隔板7隔出多个养殖腔8,养殖腔8的设置应满足在养殖腔8内部放入1

2个亲贝等贝类进行养殖时,养殖腔8能够为这1

2个亲贝等贝类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32.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养殖数量的需要,在网笼本体2的顶部依次向上焊接合适数量的连接板1和网笼本体2,并同样在增加的网笼本体2内设置亲贝槽3,以此扩大养殖数量。
33.为方便操作人员对亲贝槽3的取用,网笼本体2的周侧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口9,连通口9的数量为4个,一个连通口9对应一个亲贝槽3,且连通口9的设置位置与所对应的亲贝槽3沿滑槽6滑出的方向相适应,满足操作人员能够自连通口9将亲贝槽3沿滑槽6进行滑动后即可直接将亲贝槽3向外取出或向内放入;每个连通口9上均设有覆盖对应连通口9的连通门10,每个连通门10的底部均通过设置铰链11铰接于连接板1的板壁上,每个连通门10表壁贴近其顶部位置处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网笼本体2位于每个连通口9上方位置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网笼本体2上还设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2相适应的第三连接孔15和与第二连接孔13相适应的第四连接孔16,连接块14上通过向第一连接孔12、第三连接孔15和第二连接孔13、第四连接孔16内穿入连接件以此将每个连通门10与网笼本体2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13、第三连接孔15和第四连接孔16均为螺纹孔,连接件为连接螺钉,通过向第一连接孔12、第三连接孔15和第二连接孔13、第四连接孔16内穿入连接件使得连接块14能够接于连通门10和网笼本体2上,从而可以将连通门10和网笼本体2进行连接。
34.连接板1的下方设有与海底直接接触的底座结构4,底座结构4与连接板1之间通过支撑结构5连接在一起,底座结构4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方框体41和第二方框体42,第一方框体41设于第二方框体42内部,第一方框体41的其中一对边上设有呈对称设置的防淤板17,防淤板17呈弧形结构设置,且防淤板17的弧形部呈远离连接板1方向设置,支撑结构5包括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52,第一支撑柱51的数量为4个,第一支撑柱51接于第一方框体41的位置位于第一方框体41的4个顶角处,第一支撑柱51一端接于第一方框体41上,另一端接于连接板1上,第二支撑柱52的数量为4个,第二支撑柱52接于第二方框体42的位置位于第二方框体42的4个顶角处,第二支撑柱52一端接于第二方框体42上,另一端接于连接板1上;通过前述设置,防淤板17在与海底接触时接触面积较大,以此能够令该养殖装置很好的站立于海底上,可极大的减缓该养殖装置的淤陷过程,支撑结构5能够将网笼本体2抬起一定高度,使得网笼本体2能够处于水流较通畅的水层内,不仅能够避免底质物对网笼本体2内贝类苗种的不良影响,还有助于贝类亲贝受精卵的扩散,利于贝类天然种群的快速形成以及扩散。
35.需要说明的是,该养殖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网笼本体2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为圆环柱状结构等,此时,连接板1和底座结构4的形状应与此时的网笼本体2的结构相适应,亲贝槽3的结构和分布也需根据实际网笼本体2的形状进行选择。
36.该养殖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先向亲贝槽3中的养殖腔8内放入亲贝等贝类,数量为1-2个,之后将亲贝槽3通过连通口9推入滑槽6内,使得亲贝槽3接于网笼本体2的底部内壁上,之后通过向第一连接孔12、第三连接孔15和第二连接孔13、第四连接孔16内穿入连接件,使得连接块14能够接于连通门10和网笼本体2上,以此完成对连通门10的固定,之后通过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挂钩勾住网笼本体2,再配合吊绳将该养殖装置投放至目标水域内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该养殖装置投放的水域应为贝类资源出现衰退的水域中。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
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