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19: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器,送风方式比较单一。然而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用户对舒适度、体感的要求提高,单一的送风方式越来越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在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较舒服的范围内时,如果带有冷气或热气的风吹到人的身上后,会感觉到风力强劲,特别是强冷风吹至用户身上,会降低空调器的舒适性。
3.相关技术中是在导风条上开设微孔,导风条上下两端与导风条本体同轴设置,通过电机控制导风条在出风口处转动,当导风条转动至与出风气流垂直时,对气流进行截流,利用导风条上的微孔出小部分气流,从而降低送风距离和风流流量,形成微风感。但由于导风条上微孔的数量有限,且导风条通常位于出风口的内侧,风阻较大,最终导致微风感的风量较小,功率较大,造成微风感模式下舒适性较差。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器在微风感模式下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散风风道;
8.散风组件,设于所述散风风道内或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散风组件适用于供气流穿过且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流动;以及
9.阀门组件,用以将位于所述散风组件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导通或者隔断。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两侧的左风口和右风口,所述换热风道包括与所述左风口连通的左风道,及与所述右风口连通的右风道;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以将位于所述散风组件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与所述左风道导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二阀门用以将位于所述散风组件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与所述右风道导通或者隔断。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阀门绕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用以驱动所述第二阀门绕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左蜗壳组件和右蜗壳组件,所述左蜗壳组件包括左蜗壳和左蜗舌,所述左蜗壳和所述左蜗舌围设形成所述左风道;所述右蜗
壳组件包括右蜗壳和右蜗舌,所述右蜗壳和所述右蜗舌围设形成所述右风道。
13.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左风道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隔断时,所述第一阀门的自由端与所述左蜗壳的壁面抵接;在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右风道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隔断时,所述第二阀门的自由端与所述右蜗壳的壁面抵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开关门组件,所述开关门组件具有打开位置,在所述开关门组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组件至少部分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组件具有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在所述开关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组件将所述第一出风口关闭;在所述开关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组件将所述第二出风口关闭。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组件自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滑动至所述打开位置的滑动轨迹的曲率,大于所述开关门组件自所述打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关闭位置的滑动轨迹的曲率。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组件包括左开关门和右开关门,所述左开关门滑动安装于所述左风口处,所述右开关门滑动安装于所述右风口处。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风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风组件包括:
20.安装板,沿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以及
21.旋流风轮,所述旋流风轮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流风轮包括第一风轮及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通孔处;所述第二风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以使所述第二风轮的叶片与所述第一风轮的叶片在所述安装通孔的过风方向上呈相互层叠或交错设置。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为开设有多个散风孔的板状结构,或者,所述导风件为格栅结构。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设置;
25.或者,所述导风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模块,所述壳体包括面框主体及下面板,所述面框主体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面框主体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下方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安装腔,所述下面板可开合地盖合所述开口设置,所述新风模块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散风风道连通。
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面板上设有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切换挡板,所述切换挡板具有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在所述切换挡板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散风风道连通;在所述切换挡板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
2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相连通,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29.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散风风道;
30.散风组件,设于所述散风风道内或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散风组件适用于供气流穿过且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流动;以及
31.阀门组件,用以将位于所述散风组件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导通或者隔断。
32.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且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内部设于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散风风道;散风组件设于散风风道内或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散风组件适用于供气流穿过且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流动;阀门组件用以导通或者隔断散风风道与换热风道,如此,通过切换阀门组件的位置,可使得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正常出风模式和微风感模式。并且,当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微风感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将散风风道与换热风道导通,这样一部分气流经散风组件散风扩流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形成微风气流,另一部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吹出,也即,气流通过至少两个方向发散吹出,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微风感模式的出风面积,有效地提升了微风感的风量,提升了微风感模式的舒适性和能力。同时,通过阀门组件来调节出风模式,而不需要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散风组件移动改变出风模式,能够避免散风组件移动所需的较大活动空间,不会占用显示盒的安装位置,同时对面板的结构强度要求也相对较低,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其中,开关门组件处于第一关闭位置;
3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4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微风感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图4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其中,开关门组件处于打开位置;
39.图6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处于正常出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图6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其中,开关门组件处于第二关闭位置;
41.图8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42.图9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43.图10为图1中散风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1为图1中第三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5.图12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附图标号说明:
[0047][0048][0049]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0051]
本发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0052]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散风组件110以及风门组件。所述壳体100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4,所述壳体100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1连通的换热风道105,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连通的散风风道108。所述散风组件110设于所述散风风道108内或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处,所述散风组件110适用于供气流穿过且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流动。所述阀门组件150用以将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108与所述换热风道105导通或者隔断。
[005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壳体100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壳体10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4的形状可以为长条形、矩形、椭圆形等。通常,为了增大送风量及送风范
围,使得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4呈上下延伸的长条形。壳体100上还设有进风口,当然,进风口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条形、矩形、椭圆形等。换热风道105连通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101,换热风道105内设有换热器、风机组件160等结构,风机组件160用以驱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105内并与换热器进行换热,之后再从第一出风口101吹出。
[0054]
散风组件110设于散风风道108靠近第二出风口104处或设于第二出风口104处,散风组件110的整体形状与第二出风口104的形状相适配。散风组件110适用于供气流穿过且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流动,利用散风组件110可使得从第二出风口104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也即,气流经过散风组件110后改变原来的流动方向而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风的扩散流动,实现微风感或微风感出风。散风组件110具体可以包括散风格栅结构、旋流风轮115结构、多个散风孔等结构,只需能够实现将经过其的气流扩散即可。散风组件11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的内表面,具体地,散风组件110固定安装于壳体100的内表面。
[0055]
阀门组件150用以将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108与所述换热风道105导通或者隔断。也即,阀门组件150具有将换热风道105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导通的导通位置,及将换热风道105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隔断的隔断位置。当所述阀门组件150处于导通位置时,换热风道105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导通,这样换热风道105内的气流可流入散风风道108内,经散风组件110散风扩流后从第二出风口104吹出,从而实现微风感或无风感。当所述阀门组件150处于隔断位置时,换热风道105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不导通,这样换热风道105内的气流只能从第一出风口101吹出,从而实现快速制热和制冷。阀门组件150可以与壳体100滑动连接,也可以与壳体100转动连接,也即,阀门组件150可以通过转动或滑动的方式切换导通位置和隔断位置。
[0056]
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4,且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内部设于与第一出风口101连通的换热风道105,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连通的散风风道108;散风组件110设于散风风道108内或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处,所述散风组件110适用于供气流穿过且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流动;阀门组件150用以导通或者隔断散风风道108与换热风道105,如此,通过切换阀门组件150的位置,可使得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正常出风模式和微风感模式。并且,当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微风感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150将散风风道108与换热风道105导通,这样一部分气流经散风组件110散风扩流后从第二出风口104吹出形成微风气流,另一部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01吹出,也即,气流通过至少两个方向发散吹出,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微风感模式的出风面积,有效地提升了微风感的风量,提升了微风感模式的舒适性和能力。同时,通过阀门组件150来调节出风模式,而不需要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散风组件110移动改变出风模式,能够避免散风组件110移动所需的较大活动空间,不会占用显示盒的安装位置,同时对面板的结构强度要求也相对较低,降低了成本。
[0057]
可以理解的,第一出风口1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大出风风量,第一出风口101的数量为两个。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出风口101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相对两侧的左风口102和右风口103。相应地,所述换热风道105包括与所述左风口102连通的左风道106,及与所述右风口103连通的右风道107。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左风口102和右风口103,且左风口102和右风口103分别位于第二出风口104的
相对两侧,使得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气流可从三个方向发散吹出,从而进一步增大了微风感模式的出风面积,进一步提升了微风感的风量,提升了微风感模式的舒适性和能力。
[0058]
具体地,所述落地式空调100室内机还包括左蜗壳组件130和右蜗壳组件140,所述左蜗壳组件130包括左蜗壳131和左蜗舌132,所述左蜗壳131和所述左蜗舌132围设形成所述左风道106;所述右蜗壳组件140包括右蜗壳141和右蜗舌142,所述右蜗壳141和所述右蜗舌142围设形成所述右风道107。在该实施例中,风机组件160包括第一贯流风轮161和第二贯流风轮162,所述第一贯流风轮161设于左风道106内,所述第二贯流风轮162设于右风道107内。
[0059]
再请参阅图2,所述散风风道108形成于所述左风道106与所述右风道107之间。所述阀门组件150包括第一阀门151和第二阀门152,所述第一阀门151用以将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108与所述左风道106导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二阀门152用以将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108与所述右风道107导通或者隔断。
[0060]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阀门151具有将左风道106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导通的导通位置,及将左风道106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隔断位置,所述第二阀门152具有将右风道107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导通的导通位置,及将右风道107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隔断位置。当第一阀门151处于导通位置时,左风道106内的气流可流入散风风道108内,经散风组件110散风扩流后从第二出风口104吹出,从而实现微风感或无风感。当第二阀门152处于导通位置时,右风道107内的气流可流入散风风道108内,经散风组件110散风扩流后从第二出风口104吹出,从而实现微风感或无风感。
[0061]
其中,第一阀门151和第二阀门152可以与壳体100滑动连接,也可以与壳体100转动连接,不做具体限定。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第一阀门151和第二阀门152与壳体100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阀门151和第二阀门152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阀门15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所述第二阀门152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
[0062]
可以理解的,为了更好地驱动第一阀门151和第二阀门152转动,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53和第二驱动装置15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53连接所述第一阀门151,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阀门151绕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以此导通或者隔断所述左风道106与所述散风风道108;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4连接所述第二阀门152,用以驱动所述第二阀门152绕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以此导通或者隔断所述左风道106与所述散风风道108。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53为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4为驱动电机,但并不限于此。
[0063]
请参阅图2,所述散风风道108是由壳体100、左蜗壳131、右蜗壳141、第一阀门151、第二阀门152共同围设形成的。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阀门151将所述左风道106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108隔断时,所述第一阀门151的自由端与所述左蜗壳131的壁面抵接;在所述第二阀门152将所述右风道107与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所述散风风道108隔断时,所述第二阀门152的自由端与所述右蜗壳141的壁面抵接。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散风风道108内的气流流入壳体100内造成串风,可在左蜗壳131和右蜗壳141之间设置隔板170(如图2所示),所述隔板170连接左蜗壳131与右蜗壳141。另外,为了更好地安装所述阀门,可以在所述壳体上设置阀门安装腔,以供所述阀门安装。具体地,所述壳
体包括面板及面板加强板,所述阀门安装腔可形成于所述面板加强板上。
[0064]
请参阅图1至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开关门组件1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组件180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00的外表面,但并不限于此。
[0065]
所述开关门组件180具有打开位置,在所述开关门组件18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组件180至少部分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01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至少部分打开是指部分打开第一出风口101和/或第二出风口104,或者完全打开第一出风口101和/或第二出风口104。所述开关门组件180至少部分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01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具体是指开关门组件180至少部分打开第一出风口101,和/或开关门组件180至少部分打开第二出风口104。
[0066]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门组件180还具有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在所述开关门组件180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组件180将所述第一出风口101完全关闭;在所述开关门组件180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组件180将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完全关闭(如图7所示)。
[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组件180自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滑动至所述打开位置的滑动轨迹的曲率,大于所述开关门组件180自所述打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关闭位置的滑动轨迹的曲率。如此,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微风感模式时,如图5所示,开关门组件180自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滑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此时,开关门组件180将第一出风口101部分打开,并将第二出风口104完全打开,空调器内部的气流,一部分经散风组件110散风扩流后从第二出风口104吹出形成微风气流,另一部从第一出风口101吹出,也即,气流通过至少两个方向发散吹出,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微风感模式的出风面积,有效地提升了微风感的风量,提升了微风感模式的舒适性和能力。
[0068]
具体而言,所述开关门组件180包括左开关门181和右开关门182,所述左开关门181滑动安装于所述左风口102处,所述右开关门182滑的安装于所述右风口103处。其中,当开关门组件180处于打开位置时,如图4和图5所示,左开关门181和右开关门182将第二出风口104完全打开,并且左开关门181将左风口102部分打开(将左风口102围合出漏风三角区),右开关门182将右风口103部分打开(将右风口103围合出漏风三角区)。当开关门组件180处于第一关闭位置时,如图1和图2所示,左开关门181将左风口102完全关闭,右开关门182将右风口103完全关闭。当开关门组件180处于第二关闭位置时,如图6和图7所示,左开关门181和右开关门182共同将第二出风口104完全关闭。
[0069]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开关门组件180与阀门组件150配合,可以实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三种模式,即关机模式(如图1和图2所示)、微风感出风模式(如图4和图5所示)及正常出风模式(如图6和图7所示)。并且,在微风感出风模式下,如图4和图5所示,左开关门181将左风口102部分打开(将左风口102围合出漏风三角区),右开关门182将右风口103部分打开(将右风口103围合出漏风三角区),此时,第二出风口104完全打开,第一阀门151将左风道106与位于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导通,第二阀门152将右风道107与位于散风组件110内侧的散风风道108导通,这样形成了两侧向漏风,中间第二出风口104发散吹出微风气流,空调器内部的气流从三个方向发散吹出,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微风感模式的出风面积,有效地提升了微风感的风量,提升了微风感模式的舒适性和能力。
[007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为了更好地驱动开关门,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190,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90用以驱动所述开关门组件180在打开位置与第一关闭位置、第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请参阅图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90包括分别驱动左开关门181和右开关门182移动的驱动件191、传动件192及转动臂199,所述转动臂199的一端连接开关门(左开关门181或右开关门182),另一端连接传动件192,所述驱动件191与所述传动件192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件192带动所述开关门滑动。
[0071]
具体而言,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9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100的安装盒195,所述传动件192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盒195的齿轮193和弧形齿条194,所述驱动件191为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齿轮193驱动连接,所述齿轮193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弧形齿条194连接所述转动臂199。
[0072]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90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盒195外的滑块197,所述安装盒195上开设有滑槽196,所述滑块197与所述弧形齿条194通过滑柱198固定连接,所述滑柱198穿设所述滑槽196设置,所述转动臂199与所述滑块197连接。滑柱198可以与弧形齿条194和滑块197的其中一者固定连接,如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与另一者可拆卸连接,如通过插接或套接的方式连接。
[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散风组件110包括安装板111以及旋流风轮115,所述安装板111沿所述第二出风口10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板111上设置有安装通孔112,所述旋流风轮115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112处。所述旋流风轮115可以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11的安装通孔112处,也可以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11的安装通孔112处。具体地,所述旋流风轮115为轴流风轮。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两层风轮,使得其中一层为静风轮,另一层为动风轮。可以理解的是,旋流风轮115指的是,旋流风轮115的叶片呈弯曲状,或与进风方向呈夹角设置,则使得经过旋流风轮115的气流形成旋流,或使得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不一致。如此,能够有效打散和搅动出风气流,使得出风更加柔和,且风阻和风损小,可有效提升无风感风量。
[0074]
例如,所述旋流风轮115包括第一风轮116及第二风轮117,所述第一风轮116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通孔112处;所述第二风轮117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112处,以使所述第二风轮117的叶片与所述第一风轮116的叶片在所述安装通孔112的过风方向上呈相互层叠或交错设置。为了使得从安装通孔112吹出的气流均为经过第一风轮116及第二风轮117打散吹出的气流,优选地使得安装通孔112呈圆形设置,且与第一风轮116及第二风轮117的尺寸相适配。
[0075]
第一风轮116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11的安装通孔112处,则第一风轮116可以与安装板111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压接等方式固定在安装板111上。第二风轮117的转动具体可由驱动电机进行驱动,也可以通过设置滚动轴承等结构,使得第二风轮117能够在气流的驱动下自动转动。
[007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轮116及第二风轮117均安装在安装通孔112处,且使得两者在安装通孔112的过风方向上相互层叠或交错设置,则第一风轮116和第二风轮117在安装通孔112的过风方向上依次排布。安装通孔112为气流起到疏导和引导的作用。第一风轮116的叶片数量和尺寸与第二风轮117的叶片数量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采用第一风轮116固定在安装通孔112处,第二风轮117转动安装在安装通孔112处,可通过第二风轮117的
不断转动,一方面驱动气流从安装通孔112吹出,降低风阻及风损,有效提升风量,且可灵活控制出风气流的强弱,另一方面使得第二风轮117的叶片与第一风轮116的叶片相互重叠或错位,使得经过安装通孔112的气流不断被第一风轮116和第二风轮117切割、打散、分流和搅拌,使得出风更加柔和,无风感效果大大提升,且使得气流的发散方向可控可调节。
[0077]
请参阅图8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处的导风件120,所述导风件120为开设有多个散风孔的板状结构(孔板);或者,所述导风件120为格栅结构;或者,所述导风件120为网布,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具体地,所述导风件120与所述壳体100为一体成型设置,或者,所述导风件12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00上。
[0078]
值得一提的是,导风件120位于所述散风组件110出风侧,如此,气流经过散风组件110散风扩流后,流经导风件120,经过导风件120上散风孔进一步的打散和扩流后吹出,可提升无风感效果。
[0079]
请参阅图1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模块200,所述壳体100包括面框主体及下面板,所述面框主体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104,所述面框主体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的下方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安装腔,所述下面板可开合地盖合所述开口设置,所述新风模块200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新风模块200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新风模块200具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散风风道108连通。
[0080]
在本实施例中,下面板与面框主体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如通过卡扣、螺钉等方式连接。下面板也可以铰接在面框主体上,以实现转动打开或关闭该开口。新风模块200上具有净化组件,如hepa网。通过将新风模块200安装在出风口的下方的安装腔内,且使得下面板可开合地盖合安装腔的开口,则便于取出新风模块200的净化组件,以进行清洗和更换。使得新风风道与散风风道108相连通,则新风模块200吹出的新风可经由第二出风口104吹出,这样可将新风模块200吹出的新风打散,实现微风感的出风效果。
[0081]
请参阅图12,所述下面板上设有新风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切换挡板210,所述切换挡板210具有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在所述切换挡板210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散风风道108连通;在所述切换挡板210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如此,可根据用户需求,切换所述切换挡板210的位置,具体的,当所述切换挡板210切换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散风风道108连通,新风模块200吹出的新风可经由第二出风口104吹出,这样散风组件110可将新风模块200吹出的新风打散,实现微风感的出风效果。
[0082]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相连通。
[008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