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软硬互连板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9: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硬互连板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设备中,通常存在一种软硬互连板结构,包括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即柔性电路板)和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即印制电路板),在安装时,fpc的一个端部可以通过焊接工艺与pcb相连。然而,在零部件的周转、测试以及和其他部件的组装过程中,柔性的fpc容易相对pcb进行动作,可能会引发焊点部位的开裂损坏等,进而影响fpc和pcb的可靠连接。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上述的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互连板及终端设备,可以提高软硬互连板中的柔性板和硬质板的连接可靠性。
5.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软硬互连板,包括柔性板、硬质板和粘结剂,其中:柔性板具有与硬质板相搭接的板段,该板段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为柔性板的一部分;第一区域用于和硬质板进行焊接固定,二者之间可以形成焊点,焊点的数量不做限定;第二区域延伸至硬质板的边缘位置;硬质板与第二区域相对的区域为配合区域,配合区域设有槽体,槽体的槽口朝向第二区域设置;粘结剂的种类不做限定,其可以填充于槽体,并与第二区域相连。
6.采用上述结构,在保留第一区域与硬质板焊接固定的方案的前提下,本技术实施例还在配合区域设置了槽体,并在槽体内填充了粘结剂,以对第二区域和配合区域进行粘结固定,使得柔性板和硬质板之间可以存在焊接固定结构和粘结固定结构这样的两种固定连接结构,能够更好地保证柔性板和硬质板的连接可靠性。
7.更为重要的是,第二区域是位于第一区域和硬质板的边缘位置之间,在未设置粘结剂时,柔性板相对硬质板的位移实际上是通过第二区域对第一区域产生拉扯力,并将该拉扯力作用于柔性板和硬质板之间的焊连结构(具体是指焊点);在设置粘结剂后,原本通过第二区域作用于第一区域的拉扯力变为由柔性板的其他部分作用于第二区域,并作用于粘结剂,进而可以避免焊连结构的直接受力。如此,就可以大幅降低焊连结构被破坏的可能性。
8.另外,在第一区域与硬质板进行焊接固定后,第二区域和配合区域之间的间隙是非常小的,通常只有0.04mm左右,这使得粘结剂不易在第二区域和配合区域之间进行扩散。而本技术实施例在配合区域设置了槽体,这就极大地增加了第二区域和配合区域之间的有效间隙,能够大幅改善粘结剂的扩散条件,进而可以保障通过粘结剂连接第二区域和配合区域的可靠性。
9.基于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槽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槽体可以相间隔地设置于配合区域,且各槽体相互不连通。
10.在所加工槽体的尺寸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将槽体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时,第二区域和配合区域之间的粘结面积可以增大,这对于提高第二区域和配合区域之间粘结固定的可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这里,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各槽体的设置位置、结构形状以及尺寸大小等,具体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11.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多个槽体中,至少一个槽体可以包括相连通的连接槽段和注胶槽段,连接槽段与第二区域相对设置,即连接槽段内的粘结剂可用于和第二区域相连,注胶槽段与第二区域错开设置,即注胶槽段内的粘结剂不用于和第二区域相连。
12.如此设置,在填充粘结剂时,可以不用将柔性板掀开,只需要从与第二区域错开设置的注胶槽段内注胶即可,然后在粘结剂自身流动性以及毛细力等的作用下,粘结剂可以自然地从注胶槽段流入连接槽段,并对第二区域进行粘结固定。这样,可以避免掀开柔性板的过程中对柔性板和硬质板之间的焊点产生拉扯、而导致的对于焊点的破坏,更有利于保证焊点的质量。
13.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分布方向为第一方向,配合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板面上,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槽体的数量为两个,两槽体可以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两槽体内均填充有粘结剂,用于和第二板部相连。采用这种方案,在第二方向上,两槽体之间可以存在空白区域,该空白区域内未设置粘结剂,也就可以粘结剂的用量,进而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这两个槽体内的粘结剂可以对柔性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部进行粘结固定,也可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14.基于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槽体的数量为一个,槽体包括相连通的连接槽段和注胶槽段,连接槽段与第二区域相对设置,即连接槽段内的粘结剂可用于和第二区域相连,注胶槽段与第二区域错开设置,即注胶槽段内的粘结剂不用于和第二区域相连。
15.将槽体设置为一个,可以减少槽体的数量,并能够降低槽体的加工难度。且在所加工槽体的尺寸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仅设置一个槽体的方案还可以减少粘结剂的用量,以降低成本。
16.另外,采用将槽体划分为连接槽段和注胶槽段的方案,在填充粘结剂时,可以不用将柔性板掀开,只需要从与第二区域错开设置的注胶槽段内注胶即可,然后在粘结剂自身流动性以及毛细力等的作用下,粘结剂可以自然地从注胶槽段流入连接槽段,并对第二区域进行粘结固定。这样,可以避免掀开柔性板的过程中对柔性板和硬质板之间的焊点产生拉扯、而导致的对于焊点的破坏。
17.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槽体包括两个注胶槽段,在槽体的延伸方向上,两注胶槽段可以分别位于连接槽段的两侧。
18.当注胶槽段的数量为两个时,两注胶槽段均可用于注胶,使得注胶位置可以存在更多的选择。在具体实践中,可以仅选择一个注胶槽段进行注胶,另一个注胶槽段则可以作
为观察段,当粘结剂扩散流动至另一个注胶槽段时,即表示粘结剂已经充满整个连接槽段,可以方便地判断注胶操作的终止时刻,并能够保证粘结剂的注入量、以及第二区域和配合区域之间的粘结固定效果。
19.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包括注胶槽段的槽体的深度在0.1mm

0.5mm之间。此时,粘结剂3在毛细力作用下的渗透和扩散条件较佳,可较好地保证粘结剂3充满整个连接槽段211a,进而可以保证第一区域11和硬质板2之间的粘结固定效果。
20.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深度设置也可以为其他值,这实际上还与粘结剂的种类以及理化特性存在关联性,具体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1.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槽体在其延伸方向上包括两个端部,至少一个端部可以延伸至配合区域的边缘位置,进而可以在配合区域的周壁形成开口。这样,槽体的至少一端可以为开放式设计,槽体的加工可以相对简单。
22.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槽体具有延伸方向,槽体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包括侧边和底边,侧边的数量为一个。
23.在这种实施方式下,槽体相当于直接设在硬质板的边缘部,在粘结剂填充后,柔性的粘结剂可以取代硬质板边缘部的尖锐位置,进而可以避免柔性板与硬质板边缘部的尖锐位置相接触,不易对柔性板造成损坏。
24.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侧边的至少远离底边的边段和底边呈大于九十度的夹角。如此设置,侧边中与底边呈现大于九十度夹角的边段可以对粘结剂进行导向,以利于粘结剂在槽体内的填充,进而可以保证粘结剂对于第二区域和配合区域的粘结固定效果。
25.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槽体具有延伸方向,槽体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包括侧边和底边,侧边的数量为两个,两侧边可以相对设置,且两侧边相对设置的方向为槽宽方向。这种实施方式下,槽体的设置位置与硬质板的边缘位置具有一定的距离,槽体的两个侧边均可以对粘结剂形成约束,能够较好地避免粘结剂在槽宽方向上自槽体内溢出。
26.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者配置如下:该侧边的至少远离底边的边段和底边呈大于九十度的夹角。如此,在槽体的深度方向上,至少远离底边的槽口部的槽宽可以呈现为沿靠近底边的方向逐渐缩小的导向结构,进而可以对粘结剂进行导向,更有利于粘结剂向槽体内的填充。
27.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槽体具有延伸方向,槽体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v型。在槽宽一致的条件下,将槽体的截面形状设置为v型可以大幅缩减槽体的体积,进而可以减少粘结剂的用量;且该v型的槽体可以自然形成导向结构,以利于粘结剂在槽体内的填充、扩散。
28.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十二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槽体在其延伸方向上呈现为直线型。这种形式的槽体加工可以相对容易。
29.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十二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槽体在其延伸方向上呈现为波浪线型。在等槽宽的条件下,这种形式的槽体可以增大槽体的尺寸,进而可以增大配合区域与第二区域的粘结面积,有利于提高配合区域和柔性板的粘结固定的可靠性。
30.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十二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施方式:槽体在其延伸方向上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宽口槽段,相邻的两宽口槽段通过过渡槽段相连;在配合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板面上,与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槽宽方向,宽口槽段在槽宽方向的尺寸大于过渡槽段。采用这种方案,过渡槽段的槽宽要小于宽口槽段,使得整个槽体与第二区域的粘结面积可以减少,在等槽深的条件下,槽体的体积可以减少,粘结剂的用量可以减少。
31.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十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第二区域与配合区域间隙配合。这样,也能够较好地避免柔性板与硬质板的边缘部的尖锐位置相接触,进而可以保证柔性板的使用寿命。
32.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十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实施方式:硬质板的数量为两个,两硬质板通过柔性板相连。硬质板的数量实际上并不做限定,具体实践中,硬质板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还可以为多个,这与具体的应用场景有关。
33.基于第一方面,或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到第十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实施方式:硬质板为pcb,柔性板为fpc。
34.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所涉及的软硬互连板。
35.第一方面的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所涉及的软硬互连板均可以较好地保证柔性板和硬质板的连接强度,以避免柔性板和硬质板之间焊连结构的破坏,相应地,包括该软硬连接板的终端设备亦当具备这种效果,且由于柔性板和硬质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提高,终端设备中,柔性板和硬质板之间的信号传输也可以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终端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软硬互连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一种形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软硬互连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形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图3中柔性板和硬质板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4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软硬互连板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柔性板和硬质板的连接处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柔性板可以理解为透明的;
4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软硬互连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柔性板和硬质板的连接处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柔性板可以理解为透明的;
42.图7为硬质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3.图8为硬质板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4.图9为硬质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5.图10为硬质板的一种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1为硬质板的又一种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2为图11所示出的硬质板与柔性板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48.图13为硬质板的另一种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

图13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50.100

终端设备、101

显示屏、102

壳体;
51.1柔性板、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
52.2硬质板、21配合区域、211槽体、211a连接槽段、211b注胶槽段、211c底边、211d侧边、211e宽口槽段、211f过渡槽段;
53.3粘结剂;
54.4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56.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终端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57.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电脑、平板型电脑、手提电脑、膝上型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车载电脑等终端设备100。本技术实施例对上述终端设备100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为了方便理解,以下是以终端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
58.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0一般可以包括壳体102和显示屏101。壳体102内部可以形成有容纳腔,终端设备100的各种零部件可以布置在容纳腔内,具体的零部件可以包括电池、主板、主板天线支架、摄像头组件等,这些零部件的布置位置和安装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59.壳体102作为外部框架,可以起到保护终端设备100的作用。显示屏101可以安装于壳体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2可以包括中框和后盖,前述的显示屏101可以固定安装于中框上。壳体102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金属材质、塑料材质、陶瓷材质或者玻璃材质等。
60.显示屏10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或者液晶显示屏等。显示屏101可以为柔性显示屏或硬质显示屏,其中,柔性显示屏给予了可折叠的功能,能够配合壳体102的结构设计实现终端设备100的折叠等操作。显示屏101可以是普通的规则屏幕,也可以为异形屏幕,例如,显示屏101的外缘部可以设置为弧形,以形成曲面屏。
61.显示屏101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00的正面,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00的背面,或
者,还可以在终端设备100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终端设备100的正面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该终端设备100时面向用户的一面,也即图1所示出的标记有标号101的一面,终端设备100的背面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终端设备100时背向用户的一面。
62.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00的正面为例,就布置范围而言,显示屏101可以覆盖终端设备100正面的所有区域,即可以形成全面屏的终端设备100,此时,显示屏101不仅具有显示功能,其通常还具备触控功能,即通过点击显示屏101即可以对终端设备100进行操作;或者,显示屏101也可以仅覆盖终端设备100正面的局部区域,这在具体实践中也是可以采用的选择,此时,显示屏101可以具备触控功能,也可以仅具备显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在仅具备显示功能时,壳体102未设置显示屏101的区域可以配置相应的按键等人机操作部件,以便对终端设备100进行操作,这些人机操作部件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100的正面、背面或者侧面等任意位置。
63.终端设备100内存在以fpc为代表的柔性板1,柔性板1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和硬质板2相连,该硬质板2具体可以为pcb等,如集成有ap模块的pcb、集成有rf模块的pcb等。柔性板1通常采用焊接工艺与硬质板2进行连接,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形成焊点4。但是,在零部件的周转、测试以及和其他部件的组装过程中,柔性板1容易相对硬质板2发生位移,这就会对焊点4的位置产生拉扯力,当这种拉扯力过大时,就有可能会造成焊点4的开裂损伤,进而影响柔性板1和硬质板2的连接可靠性。
64.请参考图2

图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软硬互连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一种形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软硬互连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另一种形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柔性板1和硬质板2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65.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互连板,如图2

图4所示,该软硬互连板包括柔性板1和硬质板2,硬质板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乃至更多个;当为一个时,柔性板1的一个端部与该硬质板2相连;当为两个时,柔性板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硬质板2相连;而当硬质板3的数量为更多个时,如三个时,柔性板1也可以具有更多的连接端部,以与各硬质板3进行连接。其中的柔性板1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均为柔性板1的一部分,并非两个独立的区域,另外,这里有关“第一”、“第二”的引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区域,并不表示对于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第一区域11用于和硬质板2焊接固定,二者之间可以形成焊点4;第二区域12则可以延伸至硬质板2的边缘位置(图4中具体是延伸至硬质板22的右侧的边缘位置)。硬质板2与第二区域12相对的区域为配合区域21,该配合区域21设有槽体211,槽体211内可以填充有粘结剂3,用于和第二区域12相连。
66.采用上述结构,在保留第一区域11与硬质板2焊接固定的方案的前提下,本技术实施例还在配合区域21设置了槽体211,并在槽体211内填充了粘结剂3,以对第二区域12和配合区域21进行粘结固定。如此,柔性板1和硬质板2之间可以存在焊接固定结构和粘结固定结构这两种形式的固定连接结构,能够更好地保证柔性板1和硬质板2的连接可靠性。
67.更为重要的是,第二区域12是位于第一区域11和硬质板2的边缘位置之间,在未设置粘结剂3时,柔性板1相对硬质板2位移时实际上是通过第二区域12对第一区域11产生拉扯力,并将该拉扯力作用于焊点4;在设置粘结剂3后,原本通过第二区域12作用于第一区域11的拉扯力变为由柔性板1的其他区域(图4中为第二区域12右侧的非搭接区域)作用于第
二区域12,并作用于粘结剂3,进而可以避免焊点4位置的直接受力,如此,就可以大幅降低焊点4被破坏的可能性。
68.另外,在第一区域11与硬质板2进行焊接固定后,第二区域12和配合区域21之间的间隙是非常小的,通常只有0.04mm左右,这使得粘结剂3不易在第二区域12和配合区域21之间进行扩散。而本技术实施例在配合区域21设置了槽体211,这就极大地增加了第二区域12和配合区域21之间的有效间隙,能够大幅改善粘结剂3的扩散条件,进而可以保障通过粘结剂3连接第二区域12和配合区域21的可靠性。
69.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柔性板1和硬质板2仅是通过弹性变形能力对两种板件所作出的区分,具体表现为柔性板1的弹性变形能力要远大于硬质板2,使得柔性板1可以在相对较小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样式的变形,且这种变形通常为非塑性变形;但这并不表示硬质板2不具备弹性变形能力,事实上,包括硬质板2在内的任何物体都是具备一定弹性的;区别于柔性板1,硬质板2需要相对较大的力才能够发生形变,且允许的变形量较小,一旦变形量过大,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塑性变形或者断裂等损伤。
70.请参考图5

图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软硬互连板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柔性板1和硬质板2的连接处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柔性板1可以理解为透明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软硬互连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柔性板1和硬质板2的连接处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柔性板1可以理解为透明的。
71.槽体2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槽体21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此时,各槽体211可以彼此不连通地设置于配合区域21。在具体实践中,上述的两种方案均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72.可以理解的是,在所加工槽体211的尺寸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当槽体211的数量较少时,对于配合区域21的加工可以相对较少,槽体211的加工相对容易,所使用粘结剂3的量也可以较少;而当槽体211的数量较多时,第二区域12和配合区域21之间的粘结面积可以增大,这对于提高第二区域12和配合区域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73.为便于描述,结合图4、图5,可以将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的分布方向称之为第一方向,在配合区域2与第二区域12相对的板面内,与该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可以称之为第二方向。
74.在图5和图6的实施例中,多个的槽体211具体可以为两个槽体211,且这两个槽体211可以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槽体211间隔设置的方向实际上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第二方向,二者也可以在其他方向上间隔设置,如第一方向或者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呈夹角的一个指定方向等。
75.在第二方向上,柔性板1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硬质板2,这样,柔性板1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对硬质板2进行全覆盖式的安装。这种情况下,在焊接完成后,可以先将柔性板1掀起、以暴露槽体211,然后直接在槽体211内填充粘结剂3,然后可以再将柔性板1放下,进而与槽体211内的粘结剂进行固连。
76.可以理解的是,即便是柔性板1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硬质板2,在安装时,柔性板1和硬质板2在第二方向上也可以存在一定的错位,以使得槽体211可以存在局部槽段未被柔性板1覆盖。这种情况下,粘结剂3的填充方式也可以是上述的先将柔性板1掀起、然后直接在槽体211内填充粘结剂3的填充方式;或者,粘结剂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填充
方式,具体可以参见下文中的说明。
77.在槽体211未被柔性板1完全覆盖时,这种实施方式下,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柔性板1在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硬质板2,但柔性板1和硬质板2在第二方向安装时存在一定的错位量,使得槽体211未完全覆盖;2)柔性板1在第二方向的尺寸小于硬质板2,使得柔性板1无法完全覆盖硬质板2,进而使得槽体211暴露。为便于描述,可以将槽体211划分为相连通的连接槽段211a和注胶槽段211b,其中,连接槽段211a可以与第二区域12相对设置,而注胶槽段211b可以与第二区域12错开设置。采用这种方案,在填充粘结剂时,可以不用将柔性板1掀开,只需要从与第二区域12错开设置的注胶槽段211b内注胶即可,然后在粘结剂3自身流动性以及毛细力等的作用下,粘结剂3可以自然地从注胶槽段211b流入连接槽段211a,并对第二区域12进行粘结固定。
78.这里,本技术实施例并不对粘结剂3的种类进行限定,具体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而言,粘结剂3的选择需要考量其流动性、粘度等理化性能。作为示例性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粘结剂3可以选用underfill(即底部填充)胶,其粘度的选择范围可以在350cps

650cps之间,如粘度为354cps的a型underfill胶、粘度为350cps的b型underfill胶、粘度为537cps的c型underfill胶、粘度为575cps的d型underfill胶、粘度为621cps的e型underfill胶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a型、b型、c型、d型以及e型仅为代称,并非其实际名称。
79.一个槽体211可以仅具有一个注胶槽段211b,这种方案可以参见图5和图6,此时,可以在注胶槽段211b所在侧向槽体211进行注胶,槽体211的注胶方式为单侧注胶。或者,一个槽体211也可以具有两个注胶槽段211b,两注胶槽段211b可以在槽体211的延伸方向上、分布于连接槽段211a的两侧,此时,两个注胶槽段211b均可用于注胶,槽体211的注胶方式可以为双侧注胶;在具体实践中,尽管存在两个注胶槽段211b,仍可以采用单侧注胶的方式,即可以仅通过一个注胶槽段211b进行注胶,另一个注胶槽段211b则可以作为观察段,当粘结剂3扩散流动至另一个注胶槽段211b时,即表示粘结剂3已经充满整个连接槽段211a。
80.如前所述,在第一区域11和硬质板2进行焊接后,焊点4在板材厚度方向的尺寸大致只有0.04mm左右,这并不利于粘结剂3在毛细力作用下的扩散、填充。而对于包括注胶槽段211b的槽体211,其内的粘结剂3的填充方式主要即是依靠毛细力作用进行扩散、渗透,因此,还可以对这种形式的槽体211的深度做出限定。
81.详细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注胶槽段211b的槽体211的深度可以控制在0.1mm

0.5mm之间。此时,粘结剂3在毛细力作用下的渗透和扩散条件较佳,可较好地保证粘结剂3充满整个连接槽段211a,进而可以保证第一区域11和硬质板2之间的粘结固定效果。
82.进一步细化地,包括注胶槽段211b的槽体211的深度可以控制在0.1mm

0.25mm之间,这样,也可以较好地保证粘结剂3的渗透、扩散和填充效果。经验证,对于一般的bga(ball grid array,即球栅阵列封装)而言,上述的0.1mm

0.25mm的深度设置,粘结剂3可以顺利地充满整个槽体211,进而保证固定连接的可靠性。
83.可以理解的是,尽管上述关于槽体211深度进行限定的初衷是针对包括注胶槽段211b的槽体211,但显然,不包括注胶槽段211b的槽体211也是可以采用上述设定的。
84.槽体211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均可以采用封闭式设计,即槽体211的两个端部可以均未延伸至硬质板2的周壁。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6,在槽体211的延伸方向确定的条件
下,这种方案的槽体211的尺寸可以相对较小,能够减少在硬质板2上开设的槽体211的面积。
85.或者,槽体21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至少一个端部可以采用开放式设计,即该端部可以延伸至配合区域21的周壁、并能够在配合区域21的周壁形成开口。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5,如此设置,能够简化槽体211的加工过程。
86.槽体211具有延伸方向,在配合区域21朝向第二区域12的板面上,与该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可以称之为槽宽方向。在延伸方向与前述的第二方向相一致时,该槽宽方向可以与前述的第一方向相一致。当然,槽体21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前述的第二方向不一致,例如,槽体211可以为直线型槽,其延伸方向可以与前述的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或者,槽体211还可以为曲线型槽。
87.详细地,请参考图7

图9,图7为硬质板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硬质板2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硬质板2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88.槽体211在其延伸方向上实际上可以呈现出多种样式。例如,在图7的实施例中,槽体211在其延伸方向上可以呈现为直线型,这种形式的槽体211加工可以较为简单;在图8的实施例中,槽体211在其延伸方向上可以呈现为波浪线型,在等槽宽的条件下,这种形式的槽体211可以增大槽体211的尺寸,进而可以增大配合区域21与第二区域12的粘结面积,有利于提高配合区域21和第二区域12的粘结固定的可靠性;在图13的实施例中,槽体211在其延伸方向上还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宽口槽段211e,相邻的两宽口槽段211e可以通过过渡槽段211f相连,且宽口槽段211e在槽宽方向的尺寸可以大于过渡槽段211f,在延伸方向上,过渡槽段211f的槽宽可以先减小、后增大,以匹配相邻两宽口槽段211e的槽宽,采用这种方案,过渡槽段211f的槽宽要小于宽口槽段211e,使得整个槽体21与第二区域12的粘结面积可以减少,在等槽深的条件下,槽体211的体积可以减少,粘结剂3的用量可以减少。
89.请参考图10

图13,图10为硬质板2的一种槽体211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硬质板2的又一种槽体211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出的硬质板2与柔性板1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硬质板2的另一种槽体211的结构示意图。
90.槽体211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存在较多种类的设计,而实际上,无论该截面形状为何种样式,只要其能够容纳粘结剂3,并对第二区域12和配合区域21进行连接固定即可。
91.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槽体211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可以包括侧边211d和底边211c,且侧边211d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这两个侧边211d可以在槽宽方向上相对设置。这种实施方式下,槽体211的设置位置与硬质板2的边缘位置具有一定的距离,槽体211的两个侧边211d均可以对粘结剂3形成约束,能够较好地避免粘结剂3在槽宽方向上自槽体211内溢出。
92.进一步地,这两个侧边211d中的至少一者可以配置如下:该侧边211d的至少远离底边211c的边段和底边211c可以呈大于九十度的夹角。如此,在槽体21的深度方向上,至少远离底边211c的槽口部的槽宽可以呈现为沿靠近底边211c的方向(附图中为自上而下)逐渐缩小的导向结构,进而可以对粘结剂3进行导向,更有利于粘结剂3向槽体211内的填充。在图7的实施例中,槽体211的两个侧边211d均与底边211c呈大于九十度的夹角,使得槽体
211的截面形状呈现为倒梯形。
93.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槽体211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也可以包括侧边211d和底边211c,但其侧边211d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参照图11和图12,这种实施方式下,槽体211可以直接设在硬质板2的边缘部,且在设置粘结剂3之后,柔性的粘结剂3可以取代硬质板2具有相对尖锐位置的边缘部(在顶壁和周壁的连接处形成尖锐位置),进而可以避免柔性板1和硬质板2的相对尖锐的边缘部相接触,这样,不易对柔性板1造成损坏。
94.进一步地,该侧边211d的至少远离底边211c的边段和底边211c可以呈大于九十度的夹角,这样也可以形成粘结剂3的导向结构,以降低粘结剂3的填充难度。在图11的实施例中,整个侧边211d均与底边211c呈大于九十度的夹角。
95.作为上述方案的变形延伸,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无论槽体211的设置位置和形状设计采用何种形式,在第二区域12与配合区域21粘结固定后,均可以保证第二区域12与配合区域21间隙配合,这样,也能够较好地避免柔性板1与硬质板2相对尖锐的边缘部的接触,进而可以保证柔性板1的使用寿命。
96.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槽体211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可以为v型。在槽宽一致的条件下,将槽体21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v型可以大幅缩减槽体211的体积,进而可以减少粘结剂3的用量;且该v型的槽体211可以自然形成导向结构,以利于粘结剂3在槽体211内的填充、扩散。
9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关于槽体21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形状设计以及槽体211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的形状设计的说明仅是本技术实施例关于槽体211的结构形状所作出的示例性描述,并不能够作为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软硬互连板的实施范围的限定,在不影响粘结功能的条件下,槽体211还可以设计为其他结构形式。
98.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