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1: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装配领域,具体为一种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背景技术:

2.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是当前国际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利用机器视觉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驾驶员周围环境状态实时通报,并在车辆可能发生潜在危险时及时警示驾驶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和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交通事故不仅直接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危害。调查显示,70%以上的交通事故时有人为因素造成,而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则对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有效减少车辆事故,所以,对于汽车安全辅助驾驶装置的开发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3.但是在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装配时,考虑到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内的电子元件计算量较大,且要做出控制决策,因此在工作时,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热量较大,在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安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散热问题,同时,考虑到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使用寿命,在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安装过程中,要充分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起到防震抗撞的作用,提高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使用寿命。
4.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内部围成中空结构;
7.方形凹槽,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贴合面一侧,进而使得所述中空结构与外界连通;
8.卡槽,其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两侧;
9.卡块,其设置在所述卡槽中心且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
10.卡扣,其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两侧,且与所述卡扣和卡块一一对应;
11.其中,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时,所述卡扣分别置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卡块扣合。
12.优选的,还包括:
13.支撑块,其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两侧的内壁面上,并与所述卡扣一一对应;
14.其中,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时,所述卡扣分别置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卡块扣合,且所述支撑块抵靠在所述卡槽端面上。
15.优选的,还包括:
16.第一支撑肋板,其为板状结构,其平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轴向两侧的内壁面上,且位于所述支撑块之间,用于支撑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17.第二支撑肋板,其为块状结构,其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一侧的内壁面上,且与所述方形凹槽相对设置,用于支撑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18.优选的,还包括:
19.第三支撑肋板,其为l型设置,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部的四角处,用于支撑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20.优选的,还包括:
21.六边形散热框,其紧密排列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壁面上。
22.优选的,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方形凹槽一侧设置向外凸起,且所述向外凸起与所述上壳体的壁面平滑过渡。
23.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散热的散热翅片,其均匀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周向。
24.优选的,所述方形凹槽的数目为两个,且平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贴合面上。
25.优选的,还包括把手,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两侧。
26.优选的,还包括支撑座,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两侧,且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8.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紧密扣合,能够将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支撑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的中空结构内,既有利于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散热,也提高了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防震抗撞性能,进一步改善了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9.图1为实施例1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实施例1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实施例2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实施例2中下壳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实施例2中下壳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00、上壳体;110、方形凹槽;120、卡槽;130、卡块;140、第二支撑肋板;150、六边形散热框;160、散热翅片;170、向外凸起;200、下壳体;210、卡扣;220、撑块;230、第一支撑肋板;240、第三支撑肋板;250、把手;26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

6,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38.实施例1:一种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其内部围成中空结构;
39.方形凹槽110,其分别设置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贴合面一侧,进而使得中空结构与外界连通;
40.卡槽120,其对称设置在上壳体100的两侧;
41.卡块130,其设置在卡槽120中心且与卡槽120一一对应;
42.卡扣210,其对称设置在下壳体200的两侧,且与卡扣210和卡块130一一对应;
43.其中,当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扣合时,卡扣210分别置于卡槽120内并与卡块130扣合。
44.支撑块220,其对称设置在下壳体200两侧的内壁面上,并与卡扣210一一对应;
45.其中,当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扣合时,卡扣210分别置于卡槽120内并与卡块130扣合,且支撑块220抵靠在卡槽120端面上。
46.六边形散热框150,其紧密排列设置在上壳体100内壁面上。
47.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
48.第一支撑肋板230,其为板状结构,其平行设置在下壳体200轴向两侧的内壁面上,且位于支撑块220之间,用于支撑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49.第二支撑肋板140,其为块状结构,其对称设置在上壳体100一侧的内壁面上,且与方形凹槽110相对设置,用于支撑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50.第三支撑肋板240,其为l型设置,且设置在下壳体200内部的四角处,用于支撑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51.最后,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00靠近方形凹槽110一侧设置向外凸起170,且向外凸起170与上壳体100的壁面平滑过渡。
52.实施例2:一种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其内部围成中空结构;
53.方形凹槽110,其分别设置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贴合面一侧,进而使得中空结构与外界连通;
54.卡槽120,其对称设置在上壳体100的两侧;
55.卡块130,其设置在卡槽120中心且与卡槽120一一对应;
56.卡扣210,其对称设置在下壳体200的两侧,且与卡扣210和卡块130一一对应;
57.其中,当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扣合时,卡扣210分别置于卡槽120内并与卡块130扣合。
58.支撑块220,其对称设置在下壳体200两侧的内壁面上,并与卡扣210一一对应;
59.其中,当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扣合时,卡扣210分别置于卡槽120内并与卡块130扣合,且支撑块220抵靠在卡槽120端面上。
60.用于散热的散热翅片160,其均匀设置在上壳体100的外侧周向。
61.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
62.第一支撑肋板230,其为板状结构,其平行设置在下壳体200轴向两侧的内壁面上,且位于支撑块220之间,用于支撑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63.第二支撑肋板140,其为块状结构,其对称设置在上壳体100一侧的内壁面上,且与方形凹槽110相对设置,用于支撑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64.第三支撑肋板240,其为l型设置,且设置在下壳体200内部的四角处,用于支撑固定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
65.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00靠近方形凹槽110一侧设置向外凸起170,且向外凸起170与上壳体100的壁面平滑过渡。
66.最后,本实施例还包括把手250,其设置在下壳体200的两侧。支撑座260,其设置在下壳体200的两侧,且与下壳体200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6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的紧密扣合,能够将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支撑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围成的中空结构内,既有利于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散热,也提高了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防震抗撞性能,进一步改善了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手势控制车辆设备用壳体的使用寿命。
6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