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1: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背景技术:

2.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水环境的治理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3.目前,现有的水环境治理方式多为简单的过滤,并采用化学药剂对污水进行处理,治理效果较差,且投入成本较大,容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不便于广泛推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包括过滤装置以及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过滤装置下侧;
7.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部依次安装有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且所述过滤箱内壁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且所述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分别与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相配合,所述过滤箱右表面对应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的右端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下侧设置有集污槽,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净化池,所述第一净化池设置在过滤箱左侧,所述第一净化池右侧设置有第二净化池,且所述第一净化池内部设置有浮板,所述第二净化池内部设置有若干放置板。
8.通过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相互配合对污水进行多次过滤,便于进一步的净化,同时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相互配合,对过滤板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过滤板的稳定性,排污口便于过滤出污物的排放,配合集污槽用于污物的收集,便于进行统一处理,防止污物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浮板便于水生植物的培养,与第一净化池相配合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降解,放置板便于厌氧微生物的培养,与第二净化池相互配合,进一步对污水进行降解,大大降低了水治理的成本投入,提高了治理效果。
9.优选地,所述排污口出口端活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过滤箱上表面连接有污水管,通过所述密封盖确保排污口的密封性,防止进行水治理过程出现漏水现象。
10.优选地,所述过滤箱左表面下侧连接有第一出水管,且所述第一出水管出水端延伸进第一净化池内部,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便于过滤后的污水排入第一净化池内进行降解。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净化池与第二净化池之间安装有水泵,且所述水泵与第一净化池以及第二净化池之间均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第二净化池右表面下侧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通过所述水泵与连通管相互配合便于第一净化池与第二净化池的连通,第二出水管便于治理后的水的排放。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左侧均为倾斜结构,右侧均为水平结构,通过所述过滤板的倾斜面,便于过滤污物在水流作用下聚集至过滤板右端的水平位置,防止污物在过滤板表面堆积,造成堵塞,同时便于后期的排放和清理。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相互配合对污水进行多次过滤,便于进一步的净化,同时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相互配合,对过滤板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过滤板的稳定性,排污口便于过滤出污物的排放,配合集污槽用于污物的收集,便于进行统一处理,防止污物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浮板便于水生植物的培养,与第一净化池相配合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降解,放置板便于厌氧微生物的培养,与第二净化池相互配合,进一步对污水进行降解,大大降低了水治理的成本投入,提高了治理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盖确保排污口的密封性,防止进行水治理过程出现漏水现象。
16.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出水管便于过滤后的污水排入第一净化池内进行降解。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图3为图2中剖面a

a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00、过滤装置;200、净化装置;101、过滤箱;102、第一过滤板;103、第二过滤板;104、第一支撑块;105、第二支撑块;106、排污口;107、集污槽;108、密封盖;109、第一出水管;110、污水管;201、第一净化池;202、第二净化池;203、浮板;204、放置板;205、水泵;206、连通管;207、第二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请参阅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包括过滤装置100以及净化装置200,净化装置200设置在过滤装置100下侧;
30.过滤装置100包括过滤箱101,过滤箱101内部依次安装有第一过滤板102以及第二过滤板103,且过滤箱101内壁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块104与第二支撑块105,且第一支撑块104与第二支撑块105分别与第一过滤板102以及第二过滤板103的下表面左右两侧相配合,过滤箱101右表面对应第一过滤板102以及第二过滤板103的右端设置有排污口106,排污口106下侧设置有集污槽107,净化装置200包括第一净化池201,第一净化池201设置在过滤箱101左侧,第一净化池201右侧设置有第二净化池202,且第一净化池201内部设置有浮板203,第二净化池202内部设置有若干放置板204。
31.通过第一过滤板102与第二过滤板103相互配合对污水进行多次过滤,便于进一步的净化,同时第一支撑块104与第二支撑块105相互配合,对过滤板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过滤板的稳定性,排污口106便于过滤出污物的排放,配合集污槽107用于污物的收集,便于进行统一处理,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浮板203便于水生植物的培养,与第一净化池201相配合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降解,放置板204便于厌氧微生物的培养,与第二净化池202相互配合,进一步对污水进行降解,大大降低了水治理的成本投入,提高了治理效果。
32.过滤箱101左表面下侧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09,且第一出水管109出水端延伸进第一净化池201内部,通过第一出水管109便于过滤后的污水排入第一净化池201内进行降解。
33.排污口106出口端活动设置有密封盖108,过滤箱101上表面连接有污水管110,通过密封盖108确保排污口106的密封性,防止进行水治理过程出现漏水现象。
34.第一过滤板102与第二过滤板103左侧均为倾斜结构,右侧均为水平结构,通过过滤板的倾斜面,便于过滤污物在水流作用下聚集至过滤板右端的水平位置,防止污物在过滤板表面堆积,造成堵塞,同时便于后期的排放和清理。
35.第一净化池201与第二净化池202之间安装有水泵205,且水泵205与第一净化池201以及第二净化池202之间均连接有连通管206,第二净化池202右表面下侧连接有第二出水管207,通过水泵205与连通管206相互配合便于第一净化池201与第二净化池202的连通,第二出水管207便于治理后的水的排放。
3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污水通过污水管110输进过滤箱101内,依次经过第一过滤板102以及第二过滤板103进行多次过滤,然后经第一出水管109流向第一净化池201内,在浮板203上所培养的水生植物的作用下,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降解,降解后的污水在水泵205与连通管206的作用下流向第二净化池202内,经放置板204上培养的厌氧微生物
再次进行降解,最后将第二出水管207排出;
37.过滤箱101内过滤出的污物在水流作用下,聚集在过滤板的右端,打开密封盖108,经排污口106将污物清洁至集污槽107内,进行统一处理,防止污物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8.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水泵205型号为:hls。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0.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