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换热器管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1: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管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前在管板上焊接换热器管时,换热器管的端部伸出管板的长度较短,因各换热器管的间隙大,操作空间大,可采用人工焊接的方法对换热器管进行焊接。
3.现因工艺需要,换热器管的端部伸出管板的长度变长,因换热器管伸出的长度较长,各换热器管的间隙变小,操作空间小,人工焊接困难,无法保证焊缝的强度,使焊接质量下降,造成换热器管内的介质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换热器管焊接装置,能够与自动焊接机相配合,实现对换热器管的焊接,保证焊接强度,防止因人工焊接不稳固,造成换热器管内的介质泄露。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管焊接装置,包括保护套、固定架、送丝管和导电柱,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接,所述保护套套设在换热器管上,所述送丝管和所述导电柱均设置在所述保护套上,所述送丝管位于所述导电柱的上方,所述送丝管的前端和所述导电柱的前端均伸出所述保护套外,在所述导电柱的前端连接有乌极,所述送丝管和所述乌极均向内折弯。因保护套可套在换热器管上,在焊接时可对换热器管起到保护的作用,焊丝自送丝管内穿过,因送丝管与乌极向内折弯,可对换热器管与管板的连接处进行焊接。
6.进一步的,所述送丝管的前端与所述保护套侧端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乌极与所述保护套侧端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7.进一步的,在所述保护套的一端设有第一送丝孔、第一导电柱孔和第一固定孔,在所述保护套的另一端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导电柱孔同心设置。
8.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有第二导电柱孔,在所述固定架的侧端设置有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送丝孔和第二固定孔。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丝孔与所述第二送丝孔相对应,所述送丝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送丝孔和所述第二送丝孔内,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柱孔与所述第二导电柱孔相对应,所述导电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柱孔与所述第二导电柱孔内。
10.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架的下端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与自动焊接机相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采用绝缘、耐热材料。进一步保护了换热器管。
1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套可套在换热器管上,一方面可将送丝管和乌极送至换热器管和管板的连接处,在操作空间小的情况下,方便对连接处进行焊接,另一方面保
护套采用绝缘、耐热材料,在焊接时,可对换热器管进行保护。
14.送丝管和乌极均向内折弯,送丝管和保护套侧端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乌极和保护套侧端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此角度方便对换热器管和管板的连接处进行焊接。
15.保证了焊接强度,防止因焊接不牢固使换热器管内的介质泄露,发生危险。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套主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主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现工艺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旧工艺示意图。
22.图中:
23.1、保护套;11、第一送丝孔;12、第一固定孔;13、第一导电柱孔;14、排气孔;2、支架;21、第二送丝孔;22、第二固定孔;3、固定架;31、第二导电柱孔;32、固定孔;4、导电柱;5、乌极;6、送丝管;7、换热器管;8、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5.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管焊接装置,包括保护套1、固定架3、送丝管6、导电柱4和乌极5,保护套1采用绝缘、耐热材料,形状为中空圆柱状,使保护套1可套设在换热器管7上,在保护套1上的一端设有第一送丝孔11、第一固定孔12和第一导电柱孔13,第一送丝孔11和第一导电柱孔13为通孔,第一固定孔1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孔12为盲孔,第一送丝孔11位于第一导电柱孔13的上方,第一送丝孔11和第一导电柱孔13位于保护套1的一侧,第一固定孔12设置在第一送丝孔11和第一导电柱孔13之间,在第一固定孔12的对立位置设置有另一个固定孔。在保护套1的另一端设有排气孔4,排气孔4与第一导电柱孔13同心,排气孔4为盲孔。
26.固定架3呈“l”型,在固定架3的侧端设置有支架2,支架2呈弧形,支架2的弧度与保护套1的弧度相匹配,在支架2上设有第二送丝孔21和第二固定孔22,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22通过螺纹相连接,使保护套1固定在固定架3上。
27.在固定架3的上端设有第二导电柱孔31,下端设有固定孔3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孔32与自动焊接机相固定。
28.第一送丝孔11和第二送丝孔21相对应,送丝管6穿过第二送丝孔21,设置在第一送丝孔11和第二送丝孔21内,送丝管6也起到了连接保护套1和固定架3的作用,送丝管6的前端伸出保护套1外,送丝管6向内折弯,与保护套1侧端面形成夹角为锐角。
29.第一导电柱孔13与第二导电柱孔31相对应,导电柱4穿过第二导电柱孔31,设置在第一导电柱孔13和第二导电柱孔31内,导电柱4也起到了连接保护套1和固定架3的作用,导电柱4的前端伸出保护套1外,乌极5连接在导电柱4露出的一端,乌极5向内折弯,乌极5与保护套1侧端面形成夹角为锐角。
30.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3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孔32与自动焊接机相固定,焊丝自送丝管6内穿过,将保护套1套在换热器管7上。
32.保护套1为中空圆柱状,先对换热器管7进行起弧,通过给导电柱4通电使乌极5带电,再进行送丝,自动焊接机带动本实用新型转动,对换热器管7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停止送丝,再使导电柱4断电。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4.保护套1套在换热器管7上,使送丝管6和乌极5位于换热器管和管板的连接处,在各换热器管7相互间隙小,操作空间小的情况下,可对连接处进行焊接。
35.换热器管7位于保护套1的内部,且保护套1采用绝缘、耐热材料,在焊接时,保护套1可对换热器管7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换热器管7变形。
36.在保护套1上设置有送丝管6和导电柱4,送丝管6位于导电柱4的上方,在导电柱4上连接有乌极5,通过乌极5与送丝管6内的焊丝相配合,进行焊接。
37.送丝管和乌极均向内折弯,送丝管的前端和保护套侧端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乌极和保护套侧端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此角度方便对换热器管和管板的连接处进行焊接。
38.可通过该实用新型与自动焊接机相配合,对换热器管与管板的连接处进行焊接,避免了因人工焊接不到位,而造成换热器管7焊接不稳固,造成换热器管7内的介质泄露,产生危险,也减轻了人工焊接的压力。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