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供煤系统中气锤的气路用气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06:00: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主要涉及供煤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煤系统中气锤的气路用气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输煤系统中,往往采用上口大、下口小的料仓,容易造成物料之间的挤压,因此需要气锤对输煤系统进行振打疏通。
3.根据申请号为cn201921429023.9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气水分离装置可知,该分离装置包括封闭筒体以及竖向挡板,封闭筒体一侧连接有含水气体管路,另一侧连接有工作气路,其底部连接有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上连接有阀门;竖向挡板设置为若干个,所述竖向挡板设置在所述封闭筒体内,并将封闭筒体的中部分隔为若干个竖向空间,所述竖向挡板的上端和筒体顶部之间以及所述竖向挡板的下端和筒体底部之间均留有间隙。本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动力,流动阻力小,能够方便地将从压缩机出来的含有水气体中的水分离出来,使进入工作气路中的气体满足使用要求,防止对工作气路上连接的电磁阀和气缸造成损伤,增加与工作气路连接的电磁阀和气缸的使用寿命。
4.但上述分离装置仍然存在着缺陷,例如上述分离装置具有流动阻力小,动力需求低的优点,但上述分离装置仅设置若干个竖向挡板分隔封闭筒体,导致含水气体与竖向挡板接触不够充分,难以有效进行多次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供煤系统中气锤的气路用气水分离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供煤系统中气锤的气路用气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壳体上穿设有出气管,所述分离筒的外部顶端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分离筒的内部顶端设有冷凝组件、底端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冷凝组件与加热组件之间设有分离组件,
8.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分离筒内部顶端的冷凝箱,以及固定于所述冷凝箱下表面的吸附收集机构;
9.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分离筒底端内壁表面的加热箱,固定于所述加热箱内部的加热铜管,以及穿设于所述加热箱壳体上、且与所述分离组件的出水端相连接的进水机构;
10.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出气管外部的多个第一升降筒,以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升降筒之间、第一升降筒与出气管之间的第二升降筒,所述第一升降筒、第二升降筒的驱动端均与升降组件的执行端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筒、第二升降筒上表面的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筒和第二升降筒顶端外表面的挤压环,以及
固定于所述挤压环上表面且对称设置的提拉块,使得第一升降筒、第二升降筒依次推动其上的挤压环进行上升时,通过挤压环挤压海绵吸附垫。
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分离筒上表面的防尘罩,设于所述防尘罩内部、且以所述出气管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动力机构,以及与所述动力机构的执行端相连接的执行机构,通过动力机构带动执行机构工作,通过执行机构带动第一升降筒、第二升降筒进行升降。
13.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机构的执行端相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远离动力机构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分离筒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旋转轴外表面依次穿插有多个凸轮,所述凸轮的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相交错,所述凸轮的底端铰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依次贯穿所述分离筒的顶端壳体以及冷凝箱与提拉块相连接,通过凸轮的转动带动升降杆进行升降,通过升降杆的升降带动第一升降筒、第二升降筒进行升降。
14.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分离筒上表面的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的执行端相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固定于所述分离筒的上表面,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通过电机带动减速机工作,通过减速机增加电机的扭矩,并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旋转轴的转动。
15.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收集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冷凝箱底端的集水槽,固定于所述集水槽槽体内壁底端的海绵吸附垫,以及环绕所述海绵吸附垫设置的多个滴水头,多个所述滴水头均固定于所述集水槽的槽体内壁表面,海绵吸附垫汲取的水分流出,流出的水分顺着集水槽倾斜的坡面进行滑动,直至通过滴水头滴落。
16.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吸附垫的上表面以及集水槽的槽体内壁均固定有多个钕磁铁,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钕磁铁之间磁性相斥,以使挤压环还未挤压海绵吸附垫,海绵吸附垫能够远离集水槽,防止集水槽上所附着的水分重新流回集水槽。
1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加热箱壳体上的通孔,固定于所述通孔内壁表面的出液斗,以及与所述出液斗的出水端相连接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加热箱的内部,出液斗冷凝滴落的水分从加热箱的上表面滑落至出液斗的内部,出液斗通过出水管将水分输送至加热箱的内部进行储存。
18.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组件与加热组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加热箱的出水端相连接且延伸至外部的第一输水管,与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出水端相连接的水泵,以及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相连接的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冷凝箱的内部,水泵通过第一输水管引导加热箱内部流体进入第二输水管,通过第二输水管引导流体进入冷凝箱的内部。
19.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多个气孔,出气管通过其上下两端的气孔引导干燥空气从第二升降筒内进入其内。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1.其一,本发明能够在分离筒中对含水空气进行多次分离,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离效果,具体为:含水空气首先与加热箱相接触,经过加热的含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空气与冷凝箱相接触,从而因降低温度而下沉,且空气中的水分预冷凝结,并被冷凝箱下表面的吸附收集机构所吸附收集,初步分离的空气通过加热箱、冷凝箱的反复加热和冷却,从而在由多个第一升降筒与第二升降筒组成的空气流道中反复上升与下降,从而进行多次分
离,并最终进入出气管中排出。
22.其二,本发明通过升降组件带动第一升降筒上升时,第二升降筒进行下降,于此同理,通过通过升降组件带动第一升降筒下降时,第二升降筒进行上升,从而改变分离筒内部空气所能流经的流道,以使空气可以滞留在分离筒内进一步进行多次分离,以及防止空气因回流而影响分离效果。
23.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爆炸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爆炸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29.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爆炸图;
30.图7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31.图8为图3的a区结构放大图。
32.图中:10、分离筒;20、出气管;30、升降组件;31、防尘罩;32、动力机构;321、电机;322、减速机;33、执行机构;331、旋转轴;332、凸轮;333、升降杆;40、冷凝组件;41、冷凝箱;42、吸附收集机构;421、集水槽;422、海绵吸附垫;423、滴水头;424、钕磁铁;50、加热组件;51、加热箱;52、进水机构;521、通孔;522、出液斗;523、出水管;53、加热铜管;60、分离组件;61、第一升降筒;62、第二升降筒;63、挤压机构;631、挤压环;632、提拉块;70、连接组件;71、第一输水管;72、水泵;73、第二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

8,一种供煤系统中气锤的气路用气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10,所述分离筒10的壳体上穿设有出气管20,所述分离筒10的外部顶端设有升降组件30,所述分离筒10的内部顶端设有冷凝组件40、底端设有加热组件50,所述冷凝组件40与加热组件50之间设有分离组件60,
37.所述冷凝组件40包括固定于所述分离筒10内部顶端的冷凝箱41,以及固定于所述冷凝箱41下表面的吸附收集机构42;
38.所述加热组件50包括固定于所述分离筒10底端内壁表面的加热箱51,固定于所述加热箱51内部的加热铜管53,以及穿设于所述加热箱51壳体上、且与所述分离组件60的出水端相连接的进水机构52;
39.所述分离组件60包括套设于所述出气管20外部的多个第一升降筒61,以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升降筒61之间、第一升降筒61与出气管20之间的第二升降筒62,所述第一升降筒61、第二升降筒62的驱动端均与升降组件30的执行端相连接;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含水空气通过分离筒10侧壁上的进气管进入分离筒10,含水空气首先与加热箱51相接触,经过加热的含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空气与冷凝箱41相接触,从而因降低温度而下沉,且空气中的水分预冷凝结,并被冷凝箱41下表面的吸附收集机构42所吸附收集,初步分离的空气通过加热箱51、冷凝箱41的反复加热和冷却,从而在由多个第一升降筒61与第二升降筒62组成的空气流道中反复上升与下降,从而进行多次分离,并最终进入出气管20中排出;
41.进一步的,通过升降组件30带动第一升降筒61上升时,第二升降筒62进行下降,于此同理,通过通过升降组件30带动第一升降筒61下降时,第二升降筒62进行上升,从而改变分离筒10内部空气所能流经的流道,以使空气可以滞留在分离筒10内进一步进行多次分离,以及防止空气因回流而影响分离效果。
42.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3,所述分离组件6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筒61、第二升降筒62上表面的挤压机构63,所述挤压机构63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筒61和第二升降筒62顶端外表面的挤压环631,以及固定于所述挤压环631上表面且对称设置的提拉块632,所述吸附收集机构42包括设于所述冷凝箱41底端的集水槽421,固定于所述集水槽421槽体内壁底端的海绵吸附垫422,以及环绕所述海绵吸附垫422设置的多个滴水头423,多个所述滴水头423均固定于所述集水槽421的槽体内壁表面,所述海绵吸附垫422的上表面以及集水槽421的槽体内壁均固定有多个钕磁铁424,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钕磁铁424之间磁性相斥;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使得第一升降筒61、第二升降筒62依次推动其上的挤压环631进行上升时,通过挤压环631挤压海绵吸附垫422;
44.进一步的,通过海绵吸附垫422吸附含水空气中的水分,通过挤压环631挤压海绵吸附垫422,以使海绵吸附垫422汲取的水分流出,流出的水分顺着集水槽421倾斜的坡面进行滑动,直至通过滴水头423滴落;
45.进一步的,由于海绵吸附垫422的上表面以及集水槽421的槽体内壁固定的相应两个钕磁铁424之间磁性相斥,以使挤压环631还未挤压海绵吸附垫422,海绵吸附垫422能够远离集水槽421,防止集水槽421上所附着的水分重新流回集水槽421。
46.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2、3和8,所述升降组件30包括固定于所述分离筒10上表面的防尘罩31,设于所述防尘罩31内部、且以所述出气管20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动力机构32,以及与所述动力机构32的执行端相连接的执行机构33,所述执行机构33包括与所述动力机构32的执行端相连接的旋转轴331,所述旋转轴331远离动力机构32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分离筒10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旋转轴331外表面依次穿插有多个凸轮332,所述凸
轮332的轴线与所述旋转轴331的轴线相交错,所述凸轮332的底端铰接有升降杆333,所述升降杆333依次贯穿所述分离筒10的顶端壳体以及冷凝箱41与提拉块632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32包括固定于所述分离筒10上表面的电机321,以及与所述电机321的执行端相连接的减速机322,所述减速机322固定于所述分离筒10的上表面,所述减速机322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轴331相连接;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尘罩31为动力机构32和执行机构33提供防尘功能,防止外界灰尘侵蚀执行机构33和动力机构32,通过动力机构32带动执行机构33工作,通过执行机构33带动第一升降筒61、第二升降筒62进行升降;
48.进一步的,旋转轴331在执行机构33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时,通过旋转轴331带动凸轮332进行转动,由于凸轮332的轴线与旋转轴331的轴线相交错,且凸轮332底端铰接的升降杆333固定于提拉块632上,从而通过凸轮332的转动带动升降杆333进行升降,通过升降杆333的升降带动第一升降筒61、第二升降筒62进行升降;
49.进一步的,通过电机321带动减速机322工作,通过减速机322增加电机321的扭矩,并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旋转轴331的转动。
50.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2、4、5和6,所述进水机构52包括设于所述加热箱51壳体上的通孔521,固定于所述通孔521内壁表面的出液斗522,以及与所述出液斗522的出水端相连接的出水管523,所述出水管523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加热箱51的内部,所述冷凝组件40与加热组件50之间通过连接组件70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70包括与所述加热箱51的出水端相连接且延伸至外部的第一输水管71,与所述第一输水管71的出水端相连接的水泵72,以及与所述水泵72的出水端相连接的第二输水管73,所述第二输水管73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冷凝箱41的内部,所述出气管20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多个气孔21;
5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出液斗522冷凝滴落的水分从加热箱51的上表面滑落至出液斗522的内部,出液斗522通过出水管523将水分输送至加热箱51的内部进行储存;
52.进一步的,水泵72通过第一输水管71引导加热箱51内部流体进入第二输水管73,通过第二输水管73引导流体进入冷凝箱41的内部;
53.进一步的,出气管20通过其上下两端的气孔21引导干燥空气从第二升降筒62内进入其内。
54.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55.在使用气水分离装置分离气锤气路的含水压缩空气时,含水空气通过分离筒10侧壁上的进气管进入分离筒10,含水空气首先与加热箱51相接触,经过加热的含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空气与冷凝箱41相接触,从而因降低温度而下沉,且空气中的水分预冷凝结,并被冷凝箱41下表面的吸附收集机构42所吸附收集,初步分离的空气通过加热箱51、冷凝箱41的反复加热和冷却,从而在由多个第一升降筒61与第二升降筒62组成的空气流道中反复上升与下降,从而进行多次分离,并最终进入出气管20中排出;
56.通过海绵吸附垫422吸附含水空气中的水分,通过挤压环631挤压海绵吸附垫422,以使海绵吸附垫422汲取的水分流出,流出的水分顺着集水槽421倾斜的坡面进行滑动,直至通过滴水头423滴落;
57.通过升降组件30带动第一升降筒61上升时,第二升降筒62进行下降,于此同理,通过通过升降组件30带动第一升降筒61下降时,第二升降筒62进行上升,从而改变分离筒10
内部空气所能流经的流道,以使空气可以滞留在分离筒10内进一步进行多次分离,以及防止空气因回流而影响分离效果。
58.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