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1: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化学、生物、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该技术已经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微流控芯片的使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外部流体与微流控芯片管路的连接,但目前在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研究领域,多采用直接将硬质导管直接插到微流控芯片上的样品孔中,然后进行胶粘的连接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属于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微流控芯片和导管不能拆解和后续使用,且导管和胶水的重量会使得芯片的放置很不稳定,容易发生偏移甚至是翻倒,严重影响芯片的观测和使用稳定性。另外,这种直接胶粘的方法操作容易造成芯片上的管道堵塞和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拆卸、使用简单和快捷的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以快捷地实现微流控芯片的安装和拆卸,实现对微流控芯片进行回收和再次使用的目的,并且导管不与微流控芯片直接接触,不会造成芯片上的管道堵塞和污染。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5.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包括壳体结构、压片和锁紧块,所述壳体结构上开有用于插装微流控芯片的卡槽,所述压片的一端与壳体结构铰接,所述锁紧块上可旋转或滑动安装于壳体结构上,锁紧块滑动或摆动顶压压片而使压片向壳体结构方向或背向壳体结构方向摆动;所述壳体结构上开有与卡槽连通的通孔,所述压片上设有凸块,在压片摆动到与壳体结构位置时,所述凸块伸入通孔,且凸块顶压微流控芯片而将微流控芯片固定在卡槽内。
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壳体结构上开有插槽,且所述压片上设有第一楔形面;在锁紧块插入插槽时,所述锁紧块的前端顶压第一楔形面,使压片向壳体结构方向摆动。
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锁紧块的一端与壳体结构铰接,在锁紧块向壳体结构方向摆动时,锁紧块带动压片向壳体结构方向摆动,使凸块顶压微流控芯片,且所述锁紧块的另一端设有夹板,夹板夹持于壳体结构上而将锁紧块固定在壳体结构上。
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内的安装座,所述卡槽和通孔设于安装座上,所述插槽设于外壳上。
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壳体结构的表面设有导管,所述导管与卡槽内的微流控芯片的入口连通。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锁紧块上设有第二楔形面,在锁紧块滑动或摆动顶压压片时,所述第二楔形面顶压第一楔形面。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卡槽的内上壁面设有用于顶压微流控芯片的上表面的弹片。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插槽内设有导轨,所述锁紧块上开有导槽,所述导轨设于导槽内,且导轨与导槽间隙配合连接。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插槽内设有用于限制锁紧块滑出插槽的限位块。
14.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微流控芯片插入卡槽内,然后滑动或摆动锁紧块,锁紧块带动压片向壳体结构方向摆动,使凸块顶压微流控芯片而将微流控芯片固定在卡槽内而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了芯片工作的稳定性。并且在使用完成后,可以直接将微流控世片直接拔出卡槽,实现再次回收和使用,拆卸简单和快捷。
16.2、本实用新型由于导管和微流控芯片是固定在壳体结构上,两者皆为稳固状态,所以导管与微流控芯片之间无需采用胶水进行连接固定,进而实现对微流控芯片进行回收和再次使用的目的,解决了现有采用直接将硬质导管直接插到微流控芯片上的样品孔(入口)中,然后进行胶粘的连接方法,导致微流控芯片上的管道堵塞和污染的问题,具有使用更加安全和稳定可靠的优点。
17.3、本实用新型由于导管是设置在壳体结构上,导管的重量不会影响到微流控芯片的连接稳定性,解决了现有导管和胶水的重量会使得芯片的放置很不稳定,容易发生偏移甚至是翻倒,严重影响芯片的观测和使用稳定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在拆卸下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的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1的锁紧块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涉及微流控芯片的固定结构,包括壳体结构1、压片2和锁
紧块3,所述壳体结构1上开有用于插装微流控芯片的卡槽11,所述压片2的一端与壳体结构1铰接,所述锁紧块3上可旋转或滑动安装于壳体结构1上,锁紧块3滑动或摆动顶压压片2而使压片2向壳体结构1方向或背向壳体结构1方向摆动;所述壳体结构1上开有与卡槽11连通的通孔12,所述压片2上设有凸块21,在压片2摆动到与壳体结构1位置时,所述凸块21伸入通孔12,且凸块21顶压微流控芯片而将微流控芯片固定在卡槽11内。
29.在使用时,将微流控芯片插入卡槽11内,然后滑动或摆动锁紧块3,锁紧块3带动压片2向壳体结构1方向摆动,使凸块21顶压微流控芯片而将微流控芯片固定在卡槽11内而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了芯片工作的稳定性。并且在使用完成后,可以直接将微流控世片直接拔出卡槽11,实现再次回收和使用,拆卸简单和快捷。
30.所述壳体结构1上开有插槽13,且所述压片2上设有第一楔形面22;在锁紧块3插入插槽13时,所述锁紧块3的前端顶压第一楔形面22,使压片2向壳体结构1方向摆动。所述壳体结构1包括外壳101和安装于外壳101内的安装座102,所述卡槽11和通孔12设于安装座102上,所述插槽13设于外壳101 上。锁紧块3与插槽13之间为过渡配合连接,使得锁紧块3能稳定地顶压压片 2的第一楔形面22,使压片2的凸块21压紧微流控芯片。在锁紧块3不断插入插槽13的过程中,锁紧块3的前端顶压第一楔形面22而不断驱动压片2向壳体结构1方向摆动。
31.所述壳体结构1的表面设有导管14,所述导管14与卡槽11内的微流控芯片的入口连通。在安装时,导管14的入口连接外部流体,导管14的出口与微流控芯片的入口连通。由于导管14和微流控芯片是固定在壳体结构1上,两者皆为稳固状态,所以导管14与微流控芯片之间无需采用胶水进行连接固定,进而实现对微流控芯片进行回收和再次使用的目的,解决了现有采用直接将硬质导管14直接插到微流控芯片上的样品孔(入口)中,然后进行胶粘的连接方法,导致微流控芯片上的管道堵塞和污染的问题,具有使用更加安全和稳定可靠的优点。另外,由于导管14是设置在壳体结构1上,导管14的重量不会影响到微流控芯片的连接稳定性,解决了现有导管14和胶水的重量会使得芯片的放置很不稳定,容易发生偏移甚至是翻倒,严重影响芯片的观测和使用稳定性的问题。
32.所述锁紧块3上设有第二楔形面31,在锁紧块3滑动或摆动顶压压片2时,所述第二楔形面31顶压第一楔形面22。通过第二楔形面31顶压第一楔形面22,使得锁紧块3能驱动压片2向壳体结构1方向摆动。
33.为了防止凸块21压紧微流控芯片的过程中凸块21压坏芯片,所述卡槽11 的内上壁面设有用于顶压微流控芯片的上表面的弹片111。
34.为了使锁紧块3能较为顺畅的在插槽13内滑动,所述插槽13内设有导轨 131,所述锁紧块3上开有导槽32,所述导轨131套设于导槽32内,且导轨131 与导槽32间隙配合连接。
35.为了防止锁紧块3从插槽13内被取出,导致锁紧块3丢失,所述插槽13 内设有用于限制锁紧块3滑出插槽13的限位块132。
36.所述壳体结构1的上表面开有用于安装光学镜片的观察窗133。使用者可以采用显微镜通过观察窗133观测流入微流控芯片内部的流体的流向和相应反应。
37.实施例2
38.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对壳体结构1和锁紧块3的改进,如图7所示,所述锁紧块3的一端与壳体结构1铰接,在锁紧块3向壳体结构1 方向摆动时,锁紧块3带动
压片2向壳体结构1方向摆动,使凸块21顶压微流控芯片,且所述锁紧块3的另一端设有夹板33,夹板33夹持于壳体结构1上而将锁紧块3固定在壳体结构1上。在使用时,通过人手将锁紧块3向壳体结构1 方向摆动或背向壳体结构1方向摆动,实现对微流控芯片进行锁定或解锁。本结构简化了壳体结构1的结构和尺寸,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和快捷。
3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