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插片式空转叶片锁的制作方法

2022-02-18 23:16: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叶片锁领域,尤其是带有空转功能的叶片锁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申请号2020211700751插片式叶片锁虽然具有延时开启的功能,在遇到暴力扭转时容易使锁芯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在锁体内设一圆柱形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一圆柱形锁芯;在锁体内设有上梁,在上梁与锁体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将上梁压向锁芯;在锁芯内设有下梁,在锁芯与下梁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将下梁推向锁体;上梁弹簧的弹力大于下梁弹簧的弹力;在上梁与下梁之间设有上滑块、下滑块,上滑块、下滑块可以被上梁推进锁芯内,上滑块、下滑块也可以被下梁推进锁体内。
4.在锁体上设有控制摆,在上梁上设有控制柱,控制摆可以托住控制柱使上梁不能压向下梁,上滑块、下滑块可以被下梁推到锁体内;控制摆可以脱离上梁,上梁可以下压上滑块、下滑块、下梁,可以使上滑块、下滑块进入锁芯之中。
5.在下梁对应的锁芯内设有若干个叶片,在每个叶片上设有若干个矩形凹槽,有一个凹槽为深凹槽,其余凹槽为浅凹槽;在下梁上设有插片,插片可插入叶片的凹槽之中;当所有叶片都处在正确位置,所有叶片的深凹槽与插片对齐时,插片能够插入叶片一个深凹槽的深度;当有若干个叶片位置不正确时,若干个浅凹槽与插片对齐,插片只能插入叶片一个浅凹槽的深度。
6.当上梁被控制摆托住时,下梁将上滑块、下滑块推到锁体内,下梁不能进入锁体,锁芯可以连续转动;当控制摆脱离上梁,有若干个叶片不处在正确位置时,上梁只能将下滑块推入锁芯,上滑块仍留在锁体内,锁芯可以连续转动,下滑块与锁芯一 起转动;当控制摆脱离上梁,所有叶片都处在正确位置时,上梁将上滑块、下滑块推入锁芯,上梁不能进入锁芯,锁芯可以转动,上滑块、下滑块与锁芯一起转动,此时的锁芯转动能够完成开锁。
7.在锁芯对应的锁体上设一副锁芯,锁芯与副锁芯有共同的轴心,副锁芯的转动能够完成开锁;在副锁芯上设与下梁对应的凹槽,在控制摆脱离上梁,叶片位置完全正确,插片完全插入叶片的深凹槽时,下梁可以进入副锁芯的凹槽内,锁芯的转动能够使副锁芯转动;在叶片位置不正确时,插片插入叶片一个浅凹槽的深度,下梁不能进入副锁芯的凹槽,锁芯的转动不能使副锁芯转动。
8.在与控制摆对应的锁芯上设触发柱,在触发柱与锁芯之间设有弹簧,触发柱的一端在控制摆处,另一端在钥匙孔内,在开锁时钥匙可以推动触发柱,触发柱推动控制摆,控制摆可以脱离控制柱;在开锁完成后拔出钥匙,触发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脱离控制摆,控制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控制柱移动,可以重新托住控制柱。
9.在副锁芯转动两周开启的锁具上,在与上梁对应的锁体上设复位环,在复位环上
设复位块,在上梁上设复位摆,在复位环转动时,复位块能够推动复位摆使上梁抬升;在复位环与副锁芯上各设有拨块,副锁芯转动一周后才能通过所述拨块使复位环转动,即副锁芯转动第一周时复位环不转动,副锁芯转动第二周时复位环转动一周,复位环转动一周,复位块使上梁抬升一次;在副锁芯转动完成开锁时,复位环完成对上梁的抬升且复位块脱离复位摆。
10.在副锁芯转动一周开启的锁具上,不需要复位环,直接在副锁芯上设复位块,副锁芯上的复位块推动复位摆完成对上梁的抬升。
11.在副锁芯上设锁定销,在锁定销与副锁芯之间设有弹簧,在锁体上设副锁体,在锁定销不受力时其中一段能够进入副锁体,副锁芯不能转动;在下梁进入副锁芯的凹槽时,下梁能够推动锁定销从副锁体内退出,副锁芯可以随锁芯一起转动。
12.在本发明使用在有把手的锁具上时,可以使用申请号为2018112185933的第3、4实施例的方法对上梁进行抬升,并在抬升与脱离之间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13.在本发明使用在没有把手的锁具上时,可以使用申请号为2020211582577的延时器对下梁进入抬升与脱离,并在抬升与脱离之间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14.更进一步,在上梁上设锁定杆,在副锁芯内设有锁芯,在上梁处在高位时,锁定销位于副锁体、副锁芯内,副锁芯不能转动;在叶片位置完全正确,下梁完全下落时,销定杆推动锁定销,使锁定销从副锁体内退出,锁定销的一段进入锁芯之中,锁芯的转动能够使副锁芯转动。
附图说明
15.图1为锁具的整体立体图,图2为在图1的基础上隐去锁体的立体图,图3为在图2的基础上隐去锁芯的立体图,图4—8是锁芯在各种情况的转动立体图,图中的锁芯做了部分剖切,图9—13为下梁与副锁芯的配合立体图,图14—16为触发杆与控制摆的配合立体图,图17—20为复位环与复位摆、上梁配合立体图,图21—25为锁定销与下梁、副锁体的配合立体图,图26—28为复位杆与上梁的配合立体图,图29—31为第二实施例中锁定杆与锁定销配合立体图,图30、31的锁芯、副锁芯做了部分剖切,图32为锁体的立体图,1-锁体、2-锁芯、3-上梁、4-下梁、5-插片、6-叶片、7-上滑块、8-下滑块、9-控制摆、10-控制柱、11-触发柱、12-复位环、13-复位块、14-复位摆、15-副锁体、16-副锁芯、17-锁定杆、18-复位杆、19、20-锁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16.实施方式1,如图1—3所示,在锁体1内设一圆柱形空腔,在锁体1的空腔内设一圆
柱形锁芯2,锁芯2可以在锁体1内转动;在锁芯2内设若干个叶片6,在每一个叶片6上有若干个浅凹槽,有一个深凹槽;在锁体1内设上梁3,在锁体1与上梁3之间设有弹簧,上梁3上的弹簧将上梁3推向锁芯2;在锁芯2内设下梁4,在下梁4与锁芯2之间设有弹簧,下梁4的弹簧将下梁4推向锁体1;在下梁4上设插片5,在所有叶片6的深凹槽与插片5对齐时,插片5能够插到深凹槽的底部;所有叶片6中有一个位置不正确时,插片5不能插到深凹槽的底部;在上梁3与下梁4之间设有上滑块7和下滑块8;在锁体1、锁芯2上设有与上滑块7、下滑块8相对应的槽;在上梁3上设有控制柱10,在锁体1上设有控制摆9,控制摆9能托住控制柱10使上梁3不能下压;在锁芯2、叶片6上设有钥匙孔。
17.在图2状态下,控制摆9托住控制柱10使上梁3不能下压,上滑块7、下滑块8被下梁4向上推动至锁体1内,下滑块8、下梁4的交界面与锁体1、锁芯2的交界面一至,锁芯2可以转动为图4的状态,并可以继续转动;如图4所示下梁4的插片5与叶片6脱离。
18.如图5所示,在叶片6位置不正确时,控制摆9脱离上梁3,上梁3下压,插片5插入叶片6一个浅凹槽的深度,下滑块8进入锁芯2,上滑块7留在锁体1内,上滑块7、下滑块8的交界面与锁体1、锁芯2的交界面一至,锁芯2可以转动为图6状态,并可继续转动。
19.如图7所示,叶片6位置完全正确时,控制摆9脱离上梁3,上梁3下压,插片5插入叶片6一个深凹槽的深度,上滑块7、下滑块8全部进入锁芯1,上滑块7、上梁3的交界面与锁体1、锁芯2的交界面一至,锁芯1可以转动至图8状态,并可以继续转动。
20.如图9所示,在下梁4的对应处设副锁芯16,在副锁芯16上设有与下梁4对应的凹槽,在上梁3被控制摆9托住时,下梁4不能进入副锁芯16的凹槽,锁芯2转动时不能使副锁芯16转动;如图10所示,控制摆9脱离上梁3,叶片6位置不在正确位置,插片5插入叶片6一个浅凹槽的深度,下梁4不能进入副锁芯16的凹槽,锁芯2的转动不能使副锁芯16转动;如图11所示,控制摆9脱离上梁3,叶片6位置完全正确时,插片5插入叶片6一个深凹槽的深度,下梁4进入副锁芯16的凹槽,与图12的状态相同;在图12状态下锁芯2转动时副锁芯16与锁芯2一起转动,成为图13的状态,并能继续转动,副锁芯16的转动能够完成开锁。
21.如图14所示,在控制摆9的对应的锁芯2上设有触发柱11,触发柱11的另一端在钥匙孔内;如图15所示,在钥匙插入钥匙孔内开锁时,钥匙推动触发柱11,触发柱11推动控制摆9,控制摆9脱离上梁3,上梁3在弹簧的作用下,下压上滑块7、下滑块8、下梁4;图15为叶片6位置不正确时的状态,图16为叶片6完全 正确时的状态。
22.如图17所示,在上梁3的对应的锁体1上设复位环12,复位环12可以在锁体1上转动,在复位环12上设复位块13;在上梁3上设复位摆14,复位摆14可以在上梁3上转动;在上梁3与复位摆14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使复位摆14的转动端指向锁芯2的轴线;如图18所示,在复位环12转动时,复位环12上的复位块13能够推动复位摆14使上梁3抬升,在上梁3抬升时控制摆9在弹簧的作用下向控制柱10运动,并能托住控制柱10。
23.如图19所示,锁芯1转动到开锁完成时,上梁3被控制摆9托住,上滑块7、下滑8块被下梁4向上推动完全进入锁体1;控制摆9被触发柱11推动转动一角度,此时拔出钥匙,触发柱11在弹簧的作用下脱离控制摆9,控制摆9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成为图20的状态。
24.如图21所示,在副锁芯16上的凹槽处设有锁定销19,在锁定销19与副锁芯16之间设有弹簧,在没有下梁4压入副锁芯16的凹槽时,锁定销19凸出副锁芯16;如图22所示,在下梁4压入副锁芯16的凹槽时,下梁4可以下压锁定销19完全进入副锁芯16。
25.如图21所示,在副锁芯16上设拨块b,如图17所示,在复位环12上设拨块a,在副锁芯16转动时,拨块b能够推动拨块a使复位环12转动;在开锁的初始状态 ,拨块b在拨块a的右侧,副锁芯16转动第一周拨块b不推动拨块a;在副锁芯16转动接近一周时,拨块b转动到拨块a的左侧,副锁芯16转动第二周时,拨块b推动拨块a使复位环12转动接近一周;拨块b设在副锁芯16凹槽对侧。
26.如图23所示,副锁芯16安装在锁体1内,在副锁芯16对应的锁体1上设有副锁体15;如图24所示,锁定销19、下梁4的状态与图22相同,副锁芯16可以在锁体1内转动;如图25所示,锁定销19的状态与图21相同,锁定销19的一段进入副锁体15中,此时副锁芯16不能转动。
27.在锁体1中设一限位弹子,锁体1与限位弹子之间设弹簧;限位弹子一端为脊状,与限位弹子对应的锁芯2上设有v形凹槽;在开锁的初始状态,限位弹子的脊状端位于锁芯2上的v形凹槽内,在转动锁芯时能感到一个阻力;在锁芯2非正常转动后,需要将锁芯2转动到初始状态,限位弹子的作用是辅助定位。
28.本发明使用在有把手的锁具上时,如图26—28所示,可以使用把手使复位杆18对上梁3进行抬升,控制摆9托住上梁3,然后使用把手使复位杆18脱离上梁3,进行下一次开锁;在把手与复位杆18之间加装延时器后,复位杆18抬升上梁3与脱离上梁3之间必须间隔一段时间,具体结构与申请号:2018115189533发明专利中实施例3、4的延时构造相同。
29.本发明使用在没有把手的锁具上时,可以使用申请号:2020211582577的延时器推动下梁4,下梁4推动下滑块8、上滑块7、上梁3,使上梁3复位。
30.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不使用下梁4进入副锁芯16的凹槽使副锁芯转动,不使用下梁4推动锁定销;如图29—31所示,在上梁3上设锁定杆17,在副锁芯16内设一段锁芯2,在副锁芯16上设锁定销20;在没有锁定杆17下压锁定销20时,锁定销20有一段在副锁体15内,锁芯2内没有锁定销20,锁芯2的转动不能使副锁芯16转动;在所有叶片6处在正确位置,在锁定杆17下压锁定销20时,锁定销20在副锁芯16和锁芯2内,副锁体15内没有锁定销20,锁芯2的转动可以使副锁芯16转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