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古沉船鱼鳞式外板的横向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1:17: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古船研究领域,涉及一种古船体维护保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古沉船鱼鳞式外板的横向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2.船舶是海上交通工具,造船技术与海上交通互为促进,造船技术水平是海上交通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出水古船作为罕见的实物资料,能最直观、最可靠和最的反映当时的船舶技术水平,它是研究古船技术的重要依据,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我国古代沉船船壳通常是由长条形外板拼装连接而成的,根据具体的拼接方式,一般有单层板顺板式搭接、单层板鱼鳞式搭接、多重板顺板式搭接和多重板鱼鳞式搭接等四种形式。
3.但在沉船出水之后对进行保护时,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对应保护技术的不足,现有的支撑技术通常为类似于脚手架的形式,很难对古船船壳进行有效支撑保护和复原,极易导致古船外板脱落,甚至还会对古船外板造成二次损伤;而在船体支承装置领域中,虽然已经存在了很多类似“公开号为cn11296007a的一种高稳定性船体建造升降调节支撑装置”的船体支撑装置,但这些支承装置基本上面向的都是现代船,对其在建造过程中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而对于古代沉船,尤其是船壳采用鱼鳞式搭接结构的大型古代沉船,现有的船体支撑装置也很难良好地进行支承保护。因此发明一种针对古代沉船外壳的支撑装置,对古船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船体支撑装置很难良好地对古船外板进行支承保护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支撑角度可灵活调节的对古船外板进行横向支撑的支撑装置,能有针对性地支承保护好每一块古船外板,同时还能满足多种轮廓类型古船的横向支撑需求。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用于古沉船鱼鳞式外板的横向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随形支撑结构;
7.所述随形支撑结构包括随形支架和安装于随形支架上用于支撑沉船外板的外板支撑架,所述随形支架包括多级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依次相连的支撑环,其中第一级支撑环为底部环,其余支撑环为主体环;底部环通过俯仰调节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外板支撑架安装于主体环上,相邻两个支撑环之间通过可拆卸的固定条相连;通过俯仰调节机构调整整个随形支架的俯仰角度,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调整随形支架的整体形状与古沉船的横剖面型线形状相似,使得外板支撑架处于最佳支撑状态,通过固定条固定随形支架的整体形状。
8.进一步地,相邻主体环之间的角度调节机构为主体角度调节机构,所述主体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大齿轮、连接杆和小齿轮,每个主体环内设有一个小齿轮,每两个相邻的主体环之间设有一个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其上下两侧相邻的小齿轮啮合相连;
9.所述小齿轮通过轴承能转动的安装在齿轮轴上,齿轮轴安装于相应的主体环内;每个小齿轮和与其啮合的大齿轮之间设有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小齿轮的齿轮轴固定相连,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大齿轮相连,使得小齿轮能够绕大齿轮公转,所述大齿轮上设有用于固定其与连接杆相对位置的锁紧装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环与相邻主体环之间的角度调节机构为底部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底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底部连杆和底部大齿轮,所述底部大齿轮固定安装在底部环内,底部连杆的上端固定在相邻主体环内小齿轮的齿轮轴上,底部连杆的下端通过转动副与底部大齿轮相连,使得相邻主体环内小齿轮能够绕底部大齿轮公转,所述底部大齿轮上也设有用于固定其与连接杆相对位置的锁紧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锥形锁紧环和锁紧螺帽,所述锥形锁紧环设于连接杆和底部连杆上,锥形锁紧环套设于相应大齿轮或底部大齿轮的齿轮轴上,锥形锁紧环上开设有便于收缩挤压的变形缝,锥形锁紧环外侧设有与锁紧螺帽配合的螺纹,通过将锁紧螺帽拧紧在锥形锁紧环上,挤压锥形锁紧环变形锁紧连接杆与齿轮轴的相对位置或者底部连杆与齿轮轴的相对位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条上设有多个腰孔,所述支撑环上设有相应的螺孔,通过螺栓将固定条可拆卸的安装在底部环与第一级主体环之间以及相邻两级主体环之间。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为直径相同的圆柱形管,所述圆柱形管顶部靠随形支架能弯曲的内侧设有防止相互碰撞槽口,其中主体环的圆柱形管槽口下方的管壁设有向下的突起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大齿轮和大齿轮的轮轴端部设有便于固定和调节的调节孔。
15.进一步地,所述随形支架还包括用于改善应力分布、提高支撑荷载的张力系泊机构,所述张力系泊机构包括弹性索和用于将所述弹性索进行连接的铰接接头,每个支撑环内均设有若干系泊点,所述铰接接头根据装置的受力情况设置在每个支撑环内部相应的系泊点上,所述弹性索则通过所述铰接接头将相邻的支撑环进行相连。
16.进一步地,每级支撑环内均设有四个系泊点,定义所有大齿轮和小齿轮所在平面为随形调整平面,随形调整平面与支撑环相交的底部设有第一系泊点,每个支撑环靠近外板支撑架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垂直于随形调整平面的横杆,所述横杆中部设有第二系泊点,随形调整平面两侧对称的支撑环内壁顶部分别设有第三系泊点和第四系泊点,四个系泊点构成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相邻支撑环的四个系泊点之间通过弹性索相连。
17.进一步地,所述外板支撑架包括伸缩杆和与支撑沉船外板接触的支撑板,所述伸缩杆通过铰接座安装于随形支架弯曲的外侧壁的主体环上,所述支撑板通过万向接头安装在伸缩杆的伸缩端部。
18.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通过旋转装置安装在支撑环上,所述旋转装置为安装盘,所述安装盘通过转动副安装在支撑环上,并且所述安装盘上设有能锁定其位置的锁紧螺栓。
19.进一步地,所述俯仰调节机构包括铰接台和多个底部伸缩杆,所述底部环通过所述铰接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部伸缩杆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底部环中部或者上部铰接,多个底部伸缩杆分布在底部环四周,通过多个底部伸缩杆的伸缩运动驱动底部环绕着铰接台旋转,调整俯仰角度。
20.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古沉船鱼鳞式外板的横向支承装置,不仅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而且支撑角度灵活可调,能针对性地对每一块古船外板进行保护,还可满足多种不同形状和制造工艺的古船外板的横向支撑需求。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结构简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底座和底部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外板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小齿轮与连接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主体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主体环与主体角度调节机构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中部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中部支撑环的侧视图;
32.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一号中部支撑环的a1号系泊点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一号中部支撑环的b1号系泊点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一号中部支撑环的c1号系泊点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支承装置的弹性索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6.图中:1

古船外板,2

角度调节机构,3

中部支撑环,4

底部支撑环,5

底座,6

顶部支撑环,7

外板支撑架,8

固定条,9

张力系泊机构,20

固定轴,21

底部大齿轮,22

一号小齿轮,23

一号齿轮轴,24

二号小齿轮,25

二号齿轮轴,26

大齿轮,271

底部连接杆,272

中部连接杆,28

锁紧螺帽,29

锥形锁紧环,31

一号中部支撑环,32

二号中部支撑环,51

铰接台,52

底部伸缩杆,71

外板支撑杆,72

支撑板,73

安装盘,74

锁紧螺栓,75

铰接座,76

球形万向接头,91

弹性索,92

横杆,93

铰接接头,911

a1号系泊点,912

b1号系泊点,913

c1号系泊点,914

d1号系泊点,915

a2号系泊点,916

b2号系泊点,917

c2号系泊点,918

d2号系泊点,919

a3号系泊点,920

b3号系泊点,921

c3号系泊点,922

d3号系泊点。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8.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古沉船鱼鳞式外板的横向支承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5和安装在底座5上的随形支撑结构,所述随形支撑结构包括随形支架和安装于随形支架上用于支撑沉船外板的外板支撑架7,所述随形支架包括多级通过角度调节
机构2依次相连的支撑环,其中第一级支撑环为底部支撑环4,其余支撑环为主体环,主体环又分为中部支撑环3和顶部支撑环6;底部支撑环4通过俯仰调节机构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外板支撑架7安装于主体环上,相邻两个支撑环之间通过可拆卸的固定条8相连;通过俯仰调节机构调整整个随形支架的俯仰角度,通过角度调节机构2调整随形支架的整体形状与古沉船的横剖面型线形状相似,使得外板支撑架7处于最佳支撑状态,通过固定条8固定随形支架的整体形状。具体的:
39.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主要由设置在所述随形支撑结构中的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构成,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承环内部的小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小齿轮之间的大齿轮,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通过转动相应的齿轮来对支撑环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同时所述齿轮组中各个齿轮的中心轴均相互平行,保证支撑环之间在进行角度调节时处于同一平面内。
40.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环4的主体结构采用的是具有良好的承重效果的长圆柱形的管状结构,对应的所述底座5上的俯仰调节机构包括铰接台51和多个底部伸缩杆52,所述底部支撑环4通过所述铰接台51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5上,所述底部伸缩杆52一端与底座5铰接,另一端与底部支撑环4中部或者上部铰接,多个底部伸缩杆52分布在底部环四周,通过多个底部伸缩杆52的伸缩运动驱动底部支撑环4绕着铰接台51旋转,调整俯仰角度。
41.如图3至图8所示,所述中部支撑环3的主体结构为一个直径与所述底部支撑环4相同的短圆柱形的管状结构,一号中部支撑环31通过底部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底部支撑环4相连,具体的,所述底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底部大齿轮21、一号小齿轮22、一号齿轮轴23和固定轴20,所述固定轴20焊接在所述底部支撑环4上部边缘的内壁上,所述底部大齿轮21通过所述固定轴20固定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环4内,底部大齿轮21与固定轴20偏心设置;并使所述底部大齿轮21的轮齿部能露在底部支撑环4外面,所述一号齿轮轴23安装在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部,并且与所述固定轴20平行,所述一号小齿轮22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一号齿轮轴23上,使所述底部大齿轮21与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的一号小齿轮22相互啮合,所述底部大齿轮21与一号小齿轮22之间还设有底部连接杆271,所述底部连接杆27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一号齿轮轴23上,下端通过转动副安装在所述底部大齿轮21相连,使得一号小齿轮22能够绕着底部大齿轮21公转,从而调整一号中部支撑环31和底部支撑环4之间的相对角度;所述底部连接杆271与所述底部大齿轮21相连的一端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底部大齿轮21与底部连接杆271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锁紧装置;用于锁定底部连接杆271与底部大齿轮21的相对角度,从而固定一号中部支撑环31和底部支撑环4之间的相对角度。
42.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锥形锁紧环29和锁紧螺帽28,所述锥形锁紧环29设于所述底部连接杆271上,锥形锁紧环29套设于所述底部大齿轮21的轮轴或者轴心处上,锥形锁紧环29上开设有便于收缩挤压的变形缝,锥形锁紧环29外侧设有与锁紧螺帽28配合的螺纹,通过将锁紧螺帽28拧紧在锥形锁紧环29上,挤压锥形锁紧环29变形,从而锁紧底部连接杆271与所述底部大齿轮21的相对角度。当将所述锁紧螺帽28松开时,所述底部大齿轮21与所述底部连接杆271为转动连接,当所述一号小齿轮22转动时,会绕着所述底部大齿轮21的轴心进行公转转动,从而能调节所述底部支撑环4与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之间的角度,当将所述锁紧螺帽28拧紧时,所述底部大齿轮21与底部连接杆271为固定连接,从而能将所述底部支
撑环4与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
43.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底部大齿轮21的轮齿最多都只有上半部分在工作,所以所述底部大齿轮21也可以采用只有半边开有轮齿的不完全齿轮;但为了使所述底部大齿轮21的轴线能尽量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环4与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的中间,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轴20并没有设置在所述底部大齿轮21的轴孔中,而是穿过了所述底部大齿轮21的非工作部的轮辐部分,再将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环上,从而更方便所述底部大齿轮21与相邻主体环上的一号小齿轮22进行啮合,使得所述底部支撑环4与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能有更大的角度调节范围。
44.同样的,相邻主体环之间的也通过主体角度调节机构相连,所述主体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每个主体环内的小齿轮,和设置在相邻两个主体环之间与所述小齿轮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并且每个小齿轮和与其啮合的大齿轮之间也设有一根中部连接杆272,所述中部连接杆272与所述底部连接杆271结构相同,其一端也设有锁紧装置。
45.下面以一号中部支撑环31之间的二号中部支撑环32角度调节结构为例来说明书主体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上部设置有二号中部支撑环32,所述二号中部支撑环32的结构与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结构基本相同,设置在一号中部支撑环31与所述二号中部支撑环32之间的主体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二号齿轮轴25,二号小齿轮24和中部连接杆272。相同的,所述二号齿轮轴25固定安装在所述二号中部支撑环32内部,所述二号齿轮轴25的轴线与所述一号齿轮轴23平行,所述二号小齿轮24能转动的(比如轴承)安装在所述二号齿轮轴25上,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与所述二号中部支撑环32之间还设有一个大齿轮26,本实施例中,大齿轮26两侧均设有固定轮轴,所述大齿轮26的分度圆较大,以至于能同时分别与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和所述二号中部支撑环32上的小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大齿轮26与二号小齿轮24、一号小齿轮22之间分别设有中部连接杆272,其中,下部的中部连接杆272下端固定在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的一号齿轮轴23上,上端能转动的连接在大齿轮26一侧的轮轴上,并能通过锁紧装置锁紧;上部的中部连接杆272上端固定在二号中部支撑环32内的二号齿轮轴上,下端能转动的连接在大齿轮26另一侧的轮轴上,并能通过锁紧装置锁紧。这样一号小齿轮22和二号小齿轮24分别能够绕大齿轮26进行公转,调整相对角度,又能锁定相应角度,锁紧方式详细上述。
46.以此类推,其他主体环之间的主体角度调节机构完全相同,根据古船型深以及船体侧部外板鱼鳞级数的多少的实际需求,从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依次拼接出相应数量的主体环。
47.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底部大齿轮21和所述大齿轮26的的轮轴端部均设有便于调节的内孔,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内孔为内六边形孔,为便于固定和调节主体角度调节机构,通过将内六角扳手工具插入到底部大齿轮21或所述大齿轮26的六角孔中并保持其静止不动,然后松开锁紧螺帽28,在横向支承装置处于支撑状态下,通过六角转动工具扭动所述大齿轮26并辅以推力,就能能够更方便的对支撑环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当调整好角度之后,再保持六角扳手工具静止不动,然后拧紧锁紧螺帽28,从而更方便的对支撑环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
4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环之间的间隙越大或者齿轮的分度圆半径越大,则所述主体环的角度可调节范围越大,其齿数越多,则角度可调节的精度就越高,但是结构越复
杂,因此齿数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49.在本实施例中,最顶部的主体环为顶部支撑环6,所述顶部支撑环6作为最末端的一个支撑环,用于对整个装置进行封顶,所述顶部支撑环6为顶部密封的圆柱筒状结构,其内部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则与其他支撑环完全一样,区别在于顶部支撑环6的顶部设有封顶板。
50.虽然单纯的圆柱形管状结构的支撑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古船外板1的支撑角度,但调节角度稍微变大之后,相邻的两个支撑环就很容易碰到一起,从而导致整个支承装置的角度调节范围很有限。因此,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将每个支撑环在弯曲时容易产生干涉的一侧开有一个防止相互碰撞的槽口,槽口下方的侧壁则设有向下的突起结构,突出的侧壁的形状与所开槽口的形状相对应,但略小于所开槽口的大小,当支撑环相对转动来对古船外板1进行支撑时,所述支撑环上突出的侧壁能在一定程度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槽口内部,从而在保证了整个支撑环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所述支撑环之间的角度调节范围。
51.如图9至图14所示,为了降低齿轮和连接杆的应力负担,所述支撑环内部还设有张力系泊机构,所述张力系泊机构包括弹性索91和用于方便所述弹性索91进行连接的铰接接头93,所述铰接接头93根据装置的受力情况设置在每个支撑环内部相应的系泊点上,其中所述主体环上系泊点的位置和数量均相同,所述弹性索91则通过所述铰接接头93将相邻的支撑环依次相连。每级支撑环内均设有四个系泊点,定义所有小齿轮和大齿轮所在平面为随形调整平面,具体的,以一号中部支撑环31为例,所述随形调整平面与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相交的底部也就是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向下突出的侧壁下部设有a1号系泊点911,所述a1号系泊点911的对面也就是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靠近外板支撑架7一侧的底部设有一个垂直于所述随形调整平面的横杆92,所述横杆92具体焊接在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壁下部,所述b1号系泊点912上的铰接接头93设置在所述横杆92中部,所述一号中部支撑环31与所述随形调整平面对称的两侧内壁上部则分别设有c1号系泊点913和d1号系泊点914,且所述的c1号系泊点913和d1号系泊点914的连线与所述大齿轮26的中心轴平行,上述任意两处系泊点间的距离都相等,从而使得单个支撑环上的四个系泊点两两之间的连线可构成一个正四面体,进而保证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受力更加均匀;每个系泊点上设有四个铰接接头93,其中左右方向上的两个铰接接头93分别通过弹性索91与水平方向上最近的两个系泊点上的铰接接头93活动相连,而上下方向上的两个铰接接头93则分别通过弹性索91与垂直方向上最近的两个系泊点上的铰接接头93活动相连,所述弹性索91采用的是两端设有环扣53的强力弹簧,安装时均处于被拉伸状态。
52.主体环上系泊点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如图14所示:
53.二号中部支撑环32内所述a2号系泊点915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弹性索91分别与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a1号系泊点911和三号中部支撑环内a3号系泊点919相连,所述a2号系泊点915在水平方向上则通过弹性索91分别与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c1号系泊点913和d1号系泊点914相连;
54.二号中部支撑环32内所述b2号系泊点916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弹性索91分别与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b1号系泊点912和b3号系泊点920相连,二号中部支撑环32内所述b2号系泊点916在水平方向上则通过弹性索91分别与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d1号系泊点914和c1号系
泊点913相连;
55.二号中部支撑环32内所述c2号系泊点917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弹性索91分别与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c1号系泊点913和c3号系泊点921相连,所述c2号系泊点917在水平方向上则通过弹性索91分别与三号中部支撑环内a3号系泊点919和b3号系泊点920相连;
56.二号中部支撑环32内所述d2号系泊点918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弹性索91分别与一号中部支撑环31内d1号系泊点914和d3号系泊点922相连,所述d2号系泊点918在水平方向上则通过弹性索91分别与三号中部支撑环内b3号系泊点920和a3号系泊点919相连;
57.相同地,所述底部支撑环4和所述顶部支撑环6内部也设有四个系泊点,其系泊点置与所述主体环上的所述系泊点的一致,所述底部支撑环4、顶部支撑环6与所述主体环之间也是通过弹性索91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连接。
58.当所述随形支撑结构保持直立形成一个稳定的圆筒型支柱时,此时所述弹性索91均受拉,且每根弹性索91的拉伸应力基本相同,所示角度调节机构2主要受压,所述随形支撑结构处于初始平衡状态;当所述随形支撑结构弯曲一定角度来对古船外板1进行支撑时,此时弯曲内侧的弹性索91会收缩,对应的外侧靠近古船外板1的弹性索91会被拉伸,从而将齿轮轮齿和连接杆27上大量的弯曲应力转换成了弹性索91上的拉伸应力,并通过铰接接头93将应力分散到了支撑环的其他部位,使得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不再是主要受力构件,从而大大提高了本支承装置的承载能力;同时随着所述随形支撑结构的弯曲,相邻支撑环之间被拉伸的弹性索91的应力差会使所述随形支撑结构整体形成一个向上的预应力,从而能抵消古船外板1的部分重力,对古船外板1进行稳固的支撑。
59.为了进一步将所述支撑环之间的角度固定的更加牢固,所述支撑环上还设有固定条8,具体的,所述固定条8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两端开有多个用于设置螺栓的腰孔,对应的支撑环上也开有与之相应的螺纹孔,所述固定条8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支撑环的外壁上,使所述固定条8能随着所述支撑环之间角度的变化进行微调,从而能使相邻支撑环之间的角度固定的更加稳固。
60.如图5所示,所述外板支撑架7用于直接对古船外板1进行支撑,其具体数量依所述古船外板1的数量而定,其安装位置根据古船外板1的大小和间距设置在相应的主体环的外壁上,所述外板支撑架7主要由外板支撑杆71和支撑板72组成,具体的,所述外板支撑杆71包括但不仅限于气压伸缩杆,所述气压伸缩杆的一端设有一个三角形铰接座75,对应的所述支撑环上还设有方便安装所述铰接座75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为圆柱形的安装盘73,所述铰接座75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盘73的端面上,所述安装盘73的底部焊接在所述支撑环靠近所述b2号系泊点916一侧的外壁上,同时所述安装盘73的端面还可以360
°
旋转,安装盘73的侧面设有锁紧螺栓74,通过拧紧所述锁紧螺栓74能锁住所述安装盘73的旋转,通过所述铰接座75和安装盘73能够对所述气压伸缩杆的角度进行调节,所述支撑板72通过球形万向接头76活动设置在所述气压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调节球形万向接头76能进一步调整所述支撑板72的方位,使得所述支撑板72更加贴合所述古船外板1。
61.进一步的,针对采用类似鱼鳞式搭接结构的古船外板1,由于每一块外板在依次搭接时都会有部分结构向外突出,从而会形成鱼鳞式的阶梯状外板,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72的支撑面上还设有侧板,使所述支撑板72的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呈l形,工作时,通过将所述支撑板72的侧板顶住鱼鳞式古船外板1的凸出部,能更好的对每一块外板进行支
撑和托举,同时也避免了古船外板1的滑脱和移位。
62.本发明的安装流程以及使用方法如下:
63.如图3所示,在使用前,先将所述底部支撑环4、中部支撑环3和所述顶部支撑环6通过其内部的齿轮组依次拼接成一个整体形状为直线圆筒型的支柱,将其中的小齿轮和大齿轮26通过所述连接杆进行连接,相邻支撑环之间通过弹性索91进行连接,然后将所述外板支撑架7安装到相应的支撑环外壁上,当松开所述连接杆27上的锁紧螺帽28后,小齿轮和大齿轮26可相对转动。
64.然后根据古船外轮廓确定随形支架曲线形状对每个主体环所需要调节的角度进行调节,具体先松开小齿轮上下两侧的大齿轮26上的锁紧装置,然后采用相应的六角扳手工具插入到小齿轮下方的所述大齿轮26的六角孔中并保持其静止不动,然后沿着所述大齿轮26的切线方向施加推力推动该小齿轮所在的主体环,使得小齿轮及所在主体环绕着所述大齿轮26的中心轴公转,调整随形支架在该处多角度,当调整到所需要的角度后,拧紧所述锁紧螺帽28锁定连接杆与大齿轮的相对角度,从而使得所述小齿轮和所述大齿轮26相对固定,接着使用所述固定条8锁紧相邻的支撑环之间的相对角度,然后将所述底部支撑环4旋转一定的角度,并使用所述底部伸缩杆52进行支撑,从而将整个支承装置直立起来形成一个与古船外轮廓相似的曲形管状支柱,最后通过调节所述外板支撑架7使所述支撑板72与所述古船外板1紧紧贴合,在张力系泊机构9的预应力的作用下实现对古船外板1进行有效支撑。
6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安装步骤并非本发明的唯一安装方式,若古船较大,古船外板1较多时也可以优先将主体环和顶部支撑环6组装好后,再安装到所述底部支撑环4上。
66.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微调整时,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外板支撑杆71的长度和所述支撑板72的角度来达到微调的目的;当需要调节相邻两节支撑环之间的角度时,则先需要卸下对应的所述固定条8,然后使用工具将对应的所述锁紧螺帽28松开,齿轮间的啮合保持所述管状支柱呈原状,然后使用六角扳手插入对应的所述大齿轮26的六角孔中,扭动六角扳手并配合辅助推力使得所述大齿轮26自转,并带动与之相固定的所述小齿轮转动,最后拧紧所述锁紧螺帽28并重新安装好所述固定条8,从而达到调整角度的目的。
67.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