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市政地下管廊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市政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地下管廊。


背景技术:

2.地下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3.相关技术见申请号为202020818653.1 的中国使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包括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的左右两侧均沿自身高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管廊支架,所述管廊支架包括沿管廊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托架,相邻两个所述托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托架的一端设置有连墙件,所述连墙件固定设置在管廊本体的侧壁上,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挡臂,所述托架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挡臂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托架远离管廊本体的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挡臂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组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下雨水,雨水渗入地下管廊内部,易导致地下管廊的地板表面湿滑,从而不便地下管廊的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地下管廊的内部环境,减小地下管廊的地板表面湿滑的几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地下管廊。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地下管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市政地下管廊,包括管廊本体以及固定于管廊本体内壁的多个管廊支架,所述管廊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渗水层,所述渗水层设置有渗水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渗入地下管廊内部,渗水层表面的渗入渗水层的底部,减小了地下管廊的地板表面积水的几率,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地下管廊内对设备进行维护,同时减小地下管廊的地板表面湿滑导致工作人员滑倒的几率。
9.可选的,所述渗水层包括多个渗水单元板,所述管廊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渗水槽,所述渗水单元板固定于渗水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渗水层的局部发生损坏后,由于渗水层由多个渗水单元板组成,工作人员可以对相应的渗水单元板进行维护,从而提高了渗水层的使用效果。
11.可选的,所述管廊本体的底部设置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与渗水槽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进入地下管廊的雨水较多,雨停后,可以通过排水沟对地下管廊内的雨水进行排放,从而减小地下管廊地板积水的几率。
13.可选的,所述渗水槽的槽底靠近排水沟的一端向下倾斜。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槽的槽底靠近排水沟的一端向下倾斜使得雨水更容易朝向排水沟流动,从而减小地下管廊地板积水的几率。
15.可选的,所述渗水槽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渗水单元板的边沿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棱。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渗水单元板朝向远离渗水槽底部的一侧移动时,限位槽可以对限位棱起到一定的干涉作用,从而减小渗水单元板脱离渗水槽的几率。
17.可选的,所述管廊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设置有排风扇。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口配合排风扇,将地下管廊内部的空气向外排放,提高了地下管廊内部的空气流动性,使得地下管廊内部的水分更容易被流动的空气带出地下管廊,从而使得地下管廊内部更加干燥。
19.可选的,所述通风口远离管廊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固定于管廊本体,所述通风管远离管廊本体的一端呈弯管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管的弯管结构使得地下管廊外部的杂物不易进入通风管的内部,减小杂物从通风口进入地下管廊的几率,同时减小杂物对排风扇造成损坏的几率。
21.可选的,所述通风管内固定有防护网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架可以对部分杂物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减小了杂物从通风口进入地下管廊的几率,减小杂物与排风扇碰撞使排风扇发生损坏的几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下雨时,雨水渗入地下管廊内部,渗水层表面的渗入渗水层的底部,减小了地下管廊的地板表面积水的几率,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地下管廊内对设备进行维护,同时减小地下管廊的地板表面湿滑导致工作人员滑倒的几率;
25.2.渗水槽配合排水沟,使得地下管廊内部的雨水更容易排出地下管廊;
26.3.通风口配合排风扇,将地下管廊内部的空气向外排放,提高了地下管廊内部的空气流动性,使得地下管廊内部的水分更容易被流动的空气带出地下管廊,从而使得地下管廊内部更加干燥;
27.4.防护网架配合通风管可以对部分杂物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减小了杂物从通风口进入地下管廊的几率,减小杂物与排风扇碰撞使排风扇发生损坏的几率。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的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地下管廊地板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管廊本体;11、渗水槽;111、限位槽;12、排水沟;13、通风口;2、管廊支架;3、渗水层;31、渗水单元板;311、渗水孔;312、限位棱;4、排风扇;5、通风管;51、防护网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地下管廊。参照图1,该地下管廊包括管廊本体1,管廊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用于管线安装的管廊支架2,地下管廊的地板表面设置有渗水层3,管廊本体1上部设置有通风口13,通风口13上设置有通风管5。
34.管廊支架2为多个,多个管廊支架2沿管廊本体1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管廊支架2
通过螺栓固定于管廊本体1的侧壁,为提高管廊支架2的安装稳定性,相邻管廊支架2之间焊接固定有连接杆。
35.参照图2,渗水层3包括多个渗水单元板31,多个渗水单元板31相互均匀分布于地下管廊的底板表面,地下管廊的地板表面设置有多个渗水槽11,渗水槽11与渗水板相互适配,多个渗水单元板31分别嵌设于多个渗水槽11内;其中渗水单元板31可以是混合型颗粒塑胶原料加热后压制成型的,渗水单元板31还可以是由透水混凝土浇筑形成,使得渗水单元板31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为提高渗水单元板31的渗水效果,渗水单元板31沿厚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渗水孔311,使得渗水单元板31表面的雨水更容易渗入渗水槽11底部,从而减小渗水单元板31的表面湿润导致工作人员在地下管廊内工作时脚底打滑的几率。
36.由于渗水层3由多个渗水单元板31组成,工作人员可以分批对渗水单元板31进行安装,使得渗水单元板31可以间歇性的进行安装,减小工人疲劳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的几率;同时,地下管廊内可能会出现局部潮湿严重,导致渗水层3的局部受损,工作人员只需将对应损坏的渗水单元板31替换即可。
37.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高渗水单元板31与渗水槽11的连接稳固性,环绕渗水单元板31的边沿设置有限位棱312,限位棱312与渗水单元板31一体成型,限位棱312在渗水单元板31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渗水单元板31中部的厚度,渗水槽11的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棱312适配的限位槽111,限位棱312嵌设于限位槽111内;当渗水单元板31远离渗水槽11底部一侧移动时,限位槽111可以对限位棱312起到一定的干涉作用,从而减小渗水单元板31脱离限位槽111发生起层损坏的几率。
38.参照图2和图3,地下管廊底部靠近管廊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排水沟12,排水沟12沿管廊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渗水槽11靠近排水沟12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位于渗水槽11的底部,渗水孔311贯穿渗水槽11的侧壁使渗水槽11与排水沟12相互连通。
39.使用时,雨水渗入地下管廊,雨水通过渗水单元板31的渗水孔311下渗至渗水槽11的底部,接着渗水槽11底部的雨水在流入排水沟12,通过排水沟12将雨水排出,从而减小地下管廊地板表面积水的几率。
40.参照图3,为了提高渗水槽11的使用效果,渗水槽11的槽底靠近排水沟12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使得渗水槽11内的雨水更容易朝向排水沟12的一侧流动,从而减小雨水在渗水槽11滞留的几率,从而使雨水更容易从排水沟12排出地下管廊。
41.参照图2,为了减小地下管廊内部潮湿的几率,在管廊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通风口13,多个通风口13沿管廊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为方便展示,图中以一个通风口13为例,通风口13处设置有排风扇4,排风扇4通过螺栓固定于通风口13的边沿;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启排风扇4将地下管廊内的潮湿空气排出地下管廊。
42.为了提高排风扇4的使用效果,在通风口13处设置有通风管5,通风管5一端的边沿环绕通风口13的边沿设置,通风管5通过螺栓固定于管廊本体1的外壁,通风管5远离管廊本体1的一端呈弯管结构,其弯折程度最佳选择90~120度弯折;通风管5在使用时,其弯管结构可以减小杂物从通风口13处进入地下管廊内部的几率,减小杂物对排风扇4造成损坏的几率。
43.为了进提高通风管5的使用效果,在通风管5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网架51,防护网架51呈网状结构,防护网架51的边沿环绕通风管5的内壁设置,防护网架51的边沿通过螺栓固
定于通风管5的弯管的弯折部,且防护网架51位于弯管的弯折部远离管廊本体1的一段;使用时,杂物从通风管5的开口处进入通风管5,由于防护网架51的作用,防护网架51可以对部分杂物起到阻挡作用,从而减小杂物进入地下管廊内部的几率。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市政地下管廊的实施原理为:下雨时,雨水渗入地下管廊内部形成积水,雨停后,地下管廊内的积水通过渗水单元板31渗入渗水槽11底部,渗水槽11的底面靠近排水沟12的一端向下倾斜,同时由于渗水槽11与排水沟12相互导通,使得积水可以更容易汇集至排水沟12,通过排水沟12将积水排出地下管廊;通过通风口13的排风扇4,将地下管廊内的空气向外排放,从而提高地下管廊内部空气的流动性,使地下管廊内部的水分更容易被气流带出地下管廊;通风管5配合防护网架51使得地下管廊外部的杂物不易从通风口13处进入地下管廊内部,同时对排风扇4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