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1: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光学成像系统
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2.本技术要求于2018年5月2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18

0061394号韩国专利申请以及于2018年9月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18

010618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而通过引用并入本技术中。
技术领域
3.本技术涉及包括七片透镜的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4.移动终端通常设置有用于视频通信或拍摄图像的相机。然而,由于移动终端内部的空间限制,难以在这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相机中实现高性能。
5.因此,随着设置有相机的移动终端的数量增加,对能够在不增加相机尺寸的情况下改善相机性能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需求已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6.提供本发明内容是为了以简化形式介绍构思的选择,这些构思将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内容不旨在表明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7.在一个总体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按数字顺序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光学成像系统满足1<|f123457

f|/f,其中,f123457为当第六透镜的折射率限定为与空气的折射率相等的1.0时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且f123457和f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8.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
9.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
10.可以在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11.可以在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12.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可以是6mm或更小。
1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
14.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
15.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
16.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可为凸。
17.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
18.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
19.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1<l1w/l7w<0.3,其中,l1w为第一透镜的重量,l7w为第七透镜的重量,且l1w和l7w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20.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设置在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隔圈,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5<s6d/f<1.2,其中,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s6d为隔圈的内径,且s6d和f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21.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4<l1tr/l7tr<0.7,其中,l1tr为第一透镜的总外径,l7tr为第七透镜的总外径,且l1tr和l7tr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22.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5<l1234travg/l7tr<0.75,其中,l1234travg为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l7tr为第七透镜的总外径,且l1234travg和l7tr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23.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5<l12345travg/l7tr<0.76,其中,l12345travg为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l7tr为第七透镜的总外径,且l12345travg和l7tr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24.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
25.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
26.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可为凹。
27.根据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其它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28.图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示例的视图。
29.图2示出了图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30.图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示例的视图。
31.图4示出了图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32.图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示例的视图。
33.图6示出了图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34.图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示例的视图。
35.图8示出了图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36.图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示例的视图。
37.图10示出了图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38.图1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示例的视图。
39.图12示出了图1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40.图1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示例的视图。
41.图14示出了图1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42.图1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八示例的视图。
43.图16示出了图1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44.图1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九示例的视图。
45.图18示出了图1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46.图1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示例的视图。
47.图20示出了图1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48.图2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一示例的视图。
49.图22示出了图2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50.图2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二示例的视图。
51.图24示出了图2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52.图2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三示例的视图。
53.图26示出了图2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54.图2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四示例的视图。
55.图28示出了图2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56.图2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五示例的视图。
57.图30示出了图2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58.图3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六示例的视图。
59.图32示出了图3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60.图3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七示例的视图。
61.图34示出了图3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62.图3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八示例的视图。
63.图36示出了表示图35的像差特性的像差曲线。
64.图3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九示例的视图。
65.图38示出了图3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66.图3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示例的视图。
67.图40示出了图3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68.图4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一示例的视图。
69.图42示出了图4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70.图4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二示例的视图。
71.图44示出了图4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72.图4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三示例的视图。
73.图46示出了图4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74.图47和图48是示出彼此联接的光学成像系统和镜筒的示例的剖视图。
75.图49是示出第七透镜的示例的剖视图。
76.图50是示出透镜的肋的形状的示例的剖视图。
77.在全部附图和整个详细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能未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和方便,可能夸大了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78.提供以下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本技术中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本技术中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本技术中描述的操作顺序仅仅是示例,并且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不限于在本技术中所阐述的顺序,而可以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做出显而易见的改变。另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洁,可省略对本领域公知的
特征的描述。
79.本技术中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提供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仅仅是为了说明实现本技术中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这些可行方式将是显而易见的。
80.在说明书全文中,当诸如层、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项或多项其它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它中间元件。
81.如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目中的任何两项或更多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组合。
82.尽管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的措辞可在本技术中用于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不应受这些措辞的限制。更确切地,这些措辞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本技术描述的示例中涉及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区段还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区段。
83.为了描述的方便,可在本技术中使用诸如“上方(above)”、“上部(upper)”、“下方(below)”和“下部(lower)”的空间相对措辞,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相对于另一元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措辞旨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上方(above)”或“上部(upper)”的元件将相对于该另一元件位于“下方(below)”或“下部(lower)”。因此,根据装置的空间定向,措辞“上方(above)”包括上方定向和下方定向这两者。装置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定向),并且应相应地解释本技术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措辞。
84.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冠词“一(a)”、“一个(an)”和“该(the)”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措辞“包含”、“包括”和“具有”指示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项或多项其它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85.为了便于解释,附图中示出的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可能略微夸大。另外,在详细描述中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透镜的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状仅为示例。即,透镜的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状不限于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
86.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元件(包括透镜或表面)之间的距离、透镜的有效半径以及各种元件的直径、厚度和长度的数值以毫米(mm)表示,并且角度以度(degree)表示。透镜的厚度以及元件(包括透镜或表面)之间的距离是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进行测量的。
87.本技术中使用的措辞“有效半径”是指光实际穿过的表面(物侧面或像侧面)的一部分的半径。因此,有效半径可以与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半径相等,或者如果光不穿过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外围部分,则有效半径可以比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半径小。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
面可具有不同的有效半径。
8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对透镜表面形状的引述表示透镜的近轴区域的形状。透镜表面的近轴区域是围绕透镜表面的光轴的透镜表面的中心部分,其中入射至透镜表面的光线与光轴成小角度θ并且近似sinθ≈θ、tanθ≈θ和cosθ≈1是有效的。
89.例如,透镜的物侧面为凸的表述意为至少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为凸,并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的表述意为至少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为凹。因此,即使透镜的物侧面可描述为凸,透镜的整个物侧面也可以不为凸,且透镜的物侧面的外围区域可为凹。此外,即使透镜的像侧面可描述为凹,透镜的整个像侧面也可以不为凹,且透镜的像侧面的外围区域可为凸。
90.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设置的多片透镜。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着光轴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按数字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一透镜是最靠近被光学成像系统成像的物体(或目标)的透镜,而第七透镜是靠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或图像传感器的透镜。
91.光学成像系统的每片透镜包括光学部分和肋。透镜的光学部分是透镜的进行折射的一部分,并且通常形成在透镜的中心部分中。透镜的肋是使透镜能够安装在镜筒中并使透镜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对准的透镜边缘部分。透镜的肋从光学部分径向向外延伸。透镜的光学部分通常不与彼此接触。例如,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安装在镜筒中,使其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透镜的肋可以选择性地与彼此接触。例如,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肋,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肋或第二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肋可以与彼此接触,使得这些透镜的光轴可以容易地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对准。
92.接下来,将对光学成像系统的配置进行描述。
93.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片透镜。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按数字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94.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图像传感器和滤光片。图像传感器形成成像面,并将由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折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滤光片设置在透镜与成像面之间,并阻挡由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折射的光中的红外光线入射在成像面上。
95.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光阑和隔圈。光阑可设置在第一透镜的前方,或者设置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两个相邻透镜之间,或者设置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一片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之间,以调整入射在成像面上的光的量。隔圈中的每个隔圈设置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两片透镜之间或第七透镜与滤光片之间的相应位置处,以在两片透镜之间或在第七透镜与滤光片之间保持预定距离。另外,隔圈可以由遮光材料制成,以阻挡透入至透镜的肋中的外部光。可能有六个或七个隔圈。例如,第一隔圈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第二隔圈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第三隔圈设置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第四隔圈设置在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第五隔圈设置在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并且第六隔圈设置在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另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设置在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第七隔圈。
96.接下来,将对构建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进行描述。
97.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一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为凸。例如,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第一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一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98.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二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为凸。例如,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在另一示例中,第二透镜的两个表面均可为凸。第二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二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99.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为凸。例如,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可为凸。第三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三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100.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四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为凸。例如,第四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可为凸。第四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四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101.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为凹。例如,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可为凹。第五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五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102.第六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六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为凹。例如,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可以为凹。第六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例如,可以在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因此,第六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的近轴区域和外围区域。例如,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可为凹,但其外围区域可为凸。第六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六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103.第七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七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为凹。例如,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可以为凹。第七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例如,可以在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因此,第七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的近轴区域和外围区域。例如,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可为凹,但其外围区域可为凸。第七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七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104.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可以由具有高透光率的光学材料制成。例如,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然而,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材料。
105.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可由以下等式1表示:
[0106][0107]
在等式1中,c为透镜的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k为圆锥常数,y为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特定点到透镜的光轴的距离,a至h为非球面常数,z(或sag)为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在距离光轴为y处的特定点与垂直于光轴且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顶点相交的切面之间的距离。本技术中公开的示例中的一些示例包括非球面常数j。可以将附加项jy 20
添加至等式1以反映非球面常数j的影响。
[0108]
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至6中的一项或多项:
[0109]
0.1<l1w/l7w<0.4
ꢀꢀꢀꢀꢀꢀꢀꢀꢀꢀꢀꢀꢀꢀꢀꢀꢀꢀꢀꢀꢀꢀꢀ
(条件表达式1)
[0110]
0.5<s6d/f<1.4
ꢀꢀꢀꢀꢀꢀꢀꢀꢀꢀꢀꢀꢀꢀꢀꢀꢀꢀꢀꢀꢀꢀꢀꢀꢀꢀ
(条件表达式2)
[0111]
0.4<l1tr/l7tr<0.8
ꢀꢀꢀꢀꢀꢀꢀꢀꢀꢀꢀꢀꢀꢀꢀꢀꢀꢀꢀꢀꢀ
(条件表达式3)
[0112]
0.5<l1234travg/l7tr<0.9
ꢀꢀꢀꢀꢀꢀꢀꢀꢀꢀꢀꢀꢀꢀꢀ
(条件表达式4)
[0113]
0.5<l12345travg/l7tr<0.9
ꢀꢀꢀꢀꢀꢀꢀꢀꢀꢀꢀꢀꢀꢀꢀ
(条件表达式5)
[0114]
1<|f123457

f|/f
ꢀꢀꢀꢀꢀꢀꢀꢀꢀꢀꢀꢀꢀꢀꢀꢀꢀꢀꢀꢀꢀꢀꢀꢀꢀꢀ
(条件表达式6)
[0115]
在以上条件表达式中,l1w为第一透镜的重量(以mg为单位),l7w为第七透镜的重量(以mg为单位),s6d为第六隔圈的内径(以mm为单位),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以mm为单位),l1tr为第一透镜的总外径(以mm为单位),l7tr为第七透镜的总外径(以mm为单位),l1234travg为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以mm为单位),l12345travg为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以mm为单位),并且f123457为当将第六透镜的折射率限定为1.0(等于空气的折射率)时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以mm为单位)。透镜的总外径为包括透镜的光学部分和透镜的肋的透镜的直径。
[0116]
条件表达式1和3指定了第一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重量比和总外径比的范围,以便于透镜之间的自对准以及通过镜筒的对准。条件表达式2指定了第六隔圈的内径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之比的范围,以使闪烁现象(flare phenomenon)最小化。条件表达式4和5指定了透镜之间的总外径比,以便于像差校正。条件表达式6指定了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被第六透镜缩短的程度的下限。
[0117]
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7至12中的一项或多项:
[0118]
0.1<l1w/l7w<0.3
ꢀꢀꢀꢀꢀꢀꢀꢀꢀꢀꢀꢀꢀꢀꢀꢀꢀꢀꢀꢀꢀꢀꢀꢀꢀꢀ
(条件表达式7)
[0119]
0.5<s6d/f<1.2
ꢀꢀꢀꢀꢀꢀꢀꢀꢀꢀꢀꢀꢀꢀꢀꢀꢀꢀꢀꢀꢀꢀꢀꢀꢀꢀꢀꢀꢀ
(条件表达式8)
[0120]
0.4<l1tr/l7tr<0.7
ꢀꢀꢀꢀꢀꢀꢀꢀꢀꢀꢀꢀꢀꢀꢀꢀꢀꢀꢀꢀꢀꢀꢀ
(条件表达式9)
[0121]
0.5<l1234travg/l7tr<0.75
ꢀꢀꢀꢀꢀꢀꢀꢀꢀꢀꢀꢀꢀꢀꢀ
(条件表达式10)
[0122]
0.5<l12345travg/l7tr<0.76
ꢀꢀꢀꢀꢀꢀꢀꢀꢀꢀꢀꢀꢀꢀ
(条件表达式11)
[0123]
1<|f123457

f|/f<100
ꢀꢀꢀꢀꢀꢀꢀꢀꢀꢀꢀꢀꢀꢀꢀꢀꢀꢀꢀꢀꢀꢀꢀ
(条件表达式12)
[0124]
除了条件表达式7至12指定了较窄的范围之外,条件表达式7至12与条件表达式1至6相同。
[0125]
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3至33中的一项或多项:
[0126]
0.01<r1/r4<1.3
ꢀꢀꢀꢀꢀꢀꢀꢀꢀꢀꢀꢀꢀꢀꢀꢀꢀꢀꢀꢀꢀꢀꢀꢀꢀꢀ
(条件表达式13)
[0127]
0.1<r1/r5<0.7
ꢀꢀꢀꢀꢀꢀꢀꢀꢀꢀꢀꢀꢀꢀꢀꢀꢀꢀꢀꢀꢀꢀꢀꢀꢀꢀꢀ
(条件表达式14)
[0128]
0.05<r1/r6<0.9
ꢀꢀꢀꢀꢀꢀꢀꢀꢀꢀꢀꢀꢀꢀꢀꢀꢀꢀꢀꢀꢀꢀꢀꢀꢀꢀ
(条件表达式15)
[0129]
0.2<r1/r11<1.2
ꢀꢀꢀꢀꢀꢀꢀꢀꢀꢀꢀꢀꢀꢀꢀꢀꢀꢀꢀꢀꢀꢀꢀꢀꢀꢀ
(条件表达式16)
[0130]
0.8<r1/r14<1.2
ꢀꢀꢀꢀꢀꢀꢀꢀꢀꢀꢀꢀꢀꢀꢀꢀꢀꢀꢀꢀꢀꢀꢀꢀꢀꢀ
(条件表达式17)
[0131]
0.6<(r11 r14)/(2
×
r1)<3.0
ꢀꢀꢀꢀꢀꢀꢀꢀꢀꢀꢀꢀꢀꢀꢀꢀꢀ
(条件表达式18)
[0132]
0.4<d13/d57<1.2
ꢀꢀꢀꢀꢀꢀꢀꢀꢀꢀꢀꢀꢀꢀꢀꢀꢀꢀꢀꢀꢀꢀꢀꢀꢀ
(条件表达式19)
[0133]
0.1<(1/f1 1/f2 1/f3 1/f4 1/f5 1/f6 1/f7)
×
f<0.8(条件表达式20)
[0134]
0.1<(1/f1 1/f2 1/f3 1/f4 1/f5 1/f6 1/f7)
×
ttl<1.0
ꢀꢀ
(条件表达式21)
[0135]
0.2<td1/d67<0.8
ꢀꢀꢀꢀꢀꢀꢀꢀꢀꢀꢀꢀꢀꢀꢀꢀꢀꢀꢀꢀꢀꢀꢀꢀꢀ
(条件表达式22)
[0136]
0.1<(r11 r14)/(r5 r6)<1.0
ꢀꢀꢀꢀꢀꢀꢀꢀꢀꢀꢀꢀꢀꢀꢀ
(条件表达式23)
[0137]
sd12<sd34
ꢀꢀꢀꢀꢀꢀꢀꢀꢀꢀꢀꢀꢀꢀꢀꢀꢀꢀꢀꢀꢀꢀꢀꢀꢀꢀꢀꢀꢀꢀ
(条件表达式24)
[0138]
sd56<sd67
ꢀꢀꢀꢀꢀꢀꢀꢀꢀꢀꢀꢀꢀꢀꢀꢀꢀꢀꢀꢀꢀꢀꢀꢀꢀꢀꢀꢀꢀꢀ
(条件表达式25)
[0139]
sd56<sd34
ꢀꢀꢀꢀꢀꢀꢀꢀꢀꢀꢀꢀꢀꢀꢀꢀꢀꢀꢀꢀꢀꢀꢀꢀꢀꢀꢀꢀꢀꢀ
(条件表达式26)
[0140]
0.6<ttl/(2
×
(img ht))<0.9
ꢀꢀꢀꢀꢀꢀꢀꢀꢀꢀꢀꢀꢀꢀꢀ
(条件表达式27)
[0141]
0.2<σsd/σtd<0.7
ꢀꢀꢀꢀꢀꢀꢀꢀꢀꢀꢀꢀꢀꢀꢀꢀꢀꢀꢀꢀꢀꢀ
(条件表达式28)
[0142]
0<min(f1:f3)/max(f4:f7)<0.4
ꢀꢀꢀꢀꢀꢀꢀꢀꢀꢀꢀꢀꢀꢀꢀ
(条件表达式29)
[0143]
0.4<(σtd)/ttl<0.7
ꢀꢀꢀꢀꢀꢀꢀꢀꢀꢀꢀꢀꢀꢀꢀꢀꢀꢀꢀꢀꢀ
(条件表达式30)
[0144]
0.7<sl/ttl<1.0
ꢀꢀꢀꢀꢀꢀꢀꢀꢀꢀꢀꢀꢀꢀꢀꢀꢀꢀꢀꢀꢀꢀꢀꢀ
(条件表达式31)
[0145]
0.81<f12/f123<0.96
ꢀꢀꢀꢀꢀꢀꢀꢀꢀꢀꢀꢀꢀꢀꢀꢀꢀꢀꢀꢀꢀ
(条件表达式32)
[0146]
0.6<f12/f1234<0.84
ꢀꢀꢀꢀꢀꢀꢀꢀꢀꢀꢀꢀꢀꢀꢀꢀꢀꢀꢀꢀꢀ
(条件表达式33)
[0147]
在以上条件表达式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13为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d57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ttl为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td1为第一透镜沿着光轴的厚度,d67为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12为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sd34为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sd56为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sd67为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img ht为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σsd为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的总和,σtd为沿着光轴的透镜的厚度的总和,min(f1:f3)为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小值,max(f4:f7)为第四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大值,sl为从光阑到成像面的距离,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为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并且f1234为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
[0148]
条件表达式13指定了用于使由第一透镜导致的像差最小化的第二透镜的设计范围。例如,对于具有高于条件表达式13的上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二透镜,难以实现纵向球差的充分校正,并且对于具有低于条件表达式13的下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二透镜,难以实现像散场曲线的充分校正。
[0149]
条件表达式14和15指定了用于使由第一透镜导致的像差最小化的第三透镜的设计范围。例如,对于具有高于条件表达式14或15的上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三透镜,难以实现纵向球差的充分校正,并且对于具有低于条件表达式14或15的下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三透镜,难以实现像散场曲线的充分校正。
[0150]
条件表达式16指定了用于使由第一透镜导致的像差最小化的第六透镜的设计范围。例如,对于具有高于条件表达式16的上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六透镜,难以实现纵向球差的充分校正,并且具有低于条件表达式16的下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六透镜易于导致闪烁现象。
[0151]
条件表达式17指定了用于使由第一透镜导致的像差最小化的第七透镜的设计范
围。例如,对于具有高于条件表达式17的上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七透镜,难以实现纵向球差的充分校正,并且具有低于条件表达式17的下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七透镜易于导致成像面弯曲。
[0152]
条件表达式18指定了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曲率半径之和与第一透镜的曲率半径的两倍的比值,以校正纵向球差并实现优异的光学性能。
[0153]
条件表达式19指定了可安装在紧凑型终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比值。例如,具有高于条件表达式19的上限值的比值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导致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变长的问题,并且具有低于条件表达式19的下限值的比值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导致光学成像系统的横截面变大的问题。
[0154]
条件表达式20和条件表达式21指定了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屈光力比值,以便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大规模生产。例如,具有高于条件表达式20或条件表达式21的上限值或低于条件表达式20或条件表达式21的下限值的屈光力比值的光学成像系统会因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一片或多片透镜的屈光力过大而导致难以商业化。
[0155]
条件表达式22指定了用于实现紧凑型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厚度范围。例如,具有高于条件表达式22的上限值或低于条件表达式22的下限值的厚度的第一透镜会因太厚或太薄而不能制造。
[0156]
条件表达式24指定了用于改善色差的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设计条件。例如,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比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距离短的情况有利于改善色差。
[0157]
条件表达式27至30指定了用于实现紧凑型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条件。例如,偏离条件表达式28或30的数值范围的透镜难以通过注塑形成且难以加工。
[0158]
条件表达式31至33指定了考虑到光阑的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条件。例如,不满足条件表达式31至33中的一项或多项条件表达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能因设置在光阑后方的透镜的屈光力而具有更长的总长度。
[0159]
接下来,将对光学成像系统的多种示例进行描述。在下文描述的表中,s1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3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5表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表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7表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8表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9表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10表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1表示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2表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s13表示第七透镜的物侧面,s14表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s15表示滤光片的物侧面,s16表示滤光片的像侧面,以及s17表示成像面。
[0160]
第一示例
[0161]
图1为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示出了图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162]
光学成像系统1包括第一透镜1001、第二透镜2001、第三透镜3001、第四透镜4001、第五透镜5001、第六透镜6001和第七透镜7001。
[0163]
第一透镜1001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01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01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01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01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01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
六透镜600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01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0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164]
光学成像系统1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01和图像传感器9001。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01与第二透镜2001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01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01设置在第七透镜7001与图像传感器9001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1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1中示出,但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01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的像侧0.818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165]
下表1示出了构建图1的光学成像系统1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示出了图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166]
表1
[0167][0168]
表2
[0169]
第二示例
[0170]
图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示出了图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171]
光学成像系统2包括第一透镜1002、第二透镜2002、第三透镜3002、第四透镜4002、第五透镜5002、第六透镜6002和第七透镜7002。
[0172]
第一透镜100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0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02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02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0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02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0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0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0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173]
光学成像系统2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02和图像传感器9002。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02与第三透镜3002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02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02设置在第七透镜7002与图像传感器9002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2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3中示出,但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02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2的像侧1.259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2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174]
下表3示出了构建图3的光学成像系统2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示出了图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175]
表3
[0176][0177]
表4
[0178][0179][0180]
第三示例
[0181]
图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示例的视图,并且图6示出了图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182]
光学成像系统3包括第一透镜1003、第二透镜2003、第三透镜3003、第四透镜4003、第五透镜5003、第六透镜6003和第七透镜7003。
[0183]
第一透镜100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0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03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03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0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03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0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0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0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184]
光学成像系统3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03和图像传感器9003。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03与第三透镜3003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03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03设置在第七透镜7003与图像传感器9003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3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5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03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3的像侧1.169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3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185]
下表5示出了构建图5的光学成像系统3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6示出了图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186]
表5
[0187][0188]
表6
[0189][0190][0191]
第四示例
[0192]
图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示例的视图,并且图8示出了图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193]
光学成像系统4包括第一透镜1004、第二透镜2004、第三透镜3004、第四透镜4004、第五透镜5004、第六透镜6004和第七透镜7004。
[0194]
第一透镜1004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04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04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04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04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04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0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04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0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195]
光学成像系统4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04和图像传感器9004。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04与第二透镜2004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04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04设置在第七透镜7004与图像传感器9004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4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7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04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4的像侧0.383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4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196]
下表7示出了构建图7的光学成像系统4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8示出了图7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197]
表7
[0198]
[0199][0200]
表8
[0201] kabcdefghjs1

3.57150.00050.0011

0.01810.00250.0107

0.00840.0026

0.00030s2

9.1496

0.0513

0.00550.01160.0161

0.02070.0078

0.00100s3

2.5622

0.08790.1115

0.12040.1625

0.13250.0578

0.01180.00060s4

90

0.0780.2103

0.43840.6397

0.61530.3736

0.12880.01890s50

0.11330.2975

0.54470.7496

0.71990.4525

0.16420.02570s64.6946

0.07050.1434

0.21440.1998

0.0956

0.01420.0399

0.01370s70

0.09720.1221

0.33030.5457

0.62220.4555

0.19950.04050s80

0.15960.2027

0.32810.3412

0.24720.1212

0.03850.00640s9

18.27

0.0564

0.00690.0518

0.05660.0228

0.0011

0.00190.00040s10

15.127

0.0603

0.01450.0594

0.06010.0318

0.00960.0015

1e

040s1100.0027

0.03980.025

0.01370.005

0.0011e

04

4e

060s12

1.16930.1224

0.10060.0535

0.01950.005

0.00088e

05

3e

060s13

4.4446

0.097

0.01370.0358

0.01410.0028

0.00032e

05

5e

070s14

8.7431

0.09060.0342

0.0090.0017

0.00022e

05

1e

063e

080
[0202]
第五示例
[0203]
图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0示出了图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204]
光学成像系统5包括第一透镜1005、第二透镜2005、第三透镜3005、第四透镜4005、第五透镜5005、第六透镜6005和第七透镜7005。
[0205]
第一透镜1005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05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05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
第四透镜4005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05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05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0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05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0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206]
光学成像系统5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05和图像传感器9005。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05与第二透镜2005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05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05设置在第七透镜7005与图像传感器9005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5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9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05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5的像侧0.731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5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207]
下表9示出了构建图9的光学成像系统5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0示出了图9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208]
表9
[0209][0210][0211]
表10
[0212] kabcdefghjs1

0.74640.01390.0344

0.07490.1029

0.07060.01730.0042

0.00230s236.669

0.08230.195

0.30670.3634

0.3230.1902

0.06320.00860s3

1.3559

0.16030.3305

0.40590.3324

0.17870.0673

0.01660.00180s4

0.4109

0.09070.14440.1155

0.79691.5009

1.44060.7219

0.1470s50

0.07390.0463

0.12030.1165

0.0578

0.00890.0233

0.00570
s60

0.09320.00340.0521

0.18270.2457

0.21730.1126

0.02410s725.148

0.1235

0.18870.3763

0.5540.6731

0.57960.2782

0.05380s8

99

9e

05

0.32740.3588

0.31950.3451

0.26080.0995

0.01440s9

70.8940.02050.0483

0.52840.7583

0.49150.1636

0.02710.00180s102.28320.1759

0.34480.2283

0.07160.011

0.0007

4e

061e

060s11

990.1188

0.21690.1675

0.08710.0276

0.00490.0005

2e

050s12

3.30670.1644

0.18490.1159

0.0490.0138

0.00240.0002

9e

060s13

2.4772

0.1026

0.04820.074

0.03080.0067

0.00086e

05

2e

060s14

1.1028

0.29350.2033

0.11270.0457

0.01290.0024

0.00032e

05

5e

07
[0213]
第六示例
[0214]
图1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2示出图1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215]
光学成像系统6包括第一透镜1006、第二透镜2006、第三透镜3006、第四透镜4006、第五透镜5006、第六透镜6006和第七透镜7006。
[0216]
第一透镜1006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06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06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06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06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06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0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06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0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217]
光学成像系统6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06和图像传感器9006。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06与第二透镜2006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06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06设置在第七透镜7006与图像传感器9006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6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11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06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6的像侧0.675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6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218]
下表11示出了构建图11的光学成像系统6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2示出了图1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219]
表11
[0220][0221][0222]
表12
[0223] kabcdefghjs1

0.77890.01580.0244

0.03930.03570.0042

0.03240.0222

0.00510s247.441

0.05940.1276

0.19680.2414

0.22480.1343

0.04370.00560s31.5303

0.14270.262

0.25750.09990.0847

0.12680.0638

0.01210s4

0.5218

0.08930.11520.2315

1.04871.8371

1.70960.8384

0.16810s50

0.06640.0267

0.08480.11

0.10370.0508

0.0058

0.00110s60

0.0980.02950.0073

0.14410.2445

0.23590.1222

0.02530s725.638

0.1292

0.15250.3312

0.54860.6951

0.58350.2684

0.04990s8

990.0154

0.37910.5384

0.67610.7145

0.46360.1557

0.02060s9

70.99

0.07370.2143

0.64770.79

0.48410.1565

0.02530.00160s101.47840.1155

0.19880.1214

0.03920.0079

0.00110.0001

5e

060s11

990.112

0.16460.1114

0.05190.0148

0.00240.0002

7e

060s12

3.02360.1148

0.11610.0628

0.02270.0055

0.00087e

05

2e

060s13

2.6326

0.0907

0.04460.0634

0.02550.0054

0.00064e

05

1e

060s14

1.0849

0.2590.1596

0.07580.0264

0.00640.001

0.00016e

06

2e

07
[0224]
第七示例
[0225]
图1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4示出了图1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226]
光学成像系统7包括第一透镜1007、第二透镜2007、第三透镜3007、第四透镜4007、第五透镜5007、第六透镜6007和第七透镜7007。
[0227]
第一透镜1007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07具有正屈
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07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07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07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07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0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07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0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228]
光学成像系统7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07和图像传感器9007。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07与第三透镜3007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07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07设置在第七透镜7007与图像传感器9007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7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13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07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7的像侧1.158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7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229]
下表13示出了构建图13的光学成像系统7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4示出了图1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230]
表13
[0231][0232]
表14
[0233] kabcdefghjs1

8.0380.0707

0.07970.03340.0072

0.04910.0465

0.01860.0032

0.0002s2

20.594

0.0019

0.14940.2041

0.29220.3755

0.30850.1486

0.03870.0042s3

0.0908

0.0339

0.06410.1368

0.28210.4921

0.48150.2605

0.07460.0088s4

0.4822

0.04360.1761

0.32560.19990.1916

0.42910.3203

0.11410.0162s5

1.1841

0.10730.2544

0.46830.4991

0.28630.05650.0325

0.02290.0044
s60.8733

0.06930.03570.2048

0.88331.7328

1.97421.3464

0.51060.083s7

0.4999

0.03140.0135

0.28940.9716

1.71811.7923

1.11520.3837

0.0563s8

1e

06

0.0273

0.11770.212

0.25440.2157

0.12640.0469

0.00930.0007s9

41.8430.1624

0.34870.4016

0.31050.1396

0.027

0.00380.0026

0.0003s10

5.14240.0397

0.13640.1569

0.12290.0633

0.02120.0044

0.00053e

05s11

2.16660.0356

0.18090.1985

0.14380.0641

0.01730.0028

0.00029e

06s12

0.0207

0.10430.0239

0.0063

0.00070.0007

3e

06

4e

057e

06

4e

07s13

0.7948

0.41280.1863

0.05160.0101

0.00150.0002

1e

056e

07

1e

08s14

1.3226

0.31050.1713

0.07120.0213

0.00430.0006

5e

052e

06

5e

08
[0234]
第八示例
[0235]
图1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八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6示出图1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236]
光学成像系统8包括第一透镜1008、第二透镜2008、第三透镜3008、第四透镜4008、第五透镜5008、第六透镜6008和第七透镜7008。
[0237]
第一透镜1008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08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08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08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08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08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08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08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08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238]
光学成像系统8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08和图像传感器9008。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08与第三透镜3008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08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08设置在第七透镜7008与图像传感器9008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8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15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08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8的像侧的1.179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8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239]
下表15示出了构建图15的光学成像系统8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6示出了图1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240]
表15
[0241][0242]
表16
[0243][0244][0245]
第九示例
[0246]
图1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九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8示出图1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247]
光学成像系统9包括第一透镜1009、第二透镜2009、第三透镜3009、第四透镜4009、第五透镜5009、第六透镜6009和第七透镜7009。
[0248]
第一透镜1009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09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09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09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09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09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09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09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09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249]
光学成像系统9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09和图像传感器9009。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09与第二透镜2009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09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09设置在第七透镜7009与图像传感器9009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9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17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09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9的像侧0.683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9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250]
下表17示出了构建图17的光学成像系统9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8示出了图17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251]
表17
[0252][0253]
表18
[0254][0255][0256]
第十示例
[0257]
图1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0示出了图1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258]
光学成像系统10包括第一透镜1010、第二透镜2010、第三透镜3010、第四透镜4010、第五透镜5010、第六透镜6010和第七透镜7010。
[0259]
第一透镜1010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0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0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10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0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0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0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260]
光学成像系统10还包括光阑st、滤光片8010和图像传感器9010。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10与第二透镜2010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0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0设置在第七透镜7010与图像传感器9010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0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光阑st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侧0.250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0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261]
下表19示出了构建图19的光学成像系统10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0示出了图19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262]
表19
[0263]
[0264][0265]
表20
[0266] kabcdefghs10.0432

0.00880.0131

0.06270.1199

0.13450.077

0.018

0.0004s2

26.097

0.05620.051

0.05140.0595

0.06830.0462

0.0139

7e

05s3

99

0.12830.1953

0.27790.5135

0.88120.9662

0.57230.1395s4

16.567

0.09710.1552

0.36080.985

2.0592.5647

1.66830.4378s5

1.6774

0.03770.065

0.45151.687

3.51634.2391

2.66070.6752s657.913

0.05590.0533

0.3411.3373

2.85393.4811

2.21140.5781s7

66.305

0.1749

0.06350.0963

0.20610.5819

0.90.6874

0.1979s819.549

0.1228

0.06860.02070.1647

0.26950.1725

0.06160.0161s929.709

0.07090.0826

0.30620.6009

0.64590.3344

0.07610s10

31.338

0.12550.1076

0.14940.1908

0.14230.0506

0.00650s11

46.4530.0038

0.14550.1534

0.1260.0705

0.02250.00290s12

31.5040.0093

0.03260.0149

0.00330.0003

1e

05

7e

070s13

0.5233

0.29470.1709

0.06270.0154

0.00250.0003

1e

053e

07s14

0.8257

0.25840.1353

0.05650.0166

0.00320.0004

3e

057e

07
[0267]
第十一示例
[0268]
图2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一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2示出了图2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269]
光学成像系统11包括第一透镜1011、第二透镜2011、第三透镜3011、第四透镜4011、第五透镜5011、第六透镜6011和第七透镜7011。
[0270]
第一透镜1011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1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1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
第四透镜4011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1具有正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1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1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271]
光学成像系统11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11和图像传感器9011。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11与第二透镜2011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1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1设置在第七透镜7011和图像传感器9011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1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21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1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1的像侧0.768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1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272]
下表21示出了构建图21的光学成像系统11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2示出了图2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273]
表21
[0274][0275][0276]
表22
[0277] kabcdefghjs1

0.81270.01420.0092

0.01570.0206

0.01370.00370.0003

0.00030s25.6538

0.04720.0448

0.03210.0158

0.00590.0010.0004

0.00020s3

10.668

0.08240.0792

0.0266

0.01580.0274

0.01530.0039

0.00040s4

0.1737

0.05080.03030.1129

0.30630.4131

0.31010.1243

0.02050
s50

0.03770.0156

0.05970.0773

0.06240.0268

0.00453e

050s60

0.07060.0482

0.0575

0.00090.0419

0.03920.0166

0.00280s746.114

0.13740.04510.0051

0.02980.00520.0076

0.00270.00010s899

0.1096

0.04510.1394

0.15190.0948

0.03330.006

0.00040s9

99

0.08650.1152

0.16050.1182

0.04660.0099

0.00115e

050s10

0.22450.0593

0.05420.00040.0119

0.00440.0007

5e

051e

060s11

990.1031

0.10940.0579

0.02160.005

0.00074e

05

1e

060s12

4.72320.1521

0.12210.0592

0.02020.0046

0.00075e

05

2e

060s13

1.1986

0.0323

0.07240.0507

0.01410.0021

0.00028e

06

2e

070s14

1.2644

0.16750.0662

0.02040.0047

0.00078e

05

5e

062e

07

2e

09
[0278]
第十二示例
[0279]
图2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二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4示出了图2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280]
光学成像系统12包括第一透镜1012、第二透镜2012、第三透镜3012、第四透镜4012、第五透镜5012、第六透镜6012和第七透镜7012。
[0281]
第一透镜101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2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1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2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2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282]
光学成像系统12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12和图像传感器9012。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12与第二透镜2012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2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2设置在第七透镜7012与图像传感器9012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2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23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2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2的像侧0.62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2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283]
下表23示出了构建图23的光学成像系统12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4示出了图2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284]
表23
[0285][0286][0287]
表24
[0288] kabcdefghjs1

0.53830.01080.0209

0.04770.0729

0.060.0243

0.0027

0.00070s25.8135

0.04590.01890.0248

0.05590.0486

0.0260.0094

0.00190s3

10.011

0.0850.0660.02

0.08080.0756

0.03320.0069

0.00060s4

0.1875

0.05440.00680.26

0.66550.9329

0.75190.3313

0.0610s50

0.05690.0063

0.0275

0.00460.0401

0.04850.0264

0.00530s60

0.0775

0.09760.271

0.53290.5567

0.33230.1128

0.01760s747.015

0.0863

0.10240.2298

0.27210.10910.0392

0.03780.00650s8

99

0.0603

0.03480.057

0.04680.0241

0.0070.001

6e

050s9

99

0.26720.6153

0.97450.9138

0.52360.1786

0.03320.00260s10

0.07010.0268

0.0377

0.02530.035

0.01330.0024

0.00027e

060s11

97.7210.1556

0.21090.1424

0.06780.02

0.00330.0003

1e

050s12

1.59980.2298

0.18110.0905

0.03420.0088

0.00140.0001

4e

060s134.8341

0.1142

0.00240.0306

0.0130.0027

0.00032e

05

5e

070s14

1.0993

0.26180.1449

0.05990.0171

0.00320.0004

3e

051e

06

2e

08
[0289]
第十三示例
[0290]
图2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三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6示出了图2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291]
光学成像系统13包括第一透镜1013、第二透镜2013、第三透镜3013、第四透镜4013、第五透镜5013、第六透镜6013和第七透镜7013。
[0292]
第一透镜101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3具有负屈
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3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1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3具有正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3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293]
光学成像系统13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13和图像传感器9013。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13与第二透镜2013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3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3设置在第七透镜7013与图像传感器9013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3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25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3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3的像侧0.641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3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294]
下表25示出了构建图25的光学成像系统13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6示出了图2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295]
表25
[0296][0297]
表26
[0298]
[0299][0300]
第十四示例
[0301]
图2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四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8示出了图2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02]
光学成像系统14包括第一透镜1014、第二透镜2014、第三透镜3014、第四透镜4014、第五透镜5014、第六透镜6014和第七透镜7014。
[0303]
第一透镜1014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4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4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14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4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4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4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304]
光学成像系统14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14和图像传感器9014。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14与第三透镜3014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4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4设置在第七透镜7014与图像传感器9014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4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27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4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4的像侧1.070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4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305]
下表27示出了构建图27的光学成像系统14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8示出了图27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306]
表27
[0307][0308]
表28
[0309][0310][0311]
第十五示例
[0312]
图2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五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0示出图2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13]
光学成像系统15包括第一透镜1015、第二透镜2015、第三透镜3015、第四透镜4015、第五透镜5015、第六透镜6015和第七透镜7015。
[0314]
第一透镜1015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5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5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15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5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5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5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315]
光学成像系统15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15和图像传感器9015。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15与第三透镜3015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5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5设置在第七透镜7015与图像传感器9015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5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29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5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5的像侧1.002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5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316]
下表29示出了构建图29的光学成像系统15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0示出了图29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317]
表29
[0318][0319]
表30
[0320] kabcdefghs1

1.59840.0220.0011

0.00950.0071

0.00760.0028

0.00020s20

0.0267

0.080.1204

0.10850.0777

0.03610.00740s300.0185

0.09440.1151

0.08770.0713

0.04330.01040
s493.032

0.08330.3002

0.65640.7873

0.56970.2292

0.03920s5

11.518

0.21150.4874

0.80740.9509

0.72040.3239

0.06440s6

4.4222

0.09990.1985

0.0999

0.09750.2773

0.22460.07430s70

0.0315

0.15010.4497

1.09581.4445

1.00930.29570s80

0.1532

0.0840.3675

0.59860.475

0.19860.03660s9

76.367

0.2472

0.10380.5308

0.65280.4225

0.15030.02260s100

0.1927

0.10150.3168

0.31630.1912

0.07030.01150s1100.0245

0.0539

0.06740.1082

0.06250.0168

0.00170s12

1.50990.2023

0.14510.00040.0431

0.01940.0035

0.00020s13

6.00020.009

0.19140.1596

0.05930.0123

0.00151e

04

3e

06s14

0.8696

0.19010.0765

0.02290.0049

0.00089e

05

6e

062e

07
[0321]
第十六示例
[0322]
图3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六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2示出了图3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23]
光学成像系统16包括第一透镜1016、第二透镜2016、第三透镜3016、第四透镜4016、第五透镜5016、第六透镜6016和第七透镜7016。
[0324]
第一透镜1016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6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6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16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6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6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6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325]
光学成像系统16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16和图像传感器9016。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16与第二透镜2016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6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6设置在第七透镜7016和图像传感器9016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6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31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6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6的像侧0.374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6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326]
下表31示出了构建图31的光学成像系统16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2示出了图3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327]
表31
[0328]
[0329][0330]
表32
[0331] kabcdefghs1

3.74880.0012

0.0066

0.0004

0.01980.0252

0.01320.0034

0.0004s2

7.1577

0.061

0.01040.01630.0115

0.01630.0063

0.00090s3

2.6408

0.07420.0698

0.05820.0727

0.04120.00340.0048

0.0013s4

99

0.07520.197

0.39250.5174

0.43770.2286

0.06630.008s50

0.10760.2644

0.46420.6109

0.54850.3128

0.09970.0134s64.364

0.05840.0882

0.068

0.04050.1629

0.18170.0962

0.0201s70

0.06030.0743

0.23890.4197

0.48820.353

0.14720.0274s80

0.11740.165

0.29830.348

0.28640.1556

0.05070.0077s9

15.429

0.05620.00050.0397

0.05760.0355

0.01170.00153e

05s10

9.1654

0.10030.0623

0.03790.0141

0.00325e

050.0002

3e

05s110

0.001

0.02160.0157

0.01110.0043

0.00098e

05

3e

06s12

1.73270.1074

0.09350.0649

0.02890.0078

0.00120.0001

4e

06s130.6082

0.15090.04620.0036

0.00430.001

0.00016e

06

2e

07s14

8.5925

0.09510.041

0.01240.0026

0.00044e

05

2e

064e

08
[0332]
第十七示例
[0333]
图3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七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4示出了图3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34]
光学成像系统17包括第一透镜1017、第二透镜2017、第三透镜3017、第四透镜4017、第五透镜5017、第六透镜6017和第七透镜7017。
[0335]
第一透镜1017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7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7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17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7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7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7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
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336]
光学成像系统17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17和图像传感器9017。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1017与第二透镜2017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7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7设置在第七透镜7017与图像传感器9017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7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33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7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7的像侧0.920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7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337]
下表33示出了构建图33的光学成像系统17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4示出了图3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338]
表33
[0339][0340][0341]
表34
[0342] kabcdefghjs1

1.13850.01410.023

0.05010.0713

0.06030.0298

0.00790.00090s212.673

0.08990.0792

0.0381

0.01630.0343

0.02290.0077

0.00110s39.9647

0.14730.11180.0661

0.26460.2998

0.17750.0556

0.00720s4

0.5888

0.0760.06760.0602

0.18040.1698

0.06790.00570.00250s50

0.02780.0424

0.15780.2776

0.30170.1871

0.06090.00810s6

99

0.05050.0344

0.05870.04280.0016

0.03570.0253

0.00560s70

0.1380.00960.0579

0.21080.3235

0.25660.1009

0.01550s80

0.13630.1001

0.17650.2075

0.15460.071

0.01930.00250s90

0.21130.2288

0.22710.1631

0.08510.0308

0.00710.00080
s10

62.082

0.14390.0555

0.0007

0.0290.0245

0.0090.0016

0.00010s11

21.5150.0047

0.01440.0029

0.00190.0006

8e

051e

062e

070s12

3.75440.1035

0.04910.0125

0.00240.0003

2e

05

3e

079e

080s13

11.142

0.0315

0.03450.0239

0.00620.0009

7e

053e

06

5e

080s14

1.2542

0.0910.025

0.00540.0009

0.00011e

05

1e

066e

08

1e

09
[0343]
第十八示例
[0344]
图3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八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6示出了图3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45]
光学成像系统18包括第一透镜1018、第二透镜2018、第三透镜3018、第四透镜4018、第五透镜5018、第六透镜6018和第七透镜7018。
[0346]
第一透镜1018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8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8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18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8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8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8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8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8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347]
光学成像系统18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18和图像传感器9018。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18与第三透镜3018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8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8设置在第七透镜7018与图像传感器9018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8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35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8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8的像侧1.082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8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348]
下表35示出了构建图35的光学成像系统18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6示出了图3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349]
表35
[0350][0351]
表36
[0352] kabcdefghjs1

0.9157

0.02420.0483

0.09250.03850.0577

0.09250.0579

0.01780.0022s2

12.3760.0627

0.1415

0.33920.8991

0.73580.18340.0755

0.05330.0088s3

0.83190.031

0.03

0.65221.4923

1.39760.6352

0.1105

0.01120.0048s4

7.367

0.18521.7179

6.847114.821

19.26115.464

7.51842.0307

0.2341s512.337

0.25361.7489

6.689814.646

19.49116.071

8.03072.2327

0.2657s61.1454

0.09010.2168

0.62181.4502

2.27092.2634

1.39480.4895

0.0747s7

12.0340.0424

0.68382.5289

5.58597.6559

6.55353.3828

0.95450.1124s85.8592

0.0168

0.15320.4479

0.93251.2364

1.03560.5306

0.15170.0187s9

43.5210.01960.0447

0.14450.1741

0.12930.0589

0.01640.0026

0.0002s10

9.9703

0.0233

0.05270.0821

0.06010.0246

0.00620.001

9e

054e

06s11

16.1990.1383

0.30240.3056

0.21850.1017

0.03040.0057

0.00063e

05s120.0118

0.09790.0662

0.06170.0337

0.01190.0028

0.00043e

05

1e

06s13

0.8414

0.36460.1533

0.03530.00330.0004

0.00012e

05

8e

071e

08s14

1.4251

0.25840.1351

0.05380.0161

0.00340.0005

4e

052e

06

4e

08
[0353]
第十九示例
[0354]
图3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九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8示出了图3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55]
光学成像系统19包括第一透镜1019、第二透镜2019、第三透镜3019、第四透镜4019、第五透镜5019、第六透镜6019和第七透镜7019。
[0356]
第一透镜1019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19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19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
第四透镜4019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19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19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19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19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19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357]
光学成像系统19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19和图像传感器9019。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19与第三透镜3019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19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19设置在第七透镜7019与图像传感器9019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9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37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19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19的像侧1.201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19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358]
下表37示出了构建图37的光学成像系统19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8示出了图37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359]
表37
[0360][0361]
表38
[0362]
[0363][0364]
第二十示例
[0365]
图3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0示出了图3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66]
光学成像系统20包括第一透镜1020、第二透镜2020、第三透镜3020、第四透镜4020、第五透镜5020、第六透镜6020和第七透镜7020。
[0367]
第一透镜1020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20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20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20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20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20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20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368]
光学成像系统20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20和图像传感器9020。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20与第三透镜3020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20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20设置在第七透镜7020与图像传感器9020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0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39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2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20的像侧0.963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20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369]
下表39示出了构建图39的光学成像系统20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0示出了图39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370]
表39
[0371][0372]
表40
[0373][0374][0375]
第二十一示例
[0376]
图4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一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2示出了图4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77]
光学成像系统21包括第一透镜1021、第二透镜2021、第三透镜3021、第四透镜4021、第五透镜5021、第六透镜6021和第七透镜7021。
[0378]
第一透镜1021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21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21具有正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21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21具有正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21具有正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2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21具有负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2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379]
光学成像系统21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21和图像传感器9021。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21与第三透镜3021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21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21设置在第七透镜7021与图像传感器9021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1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41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21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21的像侧0.872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21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380]
下表41示出了构建图41的光学成像系统21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2示出了图4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381]
表41
[0382][0383][0384]
表42
[0385] kabcdefghjs1

1.00540.02250.0222

0.06960.1604

0.22380.1806

0.07910.01410s2

1.5097

0.12750.3975

0.69820.6801

0.3220.02880.029

0.00760s36.0294

0.1630.4504

0.85141.0525

0.82030.4235

0.1380.02130
s4

0.8846

0.04490.03930.1574

0.69341.3171

1.30690.6799

0.1430s50

0.0513

0.0193

0.0160.00430.0034

0.01550.0319

0.01280s60

0.1089

0.05690.3576

0.92551.1947

0.86040.3322

0.05470s7

7.5

0.2139

0.01070.1788

0.1827

0.11590.3046

0.18970.04050s8

43.341

0.1402

0.0610.2777

0.41230.3523

0.18570.0564

0.00710s9

35.081

0.06020.0736

0.10460.1084

0.07260.0255

0.00410.00020s10

1.57340.1621

0.21970.1896

0.1070.0396

0.00910.0011

6e

050s110.51530.2137

0.31670.2399

0.12170.0384

0.00690.0007

3e

050s12

1.14660.1967

0.25650.1542

0.05320.0115

0.00150.0001

4e

060s13

0.9056

0.0077

0.20940.1883

0.07490.0167

0.00220.0002

5e

060s14

1.2797

0.21920.1006

0.03380.0088

0.00180.0003

2e

051e

06

3e

08
[0386]
第二十二示例
[0387]
图4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二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4示出了图4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88]
光学成像系统22包括第一透镜1022、第二透镜2022、第三透镜3022、第四透镜4022、第五透镜5022、第六透镜6022和第七透镜7022。
[0389]
第一透镜102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22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22具有正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2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22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2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2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22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2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390]
光学成像系统22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22和图像传感器9022。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22与第三透镜3022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22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22设置在第七透镜7022与图像传感器9022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2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43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22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22的像侧0.866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22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391]
下表43示出了构建图43的光学成像系统22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4示出了图4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392]
表43
[0393][0394][0395]
表44
[0396] kabcdefghjs1

0.15250.00350.0054

0.02380.0587

0.09250.0808

0.03760.00690s2

36.188

0.05540.191

0.49540.9092

1.11940.849

0.35460.06170s3

0.1164

0.08830.2264

0.52730.9947

1.2741.0104

0.43430.0760s40.3326

0.04620.097

0.23160.5455

0.8480.7854

0.37590.07080s551.758

0.0119

0.09110.3617

0.90671.3845

1.30140.6835

0.14930s642.1640.0924

0.52691.3558

2.25842.5093

1.81070.7611

0.1390s7

4.75790.1336

0.59381.261

1.81151.7924

1.16660.4427

0.07280s8

3.43930.0471

0.18420.2886

0.35750.3273

0.19710.067

0.00930s9

8.5449

0.0502

0.05880.1599

0.20270.1398

0.05420.0105

0.00070s10

18.064

0.044

0.07340.1425

0.13030.0691

0.02170.0038

0.00030s11

4.64970.0633

0.11930.0882

0.04260.0135

0.00280.0004

2e

050s12

500.034

0.04970.0246

0.00720.0013

0.00017e

06

2e

070s13

2.4291

0.12010.01670.0022

0.00090.0001

6e

061e

079e

100s14

1.0032

0.11110.0248

0.0032

0.00010.0001

2e

052e

06

8e

081e

09
[0397]
第二十三示例
[0398]
图4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三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6示出了图4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0399]
光学成像系统23包括第一透镜1023、第二透镜2023、第三透镜3023、第四透镜4023、第五透镜5023、第六透镜6023和第七透镜7023。
[0400]
第一透镜102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二透镜2023具有负屈
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三透镜3023具有正屈光力、凹的物侧面和凸的像侧面。第四透镜402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五透镜5023具有负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第六透镜602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六透镜602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七透镜7023具有正屈光力、凸的物侧面和凹的像侧面。另外,在第七透镜702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
[0401]
光学成像系统23还包括光阑、滤光片8023和图像传感器9023。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2023与第三透镜3023之间,以调节入射至图像传感器9023上的光的量。滤光片8023设置在第七透镜7023与图像传感器9023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3形成成像面,在该成像面上形成目标的图像。虽然未在图45中示出,但是光阑设置在距第一透镜1023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23的像侧0.904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

sl并且可以从稍后在本技术中呈现的表47中列出的示例23的ttl和sl的值计算出。
[0402]
下表45示出了构建图45的光学成像系统23的透镜和其它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6示出了图4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0403]
表45
[0404][0405]
表46
[0406] kabcdefghjs1

0.1061

0.00820.0469

0.09250.0811

0.0129

0.0320.0224

0.00470s2

36.188

0.05020.1624

0.40290.6931

0.76430.5021

0.17890.02640s30.0036

0.07950.2057

0.5481.0742

1.2910.9097

0.34120.0520s40.4038

0.03250.0884

0.30090.7004

0.91940.6738

0.24240.03080s551.7580.0055

0.17460.5018

0.93951.1442

0.91440.4407

0.09370
s642.1640.0953

0.49921.0397

1.22840.8169

0.28020.03844e

060s7

4.75790.1185

0.49380.8554

0.86430.5167

0.1850.0417

0.00540s8

3.43930.0492

0.1940.3147

0.37730.3249

0.18780.063

0.00880s9

8.5449

0.06380.0289

0.08840.1649

0.1710.0983

0.03060.00410s10

18.064

0.0543

0.01720.0321

0.01790.0045e

06

0.00018e

060s11

4.64970.0535

0.09090.0613

0.03110.011

0.00260.0004

2e

050s12

500.0103

0.01760.0057

0.00150.0003

4e

052e

06

6e

080s13

2.606

0.11770.0192

0.0004

1e

04

1e

054e

06

4e

079e

090s14

1.0102

0.09790.0187

0.00240.00012e

05

6e

066e

07

3e

086e

10
[0407]
下表47示出了本技术中所描述的示例1至23中的每个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f、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ttl(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从光阑到成像面的距离sl、光学成像系统的f数(f no.)(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f除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其中,f和入瞳直径二者均以mm为单位表示)、成像面上的像高(img ht)(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fov)。f、ttl、sl和img ht的值以mm为单位表示。f no.的值为无量纲值。fov的值以度为单位表示。
[0408]
表47
[0409][0410]
[0411]
下表48示出了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1至23中的每个示例的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第三透镜的焦距f3、第四透镜的焦距f4,第五透镜的焦距f5、第六透镜的焦距f6和第七透镜的焦距f7(以mm为单位)。
[0412]
表48
[0413][0414][0415]
下表49示出了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1至23中的每个示例的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l1edge t)、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l2edge t)、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l3edge t)、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l4edge t)、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l5edge t)、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l6edge t)以及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l7edge t)(以mm为单位)。
[0416]
表49
193.072.922.93.324.45.755.93202.392.092.242.653.624.785.08212.061.892.152.73.614.564.84221.891.842.332.733.735.436.03232.392.152.42.823.945.686.02
[0425]
下表52示出了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1至23中的每个示例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体积(以mm3为单位)。l1v为第一透镜的体积,l2v为第二透镜的体积,l3v为第三透镜的体积,l4v为第四透镜的体积,l5v为第五透镜的体积,l6v为第六透镜的体积,以及l7v为第七透镜的体积。
[0426]
表52
[0427][0428][0429]
下表53示出了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1至23中的每个示例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重量(以mg为单位)。l1w为第一透镜的重量,l2w为第二透镜的重量,l3w为第三透镜的重量,l4w为第四透镜的重量,l5w为第五透镜的重量,l6w为第六透镜的重量,以及l7w为第七透镜的重量。
[0430]
表53
[0431][0432][0433]
下表54示出了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1至23中的每个示例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总外径(包括肋)(以mm为单位)。l1tr为第一透镜的总外径,l2tr为第二透镜的总外径,l3tr为第三透镜的总外径,l4tr为第四透镜的总外径,l5tr为第五透镜的总外径,l6tr为第六透镜的总外径,以及l7tr为第七透镜的总外径。
[0434]
表54
[0435][0436][0437]
下表55示出了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1至23中的每个示例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肋的平坦部分的厚度(以mm为单位)。l1rt为第一透镜的肋的平坦部分的厚度,l2rt为第二透镜的肋的平坦部分的厚度,l3rt为第三透镜的肋的平坦部分的厚度,l4rt为第四透镜的肋的平坦部分的厚度,l5rt为第五透镜的肋的平坦部分的厚度,l6rt为第六透镜的肋的平坦部分的厚度,以及l7rt为第七透镜的肋的平坦部分的厚度。
[0438]
表55
[0439][0440][0441]
下表56示出了本技术中描述的示例1至23中的每个示例的以下项中的每一项的无量纲值:条件表达式1和7中的比值l1w/l7w、条件表达式2和8中的比值s6d/f、条件表达式3和9中的比值l1tr/l7tr、条件表达式4和10中的比值l1234travg/l7tr、条件表达式5和11中的比值l12345travg/l7tr以及条件表达式6和12中的比值|f123457

f|/f。这些比值中的每个比值的无量纲值均通过将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的两个值相除而获得。
[0442]
表56
[0443]
示例l1w/l7wsp6/fl1tr/l7trl1234travg/l7trl12345travg/l7tr|f123457

f|/f10.20091.23530.61700.6900.73524.45120.35520.63210.70150.7570.7770.02930.39450.62280.75330.8110.8320.02940.21090.61150.70890.7590.7902.17850.26591.13080.66980.7100.7404.72060.17341.11110.66410.6980.7267.47970.21411.11110.61010.6450.6740.04880.22811.07870.59770.6320.6620.047
90.19391.31410.60040.6850.7271.561100.23011.04340.56160.6680.7210.065110.20941.31490.60140.6830.7301.240120.15500.98860.58920.7100.7271.423130.1387 0.59530.6820.7311.501140.12821.11950.59200.6560.7000.053150.19951.05220.64700.7150.7514.791160.19641.27170.66910.7340.7702.055170.29031.26600.65980.7380.7748.092180.19381.18620.58680.6190.6480.202190.19601.19170.61330.6450.6780.602200.14751.04090.58320.6160.6450.098210.11961.06000.54370.5790.6080.010220.10311.09350.49500.5250.5500.060230.12091.21700.55220.5820.6070.071
[0444]
图47和图48是示出彼此联接的光学成像系统和镜筒的示例的剖视图。
[0445]
本技术中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示例可包括如图47和图48中所示的自对准结构。
[0446]
在图47中所示的一个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自对准结构,该结构中,通过将四片连续透镜1000、2000、3000和4000彼此联接而将这四片透镜1000、2000、3000和4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
[0447]
设置成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物侧的第一透镜1000设置成与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以使第一透镜1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联接至第一透镜1000以使第二透镜2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三透镜3000联接至第二透镜2000以使第三透镜3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并且第四透镜4000联接至第三透镜3000以使第四透镜4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至第四透镜4000可以设置成不与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
[0448]
虽然图47示出了第一透镜1000至第四透镜4000彼此联接,但是彼此联接的四片连续透镜可改变成第二透镜2000至第五透镜5000、第三透镜3000至第六透镜6000或第四透镜4000至第七透镜7000。
[0449]
在图48中所示的另一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自对准结构,在该结构中,通过将五片连续透镜1000、2000、3000、4000和5000彼此联接而将这五片透镜1000、2000、3000、4000和5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
[0450]
设置成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物侧的第一透镜1000设置成与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以使第一透镜1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联接至第一透镜1000以使第二透镜2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三透镜3000联接至第二透镜2000以使第三透镜3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四透镜4000联接至第三透镜3000以使第四透镜4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并且第五透镜5000联接至第四透镜4000以使第五透镜5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至第五透镜5000可以设置成不与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
[0451]
虽然图48示出了第一透镜1000至第五透镜5000彼此联接,但是彼此联接的五片连续透镜可改变成第二透镜2000至第六透镜6000、或者第三透镜3000至第七透镜7000。
[0452]
图49是示出第七透镜的示例的剖视图。
[0453]
图49示出了第七透镜的总外径(l7tr)、第七透镜的肋的平坦部分的厚度(l7rt)、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l7edge t)、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第一反曲点处的厚度(yc71p1)、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第二反曲点处的厚度(yc71p2)以及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一反曲点处的厚度(yc72p1)。
[0454]
图50是示出透镜的肋的形状的示例的剖视图。
[0455]
本技术中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示例可包括用于防止闪烁现象和反射的结构。
[0456]
例如,如图50中所示,可以对构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和7000)的肋进行部分表面处理,以使肋的表面粗糙。表面处理的方法可包括化学蚀刻和物理研磨,但不限于此。
[0457]
表面处理区域ea可形成在从透镜的、光实际穿过的光学部分的边缘到肋的端部的整个区域中。然而,如图50中所示,可以不对包括凹部e11、e21和e22的非处理区域nea进行表面处理,或者可对包括凹部e11、e21和e22的非处理区域nea进行表面处理以使其具有与表面处理区域ea的粗糙度不同的粗糙度。形成在透镜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非处理区域nea的宽度g1可以与形成在透镜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非处理区域nea的宽度g2不同。在图50中所示的示例中,g1大于g2。
[0458]
具有宽度g1的非处理区域nea包括第一凹部e11,并且具有宽度g2的非处理区域nea包括第二凹部e21和第三凹部e22。从肋的端部到第二凹部e21的距离g4小于从肋的端部到第一凹部e11的距离g3。另外,从肋的端部到第三凹部e22的距离g5小于从肋的端部到第一凹部e11的距离g3。
[0459]
如上所述的形成非处理区域nea和凹部e11、e21和e22的位置可以有利于测量透镜的同心度。
[0460]
上述示例能够使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并能够容易地校正像差。
[0461]
虽然本公开包括了具体示例,但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本技术中所描述的示例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意义,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对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被认为是可适用于其它示例中的相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所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通过其它部件或它们的等同件替换或增补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部件,也可以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通过该详细描述限定,而是通过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之内的全部变型应被理解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