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已慢慢替代砌体结构。在二次结构砌筑时,构造柱设置较为普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构造柱钢筋预埋一般采用一次结构预埋和二次结构打孔植筋的方式。
3.上述两种方法的施工及成型效果均存在诸多弊端。其中,一次结构预埋多为在木模板上打孔,将预埋钢筋插入孔内,固定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可,存在的弊端为:钢筋移位、截面尺寸不满足;部分预埋的钢筋可能出现无法使用,需进行打孔植筋;木模板拆模不便,模板损坏较为严重。二次结构打孔植筋为使用电钻在相关部位进行打孔,清孔完成后,注入植筋胶进行植筋,存在的弊端为:费用较高;不便于控制构造柱截面尺寸;植筋孔位置不精确;电钻打孔,不易施工,尤其与梁交接部位,梁钢筋较密集;电钻打孔,对梁、板类似承重构件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能够将构造柱预埋钢筋的间距、位置控制准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偏移,预埋质量好,能够重复使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包括中间固定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两侧的侧固定板,其中,在所述中间固定板与每个侧固定板的接缝处均设置有两个穿孔,所述穿孔的中心均在相应的接缝上,在所述穿孔的下方均设置有穿管,所述穿管沿相应的接缝所在的竖直面分成两半;所述中间固定板和所述侧固定板通过设置在所述接缝处的连接构件连接,所述构造柱的预埋钢筋分别穿过所述穿管。
6.所述中间固定板和所述侧固定板均为方形,所述中间固定板和两个侧固定板构成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宽等于所述构造柱所在梁的梁宽。
7.在每个穿孔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构件,在每个接缝的中部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构件。
8.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端设置有固定孔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侧固定板临近接缝处的边缘下部的卡槽、设置在所述中间固定板临近接缝处的边缘下部的穿槽,所述卡槽和所述穿槽相对设置,在所述侧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螺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穿槽,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固定孔并用螺母紧固。
9.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固定孔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朝向下方。
10.所述连接杆的纵截面为长方形。
11.所述中间固定板和所述侧固定板均为钢板,所述穿管为钢管。
12.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采用钢结构的可拆卸的三个固定板,并在固定板上设置有预埋钢筋穿管,将预埋钢筋位置控制的好,能够保证构造柱截面尺寸、位置。相较传统的构造柱钢筋预埋方法,本实用新型便于拆除,可重复周转使用,同时节省了因预埋钢筋而造成的木模板损坏,节约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13.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
14.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的未组装时的俯视图;
18.图4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的仰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组装过程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23.其中,1

中间固定板、2

侧固定板、3

穿孔、4

穿管、5

连接构件、6

连接杆、7

卡槽、8

穿槽、9

固定孔、10

螺杆、11

螺母、12

挡板、13

梁底板。
24.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6.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可用于一次结构构造柱的钢筋预埋时的预埋钢筋间距、位置控制,避免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预埋钢筋偏移。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27.本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包括中间固定板1和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中间固定板1的两侧的侧固定板2。中间固定板1和侧固定板2均为方形的钢板,中间固定板1和两个侧固定板2构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钢板替代了原有施工中的木模板来穿插预埋钢筋。
28.为了使预埋钢筋位置更加稳定,在中间固定板1与每个侧固定板的接缝处均设置有两个穿孔3,穿孔3的中心均在相应的接缝上,在穿孔3的下方均设置有穿管4,穿管4沿相应的接缝所在的竖直面分成两半。中间固定板1和侧固定板2通过设置在接缝处的连接构件5连接。构造柱的四个预埋钢筋分别穿过四个穿管,通过四个穿管将四个预埋钢筋的间距控制,相比只有一层木模板控制间距更加稳定,并可以拆除反复使用。
29.中间固定板1和侧固定板2构成的长方形钢板宽度等于构造柱所在梁的梁宽,即接缝长度等于梁宽,穿孔3到长方形钢板宽度的边缘构成了钢筋保护层厚度,长方形钢板宽度的两侧安装混凝土浇筑侧模板,长方形钢板的长度加上两个侧模板的厚度后等于梁宽的三
倍,长度两侧连接木质的梁底板13。
30.这样本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中间的中间固定板1,第二部分是中间固定板1一侧的侧固定板2,第三部分是中间固定板1另一侧的侧固定板。中间固定板1两侧边缘各设置有两个半圆的开孔,侧固定板2的一侧边缘设置有两个半圆的孔。穿管4可为焊接钢管,将焊接钢管沿轴线一割为二,成为横截面为半圆的管状并焊接在半圆开孔的下方,半圆开孔的直径和焊接钢管的内径相同。当中间固定板1和侧固定板2连接后,相应的半圆开孔对接在一起成为穿孔3,横截面为半圆的管状对接在一起成为穿管4。焊接钢管的长度根据具体施工情况而定,内径可根据预埋钢筋直径而定,预埋钢筋直径为12mm,焊接钢管内径可为16mm。
31.为了三部分便于连接和拆分,通过连接构件5将中间固定板1和侧固定板2连接固定。为了使三部分连接牢固,可在每个穿孔3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构件5,在每个接缝的中部也设置有连接构件5。
32.如图6所示,连接构件5可包括一端设置有固定孔9的连接杆6、焊接在侧固定板2临近接缝处的边缘下部的卡槽7、焊接在中间固定板1临近接缝处的边缘下部的穿槽8,卡槽7和穿槽8相对设置并且纵截面相同,穿槽8四周封闭可穿入连接杆6,卡槽7的下端开口可卡入连接杆6,连接杆6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在侧固定板2下方焊接有螺杆10,螺杆10距离卡槽7具有一定的距离。螺杆10的轴线、卡槽7的中心线、穿槽8的中心线在同一竖直面内,此竖直面垂直于接缝。如图8所示,组装连接构件5时,连接杆6先横穿过穿槽8,再卡入卡槽7内,螺杆10穿过固定孔9并用螺母11紧固。为了连接杆6穿过穿槽8时限位,在连接杆6远离固定孔9的一端设置有竖直的挡板12,挡板12朝向下方。穿槽8、卡槽7和螺杆10约束连接杆6水平、竖直方向移动,将相邻两固定板连接为一体。连接杆6的长度、螺杆10与卡槽7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
33.如图7所示,在上梁中预埋钢筋时,组装本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首先将两侧梁底板13支护完成,将两个侧固定板2从下往上安装连接至梁底板,侧固定板底部采用脚手架支护,侧固定板支护完成后,再将中间固定板1由下往上安装与侧固定板通过连接构件5组装起来,预埋钢筋下部穿过穿管,上部绑扎在梁钢筋上,安装侧模板,混凝土浇筑,带模养护完成后,拆除侧模板和本固定装置,预埋钢筋位置控制准确,为后序施工质量提供了保证。
34.本实用新型也用于下梁中预埋钢筋的位置控制,安装时穿管应当朝上。
35.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构造柱预埋钢筋固定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