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1: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由于纤维拉断机制造与使用的需要,机器的整体高度偏矮,从而导致现有纤维拉断机一般配置的下圈条输出装置都是400*900的小条筒,该种输出装置主要结构是采用皮带传动装置、支承条筒的被动皮带轮由中心轴承轴向支承、输出条筒直接置于固定在被动皮带轮的托盘上。
3.近年来各企业为提高生产利润纷纷追求更高的机器效率、更少的人工需求和更低的生产成本,从而急需采用加大条筒的直径和提高机器的运转速度来满足现在的市场化需求,因此该种装置显现出诸多缺陷:
4.首先,采用皮带传动存在皮带经过高速长时间运转后易发热拉长,以及在输出纤维较多条筒重量加大的情况下,存在传动打滑导致圈绕比不稳定,使输入条筒内的纤维成型差,引起纤维叠条而出现纤维毛燥,极大地影响了后道工序纤维的生产和利用率;
5.其次,由于被动皮带轮由中心轴承轴向支承并且条筒直接置于托盘上,在机器进行高速运转过程中容易出现条筒偏移甚至甩筒现象;
6.再次,该装置由于使用的是400*900小条筒输出纤维总量短满筒速度快需频繁换筒不能适应机器的高速并使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加大。
7.因此,合理高效的纤维拉断机大条筒下圈条装置迫切成为纺织纤维市场需要投入生产的关键装备。上述问题是在下圈条装置的设计与生产使用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皮带传动存在皮带经过高速长时间运转后易发热拉长以及在输出纤维较多条筒重量加大的情况下存在传动打滑导致圈绕比不稳定,从而影响条筒内输出纤维的成型的问题。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10.一种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包括大条筒、电机和条筒底座,还包括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包括齿轮传动组件和条筒支撑组件,大条筒设于条筒支撑组件上,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组件驱动条筒支撑组件,条筒支撑组件设于条筒底座上,条筒支撑组件包括大齿轮、中心轴向支承和若干滚动支撑件,大条筒通过条筒定位件连接大齿轮,大齿轮的中部设有中心轴向支承,大齿轮的底部圆周向均匀设有若干滚动支撑件。
11.进一步地,滚动支撑件包括滚动轴承、定位轴一和轴承定位座,滚动轴承的侧面抵触大齿轮的底部,滚动轴承通过定位轴一连接轴承定位座,轴承定位座设于条筒底座上。
12.进一步地,中心轴向支承包括定位轴承和定位轴二,大齿轮的中部设有定位轴承,
定位轴承通过定位轴二连接条筒底座。
13.进一步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小齿轮和过桥齿轮,小齿轮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小齿轮啮合过桥齿轮,过桥齿轮通过齿轮轴连接条筒底座,过桥齿轮啮合大齿轮。
14.进一步地,过桥齿轮的直径大于小齿轮的直径且小于大齿轮的直径。
15.进一步地,条筒定位件包括条筒底盘、底盘托盘和若干连接螺栓,条筒底盘设有若干通孔一,底盘托盘设有若干通孔二,大齿轮设有若干螺孔,连接螺栓穿过通孔一和通孔二并螺纹穿入螺孔内。
16.进一步地,条筒底盘呈径向均匀设有若干定位孔一,底盘托盘呈径向均匀设有若干定位孔二,定位孔二与定位孔一的中心距相同,大条筒的底部设有滚轮,滚轮嵌入定位孔一与定位孔二。
17.进一步地,底盘托盘采用正多边形底盘托盘。
18.进一步地,条筒底座包括电机底座和支撑底座,电机设有电机底座上,条筒支撑组件设于支撑底座上,电机底座连接支撑底座。
19.进一步地,电机底座的高度小于支撑底座的高度。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通过采用中心轴向支承和沿圆周均布的滚动支撑件组成的组合,由原来的单点支承变成多点支承,能够满足较直径大重量重的大条筒的支承,并能够保证传动稳定,进而保证输出纤维的成型效果较优。通过采用传动平稳的大传动比的大小齿轮传动,解决了原来采用皮带传动存在皮带经过高速长时间运转后易发热拉长以及在输出纤维较多条筒重量加大的情况下存在传动打滑导致圈绕比不稳定,从而影响条筒内输出纤维的成型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周期较短,适应大批量生产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大的要求。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实施例中条筒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实施例中条筒底盘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实施例中条筒支撑组件和大条筒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

电机底座,2

电机,3

小齿轮,4

齿轮轴,5

过桥齿轮,6

滚动支撑件,7

中心轴向支承,8

支撑底座,9

大齿轮,10

条筒定位件,11

大条筒,12

滚轮,13

连接螺栓,14

螺孔;
26.61

轴承定位座,62

定位轴一,63

滚动轴承;
27.71

定位轴承,72

定位轴二;
28.101

条筒底盘,102

定位孔一,103

通孔一,104

底盘托盘,105

定位孔二,106

通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
30.一种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如图1和图4,包括大条筒11、电机2和条筒底座,还包括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包括齿轮传动组件和条筒支撑组件,大条筒11设于条筒支撑组件上,电机2通过齿轮传动组件驱动条筒支撑组件,条筒支撑组件设于条筒底座上,条筒支撑组件包括大齿轮9、中心轴向支承7和若干滚动支撑件6,大条筒11通过条筒定位件10连接大齿轮9,大齿轮9的中部设有中心轴向支承7,大齿轮9的底部圆周向均匀设有若干滚动支撑件6。
31.该种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通过采用中心轴向支承7和沿圆周均布的滚动支撑件6组成的组合,由原来的单点支承变成多点支承,能够满足较直径大重量重的大条筒11的支承,并能够保证传动稳定,进而保证输出纤维的成型效果较优。通过采用传动平稳的大传动比的大小齿轮3传动,解决了原来采用皮带传动存在皮带经过高速长时间运转后易发热拉长以及在输出纤维较多条筒重量加大的情况下存在传动打滑导致圈绕比不稳定,从而影响条筒内输出纤维的成型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周期较短,适应大批量生产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大的要求。
32.如图1,滚动支撑件6包括滚动轴承63、定位轴一62和轴承定位座61,滚动轴承63的侧面抵触大齿轮9的底部,滚动轴承63通过定位轴一62连接轴承定位座61,轴承定位座61设于条筒底座上。通过设置滚动支撑件6,能够辅助大齿轮9的转动,并实现对大齿轮9的支撑,使得大齿轮9的转动稳定。滚动轴承63优选与大齿轮9垂直接触设置。
33.如图1,中心轴向支承7包括定位轴承71和定位轴二72,大齿轮9的中部设有定位轴承71,定位轴承71通过定位轴二72连接条筒底座。通过设置中心轴向支承7,实现大齿轮9的中部的转动与支撑。
34.如图1,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小齿轮3和过桥齿轮5,小齿轮3设于电机2的输出轴上,小齿轮3啮合过桥齿轮5,过桥齿轮5通过齿轮轴4连接条筒底座,过桥齿轮5啮合大齿轮9。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实现电机2与大齿轮9的传动。过桥齿轮5的直径大于小齿轮3的直径且小于大齿轮9的直径,进一步实现小齿轮3与大齿轮9的大传动比。
35.如图1和图4,条筒定位件10包括条筒底盘101、底盘托盘103和若干连接螺栓13,条筒底盘101设有若干通孔一103,底盘托盘103设有若干通孔二106,大齿轮9设有若干螺孔14,连接螺栓13穿过通孔一103和通孔二106并螺纹穿入螺孔14内。通过连接螺栓13实现条筒底盘101、底盘托盘103和大齿轮9的连接固定。条筒底盘101和底盘托盘103与大齿轮9一起转动。
36.如图2和图3,条筒底盘101呈径向均匀设有若干定位孔一103,底盘托盘103呈径向均匀设有若干定位孔二106,定位孔二106与定位孔一103的中心距相同,大条筒9的底部设有滚轮12,滚轮12嵌入定位孔一103与定位孔二106。分别采用底盘托盘103和条筒底盘101,便于放置和定位大条筒9,加工速度快成本低。底盘托盘不需直接与大条筒接触,因此可以将圆形改为正多边形,减少重量,从而减轻了大齿轮9所承担的重量。定位孔二106与定位孔一103的中心距相同是为了满足大条筒9下方滚轮12定位。
37.如图1,条筒底座包括电机底座1和支撑底座12,电机2设有电机底座1上,条筒支撑组件设于支撑底座12上,电机底座1连接支撑底座12。电机底座1的高度小于支撑底座12的高度,便于安装电机2与条筒支撑组件。
38.该种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的实现过程为,电机2转动带动小齿轮3转动,进而通过过桥齿轮5带动大齿轮9转动,由大齿轮9带动同时固定在大齿轮9上的底盘托盘103和条筒底盘101转动,进而带动置于其上的大条筒11转动,从而完成纤维拉断机的大条筒11下圈条输出纤维成型。
39.该种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利用条筒支撑组件、大传动比的齿轮传动组件,来实现纤维拉断机大条筒11下圈条输出纤维成型,能够实现更大的条筒的支承,并能够保证传动稳定,进而保证输出纤维的成型效果较优。
40.该种用于纤维拉断机的下圈条装置,采用中心轴承轴向支承加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组(如4组)滚动轴承63支承装置,可以使转动的大齿轮9带动转动支承更为平稳,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零件更换方便,生产制造成本较低。
41.实施例采用径向分布的定位条筒滚轮的长圆孔条筒底盘101,解决了机器高速时易发生条筒偏移甚至甩筒现象,并且保证了大条筒11自动精确定位更换更可靠,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4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