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护理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2: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操作方便的护理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2.护理翻身装置的意义与便于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照顾,便于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尤其是一些体重较为大的病人,如果没有护理翻身装置进行辅助翻身,就会使得病人的翻身极为困难。
3.现有的护理翻身床大都是手摇型,通过摇把的转动来控制底板的转动,但是这种方式有着一些不便,这是由于一些病人的体重较大,往往需要两到三个护理人员才能对其进行翻身,一个护理人员通过摇把控制翻转床,剩余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另外,现在的医院时常人满为患,护理人员的人手大大不足,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手摇型护理翻身床,需要多人配合使用,造成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加,压力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脚踏传动的翻身护理装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护理翻身装置,包括床架、支脚,设置在床架上的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转板,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连接有顶杆的一端,所述顶杆另一端连接所述转板,所述底板前端内部转动安装有卷筒,所述卷筒通过导绳连接所述滑块,所述底板前端下方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下端安装有踩踏组件,所述踩踏组件包括通过转轴安装的传动盘,所述传动盘通过传送带与卷筒一端相连,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踏板。
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盘包括内盘、外盘,所述内盘通过转轴安装在立柱下端,所述外盘为环形套装在所述内盘外部,所述内盘的外壁设置有一圈凸头,所述外盘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凸头配合的棘爪,所述外盘通过传动带与卷筒相连。
8.进一步,所述外盘侧面连接有卡盘,所述卡盘外壁上设置有一圈卡槽,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卡头装置,所述卡头装置包括方形滑块、长弹簧和顶头,所述方形滑块滑动安装在立柱中,所述方形滑块上端与所述长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长弹簧顶端与立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滑块底端与顶头固定连接,顶头在所述长弹簧作用下卡在所述卡槽中。
9.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为斜面卡槽,只对卡盘一个方向的转动起到卡止作用。
10.进一步地,所述方形滑块连接有回位装置,所述回位装置包括定杆和直角杆,所述定杆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直角杆的一端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卷簧,所述踏板在所述卷簧作用下始终处于水平。
12.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原远离踏板一端连接有弹簧拉杆,所述弹簧拉杆与立柱内壁固定连接,使得踏板始终靠紧立柱,同时使内盘位于外盘内部。
13.进一步地,利用外力使踏板克服弹簧拉杆作用向远离立柱方向运动时,所述内盘脱离所述外盘。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正向连续的踩踏踏板,通过内盘、外盘、传动带以及卷洞的传动,使滑块带着顶杆运动,顶杆带着转板运动,使得转板逆时针旋转,从而对病人进行翻身;当病人翻身结束后,将踏板反向旋转,踏板通过直角杆带着定杆向上运动使得卡盘不再与卡头装置卡接,然后转板在自身重力下旋转放平。由此,护理人员用脚踩踏踏板代替了传统的手摇摇把的方式来对病人完成翻身,从而只需要一个护理人员就能完成病人的翻身,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踩踏组件截取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拉杆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回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0、底板;200、转板;300、顶杆;400、滑块;500、导绳;600、卷筒;700、传动带;800、立柱;900、踩踏组件;901、转轴;902、内盘;903、凸头;904、棘爪装置;905、外盘;906、卡盘;907、卡头装置;908、回位装置,909、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图1、2,一种操作方便的护理翻身装置,包括底板100、转板200、顶杆300、滑块400、导绳500、卷筒600、传动带700、立柱800和踩踏组件900。所述底板100右端内部转动安装有卷筒600,所述卷筒600优选通过轴安装在底板100中。所述底板100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滑动安装有所述滑块400。所述卷筒600与所述导绳500一端连接,所述导绳500另一端与所述滑块400固定连接,当所述卷筒600转动时,所述导绳500在所述卷筒600上卷起或松开,从而带动所述滑块400移动。所述顶杆300底端与所述滑块400转动连接,其顶端与转板200转动连接,所述转板200底端与底板100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00右端下方连接所述立柱800,所述立柱800下端安装所述踩踏组件900。
27.请参阅图1

6,所述踩踏组件900包括转轴901、内盘902、凸头903、棘爪装置904、外盘905、卡盘906、卡头装置907和回位装置908。所述立柱800下端设置有中空结构,所述内盘
902中心开有穿孔并固定套装在所述转轴901上,所述转轴901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立柱800下端。所述内盘902外边缘设置有一圈所述凸头903,且所述内盘902外部套装有所述外盘905,所述外盘905的侧壁与所述立柱800的内壁通过转动副连接,能够在所述立柱800中围绕内盘转动。所述外盘905内壁上设置棘爪装置904,所述棘爪装置904包括棘爪和一端与棘爪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外盘905的内壁上,所述棘爪下端伸入所述凸头903之间。所述外盘905背面与卡盘906正面固定连接,卡盘906背面通过转动副与立柱800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外盘905外壁套装有传动带700,所述传动带700上部套装在所述卷筒600的轴上。所述卡盘906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为斜面卡槽,所述立柱800底端还设置有卡头装置907,所述卡头装置907位于卡盘906上方与立柱800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卡头装置907包括方形滑块、长弹簧和顶头,方形滑块外壁与立柱800内壁滑动连接,方形滑块上端与长弹簧下端固定连接,长弹簧上端与立柱800内壁固定连接,方形滑块底端与顶头固定连接,顶头下端卡在所述卡槽中且能够通过卡槽的斜面脱离卡槽。所述卡头装置907还连接有回位装置908,应当理解所述卡头装置907位于立柱800下端的内部,所述回位装置908位于立柱800下端的外部,所述回位装置908包括定杆和直角杆,所述定杆一端穿过立柱800的下端的侧壁与所述方形滑块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直角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直角杆位于立柱800的外部。
28.请参阅图1、6,所述转轴901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909,所述转轴901外壁与立柱800内壁之间连接有卷簧,踏板909通过卷簧的作用在其不受外力作用时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通过卷簧的作用,踏板909能在图6中由水平位置向下顺时针(即正向)运动,并恢复水平,同时卷簧并不会完全限制踏板909的运动,在踏板909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逆时针转动,此时踏板909会与直角杆接触并顶起直角杆向上运动,直角杆带动定杆、方形滑块、顶头向上运动,从而使顶头脱离卡槽。
29.参照图3、4、5,转轴901右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拉杆,弹簧拉杆右侧与立柱800内壁固定连接,转轴901外壁与立柱800内壁活动连接,使得转轴901始终保持向右的运动趋势,即让踏板909始终靠紧立柱800,同时是内盘902位于外盘905内部。
30.操作原理:结合参阅图1

6,
31.(1)病人需要翻身时,用脚踩东踏板909,踏板909顺时针(即正向)转动,踏板909通过转轴901带动内盘902顺时针转动,内盘902通过凸头、棘爪带动外盘905、卡盘906顺时针转动,此时卡头装置907的顶头能够脱离卡盘906的斜面卡槽而不会对卡盘906及外盘905造成限制,外盘905通过传动带700带动卷筒600转动,卷筒600将导绳卷起,导绳500带动滑块400以及顶杆300移动从而将转板200逆时针翻起,病人完成翻身动作。此时,卡头装置907的顶头在长弹簧作用下卡入卡槽,卡头不能脱离卡槽,限制了卡盘906及外盘905的逆时针转动,转板不会自动放下。为防止由于转板200自身重力或病人体重导致转板200下落,所述传动带700采用齿带或链带与所述卷筒、外盘通过啮齿啮合连接。
32.(2)当需要让转板200复位时,用脚让踏板909向远离立柱800的方向运动,踏板909带着转轴901运动,转轴901带动内盘902离开外盘905,此时棘爪装置904的棘爪与内盘902上的凸头903错开无法接触。当凸头903不再与棘爪装置904接触之后,将踏板逆时针旋转,踏板通过直角杆带着定杆向上运动,根据图3,定杆带着方向滑块运动,使得弧形顶头不再与弧形槽卡接,使得卡盘906不再与卡头装置907卡接,使其可以自由旋转,转板200在自身
重力或病人体重作用下复位。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