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高等级公路飞速发展,一、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路面损坏也是很严重的问题,除了一些超载车辆的碾压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水,降雨通过中央绿化分隔带从路面面层渗入基层或路基,地表水侵入后无法排出,在行车作用下,形成唧泥,进而发展成更为严重的病害,作为养护工作来说,如果先天不足,不管怎么去养护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另一方面,由降雨形成的路面水膜影响车轮与路面的接触,车辆高速行驶,易使车轮产生液面滑移,影响安全,因而,为确保高等级公路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质量,延长共使用寿命,保持路面稳定和强度,保证行车安全,必须完善公路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
3.专利号201920315217.x公布了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包括地层和混凝土地板,所述地层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沉淀管,所述沉淀管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过尼龙网,所述沉淀管和尼龙网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过滤水管,所述过滤水管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滤料填充层。该隧道降水施工结构,通过设置地层和混凝土地板,有效降低施工工期,且降水过程安全可靠,适合于地层且下部为混凝土地板地层的施工区域进行降水,并能简便快速完成上部为地层且下部为混凝土地板的降水施工过程,并且,实际降水过程中,利用地层作为降水施工的隔水板,快速完成降水过程,能够聚集经过滤层流入滤水管内的细小砂粒和岩屑。
4.该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存在以下弊端:1、上述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隧道因为是地下设置,隧道内部积水会引起引起严重的交通隐患,隧道内部积水严重时,如及时得不到排出,水会渗入隧道内,影响隧道的结构,渐渐的会腐蚀隧道的承重,严重影响交通安全,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2、上述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防水装置效果较差,降低了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包括山体,还包括防水装置和道路,所述山体底端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防水装置具体由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渗透导流层、导流管、支撑架a、防水层a、防渗透层、防水层b、堆砌层、防水砂浆、倒刺、钢管、预支杆和防水板组成,所述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底端设置有渗透导流层,所述渗透导流层下方铺设有防水层a,所述防水层a底端与渗透导流层底端之间插接连接有导流管,所述防水层a底端铺设有防渗透层,所述防渗透层插接贯穿连接预支杆,所述预支杆底端密封连接防水板,所述防渗透层底端设置有防水层b,所述防水层b插接贯穿连接钢管,所述钢管与防水层a连接出灌注防水砂浆,
所述钢管顶端焊接有倒刺,所述防水层b底端铺设有堆砌层。
8.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道路两侧安装有排水装置,通过排水装置可避免隧道内部积水的情况产生,提高隧道建筑的使用寿命。
9.进一步地,所述排水装置具体由排水道、过滤网、排水槽、水管、支撑架b、负压水泵、连接管和水箱组成,所述排水道顶端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方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底端插接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外侧安装有支撑架b,所述水管一端密封连接负压水泵,所述负压水泵一侧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插接连接水箱,通过支撑架b可避免水管损坏,影响排水效果。
10.进一步地,所述预支杆和防水板呈组合以山体的圆心为基点呈环形阵列分布,通过防水板呈弧形,可防止隧道渗水漏水的情况。
11.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道、过滤网和排水槽沿道路的中轴线等距分布通过过滤网和排水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将雨水过滤,避免较大的颗粒堵塞排水道。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b有若干个,且所述支撑架b沿道路底端等距分布,通过支架架b可减少道路对水管的挤压力,提高水管的使用寿命。
1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道路为弧形形状,雨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便于排出,雨水经过滤网过滤掉大颗粒进入排水道,启动负压水泵,负压水泵将雨水经水管抽出至水箱内,进行排水。
14.2、雨水经山体渗入渗透导流层,渗透导流层对水进行导流至导流管内,支撑架a减少了在导流管的载荷力,预支杆和钢管增加了隧道的强度,钢管顶端焊接有倒刺,倒刺避免钢管脱落,钢管与防水层a连接出灌注防水砂浆,防水砂浆可有效避免结点漏水的情况,渗透导流层底端为防水层a,防水层a和防渗透层避免水渗透下落的情况,防渗透层底端设置有防水层b,防水层b进行二次防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的防水装置左视时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的排水装置左视时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防水装置;101、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102、渗透导流层;103、导流管;104、支撑架a;105、防水层a;106、防渗透层;107、防水层b;108、堆砌层;109、防水砂浆;110、倒刺;111、钢管;112、预支杆;113、防水板;2、排水装置;201、排水道;202、过滤网;203、排水槽;204、水管;205、支撑架b;206、负压水泵;207、连接管;208、水箱;3、山体;4、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如图1

3所示,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包括山体3,还包括防水装置1和道路4,所述山体3底端设置有防水装置1,所述防水装置1具体由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101、渗透导流层102、导流管103、支撑架a104、防水层a105、防渗透层106、防水层b107、堆砌层108、防水砂浆109、倒刺110、钢管111、预支杆112和防水板113组成,所述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101
底端设置有渗透导流层102,所述渗透导流层102下方铺设有防水层a105,所述防水层a105底端与渗透导流层102底端之间插接连接有导流管103,所述防水层a105底端铺设有防渗透层106,所述防渗透层106插接贯穿连接预支杆112,所述预支杆112底端密封连接防水板113,所述防渗透层106底端设置有防水层b107,所述防水层b107插接贯穿连接钢管111,所述钢管111与防水层a105连接出灌注防水砂浆109,所述钢管111顶端焊接有倒刺110,所述防水层b107底端铺设有堆砌层108。
21.其中,还包括排水装置2,所述道路4两侧安装有排水装置2,通过排水装置2可避免隧道内部积水的情况产生,提高隧道建筑的使用寿命。
22.其中,所述排水装置2具体由排水道201、过滤网202、排水槽203、水管204、支撑架b205、负压水泵206、连接管207和水箱208组成,所述排水道201顶端安装有过滤网202,所述过滤网202下方开设有排水槽203,所述排水槽203底端插接连接有水管204,所述水管204外侧安装有支撑架b205,所述水管204一端密封连接负压水泵206,所述负压水泵206一侧安装有连接管207,所述连接管207一端插接连接水箱208,通过支撑架b205可避免水管204损坏,影响排水效果。
23.其中,所述预支杆112和防水板113呈组合以山体3的圆心为基点呈环形阵列分布,通过防水板113呈弧形,可防止隧道渗水漏水的情况。
24.其中,所述排水道201、过滤网202和排水槽203沿道路4的中轴线等距分布通过过滤网202和排水槽203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将雨水过滤,避免较大的颗粒堵塞排水道201。
25.其中,所述支撑架b205有若干个,且所述支撑架b205沿道路4底端等距分布,通过支架架b205可减少道路4对水管204的挤压力,提高水管204的使用寿命。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工作时,当有雨水时,雨水经山体3渗入渗透导流层102,渗透导流层102对水进行导流至导流管103内,支撑架a103减少了在导流管103的载荷力,预支杆112和钢管111增加了隧道的强度,钢管111顶端焊接有倒刺110,倒刺110避免钢管111脱落,钢管111与防水层a105连接出灌注防水砂浆109,防水砂浆109可有效避免结点漏水的情况,渗透导流层102底端为防水层a105,防水层a105和防渗透层106避免水渗透下落的情况,防渗透层106底端设置有防水层b107,防水层b107进行二次防水,之后铺设堆砌层108,道路4为弧形形状,雨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便于排出,雨水经过滤网202过滤掉大颗粒进入排水道201,启动负压水泵206,负压水泵206将雨水经水管204抽出至水箱208内,进行排水。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