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1-12-17 17: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子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现有人体阻抗测量技术中,需要被测对象的双脚为赤脚并与电极良好接触,从而便于执行人体阻抗测量。当被测对象的双脚与电极接触时,为了获取到准确的电极信号,一般通过对电流激励电极以及电压测量电极进行交叉驱动和测量对被测对象的站立状态或电极接触状态进行判断。但是,当两个电极之间距离比较近时,若采用较高的频率进行测量,则会由于两个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导致信号耦合,使得被测对象的双脚未与电极良好接触、或者双脚穿鞋的情况无法得到有效识别。特别地,目前人体成分分析的主流测量频率为50khz,在此频率下,当两个电极之间距离小于15mm时,无法对上述异常状态进行有效识别,从而可能会造成人体阻抗的误测量,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
4.根据第一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一阻抗值;
5.判断第一阻抗值是否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
6.当第一阻抗值处于有效阻抗范围内时,根据第二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二阻抗值,并根据第二阻抗值确定被测对象的生理参数;
7.其中,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低于第二激励信号的频率。
8.可选地,判断第一阻抗值是否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之后,本方法还包括:
9.当第一阻抗值未处于有效阻抗范围内时,确定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为异常状态。
10.可选地,根据第一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一阻抗值,为:通过电极对被测对象施加第一激励信号,并测量被测对象在第一激励信号作用下的第一阻抗值;
11.确定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为异常状态之后,本方法还包括:
12.根据异常状态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被测对象的站立位置异常以及被测对象与电极的接触状态异常中的至少一种。
13.可选地,确定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为异常状态后,本方法还包括:
14.若在预设的调整时间内,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持续处于异常状态,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测量错误。
15.可选地,人体阻抗测量方法应用于人体阻抗测量设备,人体阻抗测量设备具有至少两个电极,至少两个电极用于将第一激励信号和第二激励信号传导至被测对象;
16.判断第一阻抗值是否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之前,本方法还包括:
17.根据至少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
18.可选地,人体阻抗测量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第一电极对包括第一测量电极和第一激励电极,第二电极对包括第二测量电极和第二激励电极,根据至少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包括:
19.根据第一测量电极与第一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或者,根据第二测量电极与第二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二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
20.可选地,根据至少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包括:
21.判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大小关系,若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则根据第二距离确定所述有效阻抗范围,若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则根据第一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
22.可选地,第二激励信号的频率为50khz,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小于30khz。
23.可选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人体阻抗测量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人体阻抗测量方法的步骤。
24.可选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人体阻抗测量程序,人体阻抗测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人体阻抗测量方法的步骤。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第一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一阻抗值;判断第一阻抗值是否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当第一阻抗值处于有效阻抗范围内时,根据第二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二阻抗值,并根据第二阻抗值确定被测对象的生理参数;其中,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低于第二激励信号的频率。从而能够对测量过程中的异常状态进行更准确的识别,避免误判,提升了人体阻抗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7.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阻抗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28.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人体阻抗测量方法的人体阻抗设备示意图;
29.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人体阻抗测量方法的另一个人体阻抗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1.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3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阻抗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人体阻抗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
34.s1、根据第一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一阻抗值;
35.s2、判断第一阻抗值是否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
36.s3、当第一阻抗值处于有效阻抗范围内时,根据第二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二阻抗值,并根据第二阻抗值确定被测对象的生理参数;其中,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低于第二激励信号的频率。
37.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体重测量方法,请一并参阅图2,图2示出了利用人体阻抗测量设备实施本实施例的人体阻抗测量方法时的测量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人体阻抗测量设备具备一个承载面板,承载面板上设置有电极1和电极2,电极1和电极2分别用于接触被测对象的脚底。在正常的测量活动中,被测对象的双脚处于赤脚状态,且双脚分别与电极1和电极2良好接触,在此过程中,通过惯用的激励信号即可实现被测对象的人体阻抗值测量。但是,当上述电极1和电极2之间距离比较近,且同样采用惯用的激励信号进行测量时,由于激励信号的频率较高,可能因电极1和电极2之间的寄生电容导致信号耦合,使得在被测对象的双脚未与电极良好接触、或者双脚穿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检测到一个在正常的人体阻抗值范围内的阻抗值,显然,上述异常状态下得到的阻抗值是不具备参考意义的,而且也导致在测量过程中无法有效识别上述异常状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较低频率的激励信号可以减小甚至避免两个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导致的信号耦合,因此,本实施例先后采用低、高两种频率的激励信号分别对人体阻抗值进行测量,先通过较低频的激励信号进行阻抗测量以判断是否处于异常测量状态,当确认为正常的测量状态时,再通过较高频的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人体阻抗值。
3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首先,获取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该有效阻抗范围用于判定被测对象是否处于异常测量状态;然后,向被测对象施加频率较低的第一激励信号并测量被测对象在第一激励信号作用下的第一阻抗值,若第一阻抗值未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则确定被测对象当前的站立位置异常或者被测对象与电极的接触状态异常,例如,被测对象的双脚中至少一只脚未与电极良好接触;或者,被测对象的双脚未完全站在秤上;或者被测对象的双脚距离过远或过近等。
39.其中,上述的有效阻抗范围可以通过对处于正常测量状态的实验者施加频率较低的第一激励信号,并根据多个实验者在第一激励信号作用下的人体阻抗值确定。由于较低频率的激励信号可以减小甚至避免两个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导致的信号耦合,因此,当被测对象的站立位置异常或者与电极的接触状态异常时,通过低频率的激励信号测得的阻抗值不会由于信号耦合而落入上述有效人体阻抗范围内,因此不会导致对测量状态的误判。
40.进一步地,当第一阻抗值未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时,可确定当前的测量状态不满足正常的测量条件,不再实施后续的测量活动,若第一阻抗值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则确定被测对象当前的测量状态满足正常的测量条件,则进一步采用频率较高的第二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二阻抗值,并根据第二阻抗值确定被测对象的生理参数。
41.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一阻抗值,具体为:通过电极对被测对象施加第一激励信号,并测量被测对象在第一激励信号作用下的第一阻抗值;根据第二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第二阻抗值,具体为:通过电极对被测对象施加第二激励信号,并测量被测对象在第二激励信号作用下的第二阻抗值。
42.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先通过较低频的激励信号进行阻抗测量以判断是否处
于异常测量状态,当确认为正常的测量状态时,再通过较高频的激励信号测量被测对象的人体阻抗值。从而能够对测量过程中的异常状态进行更准确的识别,避免误判,提升了人体阻抗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第一阻抗值是否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之后,可以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是否异常。具体地,当第一阻抗值未处于有效阻抗范围内时,确定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为异常状态。其中,异常状态包括被测对象的站立位置未满足站立条件、或者被测对象与电极的接触状态处于异常状态。具体的,在正常的人体阻抗测量活动中,需要被测对象的双脚站立于称重面板的特定位置以保证双脚与电极的接触面积足够且尽可能一致,若被测对象的站姿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双脚与电极的接触面积差异较大,或者某只脚与电极的接触面积较小,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因此,本实施例针对当前的电极布置状态,预设一有效阻抗范围,若通过第一激励信号测量得到的第一阻抗值处于该有效阻抗范围内时,则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双脚已站立于称重面板的特定位置,同时,被测对象的双脚与电极的接触面积足够且一致。本实施例中,被测对象的站立位置未满足站立条件的情况包括被测对象的双脚中的至少一只脚未站立于称重面板的特定位置等情形,被测对象与电极的接触状态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包括被测对象的双脚中的至少一只脚与电极的接触面积较小、或者穿鞋、或者穿袜等情形。当被测对象因为某一情形导致其站立位置未满足站立条件、或者与电极的接触状态处于异常状态时,通过第一激励信号测量得到的第一阻抗值不会落入上述有效阻抗范围。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判断第一阻抗值是否处于有效阻抗范围即可识别到用户的测量状态是否正常。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测量信号时,即开始执行异常状态判定,直至判定为正常状态时,再开始后续的人体阻抗测量活动。
44.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判断第一阻抗值是否处于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进而得到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为异常状态或正常状态,使得本实施例的人体阻抗测量方法具有更佳的纠错机制,避免了无法测量、无效测量等误测量情况的发生。
45.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为异常状态之后,根据异常状态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被测对象的站立位置异常以及被测对象与电极的接触状态异常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第一提示信息包括文字提醒、灯光提醒以及提示音提醒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通过人体阻抗测量设备或与该设备通信连接的其它设备的扬声器、显示屏、指示灯组、震动马达中的一种或多种输出该第一提示信息。本实施例通过在异常状态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可以提醒被测对象及时调整站立位置或与电极的接触至正常测量状态,以提高测量效率。
46.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为异常状态后,在预设的调整时间内,监测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是否持续处于异常状态。若在预设的调整时间内,被测对象的测量状态持续处于异常状态,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测量错误。可选地,第二提示信息包括文字提醒、灯光提醒以及提示音提醒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通过人体阻抗测量设备或这与该设备通信连接的其它设备的扬声器、显示屏、指示灯组、震动马达中的一种或多种输出该第二提示信息。本实施例中,若在预设的调整时间内,被测对象调整了站立位置,从而满足站立条件,或者调整了双脚与电极的接触状态,从而使得双脚与电极接触良好,使得第一阻抗值回到预设的有效阻抗范围内,进而开始后续的人体阻抗
测量活动。本实施例通过在持续处于异常状态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及时告知被测对象测量错误,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等待,同时,还可以提醒被测对象及时调整站立位置或与电极的接触至正常测量状态,以提高测量效率。
47.在一个实施例中,人体阻抗测量方法应用于人体阻抗测量设备,图2示出了该人体阻抗测量设备的示意图。人体阻抗测量设备具有至少两个电极:电极1和电极2,电极1和电极2呈并列分布,当被测对象站立于该人体阻抗测量设备时,通过调整双脚的站立位置,从而使得双脚分别与电极1和电极2进行良好接触,当被测对象稳定地站立于该人体阻抗测量设备时,通过电极1和电极2依次将第一激励信号和第二激励信号传导至被测对象的双脚,从而开始执行本实施例的异常状态检测操作。可选地,当电极1和电极2为透明电极时,可通过丝印等方式在电极1和电极2的周围或覆盖范围内向用户示出有效测量范围。
48.在一个实施例中,人体阻抗测量方法应用于人体阻抗测量设备,图3示出了另一个人体阻抗测量设备的示意图。人体阻抗测量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对10和第二电极对20,其中,第一电极对10包括第一测量电极11和第一激励电极12,第二电极对20包括第二测量电极21和第二激励电极22。当被测对象站立于该人体阻抗测量设备时,通过调整双脚的站立位置,从而使得被测对象的一只脚与第一测量电极11和第一激励电极12进行良好接触,被测对象的另一只脚与第二测量电极21和第二激励电极22进行良好接触。当被测对象稳定地站立于该人体阻抗测量设备时,通过第一电极对10的第一激励电极12和第二电极对20的第二激励电极22分别将第一激励信号和第二激励信号传导至被测对象的双脚,从而开始执行本实施例的异常状态检测操作。可选地,当第一测量电极11、第一激励电极12、第二测量电极21、以及第二激励电极22为透明电极时,可通过丝印等方式在第一测量电极11、第一激励电极12、第二测量电极21、以及第二激励电极22的周围或覆盖范围内向用户示出有效测量范围。
49.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至少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
50.具体的,获取第一测量电极11与第一激励电极12之间的第一距离,然后,根据该第一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或者,获取第二测量电极21与第二激励电极22之间的第二距离,然后,根据该第二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较低,因此,在当测量电极与激励电极之间的距离较近时,也可以避免在测量电极与激励电极之间产生寄生电容效应,此时,可以通过阻抗值的判定被测对象是否处于异常状态。而为了能够准确地识别出被测对象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在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预先根据测量电极与激励电极之间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由于本实施例同时设置有第一测量电极11和第一激励电极12、第二测量电极21和第二激励电极22,因此,可通过上述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
51.进一步地,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有效阻抗范围,本实施例中,判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大小关系,若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则根据第二距离确定所述有效阻抗范围,若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则根据第一距离确定有效阻抗范围,从而保证了有效阻抗范围处于最佳的有效范围,避免遗漏对异常状态的判定和识别。
52.可选地,第二激励信号的频率为50khz,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小于30khz。例如,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可以是30khz、20khz、10khz或5khz。可选地,当测量电极与激励电极之间距离较小时,进一步减小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从而提高异常状态的识别率,而当测量电极与激励电极之间距离较大时,可适当增加第一激励信号的频率。
53.可选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人体阻抗测量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人体阻抗测量方法的步骤。
54.可选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人体阻抗测量程序,人体阻抗测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人体阻抗测量方法的步骤。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6.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57.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5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