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震器空气试漏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2: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器空气试漏工装。


背景技术:

2.减震器(如摩托车前减震器)在加入减震油前,需要在空气是试漏机上做空气试漏检测。可参见图1

2,原我司减震器在空气试漏机(n)上进行空气试漏检测时仅采用定位座(n

3)用于外筒(m

1)底端插入而高度定位,而空气是试漏机(n)上具有用于盖封内筒(m

2)注入口的密封压头(n

1),该密封压头(n

1)与漏气检测系统气路连接。而在使用时,我公司发现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
3.第一,在装夹时,由于采用手持该外筒(m

1)插入定位座(n

3)的凹孔(n

31)内,虽然可实现支承和高度定位,该减震器仅底端定位而使整体轴向方向难把控而易偏向(非竖向),存在该密封压头(n

2)在压缸(n

2)下压时很难与内筒(m

2)注入口对准的问题,以及密封效果差而影响漏气测试结果;另外由于常常强行下压,存在容易将内筒(m

2)上端避免压伤而影响后期堵头密封;
4.第二,由于该定位座(n

3)不能上下调节,存在只能测试一款长度的减震器,存在性能单一,通用性不足,使检测成本变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空气试漏工装。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空气试漏工装,用于装在空气试漏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支承机构和对夹机构;所述对夹机构位于该定位支承机构上方;所述定位支承机构包括固定套、调节螺杆和定位支承座,该调节螺杆与竖向设置的固定套内孔螺纹配合,该定位支承座固定在该调节螺杆上端,该定位支承座顶面中心设有定位凹孔;所述对夹机构包括固定座、两个夹臂和两个拉簧,该两个夹臂中部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上且对称分布,该两个拉簧沿该两个夹臂的对称中心线对称分布,该两个拉簧相向端分别与该两个夹臂后端连接,该两个拉簧背向端与固定座连接,该两个夹臂前端相向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夹槽。
7.优选地,所述夹槽为v形夹槽。
8.优选地,所述定位支承座具有上盘部和下手轮部,该定位凹孔设有该上盘部顶面中心。
9.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夹臂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导向部,该两个导向部组合而形成v形导向槽。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空气试漏机上且该固定座高度可调。
11.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上固定设有调节板,该调节板上设有条形孔,该条形孔长度方向沿竖向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空气试漏机上。
12.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3.第一,本实用新型在减震器空气试漏前装夹时既可实现高度定位,同时又能竖向定位并轴心夹紧,使该密封压头在压缸下压时能与内筒注入口精确对准并盖密,能保证在漏气测试时结果的准确性;可避免内筒上端被压伤;
14.第二,实用新型在定位支承机构或/和对夹机构可上下调节,可满足不同型号的减震器测试的定位装夹,满足通用性和的功能性要求,大大降低公司减震器的检测成本。
15.第三,实用新型由于该对夹机构经两个拉簧弹簧力作用而可实现两个夹臂对该减震器上内筒的对称自动地夹紧和轴向定位,且不需要借助外力驱动(如气缸或电机),因此装夹操作更简单且非常节能,同时降低动力元件成本且免维护;
16.第四,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减震器在空气试漏机上在试漏时能更快速地定位和自动夹紧,以便测试压头精准向下压入并到位,且在装夹时操作简单和安全。
附图说明
17.图1

2是原我司减震器在空气试漏机上进行空气试漏检测时的工作状态图。
18.图3

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减震器空气试漏工装安装于空气试漏机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

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减震器空气试漏工装安装于空气试漏机上并进行空气试漏检测时的工作状态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漏气检测系统气路原理图。
21.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减震器空气试漏工装安装于空气试漏机上时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实施例一:可参见图3

6,一种减震器空气试漏工装,用于装在空气试漏机n上,其包括定位支承机构1和对夹机构2。
24.所述对夹机构2位于该定位支承机构1上方。
25.具体地,该对夹机构2和定位支承机构1均安装在空气试漏机n的前侧壁(即操作侧)上。
26.所述定位支承机构1包括固定套1

1、调节螺杆1

2和定位支承座1

3,该调节螺杆1

2与竖向设置的固定套1

1内孔螺纹配合,该定位支承座1

3固定在该调节螺杆1

2上端,该定位支承座1

3顶面中心设有定位凹孔1

311。
27.具体地,该固定套1

1竖向地固定在空气试漏机n的前侧壁(即操作侧)上。该固定套1

1内孔为螺纹孔,该调节螺杆1

2与固定套1

1内的螺纹孔螺纹配合,可通过该调节螺杆1

2转动而沿竖向上下位移调节,进而调节该定位支承座1

3的工作高度。因此该定位支承座1

3高度调节后,可适用于满足对不同长度型号的减震器的定位支承,满足多功能要求,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和工装成本,提高了通用性,降低了检测成本。
28.优选地,所述定位支承座1

3具有上盘部1

31和下手轮部1

32,该定位凹孔1

311设有该上盘部1

31顶面中心。在调节时通过手持该下手轮部1

32并扭转而使该调节螺杆1

2在固定套1

1内旋转而上下位移调节,具有操作更简便和更省力等优势。
29.所述对夹机构2包括固定座2

1、两个夹臂2

2和两个拉簧2

3,该两个夹臂2

2中部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2

1上且对称分布,该两个拉簧2

3沿该两个夹臂2

2的对称中心线对称分布,该两个拉簧2

3相向端分别与该两个夹臂2

2后端固定连接,该两个拉簧2

3背向端与固定座2

1固定连接,该两个夹臂2

2前端相向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夹槽2

21。
30.常态时,该两个拉簧2

3处于伸长状态,背向对拉该两个夹臂2

2后端,由于该两个夹臂2

2中部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2

1上且对称分布,该两个夹臂2

2前端夹紧状态。
31.优选地,所述两个夹槽2

21均为v形夹槽。
32.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夹臂2

2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导向部2

22,该两个导向部2

22组合而形成v形导向槽(或称v形喇叭)。这样可使减震器的内筒能导向地轻松插入两个夹槽2

21内被夹紧且不需额外地克服两个拉簧2

3的作用力而对拉张开。既防止被夹手并极度省力。
3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2

1固定安装在空气试漏机n上且该固定座2

1高度可调。
34.可参见图5

6,本实施例在试验前先定位装夹,其操作方法可如下:
35.k1、将手持减震器m的外筒m

1,使外筒m

1底端向下插入定位支承座1

3的定位凹孔1

311内而实现高度定位;
36.k2、然后对减震器m的内筒m

2侧压使其经两个夹臂2

2之间的v形导向槽导向后再进入两个夹槽2

21内定位,由于在该两个拉簧2

3产生有对称且背向外拉的作用力,使该两个夹槽2

21对称夹紧将减震器m的内筒m

2并轴心定位,此时该减震器m被对夹机构2和定位支承机构1分别上下同轴定位而使该减震器轴向为竖向而不会偏向,同时该减震器m高度被定位且自动夹紧,因此装夹后松开手而不会摇摆,使后期漏气测试时可放手操作而更安全。
37.由于该对夹机构2经两个拉簧2

3弹簧力作用而可实现两个夹臂2

2对该减震器m上内筒m

2的对称自动夹紧和轴向上下同心定位,且不需要借助外力驱动(如气缸或电机),因此装夹操作更简单且非常节能,同时降低动力元件成本且免维护。
38.可参见图5

7,本实施例在试漏时的操作方法如下:
39.s1、先完成试验前的上述在定位装夹(步骤k1

k2),然后启动空气试漏机n上的压缸n

2工作,并带动该密封压头n

2下行而与内筒m

2注入口配合而外盖密封;
40.s2、再将打开气源和第一电磁阀,并向被测减震器m内充入一定过滤后的压缩空气,为使减震器m内压力与温度稳定下来,不影响测量精确度,必须等待一段时间以使减震器m内温度与压力达到稳定状态。这时读取压力传感器的值,一段时间t后,再次读取压力传感器的值,如果被测减震器m有泄漏则会有压差p;
41.s3、而检测完成后,打开第二电磁阀放气。
42.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在于:
43.可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座2

1上固定设有调节板2

4,该调节板2

4上设有条形孔2

41,该条形孔2

41长度方向沿竖向并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在空气试漏机n上。由于该调节板2

4上下可调,使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满足对内筒m

2或/和外筒m

2长度不同型号时对减震器内筒m

2最佳位置(如中部)的夹紧和定位,满足多功能要求,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和工装成本,提高了通用性,降低了检测成本。
44.上述本实施例一和二具有以下特点并分析如下:
45.第一,本实用新型在减震器空气试漏前装夹时既可实现高度定位,同时又能竖向定位并轴心夹紧,使该密封压头在压缸下压时能与内筒注入口精确对准并盖密,能保证在漏气测试时结果的准确性;可避免内筒上端被压伤;
46.第二,实用新型在定位支承机构或/和对夹机构可上下调节,可满足不同型号的减震器测试的定位装夹,满足通用性和的功能性要求,大大降低公司减震器的检测成本。
47.第三,实用新型由于该对夹机构经两个拉簧弹簧力作用而可实现两个夹臂对该减震器上内筒的对称自动夹紧和轴向定位,且不需要借助外力驱动(如气缸或电机),因此装夹操作更简单且非常节能,同时降低动力元件成本且免维护;
48.第四,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减震器在空气试漏机上在试漏时能更快速地定位和自动夹紧,以便测试压头精准向下压入并到位,且在装夹时操作简单和安全。
4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