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03:05: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建筑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多层的工业厂房,由于砖墙承重已不能适应荷重较大的要求,往往采用框架作为承重结构。框架结构是由许多梁和柱共同组成的框架来承受房屋全部荷载的结构。现有技术中的框架结构大都由预制件浇筑制得,但预制件整体重量较大,拆装和运输都不够方便。
3.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物的连接结构[申请号:202020087462.2],该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主墙和副墙,所述主墙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挂槽,所述挂槽的外侧边内部是中空的,所述挂槽的外侧边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挂槽的外侧边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块,所述伸缩块的底部前后侧边均固定安装有伸缩块限位块,所述挂槽的外侧边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中心固定块,所述伸缩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挂槽的外侧边的外壁面开设有圆形的孔,位于挂槽外侧边外壁面的圆形孔的内部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位圆柱体结构,所述按钮后侧面的上下端固定安装有按钮弹簧,位于挂槽外侧边外侧面开设的圆形孔内圆处固定安装有按钮卡块,所述按钮的后侧边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伸缩块卡块,所述伸缩块的前壁面开设有圆形的孔,位于伸缩块前壁面圆形孔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块卡块,所述伸缩块卡块的后端固定安装有伸缩块弹簧,所述副墙的侧边固定安装有挂钩。
[0004]
该发明具有达到了固定连接装配式建筑物构件的效果的优势,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拆装方便,便于运输和安装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下端与底层支撑座相连接,上端与上层支撑座相连接,还包括模块化地板组件,所述底层支撑座和上层支撑座均连接在模块化地板组件上。
[0008]
在上述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模块化地板组件包括地板板体,还包括地板外框架,所述地板外框架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空腔,所述地板板体安装在安装空腔内且地板板体与安装空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底层支撑座和上层支撑座均连接在地板外框架上。
[0009]
在上述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地板外框架上还连接有走线组件,线路位于走线组件内,所述走线组件包括位于地板外框架靠近安装空腔一侧表面且向
地板外框架内部凹陷的过线凹槽,所述过线凹槽与安装空腔相连通,所述地板外框架和加固梁上均设有与安装空腔相连通的过线孔。
[0010]
在上述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走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过线凹槽内的加固折板,所述加固折板包括两块相互垂直的加固板件,两块加固板件分别与过线凹槽的相邻两侧表面相贴合。
[0011]
在上述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安装空腔内还设有用于增强地板承压能力的强度加强板,所述强度加强板位于地板板体下方且强度加强板的上端与地板板体的下表面相贴合。
[0012]
在上述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强度加强板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上具有至少一个突出板主体表面的加强凸棱,所述加强凸棱上端具有与地板板体相平行的支撑面,所述地板板体压设在支撑面上,所述加强凸棱设有若干条且任意两条之间相互平行,加强凸棱下表面设有向加强凸棱内部凹陷的减重凹槽。
[0013]
在上述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底层支撑座包括支座底板,所述支座底板上方设有支座顶板,所述支座顶板与支座底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还包括用于连通建筑物排水系统的排水空腔,所述排水空腔位于支座顶板和支座底板之间。
[0014]
在上述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块两端分别与支座底板侧边沿和支座顶板侧边沿固定连接的边沿支撑板,连接组件还包括至少一块两端分别与支座底板尾部和支座顶板尾部固定连接的尾部支撑板,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位于排水空腔内的中心支撑板,所述中心支撑板位于支座底板的中心位置,中心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支座底板和支座顶板固定连接,中心支撑板的一侧与尾部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5]
在上述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中,所述上层支撑座包括支撑座底板和固定连接在支撑座底板上的安装固定板,安装空间分别与支撑座底板和安装固定板的表面相贴合,所述支撑座底板上还设有贯通支撑座底板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与安装空间相连通。
[0016]
在上述的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安装空间内还设有插接导向固定组件,所述插接导向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座底板上,且插接导向固定组件位于插接孔侧面,所述插接孔包括相互垂直且相互连通的纵向插接槽和横向插接槽,所述插接导向固定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纵向插接槽和/或横向插接槽的边沿,另一端沿与支撑座底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插接导向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块固定连接在纵向插接槽边沿的纵向固定板和至少一块固定连接在横向插接槽边沿的横向固定板,所述纵向固定板与横向固定板相互垂直,所述纵向固定板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块,且两块纵向固定板分别位于纵向插接槽的两侧,所述横向固定板贴合在横向插接槽远离纵向插接槽的一侧边沿。
[0017]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8]
1、本发明采用模块化地板组件,并利用底层支撑座和上层支撑座实现模块化地板组件之间或模块化地板组件与支撑梁之间的快速连接,拆装方便,便于运输和安装。
[0019]
2、本发明的地板结构将地板外框架与地板板体分别作为不同的模块,安装时将地板板体安装至地板外框架的安装空腔内,即采用模块化的安装结构,无需整体运输,进一步实现了模块化,拆装方便,便于安装。
[0020]
3、本发明在支撑座底板上开设有插接孔,支撑用的梁柱可先通过插接孔直接插接至安装空间内进行安装,使用方便,安装效率较高。
[0021]
4、本发明在支座底板上方设有支座顶板,并利用连接组件撑开支座底板与支座顶板之间的距离以形成可对接建筑物排水系统即排水管的排水空腔,使得建筑物排水系统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出水口,简化了建筑物结构且便于建筑物内的水排出。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模块化地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是模块化地板组件的爆炸图;
[0025]
图4是底层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是底层支撑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是上层支撑座的立体图;
[0028]
图7是上层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是上层支撑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0]
图中:支撑座底板400、安装固定板401、安装空间402、插接孔403、插接导向固定组件404、纵向插接槽405、横向插接槽406、纵向固定板407、横向固定板408、固定孔409、顶板410、定位空间411、安装孔412、地板板体420、地板外框架421、安装空腔422、加固梁423、走线组件424、线路425、过线凹槽426、过线孔427、加固折板428、强度加强板429、板主体430、加强凸棱431、支撑面432、减重凹槽433、排水管434、支座底板440、支座顶板441、连接组件442、排水空腔443、边沿支撑板444、尾部支撑板445、安装通孔446、中心支撑板447、间隙448、预埋件安装孔449、支撑梁450、底层支撑座451、上层支撑座452、模块化地板组件453。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2]
一种模块化地板与钢架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梁450,所述支撑梁450下端与底层支撑座451相连接,上端与上层支撑座452相连接,还包括模块化地板组件453,所述底层支撑座451和上层支撑座452均连接在模块化地板组件453上。
[0033]
本发明,使用时,利用底层支撑座451和上层支撑座452实现同层的模块化地板组件453之间的连接,上下两层之间的模块化地板组件453通过底层支撑座451、上层支撑座452以及支撑梁450实现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故本发明采用模块化地板组件453,并利用底层支撑座451和上层支撑座452实现模块化地板组件453之间或模块化地板组件453与支撑梁450之间的快速连接,拆装方便,便于运输和安装。
[0034]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模块化地板组件453包括地板板体420,还包括地板外框架421,所述地板外框架421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空腔422,所述地板板体420安装在安装空腔422内且地板板体420与安装空腔42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底层支撑座451和上层支撑座452均连接在地板外框架421上。其中,每一个地板外框架421内可设置多个安装空腔422,例如可设置两个安装空腔422,相邻两个安装空腔422之间设有加固梁423,所述加固梁423的两端均与地板外框架421固定连接。
[0035]
使用时,运输过程中可以将地板外框架421与地板板体420等结构拆分运输,安装时,地板板体420作为一个模块安装至地板外框架421的安装空腔422内。故本发明的地板结
构将地板外框架421与地板板体420分别作为不同的模块,安装时将地板板体420安装至地板外框架420的安装空腔422内,即采用模块化的安装结构,无需整体运输,同时拆装方便,便于安装。
[0036]
如图3所示,所述地板外框架421上还连接有走线组件424,线路425位于走线组件424内。这样便于建筑物内的相关线路425设置。
[0037]
具体的说,所述走线组件424包括位于地板外框架421靠近安装空腔422一侧表面且向地板外框架421内部凹陷的过线凹槽426,所述过线凹槽426与安装空腔422相连通,所述地板外框架421和加固梁423上均设有与安装空腔422相连通的过线孔427。线路425通过过线凹槽426在地板外框架421内延伸,并通过过线孔427实现在不同的地板外框架421之间延伸,保证线路425延伸路径的规范化。
[0038]
优选地,所述过线孔427设有若干个且沿地板外框架421或加固梁423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过线孔427中心在同一根直线上。线路425的出线位置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过线孔427进行出线。
[0039]
如图3所示,所述走线组件424还包括设置在过线凹槽426内的加固折板428,所述加固折板428包括两块相互垂直的加固板件,两块加固板件分别与过线凹槽426的相邻两侧表面相贴合。加固折板428可用于增强地板外框架421侧边的抗压和抗弯折强度。
[0040]
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空腔422内还设有用于增强地板承压能力的强度加强板429,所述强度加强板429位于地板板体420下方且强度加强板429的上端与地板板体420的下表面相贴合。
[0041]
为减轻地板的整体重量,故地板板体420安装至安装空腔422内后,安装空腔422内仍具有较大空隙,这样就导致地板整体的强度有待加强。故本发明在地板板体420下方设置强度加强板429以增强地板整体的支撑强度。
[0042]
具体的说,所述强度加强板429包括板主体430,所述板主体430上具有至少一个突出板主体430表面的加强凸棱431,所述加强凸棱431上端具有与地板板体420相平行的支撑面432,所述地板板体420压设在支撑面432上。强度加强板429设计为凹凸不平的结构,可防止应力集中。
[0043]
优选地,所述加强凸棱431设有若干条且任意两条之间相互平行,加强凸棱431下表面设有向加强凸棱431内部凹陷的减重凹槽433。加强凸棱431平行设置可保证支撑力相互平行,从而形成更大的合力,减重凹槽433的设置可进一步减轻整体重量。
[0044]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设置在安装空腔422内的排水管434,所述排水管434一端贯通地板板体420并与地板板体420上表面相连通,另一端地板外框架421的侧表面并与外界连通。地板板体420上表面的水可通过排水管434排出,防止地板板体420上表面积水。
[0045]
如图4所示,所述底层支撑座451包括支座底板440,所述支座底板440上方设有支座顶板441,所述支座顶板441与支座底板440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42固定连接,还包括用于连通建筑物排水系统即排水管434的排水空腔443,所述排水空腔443位于支座顶板441和支座底板440之间。优选地,所述支座底板440与支座顶板441相互平行设置。这样更加便于安装。
[0046]
使用时,楼板连接至支撑支座上,预埋件连接在支座底板440上,此时楼板的排水系统与排水空腔443连通。故本发明在支座底板440上方设有支座顶板441,并利用连接组件
442撑开支座底板440与支座顶板441之间的距离以形成可对接建筑物排水系统的排水空腔443,使得建筑物排水系统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出水口,简化了建筑物结构且便于建筑物内的水排出。
[0047]
优选地,所述支座底板440和支座顶板441的一端均呈圆弧形。圆弧形设计可避免安装时损伤安装工作人员。
[0048]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组件442包括至少一块两端分别与支座底板440侧边沿和支座顶板441侧边沿固定连接的边沿支撑板444,连接组件442还包括至少一块两端分别与支座底板440尾部和支座顶板441尾部固定连接的尾部支撑板445。其中,所述尾部支撑板445与边沿支撑板444之间相互垂直。这样可以保证支撑支座顶板441的支撑力分布的均匀性,保证支撑过程的稳定性。
[0049]
如图5所示,所述尾部支撑板445和边沿支撑板444上均贯穿设置有安装通孔446。安装通孔446的设置便于楼板结构连接至边沿支撑板444或尾部支撑板445上。
[0050]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组件442还包括位于排水空腔443内的中心支撑板447,所述中心支撑板447位于支座底板440的中心位置,中心支撑板447的两端分别与支座底板440和支座顶板441固定连接,中心支撑板447的一侧与尾部支撑板445固定连接。在中心位置再设置一块中心支撑板447可进一步保证支撑的可靠性。
[0051]
优选地,所述边沿支撑板444设有两块且两块边沿支撑板444沿中心支撑板447对称设置。
[0052]
如图4所示,所述边沿支撑板444与尾部支撑板445之间设有间隙448,所述间隙448与排水空腔443相连通。排水系统通过间隙448接入排水空腔443,从而利用排水空腔443进行排水。
[0053]
如图4所示,所述支座底板440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预埋件的预埋件安装孔449。预埋件安装孔449的设置便于预埋结构连接至支座底板440上。
[0054]
如图6所示,所述上层支撑座452包括支撑座底板400和固定连接在支撑座底板400上的安装固定板401,安装空间402分别与支撑座底板400和安装固定板401的表面相贴合,所述支撑座底板400上还设有贯通支撑座底板400的插接孔403,所述插接孔403与安装空间402相连通。
[0055]
使用时,支撑梁450通过插接孔403插入至安装空间402内,此时支撑支座对支撑梁450有一个限位作用使得支撑梁450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位移,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安装时支撑梁450和支撑支座均处于自由状态,更加便于二者的固定安装。故本发明在支撑座底板400上开设有插接孔403,支撑用的梁柱可先通过插接孔403直接插接至安装空间402内进行安装,使用方便,安装效率较高。
[0056]
优选地,所述插接孔403呈t字形。这样能更好的适配截面呈t字形的支撑梁450。
[0057]
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空间402内还设有插接导向固定组件404,所述插接导向固定组件404固定连接在支撑座底板400上,且插接导向固定组件404位于插接孔403侧面。支撑梁450插入至安装空间402内后与插接导向固定组件404相贴合起到导向作用,固定件再将支撑梁450与插接导向固定组件404固定安装以完成支撑梁450与支撑支座之间的安装连接。
[0058]
具体的说,所述插接孔403包括相互垂直且相互连通的纵向插接槽405和横向插接
槽406,所述插接导向固定组件40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纵向插接槽405和/或横向插接槽406的边沿,另一端沿与支撑座底板400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插接导向固定组件404包括至少一块固定连接在纵向插接槽405边沿的纵向固定板407和至少一块固定连接在横向插接槽406边沿的横向固定板408,所述纵向固定板407与横向固定板408相互垂直。
[0059]
横向插接槽406与横向固定板408相对应,纵向插接槽405与纵向固定板407相对于。支撑梁450的横向结构通过横向插接槽406插入并最终固定连接在横向固定板408上,支撑梁450的纵向结构通过纵向插接槽405插入并最终固定连接在纵向固定板407上。
[0060]
优选地,所述纵向固定板407和横向固定板408上均设有若干个固定孔409,所述固定孔409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上。固定结构,例如可以是固定螺栓通过固定孔409将支撑梁450固定,固定孔409设置在同一高度上也可保证支撑梁450的受力均匀。
[0061]
如图7所示,所述纵向固定板407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块,且两块纵向固定板407分别位于纵向插接槽405的两侧,所述横向固定板408贴合在横向插接槽406远离纵向插接槽405的一侧边沿。这样可以通过两侧同时固定安装支撑梁450,保证支撑梁450安装的稳定性。
[0062]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安装固定板401设有两块且沿支撑座底板4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顶板410固定连接在安装固定板401远离支撑座底板400的一端上,所述安装固定板401、支撑座底板400和顶板410围合形成安装空间402。
[0063]
如图8所示,所述安装固定板401由两块相互垂直的板件构成,安装固定板401远离安装空间402的一侧设有定位空间411,所述定位空间411位于支撑座底板400上方。所述安装固定板401侧面设有若干个连通定位空间411和安装空间402的安装孔412。安装固定板401采用两块相互垂直的板件构成可使得安装固定板401存在一个类似台阶的直角结构,这样使得支撑支座两侧的房板在连接时便于装配和定位。
[006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65]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支撑座底板400、安装固定板401、安装空间402、插接孔403、插接导向固定组件404、纵向插接槽405、横向插接槽406、纵向固定板407、横向固定板408、固定孔409、顶板410、定位空间411、安装孔412、地板板体420、地板外框架421、安装空腔422、加固梁423、走线组件424、线路425、过线凹槽426、过线孔427、加固折板428、强度加强板429、板主体430、加强凸棱431、支撑面432、减重凹槽433、排水管434、支座底板440、支座顶板441、连接组件442、排水空腔443、边沿支撑板444、尾部支撑板445、安装通孔446、中心支撑板447、间隙448、预埋件安装孔449、支撑梁450、底层支撑座451、上层支撑座452、模块化地板组件45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