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8: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高密度机柜的不断增加,服务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处理能力也逐渐增高,但服务器的功率消耗也随之增大,服务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将这些热量及时散发,会严重影响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所以良好的散热对服务器的稳定高效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目前,服务器散热方法主要是风冷散热,现有的风冷式散热通常是将在服务器机柜上分别开设进风口与出风口,然后冷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到机柜内,热空气通过机柜的出风口排出,但是冷空气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从而导致空气先与服务器接触的时候冷却效果好,而随着空气的不断热交换,空气的冷却的效果逐渐降低,使得服务器远离进风口的部分的散热效果不佳,会导致服务器远离进风口的部位局部过热,服务器局部的散热效果不佳。
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服务器的风冷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存在服务器的风冷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服务器的柜体、第一移动风扇和第二移动风扇;
7.所述第一移动风扇设置在柜体内壁的上层区域,所述第二移动风扇设置在第一移动风扇对侧柜体内壁的下层区域;
8.所述柜体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移动风扇和第二移动风扇设置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轮;
9.所述柜体侧壁设置有散热通风口。
10.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卡扣。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12.所述第一移动风扇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动端;
13.所述第二移动风扇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二气缸的活动端。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为双作用气缸。
15.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通风口为柜体侧壁上横向排列的镂空结构。,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服务器的柜体、第一移动风扇和第二移动风扇,第一移动风扇设置在柜体内壁的上层区域,第二移动风扇设置在第一移动风扇对侧柜体内壁的下层区域,柜体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第一移动风扇和第二移动风扇设置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轮,柜体侧壁设置有散热通风口。第一移动风
扇为服务器的上层区域进行风冷散热,第二移动风扇为服务器的下层区域进行风冷散热,服务器上层区域接近第一移动风扇的一侧散热效果好,远离第一移动风扇一侧的散热效果不佳,第二移动风扇与第一移动风扇位置相对,因此下层区域散热效果不佳的一侧与上层区域正好相反,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移动风扇沿滑轨下降到下层区域,第一移动风扇沿滑轨上升到上层区域,交换后散热不佳的一侧都变为靠近风扇的一侧了,提升了散热不佳区域的散热效果,通过第一移动风扇与第二移动风扇在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交替变换位置,且柜体侧壁上下层区域均设置有散热通风口,使得无论移动风扇处于哪一侧,对侧都有对应的散热通风口,实现了服务器两侧可交替靠近风扇,避免了局部散热不佳的问题,使得服务器每个区域都能得到均衡的风冷散热。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利用在服务器的柜体侧壁分别设置可滑动的第一移动风扇和第二移动风扇,使得第一移动风扇与第二移动风扇交替分别在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进行散热,均衡了服务器各个区域的风冷散热效果,避免了服务器远离风扇的部位过热而造成的局部散热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的左侧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的右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目前,服务器散热方法主要是风冷散热,现有的风冷式散热通常是将在服务器机柜上分别开设进风口与出风口,然后冷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到机柜内,热空气通过机柜的出风口排出,但是冷空气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从而导致空气先与服务器接触的时候冷却效果好,而随着空气的不断热交换,空气的冷却的效果逐渐降低,使得服务器远离进风口的部分的散热效果不佳,会导致服务器远离进风口的部位局部过热,服务器局部的散热效果不佳。
25.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服务器的风冷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26.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的风冷散热装置。
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7的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服务器7的柜体1、第一移动风扇2和第二移动风扇3,第一移动风扇2设置在柜体1内壁的上层区域,第二移动风扇3设置在第一移动风扇2对侧柜体1内壁的下层区域,柜体1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8,第一移动风扇2和第二移动风扇3设置有与滑轨8相匹配的滑轮,柜体1侧壁设置有散热通风口4。第一移动风扇2为服务器7的上层区域进行风冷散热,第二移动风扇3为服务器7的下层区域进行风冷散热,服务器7上层区域接近第一移动风扇2的一侧散热效果好,远离第一移动风扇2一侧的散热效果不佳,第二移动风扇3与第一移动风扇2位置相对,因此下层区域散热效果不佳的一侧与上层区域正好相反,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移动风扇2沿滑轨8下降到下层区域,第一移动风扇2沿滑轨8上升到上层区域,交换后散热不佳的一侧都变为靠近风扇的一侧了,提升了散热不佳区域的散热效果,通过第一移动风扇2与第二移动风扇3在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交替变换位置,且柜体1侧壁上下层区域均设置有散热通风口4,使得无论移动风扇处于哪一侧,对侧都有对应的散热通风口4,实现了服务器7两侧可交替靠近散热风扇,避免了局部散热不佳的问题,使得服务器7每个区域都能得到均衡的风冷散热。
28.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7的风冷散热装置,利用在服务器7的柜体1侧壁分别设置可滑动的第一移动风扇2和第二移动风扇3,使得第一移动风扇2与第二移动风扇3交替分别在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进行散热,均衡了服务器7各个区域的风冷散热效果,避免了服务器7远离风扇的部位过热而造成的局部散热不佳的问题。
2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滑轨8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卡扣。当第一移动风扇2或第二移动风扇3位于上层区域时,设置固定卡扣即可保证移动风扇的稳定性。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第一移动风扇2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气缸5的活动端,第二移动风扇3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二气缸6的活动端。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分别控制第一移动风扇2和第二移动风扇3的上升和下降,使得两个移动风扇可交替进行上下移动,达到均衡各个区域风冷散热的效果。
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为双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的活塞前进或后退都能输出力,因此可同时为移动风扇提供上升和下降的动力,且双作用气缸结构简单,行程可根据需要选择。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通风口4为柜体1侧壁上横向排列的镂空结构,散热通风口4设置在柜体1侧壁上,为横向排列的条状镂空口,此镂空口较为常见,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也有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