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霉抗锈的便携型纸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1: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质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霉抗锈的便携型纸箱结构。


背景技术:

2.瓦楞纸板因其量轻而且价格便宜,用途广泛,制作简易,且能回收甚至重复利用,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从而使它的应用有了显著的增长。得益于纸张的平整性,决定了其可以进行印刷,让其衍生产品,如各类纸质包装品的外观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除了便于储存、运输等优点之外,其还能够起到美化产品、宣传产品、食品包装的作用。由于使用瓦楞纸板制成的包装容器对美化和保护内装商品有其独特的性能和优点,伴随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其已经逐渐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食品包装方式之一。
3.现在的市场上对于纸箱的运用涉及到各行各业,比如酒类包装方面。由于内装物的特殊性,需要采用较高的技术对酒类产品进行防霉抗污包装。但是,传统的酒类包装箱盒结构,一般采用内衬和箱盒外壳的放置组合而成,酒瓶的顶部和底部套上内衬后再放入箱盒外壳内。为了实现防霉抗锈抗污等效果,内衬往往采用聚氨酯或者塑料等材质制成,外壳部分一般也会采用pvc材料覆盖或者直接采用塑料制成。这类包装形式和结构不仅需要在外壳和内衬的生产上耗费较多的材料成本,降低了整体生产效率,而且箱盒结构的回收利用率也较低;另外,塑料品的生产也会带来环保问题,不利于长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霉抗锈的便携型纸箱结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防霉抗锈的便携型纸箱结构,包括箱本体,其中,所述箱本体包括外壳体、中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置于所述中壳体中,所述外壳体套于所述中壳体上;
7.所述外壳体、所述中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均呈中空的直立柱体结构,其中,所述外壳体的上下两端开口,以便所述中壳体从其上端或者下端开口放入其内腔中,
8.所述中壳体的前侧开口,以便所述内壳体从其开口侧放入其内腔中,
9.所述内壳体的后侧开口,以便瓶体产品从其开口侧放入其内腔中;
10.所述内壳体的内腔中设有便于放置并支撑瓶体产品的上底座和下底座,瓶体产品放入内壳体后,瓶底部由所述下底座向上支撑,瓶顶部由所述上底座向下支撑。
11.所述外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由单张防霉瓦楞纸板裁剪折叠成型为所述外壳体,所述防霉瓦楞纸板包括底纸、面纸和设置于所述底纸和所述面纸之间的瓦楞芯,所述底纸和所述面纸的两面均设有防霉吸附层,所述防霉吸附层采用活性炭吸附于纸板表面后成型。
12.所述外壳体由四个相邻的侧板以侧边相互连接后成型,所述外壳体的四个侧板包
括外壳前侧板、外壳后侧板、外壳左侧板、外壳右侧板,
13.所述外壳体展开平铺后,所述外壳右侧板向左连接所述外壳前侧板,所述外壳前侧板向左连接所述外壳左侧板,所述外壳左侧板向左连接所述外壳后侧板;
14.所述外壳后侧板向左连接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外壳右侧板。
15.所述外壳体设有透气孔。
16.所述外壳体的其一侧板设有外壳镂空部,便于在取出中壳体时施加手指的着力点,提升取放操作的便利性。
17.所述中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由单张b型瓦楞纸板裁剪折叠成型为所述中壳体;
18.所述中壳体包括中壳底板、中壳顶板、中壳背板、中壳左侧板和中壳右侧板,所述中壳左侧板和所述中壳右侧板均为双层结构,所述中壳左侧板包括中壳左侧内板和中壳左侧外板,所述中壳右侧板包括中壳右侧内板和中壳右侧外板;
19.所述中壳体展开平铺后,所述中壳背板向左连接所述中壳左侧外板、向右连接所述中壳右侧外板、向上连接所述中壳顶板、向下连接所述中壳底板,
20.所述中壳左侧外板向左连接所述中壳左侧内板,
21.所述中壳右侧外板向右连接所述中壳右侧内板,
22.所述中壳顶板向左连接第一中壳左衬板、向右连接第一中壳右衬板,所述中壳底板向左连接第二中壳左衬板、向右连接第二中壳右衬板,折叠成行为中壳体时,第一、第二中壳左衬板位于中壳左侧板的双层结构的夹层中,第一、第二中壳右衬板位于中壳右侧板的双层结构的夹层中,加强中壳体的顶板和底板的结构强度,防止松散。
23.所述内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由单张b型瓦楞纸板裁剪折叠成型为所述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内壳背板、内壳左侧板、内壳右侧板、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包括上底座上部和上底座下部,两者之间为上底座内腔,所述上底座上部为三层板结构,所述上底座下部为单层板结构,所述下底座包括下底座上部和下底座下部,两者之间为下底座内腔,所述下底座上部为单层板结构,所述下底座下部为三层板结构,
24.所述内壳体展开平铺后,所述内壳背板向左连接所述内壳左侧板、向右连接所述内壳右侧板、向上连接所述上底座的第一上顶板、向下连接所述下底座的第一下底板,
25.所述上底座的第一上顶板向上依次连接上底座的第二上顶板、第一下顶板和第三上顶板,其中,上底座的第一、第二、第三上顶板成型为上底座上部的三层板结构,第一下顶板成型为上底座下部的单层板结构,上底座成型后,所述上底座的单层板结构位于其三层板结构的下方,
26.所述下底座的第一下底板向下依次连接下底座的第二下底板、第一上底板和第三下底板,其中,下底座的第一、第二、第三下底板成型为下底座下部的三层板结构,第一上底板成行为下底座上部的单层板结构,下底座成型后,所述下底座的单层板结构位于其三层板结构的上方;
27.所述内壳左侧板向上连接第一内壳左衬板、向下连接第二内壳左衬板,所述内壳右侧板向上连接第一内壳右衬板、向下连接第二内壳右衬板,内壳体折叠成型时,第一内壳左衬板、第一内壳右衬板位于上底座的第一、第二上顶板之间,第二内壳左衬板、第二内壳右衬板位于下底座的第一、第二下底板之间。
28.所述上底座设有便于卡入瓶体产品的顶部的第一内壳镂空部,所述第一内壳镂空部开设于所述上底座的位于所述内壳体的后侧开口处。
29.本实用新型在内壳体的上底座上开设第一内壳镂空部,其用意在于适应一些瓶体长度较短的产品的放置,当放置这类瓶体产品时,其放入内壳体时,在瓶底放入下底座后,瓶口位置需要转过一定角度才能转到上底座内,相对于长度较长的瓶体仅需转动较小幅度即可放入内壳体内腔而言,这类长度较短的瓶体的转动角度较大,此时如果没有设置该第一内壳镂空部,则瓶口位置受到上底座的阻挡而无法顺利放入内壳体的内腔。
30.所述下底座设有便于使瓶体产品的瓶底沉入的第二内壳镂空部,所述第二内壳镂空部位于所述下底座的第一上底板上。
31.所述上底座设有便于使瓶体产品的瓶口伸入的第三内壳镂空部,所述第三内壳镂空部位于所述上底座的第一下顶板上。
32.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三层独立结构实现了瓶体产品的安全包装和收纳,外壳体的防霉性能确保了内装物不易受水汽侵蚀而发生霉变,而中壳体的设置使得内外壳体之间多了一道屏障,可在增强结构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防霉抗锈性能,使产品在仅使用纸质制材制备的情况下,既能够确保具有环保特性,又维持了防霉防潮特性和结构强度,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图2的结构在展开平铺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图4的结构在展开平铺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图6的结构在展开平铺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图6的结构在折叠成型过程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图2的结构在展开平铺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其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件或单元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件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组成或者组成单元。
43.参照图1、图2、图4、图6,一种防霉抗锈的便携型纸箱结构,包括箱本体,箱本体包括外壳体10、中壳体20和内壳体,内壳体设置于中壳体20中,外壳体10套于中壳体20上;
44.外壳体10、中壳体20和内壳体均呈中空的直立柱体结构,其中,外壳体10的上下两端开口,以便中壳体20从其上端或者下端开口放入其内腔中,
45.中壳体20的前侧开口,以便内壳体从其开口侧(从前往后)放入其内腔中,
46.内壳体的后侧开口,以便瓶体产品从其开口侧(从后往前)放入其内腔中;
47.内壳体的内腔中设有便于放置并支撑瓶体产品的上底座301和下底座302,瓶体产品放入内壳体后,瓶底部由下底座302向上支撑,瓶顶部由上底座301向下支撑。
48.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由单张防霉瓦楞纸板裁剪折叠成型为外壳体,该防霉瓦楞纸板包括底纸、面纸和设置于底纸和面纸之间的瓦楞芯,底纸和面纸的两面均设有防霉吸附层,防霉吸附层采用活性炭吸附于纸板表面后成型。其中,防霉吸附层的设置可采用静电吸附的方式实现,在底纸和面纸的两面通过静电作用吸附活性炭颗粒后成型为所述防霉吸附层。
49.另外,为将活性炭颗粒更好地锁在纸板表面,防止纸板在物流移动过程或者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脱落,可采用如下结构设置: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设有防霉吸附层的底纸和面纸的两面还设有树脂纤维层,以便将活性炭颗粒封闭在纸板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树脂纤维层采用高强度树脂纤维涂覆于底纸和面纸上设置的防霉吸附层的表面后成型,所述树脂纤维层的厚度设置为1.0mm~1.5mm。
50.本实用新型对外壳体按如下结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外壳体10由四个相邻的侧板以侧边相互连接后成型,外壳体的四个侧板包括外壳前侧板101、外壳后侧板102、外壳左侧板103、外壳右侧板104,
51.外壳体展开平铺后,外壳右侧板104向左连接外壳前侧板101,外壳前侧板101向左连接外壳左侧板103,外壳左侧板103向左连接外壳后侧板102;
52.外壳后侧板102向左连接第一连接板105,通过第一连接板105连接外壳右侧板104。具体的,第一连接板105可通过胶粘方式与外壳右侧板104连接。
5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0设有透气孔1001。
54.具体的,外壳体10上的透气孔1001可设置于任一侧板上,或者,所有的侧板上均设置透气孔1001。比如,在对应侧板上开设间隔一定距离且相互平行的竖直长条状的槽孔结构的透气孔。
55.本实用新型为便于中壳体在外壳体中取出,可作如下结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外壳体10的其一侧板设有外壳镂空部,便于在取出中壳体时施加手指的着力点,提升取放操作的便利性,图9示出结构中,在外壳后侧板102上设有外壳镂空部1002。具体设置时,如图9所示结构,可将外壳镂空部1002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以便对应人手的指面的形状。
56.本实用新型的中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由单张b型瓦楞纸板裁剪折叠成型为中壳体,具体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
57.中壳体包括中壳底板201、中壳顶板202、中壳背板203、中壳左侧板和中壳右侧板,中壳左侧板和中壳右侧板均为双层结构。其中:中壳左侧板包括中壳左侧内板2041和中壳左侧外板2042,中壳右侧板包括中壳右侧内板2051和中壳右侧外板2052;
58.中壳体展开平铺后,中壳背板203向左连接中壳左侧外板2042、向右连接中壳右侧外板2052、向上连接中壳顶板202、向下连接中壳底板201,
59.中壳左侧外板2042向左连接中壳左侧内板2041,
60.中壳右侧外板2052向右连接中壳右侧内板2051,
61.中壳顶板202向左连接第一中壳左衬板2061、向右连接第一中壳右衬板2062,中壳底板201向左连接第二中壳左衬板2071、向右连接第二中壳右衬板2072,折叠成行为中壳体时,第一、第二中壳左衬板位于中壳左侧板的双层结构的夹层中,第一、第二中壳右衬板位于中壳右侧板的双层结构的夹层中,加强中壳体的顶板和底板的结构强度,防止松散。
62.另外,为了便于中壳左侧板和中壳右侧板的双层结构的稳定性,使其不易散开,可在中壳背板和中壳左侧外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插槽,对应该插槽在中壳左侧内板的左侧边设置插接耳板,中壳背板和中壳右侧外板的连接处也设置相同结构的插槽,配套在中壳右侧内板的右侧边设置对应的另一插接耳板,折叠成型时,成型为中壳左侧板和中壳右侧板的双层结构时,插接耳板和对应的插槽相互插接。
63.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由单张b型瓦楞纸板裁剪折叠成型为内壳体,具体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8所示,内壳体包括内壳背板303、内壳左侧板304、内壳右侧板305、上底座301和下底座302。上底座301包括上底座上部和上底座下部,两者之间为上底座内腔,上底座上部为三层板结构,上底座下部为单层板结构,下底座包括下底座上部和下底座下部,两者之间为下底座内腔,下底座上部为单层板结构,下底座下部为三层板结构。
64.如图7所示,内壳体展开平铺后,内壳背板303向左连接内壳左侧板304、向右连接内壳右侧板305、向上连接上底座301的第一上顶板3011、向下连接下底座302的第一下底板3021,
65.第一上顶板3011向上依次连接上底座的第二上顶板3012、第一下顶板3014和第三上顶板3013,其中,上底座的第一、第二、第三上顶板成型为上底座上部的三层板结构,第一下顶板3014成型为上底座下部的单层板结构,上底座成型后,上底座下部的单层板结构位于其上部的三层板结构的下方,
66.第一下底板3021向下依次连接下底座的第二下底板3022、第一上底板3024和第三下底板3023,其中,下底座的第一、第二、第三下底板成型为下底座下部的三层板结构,第一上底板3024成型为下底座上部的单层板结构,下底座成型后,下底座上部的单层板结构位于其下部的三层板结构的上方;
67.内壳左侧板304向上连接第一内壳左衬板3061、向下连接第二内壳左衬板3062,内壳右侧板305向上连接第一内壳右衬板3071、向下连接第二内壳右衬板3072,内壳体折叠成型时,第一内壳左衬板3061、第一内壳右衬板3071位于上底座301的第一、第二上顶板之间,第二内壳左衬板3062、第二内壳右衬板3072位于下底座302的第一、第二下底板之间。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底座301设有便于卡入瓶体产品的顶部的第一内壳镂空部3001,第一内壳镂空部3001开设于上底座的位于内壳体的后侧开口处。
69.具体的,如图7所示,在内壳体展开平铺结构中,第一内壳镂空部位于上底座的第一下顶板3014和第三上顶板3013之间,在第一下顶板3014和第三上顶板3013之间设有第一过渡板3081,第一过渡板3081在折叠成型为内壳体的过程中,成型为上底座的后侧面(图6示出结构中,标记301处的位置即为该后侧面),第一内壳镂空部3001通过第一过渡板3081上设置的折叠条30810经折叠内凹后呈一位于该后侧面上的凹陷,从而在瓶体产品放入内
壳体内腔时,可增加瓶口位置的转动角度。
70.本实用新型在内壳体的上底座上开设第一内壳镂空部,其用意在于适应一些瓶体长度较短的产品的放置,当放置这类瓶体产品时,其放入内壳体时,在瓶底放入下底座后,瓶口位置需要转过一定角度才能转到上底座内,相对于长度较长的瓶体仅需转动较小幅度即可放入内壳体内腔而言,这类长度较短的瓶体的转动角度较大,此时如果没有设置该第一内壳镂空部,则瓶口位置受到上底座的阻挡而无法顺利放入内壳体的内腔。
7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下底座设有便于使瓶体产品的瓶底沉入的第二内壳镂空部3002,第二内壳镂空部3002位于下底座302的第一上底板3024上。
7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底座设有便于使瓶体产品的瓶口伸入的第三内壳镂空部,第三内壳镂空部位于上底座的第一下顶板3014上。
7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