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2022-02-19 10:1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工程土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由于建筑物长年风吹日晒雨淋或因地震摇晃,免不了造成破损裂缝,导致防水效果降低,出现漏雨问题。该情况下需要对建筑物顶部做防水处理。
3.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部分粘贴或烧拼型防水卷材、涂抹型防水材料、沥青等等方式处理的建筑物顶层防水,但是,上述有效时间也仅仅是2

4年,防水时效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防水方式的有效时间仅仅是2

4年,防水时效较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在建筑物顶部至少铺设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在第一防水层的上层铺设有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二防水层的上层铺设有第二保护层。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均由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铺设而成;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均为水泥砂浆保护层。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均为5毫米。
8.作为优选方案,在铺设第一防水层之前先铺设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由刷设在建筑物顶部的粘合剂形成。
9.作为优选方案,在铺设粘合剂时,间隔刷两次,间隔时间为10分钟。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粘合剂的预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水泥和溶剂混合形成浆料,在浆料中加入胶粉,搅拌均匀后得到所述粘合剂;所述水泥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

3):1;浆料和胶粉的质量比为(150

250):1。
11.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上层铺设有第三保护层;所述第三保护层为珍珠岩保护层。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珍珠岩保护层的厚度为2

4厘米;所述珍珠岩保护层朝向排水孔的方向倾斜设置。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泥砂浆保护层由水泥砂浆浇筑而成;所述水泥砂浆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水泥、砂浆和溶液混合形成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溶剂的体积比例为1:3:0.65。
14.作为优选方案,在同一保护层中,相邻两块所述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错位搭接铺设;搭接位置通过粘合剂粘结而成。
15.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中设置有两层防水层,可以解决漏水的问题;同时,在每层防水层的上层铺设有保护层,能防止防水层受太阳照射及空气
接触而导致老化氧化,提高了抗老化、抗裂、抗拉伸、耐热寒等性能,使得防水材料的寿命大大增加,进而延长了防水的寿命,增加防水年限,一般能保证50

60年的防水。
17.2.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在铺设第一防水层之前先铺设粘合剂层,使得第一防水层铺设牢固。
18.3.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相邻两块所述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错位搭接铺设,能够保证覆盖全面,不会存在连接缝。
19.4.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因为设置了珍珠岩保护层,可以有效的支撑地面相当的重量,具有很高的承重能力,防止防水层被破坏。同时,珍珠岩保护层朝向排水孔的方向倾斜设置,方便排水。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的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建筑物顶部地面;2、第一防水层;3、第一保护层;4、第二防水层;5、第二保护层;6、第三保护层;7、饰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
29.在对建筑物顶部进行防水处理之前,根据当地气象最大降水量,进行排水管的设置;具体的,排水管的数量的计算方式为,降水量(m/h)*屋顶汇水面积(

)/所选取排水管排水量(m3/h)=所需选定排水量排水管的数量;即当地气象最大降水量,乘以屋顶汇水面
积,计算好总的降雨量,然后除以选取的排水管流量,计算好排水口数量。在核算的排水管口径上按照1.5的系数左右选择排水管,保证屋顶排水能满足当地最大降雨量排水需求。
30.s1,对建筑物顶部地面1进行清理;对建筑物顶部地面1进行清理,保证地面干燥、干净、无尘土无油污,阴阳角做成圆弧形。同时,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应在10摄氏度以上,且24小时内不宜有降雨。
31.将地面清理干净后,若地面不平整坑洼大,需要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水泥砂浆中水泥、砂、水的体积比为1:3:0.65,并添加堵漏王等防水添加剂,等待泥沙浆凝固后再进行防水施工;
32.s2,铺设粘合剂层;先预制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的预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水泥和溶剂混合形成浆料,在所述浆料中加入胶粉,搅拌均匀后得到所述粘合剂;所述水泥一般使用32.5r标号就可以,所述胶粉可使用801建筑速溶胶粉。
33.所述水泥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

3):1,优选为2:1;所述浆料和所述胶粉的质量比为(150

250):1,优选为200:1。
34.将预制好的粘合剂,用刷子在顶部屋面刷两次,形成粘合剂层;进一步的,刷两次粘合剂之间间隔10分钟,先对第一次刷的粘合剂进行晾晒。
35.s3,铺设第一防水层2;在粘合剂的上表面铺设第一防水层2,所述第一防水层2选择为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可以使用400克国标产品,抗低温零下20度;在铺设过程中,如果整片的长度或宽度不够,需要进行错位搭边施工,即将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进行错位搭边施工,即将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在相邻的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上覆盖10

15厘米,重叠的位置同样使用粘合剂进行粘合,保证覆盖全面。
36.s4,铺设第一保护层3;在第一防水层2的上表面铺设第一保护层3,所述第一保护层3由水泥砂浆凝固而形成;水泥砂浆中水泥、砂、水的体积比为1:3:0.65,并添加堵漏王等防水添加剂;所述第一保护层3的厚度为5毫米;晾晒24小时。
37.s5,铺设第二防水层4;在第一保护层3的上表面铺设第二防水层4,所述第一防水层2选择为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且第二防水层4的铺设方式与第一防水层2的铺设方式相同。
38.s6,铺设第二保护层5;在第二防水层4的上表面铺设第二保护层5,所述第二保护层5由水泥砂浆凝固而形成;具体的水泥砂浆的配比与第一保护层3中的水泥砂浆的配比相同。所述第二保护层5的厚度为5毫米;等待第二层保护层中的水泥砂浆凝固。
39.s7,铺设第三保护层6;当第二保护层5中的水泥砂浆凝固后,在第二保护层5的上表面铺设第三保护层6;所述第三保护层6为珍珠岩保护层;所述第三保护层6由膨胀珍珠岩水泥浆料凝固而成;珍珠岩水泥砂浆中,水泥和膨胀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6~7;其中,水泥可采用325或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膨胀珍珠岩的细度0.5~3.4mm。
40.在制备过程中,按比例加入水泥和膨胀珍珠岩,加水搅拌2分钟左右;加水量以拌和好的料浆稠度为7.5cm左右,密度控制在950~1050g/l为准,得到膨胀珍珠岩水泥浆料。在珍珠岩水泥浆料中添加防水添加剂,防水添加剂可以选择为堵漏王等。
41.所述第三保护层6的厚度为2

4厘米左右,同时,第三保护层6的整体应该向排水孔的方向倾斜设置,倾斜角大约为4

10度左右。
42.s8,铺设饰面层7;若在顶部地面上需要考虑人员活动,可以铺设饰面层7,所述饰
面层7可以采用瓷砖,可以选择形状为正方形,长度为10厘米的瓷砖。
43.若边缘有垂直的墙体,则在侧面的墙体上还需要进行防水施工,侧墙做防水的高度为15厘米,即防水的最高点到达地面的距离为15厘米,施工方法一致。
44.通过采用上述建筑物顶部防水处理方法,采用两层防水层以及第一保护层3和第二保护层5,可以使得防水层中的防水材料不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防止被太阳照射以及温度变化等引起防水材料氧化老化等,使得防水材料的寿命大大增加,能够彻底解决漏水问题,同时,因为设置了第三保护层6即珍珠岩保护层,可以有效的支撑与地面相当的重量,具有很高的承重能力,防止防水层被破坏。
45.同时,做了屋顶排水量与排水管的选择方法,保障了及时排水,能够更好的配合防水层发挥作用。
4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