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多云平台的低代码配置接入方法与流程

2022-02-19 12:04: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云平台业务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多云平台的低代码配置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云计算业务的全面发展,多云时代已经来临,混合多云将成为新常态,势必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存在,并将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为更好的帮助企业践行多云策略,在构建多云管理平台时,必须具备很好的扩展能力,能够快速覆盖企业引入多种异构基础设施和云商;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能够敏捷响应用户上云、用云一站式服务体验;必须提供开放的api能力,只有开放,才能方便用户形成符合自身的解决方案,持续创造价值。
3.多云管理平台需要对多种不同厂商、技术架构的云平台进行统一管控,它所管理的内容都来自于底层的云平台,因此需要能够对接不同的云平台。但是由于底层云平台都有各自的资源、能力架构,以某厂家公有云为例,提供的云服务就已达到100多个,每个云服务又根据开放的能力具备几十个api,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编写代码方式去进行对接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所以需要有一套能够快速灵活对接不同云平台上各类云服务能力api的架构。
4.同时,多云管理平台的核心是统一,即能够尽可能的对外提供一套针对多个云平台的统一运营、运维、资源管理能力,因此不能因为新接入了一个云平台或一个云平台上某个云服务,就对整个多云管理平台进行功能上的修改,所以多云管理平台除了能够接入多种云平台外,还需要能够屏蔽底层云平台上资源、能力的差异,以统一的界面对多个云平台进行管控。
5.目前对于多云的管理,大多数的做法是根据每个云平台的接口进行定制化封装,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对接复杂,需要了解云平台各自管理的业务逻辑,针对具体云平台接口调用方式进行定制开发,需要了解云平台厂家各自管理的业务逻辑对于开发人员要求较高,且云平台升级后,若接口有调整需要定制化持续修改;2、新需求满足效率低,对于目前及将来,特别是云计算业务的开展,需求的快速适配或按需随选的要求下,对服务接入的及时性要求逐步增高;现有的接口无法随时按服务需求进行调整接入;3、可扩展性弱,因为采用定制化方式对接云平台进行管理,所以可扩展性较弱,通常都是按照每个数据中心不同的云厂家进行定制方式,如果需要纳入新的云厂家,开发周期将变得比较长,按以往的项目实验经验,接入一朵新的云,完整对接某一类云产品需耗时一周,同时不一定能兼容现有的多云管理框架,可能涉及原系统的架构及模型调整。
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云平台的低代码配置接入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8.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多云平台的低代码配置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新接入云平台类型与云服务类型进行注册;s2、构建新云平台及已对接云平台包,并完成云平台的标准模型配置;s3、对配置完成的云平台版本及云服务进行发布与部署;s4、完成云平台的标准服务api配置;s5、对可接入的云平台类型上计划支持的服务类型所涉及到的模型进行配置;s6、完成同服务类型的云平台权限与标准权限的适配;s7、对同服务类型云平台上提供的云平台服务api进行配置。
9.进一步的,s1中所述云平台类型注册是对产品所能接入的云平台类型进行管理,包括定义每种云平台类型的服务地址类型、版本号及基础包。
10.进一步的,s1中所述云服务类型注册是对产品所支持管理的云服务类型进行定义,包括定义云服务类型的弹性云主机、对象存储及负载均衡的参数。
11.进一步的,s2中所述云平台的标准模型配置包括模型定义、属性定义及关系定义;其中,模型定义用于管理云平台的标准模型的模型图标、模型名称及模板编码;属性定义用于配置该模型所需的属性的id、名称、类型、默认值及各类约束条件;关系定义用于拓扑间的展示以及关联分析。
12.进一步的,s4中对所述标准服务进行api配置时,将配置参数按照云平台类型分为基础参数与扩展参数;其中,所述基础参数为云平台类型通用参数,所述扩展参数为云平台类型个性化参数。
13.进一步的,s5中所述服务类型所涉及到的模型与s2中所述云平台的标准模型配置参数一致。
14.进一步的,s7中所述云平台服务api与s4中所述云平台的标准服务api配置参数一致。
15.进一步的,在对接公有云平台或专有云平台时,所述平台包分为平台基础包及平台规则包。
16.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基础包的使用流程如下:在基础包中添加所需配置文件指明对接的云平台类型,按照接口规范编写逻辑并构建平台基础包;在基础包封装完成后,通过基础包管理模块管理进行上传并进行校验解析;在解析完成后,在进行服务调用需要访问云平台时,采用平台访问控制模块对基础包进行调用。
17.进一步的,所述平台规则包的使用流程如下:在规则包中添加所需配置文件并指明适用的云平台类型及云服类型,按照接口规范编写相关逻辑并构建平台规则包;在规则包封装完成后,通过规则包管理模块管理进行上传并进行校验解析;
在解析完成后,通过原子服务注册模块适应性选择是否加载相应的规则校验包,若选择加载,则采用服务调用控制模块进行调用。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多云平台接入方法灵活简单,屏蔽了下层异构云平台中各云平台资源及管理功能api的差异、页面元素表现的差异,设计人员可以先根据抽象的云服务在一屏配置页面定义标准云服务api;上层各应用能力中心可以通过标准云服务api对底层不同云平台云服务能力进行调用,从而实现将上层应用能力中心与底层云平台解耦;在标准云服务api定义完成后,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标准云服务api的能力,不需要进行代码开发,而是通过拖拽方式编排组合底层云平台的原生api,来快速完成对底层云平台的能力调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底层异构云平台接口、对接操作复杂等问题。
19.(2)、本发明灵活便捷的可视化设计,可将各云平台上差异化的数据采集回来并能够按照标准模型映射入库,在这里我们提供灵活便捷的全程可视化一屏配置能力,用户可以通过在界面上进行拖拽设计与录入归一化规则,并且可以方便建立各类数据处理组件,在里面录入相应的处理逻辑,同时产品本身提供了基础的逻辑判断组件与数据处理组件,通过以上种种能力搭配,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的完成从云平台原数据到标准模型的适配映射。
20.(3)、本发明将上层云能力中心与底层多种异构云平台进行解耦,即适配各云平台上的管理模型,如租户、权限、区域相关、业务相关等模型、资源模型、服务,抽象成统一的一套规范,本方法支持全量云服务的调用与云产品的管理,可对需求做快速的配置与编排,满足现在与未来业务高速发展的需求。
21.(4)、本发明的配置方法可扩展性强,由于采用统一标准的sdk包与适配层接口,后期如果需要扩展接入新的云平台,只需要通过配置,增加对云平台接口的sdk包就可以时适配纳入;且本发明方法保留了各个异构平台特性的同时又支持统一的管理和接口调度,让用户能够根据应用需要选择所需云平台部署。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云平台的低代码配置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云平台的低代码配置接入方法中多云接入流程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云平台的低代码配置接入方法中云服务调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
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平台的低代码配置接入方法。
2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多云平台的低代码配置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新接入云平台类型与云服务类型进行注册;在一个实施例中,s1中所述云平台类型注册是对产品所能接入的云平台类型进行管理,包括定义每种云平台类型的服务地址类型、版本号及基础包。
27.在一个实施例中,s1中所述云服务类型注册是对产品所支持管理的云服务类型进行定义,包括定义云服务类型的弹性云主机、对象存储及负载均衡的参数。
28.s2、构建新云平台及已对接云平台包,并完成云平台的标准模型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s2中所述云平台的标准模型配置包括模型定义、属性定义及关系定义;其中,模型定义用于管理云平台的标准模型的模型图标、模型名称及模板编码;属性定义用于配置该模型所需的属性的id、名称、类型、默认值及各类约束条件;关系定义用于拓扑间的展示以及关联分析。
29.s3、对配置完成的云平台版本及云服务进行发布与部署;s4、完成云平台的标准服务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s4中对所述标准服务进行api配置时,将配置参数按照云平台类型分为基础参数与扩展参数;其中,所述基础参数为云平台类型通用参数,所述扩展参数为云平台类型个性化参数。
30.具体的,在配置标准服务api参数时,考虑将参数按云平台类型分为基础参数与扩展参数,基础参数是抽象出不同云平台类型通用的参数,扩展参数适用于云平台类型的个性化参数,由于标准服务api,会接受其余模块的调用,因此为考虑到兼容性问题,需要支持标准服务api的版本管理功能,另外对于标准服务api的调用路径要有清晰的划分,从而能够通过调用路径(如/gateway/api/cloudecs/manage/createdtcenterecsinstance)体现出该api的关键信息。
31.s5、对可接入的云平台类型上计划支持的服务类型所涉及到的模型进行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s5中所述服务类型所涉及到的模型与s2中所述云平台的标准模型配置参数一致,从而确保从云平台上获取的信息不丢失。在完成某种服务类型下的模型配置后,在具体接入该云平台上这种服务后,可以将对应模型的配置信息进行实例化并入库。
32.s6、完成同服务类型的云平台权限与标准权限的适配;具体的,通过配置权限间的对应关系,使得两种权限间可以互相转换,实现对权限的统一管控。权限的适配规则要满足1对1适配,以云平台权限角度,根据权限控制实现的功能,1对1适配到标准权限上去。
33.s7、对同服务类型云平台上提供的云平台服务api进行配置。
34.在一个实施例中,s7中所述云平台服务api与s4中所述云平台的标准服务api配置
参数一致。后续在对某个云平台上服务进行调用时,会根据这里api的配置信息进行组合然后发起调用。云平台服务api配置时包括以下内容:服务api定义:管理云平台服务api的基本信息,包括服务调用方式、服务调用类型、服务地址类型、api路径、适配版本、对应权限编码、服务分类、服务动作等基本信息。
35.在对接一朵新云平台时,需要先将该云平台相关的架构掌握清楚,能够知道该如何将这个云平台上的管理模型、资源模型、服务如何映射到统一规范上。随着业务的发展,云平台种类及云平台版本持续迭代更新,通过采用低代码的配置方式实现云服务适配、云模型适配可以减少大部分对接代码研发工作。向导式极简配置界面,引导用户一站式配置待纳管云环境业务规则,用户只需根据对应云管平台的api规范与实际业务需要,简单进行配置,即可快速上线云管平台的该类云服务。
36.低代码配置接入可实现对接主流的云管理平台:包括openstack、vmware、容器云平台等,同时可对接主流的公有云或专有云平台:包括业界排名靠前的公有云云平台,如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金山云等。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接公有云平台或专有云平台时,所述平台包分为平台基础包及平台规则包,基础包中封装了云平台登录验证相关业务逻辑、调用时所需云平台自身sdk包以及需要硬编码实现的调用业务逻辑,规则包中封装了云平台不同服务自身的业务校验规则或异常处理规则,可以以产品或服务维度进行构建。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基础包的使用流程如下:在基础包中添加所需配置文件指明对接的云平台类型,按照接口规范编写逻辑并构建平台基础包;在基础包封装完成后,通过基础包管理模块管理进行上传并进行校验解析;在解析完成后,在进行服务调用需要访问云平台时,采用平台访问控制模块对基础包进行调用。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规则包的使用流程如下:在规则包中添加所需配置文件并指明适用的云平台类型及云服类型,按照接口规范编写相关逻辑并构建平台规则包(规则包中不涉及资源状态、属性的变化,只需写明需要通过哪些微服务获取所需数据并编写相应的校验逻辑);在规则包封装完成后,通过规则包管理模块管理进行上传并进行校验解析;在解析完成后,通过原子服务注册模块适应性选择是否加载相应的规则校验包,若选择加载,则采用服务调用控制模块进行调用。
40.在模型适配时,在找到对应的适配模型关系后,就要根据规则来适配模型上的属性,目前模型属性支持以下几种适配方式:云平台模型属性1比1适配标准模型属性:云平台模型的一个属性可以通过规则适配到标准模型的一个属性;云平台模型属性n比1适配标准模型属性:云平台模型的多个属性可以通过规则适配到标准模型的一个属性;云平台模型属性1比n适配标准模型属性:云平台模型的1个属性可以通过规则适配到标准模型的多个属性;云平台模型属性自适配:云平台模型的属性在模型内部进行适配。
41.如图2所示,在接收北向云平台接入请求后,通过多云接入调度模块下的云平台注册管理对接入全程进行控制,对接入请求中提供的登录凭证信息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拉取租户信息、权限并进行保存,同时维护用户

租户

租户权限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添加该租户的采集策略并发起实时采集获取相关资源数据,在采集完成后转换为标准资源数据并进行上报。
42.其中,登录凭证校验用于根据接入请求中的登录凭证信息登录对应云平台;拉取租户信息与权限用于获取相应的租户信息与租户权限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租户平台权限转换为标准权限格式;租户相关信息保存用于保存租户登录凭证,保存租户权限信息,保存租户与用户关系;添加采集策略用于在对应云平台的采集策略中添加该租户的采集规则信息;发起实时数据采集用于发起实时资源数据采集,通过采集模板中配置的服务对该租户下的资源数据进行采集,并对采集过程进行监控;数据上报用于对采集到的元数据进行保存,并将元数据转换为标准资源数据进行上报。
43.在接收北向标准云服务请求后,通过多云驱动模块下的服务调用控制对服务调用全程进行控制,经过服务路由、适配找到对应云平台原子服务,通过权限验证确保服务调用请求合法合规,然后发起调用并对结果解析并转换标准云服务请求格式返回。
44.云服务调用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服务请求路由用于根据调用标准云服务请求与公共参数路由到云平台原子服务;云服务适配用于根据服务适配配置,将标准云服务请求参数转换为原子服务请求参数;权限验证用于根据请求用户获取该用户的授权租户凭证信息与授权权限,验证该用户是否具备调用原子服务的权限;规则验证用于根据被调原子服务获取该服务在云平台上调用业务规则,根据对应元数据状态、属性验证是否满足原子服务调用规则;发起调用用于对云平台调用流量进行控制,获取云平台登录验证方法并发起调用,同时对平台接入调用过程进行监控;结果反馈用于根据云服务解析规则获取反馈数据并根据请求变更元数据信息,将原子服务反馈参数转换为标准云服务反馈参数并进行反馈。
45.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多云平台接入方法灵活简单,屏蔽了下层异构云平台中各云平台资源及管理功能api的差异、页面元素表现的差异,设计人员可以先根据抽象的云服务在一屏配置页面定义标准云服务api;上层各应用能力中心可以通过标准云服务api对底层不同云平台云服务能力进行调用,从而实现将上层应用能力中心与底层云平台解耦;在标准云服务api定义完成后,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标准云服务api的能力,不需要进行代码开发,而是通过拖拽方式编排组合底层云平台的原生api,来快速完成对底层云平台的能力调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底层异构云平台接口、对接操作复杂等问题。
46.此外,本发明灵活便捷的可视化设计,可将各云平台上差异化的数据采集回来并能够按照标准模型映射入库,在这里我们提供灵活便捷的全程可视化一屏配置能力,用户可以通过在界面上进行拖拽设计与录入归一化规则,并且可以方便建立各类数据处理组件,在里面录入相应的处理逻辑,同时产品本身提供了基础的逻辑判断组件与数据处理组件,通过以上种种能力搭配,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的完成从云平台原数据到标准模型的适配映射。
47.此外,本发明将上层云能力中心与底层多种异构云平台进行解耦,即适配各云平
台上的管理模型,如租户、权限、区域相关、业务相关等模型、资源模型、服务,抽象成统一的一套规范,本方法支持全量云服务的调用与云产品的管理,可对需求做快速的配置与编排,满足现在与未来业务高速发展的需求。
48.此外,本发明的配置方法可扩展性强,由于采用统一标准的sdk包与适配层接口,后期如果需要扩展接入新的云平台,只需要通过配置,增加对云平台接口的sdk包就可以时适配纳入;且本发明方法保留了各个异构平台特性的同时又支持统一的管理和接口调度,让用户能够根据应用需要选择所需云平台部署。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