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8: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美容过程中的辅助器械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进步,其中促渗仪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美容医疗辅助器械,促渗仪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其端头的纳米晶片针头对使用者皮肤的角质层进行穿透,但不会伤害真皮层,从而使得配合使用的玻尿酸等修复液可以充分被皮肤吸收,实现美容保养的效果,但是现有的促渗仪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3.1、现有的促渗仪大多采用自然滴落的方式对玻尿酸等修复液进行导入,导致修复液导入较为不均匀,且操作较为繁琐,降低了促渗仪的使用便捷性和促渗效果,存在着一定的使用缺陷;
4.2、由于促渗仪使用过程中其端头的纳米晶片针头需要长期与皮肤接触,其表面容易滋生一定的细菌,同时晶片针头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磨损,但是现有的促渗仪的晶片针头一半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导致晶片针头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掉落,且不便进行更换,存在着一定的使用缺陷;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促渗仪不便自动导入玻尿酸等修复液和不便对纳米晶片针头进行更换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包括壳体、挤压块、水囊、安装座和针头,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储液槽,且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促渗头,并且促渗头的内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嵌入安装有电磁铁,且容置槽的内侧设置有挤压块,并且挤压块与容置槽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水囊,所述水囊与储液槽之间连接有进液管,且水囊的下方连接有导液管,并且进液管和导液管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挤压块的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安装座,且挤压块与促渗头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开设有卡槽,并且安装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座的外侧设置有针头。
8.优选的,所述挤压块为磁性材质,且挤压块与容置槽间隙配合,并且挤压块下端连接的连接杆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促渗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9.优选的,所述水囊呈圆环形结构,且水囊的上下面与挤压块的下表面与容置槽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与进液管、导液管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且密封板与进液管、导液管构成弹性旋转结构,并且进液管、导液管两者内侧的密封板的旋转方向相反。
11.优选的,所述针头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块,且凸块与凹槽间隙配合,并且凸块与第二复位弹簧相贴合。
12.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外侧等角度设置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构成卡合结构,并且卡槽呈“l”字形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可以在使用时自动对玻尿酸等修复液进行自动导入,且可以对针头进行快速更换,使用便捷;
14.1、设置有挤压块和水囊,装置使用时挤压块会进行上下往复移动,挤压块移动过程中会间歇挤压、拉动水囊,使得水囊可以同步通过进液管、导液管对储液槽中的玻尿酸等修复液进行自导入,使得修复液倒入更加均匀,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5.2、设置有安装座和针头,通过将卡块插入卡槽中进行旋转,可以使得卡块和卡槽进行稳定卡合,同时凸块会与凹槽间隙配合,并挤压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以避免针头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旋转而脱落,通过该结构使得装置可以便捷的对针头进行拆卸、更换。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促渗头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囊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针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壳体;2、储液槽;3、促渗头;4、容置槽;5、电磁铁;6、挤压块;7、水囊;8、进液管;9、导液管;10、密封板;11、扭力弹簧;12、连接杆;13、第一复位弹簧;14、安装座;15、凹槽;16、第二复位弹簧;17、卡槽;18、针头;1801、凸块;180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包括壳体1、储液槽2、促渗头3、容置槽4、电磁铁5、挤压块6、水囊7、进液管8、导液管9、密封板10、扭力弹簧11、连接杆12、第一复位弹簧13、安装座14、凹槽15、第二复位弹簧16、卡槽17、针头18、凸块1801和卡块1802,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储液槽2,且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促渗头3,并且促渗头3的内侧开设有容置槽4,容置槽4的内侧嵌入安装有电磁铁5,且容置槽4的内侧设置有挤压块6,并且挤压块6与容置槽4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水囊7,水囊7与储液槽2之间连接有进液管8,且水囊7的下方连接有导液管9,并且进液管8和导液管9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密封板10,挤压块6的下方通过连接杆12连接有安装座14,且挤压块6与促渗头3之间连接
有第一复位弹簧13,安装座14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7,并且安装座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6,安装座14的外侧设置有针头18;
26.挤压块6为磁性材质,且挤压块6与容置槽4间隙配合,并且挤压块6下端连接的连接杆12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3与促渗头3构成弹性伸缩结构,通过控制电磁铁5,可以使得挤压块6在磁力与第一复位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往复伸缩运动,从而驱动针头18进行穿刺,实现促渗作业;
27.水囊7呈圆环形结构,且水囊7的上下面与挤压块6的下表面与容置槽4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通过挤压块6的往复移动,可以实现对水囊7的挤压和拉伸,从而实现水囊7的吸液与导液工作;
28.密封板10与进液管8、导液管9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11,且密封板10与进液管8、导液管9构成弹性旋转结构,并且进液管8、导液管9两者内侧的密封板10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该结构,可以使得进液管8、导液管9形成单向流通,从而使得水囊7可以同步对储液槽2中的玻尿酸等修复液进行自动导入、使用;
29.针头18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块1801,且凸块1801与凹槽15间隙配合,并且凸块1801与第二复位弹簧16相贴合,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6的弹力作用,可以避免装置使用时针头18发生自动旋转,从而防止针头18发生意外脱落;
30.凸块1801的外侧等角度设置有卡块1802,且卡块1802与卡槽17构成卡合结构,并且卡槽17呈“l”字形结构,通过将卡块1802插入卡槽17中并进行旋转,可以使得卡块1802与卡槽17构成卡合结构,从而便于针头18的拆卸、安装。
3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时,首先,如图1

2和图4

5所示,将玻尿酸等修复液注入储液槽2中,然后启动促渗仪,使得电磁铁5间歇通电,此时挤压块6会在磁力与第一复位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得连接杆12下端连接的安装座14和针头18进行同步上下往复移动,使得针头18可以自动刺破皮肤角质层,同时挤压块6往复移动过程中会间歇挤压、拉动水囊7,使得水囊7可以通过进液管8从储液槽2中吸取玻尿酸,并导液管9将玻尿酸自动导向皮肤表面,从而促进玻尿酸等修复液的渗透;
32.如图2

3和图6

7所示,当需要更换针头18时,旋转针头18,使得卡块1802与针头18脱离卡合,此时第二复位弹簧16会自动将凸块1801从凹槽15中弹出,从而实现对针头18的拆卸,然后将新的针头18的卡块1802与卡槽17间隙配合,然后并旋转,可以使得卡块1802自动卡入卡槽17中,此时凸块1801与凹槽15间隙配合并挤压第二复位弹簧16,此时第二复位弹簧16的弹力作用可以避免针头18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旋转掉落,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33.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