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土壤改良的预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4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土壤改良的预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园林绿化等施工作业中,往往需要将绿化树木和花草等植物移植到目标区域,但目标区域的土壤条件有时无法满足种植需要。如:土壤肥力较低,土壤的水分或酸碱度等参数不达标,使得待移植的植物不易存活,因此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使其满足使用需要。对于特殊的地形,目前的平整土地、耕作和化学处理等改良方法的难度较大,因此通常采用覆盖土壤的办法来实现土壤改良的需要。
3.覆盖的土壤通常要选取优质的种植土或经过处理的合格土壤,然后在目标区域进行铺设,铺设厚度为20cm到40cm,即可进行后续的作业。覆盖土壤虽然方便快捷,但仍存有很多不足:首先是覆盖的土壤与下方原始的地表土壤保持接触,若地表土壤的质量较差,容易快速劣化覆盖土壤,在此影响下导致覆盖土壤板结,降低土壤改良的效果,采用物理隔绝的手段可以避免地表土壤对覆盖土壤的影响,但会降低覆盖土壤的水交换能力,不利于栽培植物的生长;此外,对于部分特殊区域,土壤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容易流失,新的覆盖土壤难以长期保持在目标区域,在水力、重力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不断消耗,导致种植的植物失去基础不易存活,因此需要有对应的预制装置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土壤改良工作存有的土壤容易板结、水交换能力差和土壤容易流失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不易板结、水交换能力强和土壤不易流失的用于土壤改良的预制装置。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改良的预制装置,包括底板、固定件和护栏,其特征在于:底板上插装有多个固定件,固定件在横向和纵向上分别间隔设置,固定件外侧的底板上固装有护栏,护栏与底板卡合连接。
7.所述的底板为矩形体,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插孔,插孔在底板的横向和纵向上分别间隔设置。
8.所述的插孔为圆形孔。
9.所述的底板的各边分别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槽。
10.所述的卡槽为矩形槽。
11.所述的固定件为t字型的柱形体,固定件沿轴向设置有排水孔。
12.所述的固定件的底端设置为锥形。
13.所述的固定件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14.所述的护栏为矩形框体,护栏的外侧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支撑凸缘,护栏各边的下部分别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齿,卡齿两侧的护栏上分别设置有避让槽。
15.所述的卡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缘。
16.所述的护栏的各角上分别设置有加强筋。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改良的预制装置具有土壤不易板结、水交换能力强和土壤不易流失的优点,通过底板将铺设的覆盖土壤与下方原始的地表土壤进行隔离,降低地表土壤对覆盖的土壤产生的影响,使得覆盖土壤不易板结;通过固定件上设置的排水孔来实现水交换功能,且利用虹吸作用来获取下方地表土壤的水分,具有较强的水交换能力;此外,固定件插入地表土壤后实现了定位作用,确保该预制装置能保持稳定,且护栏能对覆盖土壤进行围护,避免覆盖土壤流失,解决了现有的土壤改良工作存有的土壤容易板结、水交换能力差和土壤容易流失的问题,满足了土壤改良的需要。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护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卡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底板、101,插孔、102,卡槽、
27.2,固定件、201,排水孔、202,防滑纹、
28.3,护栏、301,卡齿、302,避让槽、303,限位凸缘、304,加强筋、305,外支撑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改良的预制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件2和护栏3,底板1用于在土壤改良工作中,将上方的覆盖土壤与下方原始的地表土壤进行隔离,避免地表土壤接触并劣化覆盖土壤,以便减少覆盖土壤的板结情况。所述的底板1为矩形体,该设置的优点在于:矩形体的底板1可以在铺设时相互紧密拼接,增强对地表的覆盖能力,减少覆盖土壤与地表土壤的接触面。
3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底板1上开设有多个插孔101,如图3所示,插孔101在底板1的横向和纵向上分别间隔设置,具体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底板1的尺寸宽度为80cm至150cm,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1m至50m,底板1上的插孔101的密度为每平方米9个,插孔101用于配合固定件2对底板1进行固定,实现定位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的插孔101为圆形孔,该设置的优点在于降低装配难度,减少工件之间产生的干涉。所述的底板1的各边分别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槽102,具体的,所述的卡槽102为矩形槽,卡槽102用于进行装配工作。
32.底板1上插装有多个固定件2,如图2所示,固定件2在横向和纵向上分别间隔设置,
且固定件2分别插装在插孔101内,固定件2向下延伸到地表土壤,以便对底板1的位置进行锚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底板1上的固定件2的密度为每平方米9个。所述的固定件2为t字型的柱形体,且固定件2的大径端的外径大于插孔101的孔径,固定件2的小径端的外径小于插孔101的孔径,以使固定件2能顺利进行装配,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固定件2沿轴向设置有排水孔201,该设置的优点在于:排水孔201实现了覆盖土壤的下雨天对外排水功能,晴天因毛细管吸附作用来获取下方地表土壤的水分,从而使覆盖土壤具有较强的水交换能力。
33.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件2的底端设置为锥形,该设置的优点在于:锥形底端便于固定件2进行插装,使得工作人员更容易将固定件2打进地表土壤内;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件2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202,该设置的优点在于:防滑纹202增加了固定件2与地表土壤的摩擦力,以使底板1和防滑纹202能保持稳定位置,避免固定件2从底板1上脱离。
34.固定件2外侧的底板1上固装有护栏3,如图1所示,护栏3与底板1卡合连接,所述的护栏3为矩形框体,护栏3的尺寸与底板1的尺寸吻合,具体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护栏3的尺寸为高度20cm到40cm,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1m至50m,护栏3用于对覆盖土壤进行围护,避免覆盖土壤在水力、重力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流失,护栏3的外侧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外支撑凸缘305,外支撑凸缘305用于增加护栏3的结构强度,插入土壤后,外支撑凸缘305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防止护栏3在内侧土壤的挤压下产生形变。如图4所示,护栏3各边的下部分别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齿301,卡齿301的下部延伸到护栏3下方,卡齿301与卡槽102一一对应,以便进行装配工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护栏3为聚乙烯材质,以便在保持强度的同时,使卡齿301具有弹力。进一步的,所述的护栏3的各角上分别设置有加强筋304,加强筋304用于增加护栏3的整体强度,防止护栏3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扭曲或折断的情况。
35.如图5所示,所述的卡齿30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缘30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限位凸缘303的下部呈弧形,以便在装配时减少阻力,限位凸缘303的上部呈水平状,以便对底板1进行限位,使得护栏3无法脱离底板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卡齿301两侧的护栏3上分别设置有避让槽302,该设置的优点在于:避让槽302用于增加卡齿301的有效长度,使得卡齿301能够产生更大幅度的形变,而不易在装配过程中产生断裂。
3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改良的预制装置的装配过程是:
37.选定需要进行土壤改良的目标区域,将一个或多个底板1铺设在地面上,并且使相邻的底板1相互紧密接触,工作人员拿取与插孔101数量对等的固定件2,然后通过锥形底端将固定件2插入到插孔101内,并分别按压固定件2,直至固定件2的大径端与底板1接触而无法移动为止,以使固定件2深入到地表土壤内,若下方的地表土壤较为坚硬,工作人员也可使用锤子等工具对固定件2进行敲击,确保固定件2将底板1定位在地面上。
38.固定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将优质的种植土或经过处理的合格土壤铺设在底板1上,铺设厚度为20cm到40cm,并且使覆盖土壤均匀一致。铺设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拿取与底板1数量对等的护栏3,将护栏3对准底板1并下压,使卡齿301分别插入到卡槽102内,然后进一步加压,当限位凸缘303的弧形下部接触卡槽102的内侧时,即会受阻并使卡齿301向外产生形变,护栏3带动卡齿301进一步向下运动,当限位凸缘303移动到底板1的下方,即会失
去阻碍并使卡齿301回弹,同时限位凸缘303对底板1进行限位,使得护栏3无法脱离底板1,此时即完成装配工作。
39.该用于土壤改良的预制装置具有土壤不易板结、水交换能力强和土壤不易流失的优点,通过底板1将铺设的覆盖土壤与下方原始的地表土壤进行隔离,降低地表土壤对覆盖的土壤产生的影响,使得覆盖土壤不易板结;通过固定件2上设置的排水孔201来实现水交换功能,下雨天有利于对外排水,晴天因毛细管吸附作用来获取下方地表土壤的水分,具有较强的水交换能力;此外,固定件2插入地表土壤后实现了定位作用,确保该预制装置能保持稳定,且护栏3能对覆盖土壤进行围护,避免覆盖土壤流失,解决了现有的土壤改良工作存有的土壤容易板结、水交换能力差和土壤容易流失的问题,满足了土壤改良的需要。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