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振捣棒标尺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捣棒标尺。


背景技术:

2.混泥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去除混在内部的气泡,需要通过插入振捣棒,以振动的方式去除里面的空气,从而保证浇筑质量。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优选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4倍。
3.目前,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棒,通过振捣手的经验和目测等主观判断,将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由于在振捣过程中过预依赖工人的经验,缺乏可计量的标尺,无法准备把握振捣位置间距,振捣位置间距过大,即为少振捣或振捣不到位,导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振”现象,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过多,出现蜂窝麻面,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观感质量,严重时影响混凝土强度;振捣位置间距过小,导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
ꢀ“
过振”现象,造成混凝土中的水泥与砂石分离,导致离析,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另外靠近侧模板振捣时,振捣棒距离侧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且不宜紧靠模板振动,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捣棒标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振捣位置间距不易控制、靠近侧模板振捣时振捣位置与侧模板距离不易控制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振捣棒标尺,整体为伞形,包括第一圆环、第三圆环、支撑骨架以及可调紧固件,所述第一圆环设于底部,为大圆环,其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插点间距;所述第三圆环设于顶部,为小圆环,其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距离侧模板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圆环、第三圆环和振捣棒共轴设置;所述支撑骨架包括若干以振捣棒为中心辐向设置的支撑肋条,所述支撑肋条的顶端通过可调紧固件与振捣棒固定,中间与第一圆环、第三圆环接触位置分别固连。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环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4倍,所述第三圆环的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0.5倍。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环和第三圆环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倍。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均匀设置的4

6根支撑肋条。
10.进一步地,所述可调紧固件为双钢丝喉箍。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支撑骨架以及可调紧固件均为镀锌钢。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捣棒标尺,根据振捣棒外径设置第一圆环,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第一圆环内圆半径确定下一振捣位置,克服了传统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振捣位置依赖施工人员主观判断,不易控制,容易出现误差造成“漏振”、“过振”等现象。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捣棒标尺,根据振捣棒外径设置第三圆环,在振捣靠近侧模的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第三圆环的内圆半径,确定振捣位置,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
1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捣棒标尺,制作方便,应用范围广泛,提升施工操作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操作难度,为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振捣时提供计量标尺,提高混凝土振捣的准确性和施工效率,减少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保证。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振捣棒标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18.图中:1

第一圆环、2

第二圆环、3

第三圆环、4

支撑骨架、5

可调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50%,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4倍。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捣棒标尺,包括第一圆环1、第二圆环2、第三圆环3、支撑骨架4以及可调紧固件5,第一圆环1、第二圆环2、第三圆环3和振捣棒共轴设置,第一圆环1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4倍,为振捣插点的间距的最佳值,将振捣棒按照规范要求插入混凝土内部,振捣完成后,工人按照第一圆环1内园半径布置下一振捣插点,使振捣间距准确合理;第二圆环2的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倍;第三圆环3的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0.5倍,当振捣靠近侧模的混凝土时,振捣棒与侧模板的距离不超过第三圆环3的内圆半径,进而控制振捣位置,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支撑骨架4包括若干以振捣棒为中心辐向设置的支撑肋条,支撑肋条分别与第一圆环1、第二圆环2、第三圆环3固连,支撑肋条优选为圆柱体结构,共设置四到六根;可调紧固件5固设于支撑骨架4顶部,与振捣棒可拆卸连接,将装置整体固定在振捣棒上,可调紧固件5为双钢丝喉箍,也可以为其他抱箍结构。
21.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一圆环1、第二圆环2、第三圆环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一圆环1、第二圆环2、第三圆环3、支撑骨架4以及可调紧固件5的材质均为镀锌钢。
22.使用时,首先根据振捣棒作用半径制作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将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通过支撑骨架焊接为一个整体,再将支撑骨架与可调紧固件的钢
套箍焊接牢固,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将本申请套装至振捣棒软管的适当位置,将可调紧固件拧紧,使之与振捣棒固定牢固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振捣施工。当振捣位置在施工混凝土构件的中心范围时,工人按照第一圆环的内圆半径布置下一振捣插点,将振捣棒规范要求插入混凝土内部,振捣20

30秒后,参考第一圆环的内圆半径边界,移至下一振捣插点;当振捣位置在距离混凝土构件边缘的模板较近时,工人按照第三圆环的内圆半径布置下一振捣插点,振捣棒与侧模板的距离不超过第三圆环的内圆半径,将振捣棒规范要求插入混凝土内部,振捣20

30秒后,参考第三圆环的内圆半径边界,移至下一振捣插点。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振捣棒标尺,其特征在于:整体为伞形,包括第一圆环(1)、第三圆环(3)、支撑骨架(4)以及可调紧固件(5),所述第一圆环(1)设于底部,为大圆环,其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插点间距;所述第三圆环(3)设于顶部,为小圆环,其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距离侧模板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圆环(1)、第三圆环(3)和振捣棒共轴设置;所述支撑骨架(4)包括若干以振捣棒为中心辐向设置的支撑肋条,所述支撑肋条的顶端通过可调紧固件(5)与振捣棒固定,中间与第一圆环(1)、第三圆环(3)接触位置分别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振捣棒标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1)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4倍,所述第三圆环(3)的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0.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振捣棒标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1)和第三圆环(3)设有第二圆环(2),所述第二圆环(2)的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振捣棒标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4)包括均匀设置的4

6根支撑肋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振捣棒标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紧固件(5)为双钢丝喉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振捣棒标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1)、第二圆环(2)、第三圆环(3)、支撑骨架(4)以及可调紧固件(5)均为镀锌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捣棒标尺,整体为伞形,包括第一圆环、第三圆环、支撑骨架以及可调紧固件,第一圆环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插点间距;第三圆环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距离侧模板的最大距离;支撑骨架包括若干以振捣棒为中心辐向设置的支撑肋条,支撑肋条的顶端通过可调紧固件与振捣棒固定,中间与第一圆环、第三圆环接触位置分别固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圆环,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第一圆环内圆半径确定下一振捣位置,克服了传统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通过设置第三圆环,在振捣靠近侧模的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第三圆环的内圆半径确定振捣位置,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预埋件等。预埋件等。


技术研发人员:申森 张涛 王梓臣 陈超 李春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4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